自台北出發,經曼谷轉機飛往德國,歷經 17 小時的飛航旅程後,終於抵達 BMW 的原鄉-德國巴伐利亞省的首府慕尼黑市。

正當這個總人口 130 萬人,名列德國第 3 大城的慕尼黑市,洋溢在啤酒節慶典開幕前的熱鬧氛圍時,同樣讓慕尼黑人引以為傲的 BMW 車廠,已備妥甫完成小改款工程的 3 系列,迎接我們的到訪。

科技新脈絡,LED 燈放光彩

拜網路通訊科技之賜,3 系列小改款在 7 月中旬的原廠公佈的新聞資料,已讓外界清楚掌握到各項變動的重點。然而,汽車美學與工程設計的奧妙處,就在於任何書面資料的鋪陳,都遠遠比不上人車間的親身互動,對進行小改款工程的 3 系列更是如此,而遠赴海外試駕的難得機會,將在巴伐利亞人最自豪的藍天白雲下,與小改款 3 系列一同展開。

汽車美學與工程設計的奧妙處,就在於任何書面資料的鋪陳,都遠遠比不上人車間的親身互動,欣賞小改款工程的 3 系列更是如此。

從外觀來看,定位為小改款工程,讓主要鈑件線條大體維持原有 3 系列的輪廓基礎,並未見大幅度的變動,這點可由未變的車側線條清楚看出。但是,BMW 原廠設計師仍透過細部變動的車頭與車尾造型,呈現出不同以往的視覺樣貌。

猶如趕搭車壇科技潮流般,目前當紅的 LED 燈組科技,成為 3 系列進行前後燈組的小改工程中,最為倚賴的設計重點,也讓車頭燈與尾燈的 LED 技術成為矚目焦點。

猶如趕搭車壇科技潮流般,目前當紅的 LED 燈組科技,成為 3 系列進行前後燈組的小改工程中,最為倚賴的設計重點。為提高視覺辨識度,BMW 在原本 3 系列的方向燈,加入黃光高亮度 LED 方向燈組,取代原有的傳統方向燈泡組。即使在豔陽天行駛時,左右頭燈兩側各一組的 LED 方向燈,仍讓後方同團友車進行切換車道時,具備極高亮度的辨識效果。同時,BMW 招牌的雙環日間行駛燈設計與提供選配的 Bi-Xenon 雙氙氣頭燈,也讓小改 3 系列的車頭照明更顯炯然有神。

為提高視覺辨識度,BMW 在原本 3 系列的方向燈,加入黃光高亮度 LED 方向燈組,取代原有的傳統方向燈泡組。

延續頭燈的 LED 進化節奏,小改 3 系列尾燈也在 LED 設計大做文章。BMW 以更多的修改幅度,以左右各 15 顆的規模,將 LED 燈導入方向燈組,成功創造醒目的閃爍效果,同時,煞車燈組也植入 LED 技術,在方向燈組下方以雙 LED 導光條的炫彩設計,不僅確立小改款車尾的辨識重點,也提高對後方車亮的警示效果。

BMW 以左右各 15 顆的規模,將 LED 燈導入方向燈組,成功創造醒目的閃爍效果,同時,煞車燈組也植入 LED 技術,在方向燈組下方以雙 LED 導光條的炫彩設計。

修潤車頭與尾燈,更呼應動感韻味

搭襯 LED 新穎技術的運用,小改款的頭尾造型也進行修潤,讓 3 系列更能符合新世代車型美學設計的潮流。現行 3 系列最富動感的車頭造型,在小改款後顯然更為突出,BMW 的訣竅正是加入變化更多的立體折線,由引擎蓋廠徽兩側新增的折線算起,到前保桿重新拉塑的雙 S 型立體折線,讓親眼目睹的 3 系列,硬是比以往的印象更具侵略性。而進氣壩與前保桿下方,3 系列也下有相當功夫,取消原有深色橫條的進氣壩,讓更形開闊的深色網格進氣口,搭配兩側進氣孔改採銀灰塗裝的橫條與透亮霧燈組,營造出更偏性能化的路面吞食感。

BMW 的訣竅正是加入變化更多的立體折線,由引擎蓋廠徽兩側新增的折線算起,到前保桿重新拉塑的雙 S 型立體折線,讓親眼目睹的 3 系列,硬是比以往的印象更具侵略性。

不僅僅是導入 LED 技術,全新造型的尾燈設計,讓小改 3 系列的外型設計,自車頭、車側到車尾的動感韻味一致性,更顯成熟圓滿。原本邊角圓潤與較大面積的白色燈組設計,讓車頭深具運動感的 3 系列,當視覺動線一路移到車尾時,總有股反倒趨向圓潤軟化的轉折感。這樣的風格轉變,在小改款後完全不復見!

從外觀來看,定位為小改款工程,讓主要鈑件線條大體維持原有 3 系列的輪廓基礎,並未見大幅度的變動,這點可由未變的車側線條清楚看出。

邊角處理手法極為俐落的尾燈,同時揚棄原有的大面積白燈組風格,僅保留一小長條格的倒車燈設計,搭配 LED 燈組技術後,整體風格立刻轉趨躍動活力感,另外,後保桿也由簡樸的單凹槽設計,改為視覺感更為豐富的上下雙凹槽設計。整體來說,在由海外試駕過程中,近距離的外觀設計欣賞後,原廠在 3 系列車尾的改變,無疑是小改款外觀工程中,加分效果最顯著的設計。

廣  告

座艙細節質感,更為精進

擁有涵蓋四門房車、雙門轎跑、旅行車、敞篷與 M3 高性能版本的 3 系列,豐富多元的產品編成,不僅協助 3 系列擔綱 BMW 的主力車系,同時,由先前體驗的各款 3 系列產品,對座艙介面人因考量下的通用性設計,操作就手度自是有相當評價,甚至說打造簡潔就手的操控環境,已是盡得德國極簡設計精髓的 BMW,在座艙設計極能適應全球車主差異習性的重要元素。

在 3 系列座艙質感與介面良好的設計基礎上,小改款的 3 系透過新增飾板材質與細部鍍鉻的處理,讓座艙細節質感的更加提升,而最重要的進步,則是增配新一代 iDrive 系統為主軸的科技化座艙資訊平台。

而在 3 系列座艙質感與介面良好的設計基礎上,初次接觸定位為小改款的 3 系列,仍輕易讓人看到座艙設計再次的進化。這些變動可歸納為兩大範疇,首先是透過新增飾板材質與細部鍍鉻的處理,讓座艙細節質感的更加提升,而最重要的進步,則是藉由新一代 iDrive 系統為主軸的科技化座艙資訊平台。

細節部位,鍍鉻材質的運用也是小改款工程的精隨。這些細微的變動,雖不比飾板與皮革材質來得那樣醒目,但在實地進入座艙後,透過細心察看與操作觸摸後,就能發覺小改款更豪華化的設計手法。這些變動細節,先由按壓引擎啟動鍵時,新增的引擎鍵鍍鉻邊框開始,到新 iDrive 操控旋鈕、頭燈切換旋鈕與空調切換旋鈕等配件,也同樣融入鍍鉻技法,確實讓 3 系列座艙看起來更為高貴。

BMW 3 系列小改款在新 iDrive 操控旋鈕、頭燈切換旋鈕與空調切換旋鈕等配件融入鍍鉻技法,整體質感更為提升。

趁著試車的空檔,坐在駕駛座仔細端詳原廠安排的 335i 與 330d 小改款座艙。與舊款車型相比,小改款 3 系列中控台最大的改變,來自上方的液晶螢幕升級至 8.8 吋,提供更為優異的資訊顯示效果,當然,這項進化是隨新一代 iDrive 而來的,細節稍後有更詳細介紹。視角再往下移動,可以察覺空調介面與音響界面上下對調,而試車過程中,也可以感受到傳統中控台的音響操控功能,逐漸被方向盤多功能按鍵與中央扶手 iDrive 控制旋鈕所取代後,重要性其實以不如以往,而小改款 3 系列將音響界面位置下移的動作,其實也是順應操控介面變遷潮流的合理性。

3 系列小改款的頭燈切換旋鈕與空調切換旋鈕,在細部特寫中可以看到導入鍍鉻邊框的手法。

接著,左右環視小改款座艙後,還能發現在座艙飾板與皮革的變化,讓整個座艙的氛圍增添些新鮮感。以當天試駕的 335i 與 330d 來看,335i 採用新樣式的深咖啡色木紋裝飾,流露莊重典雅的視覺感受,搭配觸感良好的淡米色皮革座椅,以及符合人體工學的門邊框皮革包覆扶手,讓 3 系列小改在乘坐質感的堆疊更顯細膩,相較於沉穩的 335i,運用鋁合金飾板搭配醒目橘紅色皮革材質的 330d,轉而流露出更為活潑的運動氛圍,兩款座艙調性各具獨特風格。

相較於沉穩的 335i,運用鋁合金飾板搭配醒目橘紅色皮革材質的 330d,轉而流露出更為活潑的運動氛圍。

新一代 iDrive,功能與人因表現突出

座艙質感倚賴細膩材質提升,而高科技的座艙氛圍,則由新一代 iDrive 人車介面設計來擔綱主軸。上路開始操作後,3 系列車上這套全新 iDrive,光是操控與顯示的「硬體」部分,立刻展現與舊款 iDrive 兩者間的突破精進。在上一代 7 系列問世的首代 iDrive,突破傳統人車操控介面的框架,利用具備力回饋與 8 向設定的 iDrive 旋鈕,搭配中控液晶螢幕,成功整合複雜的車用電腦、多媒體音響、衛星導航與音響等座艙系統。

令人讚賞的人因工程設計也出在新 iDrive 旋鈕上,仔細觀察後,可以察覺 iDrive 的按鍵採用斜面排列與立體凹槽設計,這樣的設計在使用時,可以輕易發覺有類似「盲人觸摸」的清晰功效。

原有的 iDrive 系統,還有突破的空間嗎?小改 3 系列出現的新一代 iDrive 系統,給了這個問題,完全肯定的答案。其中的精進關鍵,來自 iDrive 的操控性與辨識度兩方面的提升。一改原有僅以 Menu 最為系統操作起點的設計,新 iDrive 拉高常用功能的地位,包括行動通訊、衛星導航、CD 音響與廣播電台四項快選按鍵,駕駛能直接透過 iDrive 快選至想要操作內容,至於原先的 Menu 首頁鍵也在旋鈕上方獲得保留,搭配上述的四項快捷鍵,成為 iDrive 最主要的按鍵,至於旋鈕下方搭配則設計為 iDrive 系統的退出鍵與一般選項鍵。

除了快捷鍵之外,令人讚賞的人因工程設計也出在新 iDrive 旋鈕上,仔細觀察後,可以察覺 iDrive 的按鍵採用斜面排列,這樣的設計在使用時,可以輕易發覺有類似「盲人觸摸」的功效,透過斜面的設計讓駕駛在開車過程,更為熟稔每個按鍵的相對位置,同時,原本旋鈕的八向操控設計,也在快捷鍵導入後,縮減為單純的四向操作,避免操作複雜度與人為的失誤,這點是比起舊款的 iDrive 系統更為優異。

8.8 吋液晶螢幕搭配功能更為多元的衛星導航與座艙系統,讓 3 系列在小改款展現迎合潮流的科技層次。

接著是顯示介面的進步,辨識效果良好的彩色 8.8 吋液晶螢幕,螢幕面積比起舊款更加放大,結合有效抑制車外反光的中控台,也讓中控螢幕在行駛與操作過程更容易判。iDrive 也由於這些良好的硬體基礎,讓新一代的衛星導航軟體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包括跟車外景緻更為貼近的 3D 立體導航的圖資,以及能預報前方導航路線交通狀況、即時天候更新、BMW 線上提供的新聞報導、餐飲娛樂與維修搜尋服務等更為貼心的功能,都是這套 iDrive 令人印象深刻的豐富功能。

ConnectedDrive 體驗無線上網

對於積極開發人車介面與車用通訊網路系統的車廠而言,所有精心的設計都是用來滿足這項需求-「人們永遠希望能在車內提供跟辦公室相同的服務」。除提供剛剛介紹的導航系統外,新一代 iDrive 最具創新的進步,正是具備命名為 ConnectedDrive 的無線上網功能。

BMW 開發的這套無線上網技術,是藉由修改 EDGE 無線傳輸技術(Enhanced Data Rates for GSM Evolution),這套自 GSM 系統進行傳輸效率強化的技術,原廠資料顯示,EDGE 比起現有運用手機 GPRS 的無線傳輸速度快上 3 至 4 倍,改善以往為人詬病過慢的車用上網速度,這次由實際透過 ConnectedDrive 連上網路時,明顯感受出來車用上網傳輸效率,更為接近實用層面的進步。

雖然一開始不太習慣,但多操作幾次後,感覺跟手機上手後的感覺很類似,實際旋轉輸入網址時,iDrive 旋鈕格跳的清楚手感,跟螢幕旋轉的框圈數字互動相當精準,讓整個操作速度比遠本預期的還要快與順手,輸入完網址後轉到 ok,系統大約 3 到 5 秒就由海外連上 U-CAR 網站,完成 BMW 3 系列小改款首度成功連上 www.u-car.com.tw 的歷史紀錄!

雖然受限於安全考量,BMW 原廠將網際網路的上網功能,現定在車子靜止的條件才能使用,避免駕駛分心操作上網動作與瀏覽網頁時,發生意外的狀況。停妥車輛後,既然要連上網際網路,由德國慕尼黑鄉間直接連回咱們台灣的 U-CAR 汽車網站,肯定是不錯的測試。原本覺得輸入網址的模式跟電腦鍵盤輸入不同,應該會頗為不便利,但實地測試後發現我是太多慮,同樣使用 iDrive 旋鈕進行網址輸入的模式,雖然一開始不太習慣,但多操作幾次後,感覺跟手機上手後的感覺很類似,實際旋轉輸入網址時,iDrive 旋鈕格跳的清楚手感,跟螢幕旋轉的框圈數字互動相當精準,讓整個操作速度比遠本預期的還要快與順手,輸入完網址後轉到 ok,系統大約 3 到 5 秒就由海外連上 U-CAR 網站,完成 BMW 3 系列小改款首度成功連上 www.u-car.com.tw 的歷史紀錄!

BMW 原廠特別在發表會現場,展示 iDrive 人車介面系統的模擬器,讓記者能細細體驗新系統的進步與設計特徵。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試駕當天 3 系列小改款搭載的 ConnectedDrive 上網系統,並沒有支援中文字體,所以除了網頁上的圖片外,中文字體無法呈現在頁面上,讓整個頁面瀏覽的豐富度受到影響。由於當天試駕車款為德國當地的版本,相信在 ConnectedDrive 逐步擴及 BMW 產品線與海外市場後,接下來應該能順力支援不同國家的文字資料。

融合傳統與現代,德國設計思維

體驗功能豐富的 iDrive 與 ConnectedDrive 系統,行駛於德國巴伐利亞鄉間,最常看到的景緻,就是一眼無數的平緩丘陵,路況絕佳的彎曲小徑,帶領車輛造訪一座座傳統風味濃厚的村莊,然而,仔細一看,會發覺德國人對於傳統與現代有著饒富趣味的堅持,處處階是超過百年歷史的老建築,屋內裝潢卻是簡潔的現代風格,然後,車庫停放一輛輛嶄新的「國產」德國車。堅持傳統價值,卻也擁抱現代科技,成為德國民族令人印象深刻的特性。

行駛於德國巴伐利亞鄉間,最常看到的景緻就是保存良好傳統農舍與新潮的現代德國車,這種融合簡潔樸實與新穎科技的特性,其實也出現在 3 系列小改的融合古今的設計特徵。

融合簡潔樸實與新穎科技的特性,其實也讓 3 系列小改的設計特徵,跟這次的巴伐利亞體驗有相似之處。德系車款座艙精簡內斂的設計風格,不僅是貫有的印象,面對座艙介面的重大改變,德系車也往往較其他車廠更為謹慎,以往出於安全考量,對座艙是否配備置杯架多所斟酌就是一例。然而,在 BMW 傾力開發的 iDrive 座艙介面系統,躍進到小改 3 系列搭載的新一代 iDrive 系統與 ConnectedDrive 無線上網服務,都讓人看到身為德國豪華車廠的 BMW,在座艙介面設計的突破思維,既要維持傳統遵循的樸實便捷操作功能,又能跟上新潮的數位音響、衛星導航與無線上網功能。毫無疑問地,小改款 3 系列再度展現德國人,具備融合傳統與現代設計的均衡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