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BMW 遭逢整體買氣低迷的 2008 年後,打著七系列史上最長軸距規格的第五代大七,終於在 2009 年初順利導入並取代第四代大七,也為 BMW 品牌房車旗艦車系直接挹注新戰力。承襲科技水準慣於走在時代前端的 BMW 歷代七系列,BMW 設計團隊為品牌車型代號首度跨入 F 字頭的大七系列(短軸 F01/長軸 F02),呈現那些值得關注的新設計趨勢與造車理念,成為短暫半天體驗 750Li 過程中,最想親身探究的試駕方向。
車長 5,212mm+軸距 3,210mm=全然大器格局
身形威武沉著,又帶著神秘氣氛的科技感,是我初次看到 750Li 的印象。
很明顯地,穩重大器的外觀氣勢,來自新一代長軸版在車格尺碼的突破。帳面數據的車長 5212mm、車寬 1902mm 與車高 1478mm,遠比不上實車呈現的視覺效果-全然提升的大器格局。然而,儘管車格加碼,BMW 設計團隊仍巧妙地出手,不讓身形放大後慣見的癡肥遲鈍後遺症,會跟新大七系列有任何瓜葛。
或許可以這麼說,新大七兼顧氣派與動感美學的秘訣,正是 BMW 外觀設計功力的展現。其中,刻劃立體車身的鈑件線條最為關鍵。
原本座艙空間已屬出色的第四代大七長軸版,為壓同樣訴求長軸距優勢的新世代競爭對手,BMW 決定讓大改長軸版的軸距數據更加延伸 82mm,寫下七系列車系 3,210mm 最長軸距歷史水準,一舉超越死對頭 S-Class 長軸版 3,165mm 與 LS460L 長軸版 3,090mm 的數據規模。
以長軸距帶來的座艙空間縱深優勢,讓 BMW 原廠刻意討好後座買家心意,在 Keyless 系統協助下,輕鬆將手伸入鍍鉻手把解除門鎖,接著開起大七厚實的車門進入 750Li 後座椅之後,身體舒服的觸感與空間寬裕度,直接體現加長軸距的功效。
寬敞餘裕座艙空間,即使置放椅背深厚與專屬後螢幕的電動雙前座椅後,後座乘員依舊享有餘裕的膝部空間,不僅能輕鬆翹個二郎腿,前代大七就有的圖象式後座多向電動調整功能,在新一代車型依然表現亮眼,在加長軸距的利基下,讓椅背角度、椅面前後與頭枕電動調整更具舒適效益。這時,也發現新大七在簡化操控介面的變動,一改原有整合於中央扶手兩側的設計,電動座椅記憶按鍵被移至車門內側,同個地放,也有電動後車窗簾與後檔遮陽簾按鍵,這項細部變動看似不大,卻能讓後座乘員操作更為就手。
當然,說到後座操控介面的核心,後座椅專屬的 iDrive 操控介面與獨立影音系統,確實有抓住大老闆慣於掌控全局的胃口,任人上車後就想嘗試操控一下 iDrive 系統。事實上,當天把整合 iDrive 的中央扶手放下後,就沒有重新收納歸位的考慮,相信對於後座大老闆而言,應該也會如此吧。
新一代 iDrive 介面與車用電子系統,座艙科技更提升
不論是中控台、駕駛儀表、排檔桿還是座椅細節,新一代大七系列都展現全新的設計思維。首先,中控台維持上部液晶螢幕、中部空調出口、下部吸入式 CD 換片夾與空調介面的設計,不過仔細對照後,可以察覺新一代大七將中控液晶螢幕放大至 10.2 吋,加上中控台加大傾角的設計,都讓螢幕辨識度與介面的操作就手度獲得提升,同時,縮小中控出風口面積、空調介面的精簡化與上下層雙色調輔以鍍鉻橫條的中控台,整體設計更具科技美感。
接著,排檔設計也由上一代的方向盤橫置排檔桿設計,改回中央排檔桿樣式的 Steptronic六前速手自排,稜角排檔桿造型也與新世代家族設計同步,結合新一代 iDrive 操控介面、電子式駐車、動態駕馭控制系統與 ESP off 按鍵,完整佈局為大七車系新穎的操駕介面重點區域。接著,750Li 車系相同的三幅造型方向盤雖然風格沿用,但是多功能按鍵的排列則改為利於雙手拇指操作的左右水平對稱設計,不僅如此,五代大七系儀表改為全液晶螢幕顯示,不僅在按壓電門啟動鍵後,清晰呈現豐富的儀表資訊,液晶化的顯示優勢,也讓行車資訊的圖象顯示功能更為精進,成為駕馭介面的進化重點。
除了座艙設計風格的演進外,身為 BMW 品牌旗艦房車代表,新世代車用電子系統的運用,也是全新 750Li 令人關注的焦點。
先前在小改款 3 系列體驗新一代 iDrive 系統時,已對於演進至第二代的 iDrive 人車操控介面有完整的介紹,這次出現在首創 iDrive 系統的大七系列,更顯得格具傳承意義。而在當天的試駕體驗過程中,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 BMW 在駕駛資訊與行車安全領域的電子系統,又有令人肯定的精進。其中,又以新一代 HUD 抬頭顯示器、車道偏離警示與車側攝影等系統,最讓人印象深刻。
同時作為駕駛輔助資訊的抬頭顯示器與衛星導航系統,在現今車壇早已不是新穎科技,不過,BMW 藉由新一代 750Li,展現將這兩套系統進一步整合的巧思。行駛於道路與車流相當複雜緊湊的台北都會區時,更能感受到這套系統的用處,駕駛不需要時時移動眼神關注中控螢幕,只要透過 HUD 系統,就能即時看到導航路線指引與路口距離顯示等簡要資訊,不僅如此,BMW 原廠也透過鑲嵌在擋風玻璃的攝影機,進行道路速限即時指引於駕駛儀表與 HUD 的功能,讓駕駛資訊辨識度更為提高,也提升原有單純投射行駛時速的抬頭顯示功能。
車道偏離警示系統與車側攝影兩項電子配備,則是長途高速行駛以及巷口轉彎時,相當實用的安全配備。整合車道變換警示與車道偏離警示系統,按鍵被設定在方向盤左後方的按鍵,駕駛可以自行選擇系統開啟,尤其車道偏離警示系統算是目前較新穎的車輛安全配備,對於長途高速行駛時,駕駛若因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車身偏離狀況時,能隨時啟動提醒的安全機制。這套系統在開啟後會呈現在 HUD 的時速畫面旁,提醒駕駛系統已經開啟,接著,透過擋風玻璃上方的攝影機觀測車道兩邊分格線,如果系統關查到車輛行駛時不正常的偏離時,譬如車身慢慢地往其他車道偏移時,駕駛會察覺到方向盤會連續震動,提醒注意行駛路線的維持,感覺算是相當實用的安全配備。
另外,改善視覺死角的車側攝影系統,也是頗為貼心的安全配備,原理相當簡單,透過前保桿兩側的廣角鏡頭,直接將雙向路口的攝影畫面連結到中控螢幕上,讓駕駛判斷有沒有來車與行人,以利於後續的轉彎動作,照片也顯示這套車側攝影的影像相當清晰可判。
除了支援前座駕駛的電子系統外,為迎合頂級豪華房車的後座買家,各車廠也是絞盡心思在商務、舒適性、隱私度與娛樂等方面,提供讓買家滿意的乘坐環境,這樣的設計需求同樣也見於 750Li 的後座設計。比較特別地,此次的 750Li 感受到特別強調左右後座擁有平等尊榮待遇,甚至可以說是對等主控權的設計概念,讓 750Li 同時提供後座雙區獨立恆溫空調、多項調整電動椅、電動後窗遮陽簾與左右獨立 9.2 吋螢幕的配備水準,甚至是後座 iDrive 系統也能透過左右座切換按鍵,支援左右座乘員搭配各自專屬的螢幕,享受豐富的座艙多媒體娛樂系統,而不干擾其他乘員。
相當特殊地,當天體驗的 750Li 是首批導入的車型,總代理表示這批 750Li 有部分車款加裝後座天花板獨立空調出風口的設計,搭配吸頂式照明化妝鏡,算是更提升後座空調效果的特殊選配。不過,這套系統不論是車頂出封口或置放於行李箱的獨立風鼓機組,多少會壓縮後座頭頂空間與行李箱空間,兩相利弊,就看買家的取捨斟酌。
輕排量雙渦輪綠色時代,迅猛降臨
如果你對 BMW 大七系列這類長軸旗艦房車,還停留在大排氣量自然進氣引擎的刻板印象的話,那麼,750Li 將帶來截然不同以往的體驗。由傳動搭配來看,BMW 捨棄 E66/E67 世代 740 車系的 4.0 V8 與 750 車系 4.8 V8 自然進氣引擎,在 F01/F02 世代的 740 車系與 750 車系各將排氣量調降為搭載 3.0 I6 與 4.4 V8 兩款引擎,不僅如此,傳統自然進氣引擎設計,也被雙渦輪增壓系統與 HPI 缸內直噴技術所取代,讓低排量雙渦缸內直噴輪引擎成為新大七車系的核心變動。BMW 大七系列動力的全面性變革,讓新引擎的實際體驗,成為此次動態試駕的重點。
不論是車流頗多的市區路段,還是移動往市郊的高速路段,在右腳開始貼上油門後,一股股令人驚喜的敏捷動力反應,不論是起步加速、市區中低速行駛還是高速路段的衝刺超車,彷彿輕騎過關那般瀟灑。當然,動力搭配到了 4.4 V8 引擎的規格,說沒有水準以上的表現確實過於牽強,但是,750Li 跟以往的大排氣量自然進氣汽油引擎相比,還是著明顯的不同。
在雙渦輪 V8 引擎、六速 Steptronic 變速箱與後輪傳驅設定下,任誰初次體驗 750Li 後,都會認同這樣的搭配,巧妙地構成低轉速高扭力、高轉速線性延伸加速力道反應兩者兼備的效果。這樣各種路段都能駕輕就熟的感覺,跟先前在德國體驗的 335i 相當類似,僅管兩者車身尺碼差距頗大,不過,在 BMW 近年傾力開發的雙渦輪引擎加持下,全速域都帶著侵略爆發特性的敏捷動力反應,儼然成為新世代 BMW 車款的共通特性。
撇開原廠數據所顯示更精進的節能數據不談,在平面道路巡航時,以落在 1,500 至 2,000rpm 的引擎運轉工作域,就能輕易應付中低巡航車速的需求,讓人觀察到 4.4 V8 雙渦輪這顆引擎的節能特性。原廠的 61.2kgm/1,750rpm 扭力輸出數據,反應在微踩油門維持在低轉速時,V8 引擎就能藉由雙渦輪增壓輕易榨出飽滿的扭力,讓 750Li 毫無負擔地愜意巡航,展現低轉速大扭力渦輪增壓引擎的優勢。
由以往接觸大七系列的經驗,BMW 其實對降低大尺碼車體造成的動態侷限性,向來有其獨到的底盤設計與調校技術,讓大車的駕馭體驗仍保有一定的樂趣與靈活度,這些成果在上一代大七系列已有印象良好的體驗。現在,對我而言,新一代 750Li 依然維持相似的感受,不過卻透過涵蓋轉向系統與底盤懸吊調整的電子系統,讓新一代 750Li 的操控特性,能展現出更豐富的多元選擇性。
而能達到多層次明顯差異調性關鍵,就在於新大七將主動電子懸吊功能的動態避震控制與動態駕馭控制兩大系統底盤設計。尤其,駕駛可藉由排檔桿旁按鍵或 iDrive 介面主動進行調整 Comfort 舒適、Normal 一般、Sport 運動與 Sport+進階運動等四模式的動態駕馭控制系統,對於 750Li 的操控調性變換最為明顯。不同於許多底盤調性落差模糊的主動電子懸吊系統,750Li 這套整合電子懸吊的動態駕馭控制系統,不同模式的差異相當顯著。
在設定舒適性模式時,提高輔助力道而感到輕手的大尺寸方向盤,搭配行路感極為柔軟的懸吊與平順的油門反應,讓底盤將路面直接傳來的震動反應降至最低,這時的 750Li 感覺很有討好北美消費者的舒適氣派大房車味道。如果不想要這樣的底盤調性,駕駛也可以回復 Normal 一般,可以感受到方向盤的輔助力道略微調降,同時,底盤懸吊阻尼的變化也讓行路感由柔軟回到軟 Q 適中的中性設定,當然,如果行駛於山路彎道上,要讓車身側傾幅度降低與提高轉向的反應度,還是適合切換為 Sport 運動模式,甚至是 Sport+進階運動模式,因為以舒適與一般兩模式行駛時,輕手方向盤與較大的車身側傾幅度,較不利於掌握彎道高速動態時的即時行路反應。
此時,懸吊反應轉趨硬朗與油門提速反應更為靈敏 Sport 運動模式與 Sport+進階運動模式,就能夠順勢派上用場,在山路行駛時獲取更利落的動態駕馭特性,至於 Sport 與 Sport+的明顯差異,除了油門與懸吊反應較為直接外,穩定系統介入時積的更延遲也是重要特點,讓 Sport+能夠藉由強大後輪扭力輸出的打滑現象,達到更易嘗試以後驅轉向過度而利於過彎的特性,不僅如此,穩定系統拿捏介入的幅度與時間也相當細膩,不於於讓駕駛感受到系統明顯介入的干擾,而較像是襯職扮演隨時讓駕駛接手進行後續修正動作的輔助角色。
比較可惜地的一點,雖然 750Li 整體動態表現已相當具水準,呈現出大車仍保有一定的操控靈活度與行駛樂趣,但是嚴格來說,新一代七系的底盤戰力尚未完整展露,因為可支援後輪轉向功能的整合式主動轉向系統,目前仍列為選配項目,因此並未出現在當天試駕的 750Li 身上,若有機會接觸整合式主動轉向系統的大七系列,相信將會有更多的操駕反應體驗收穫。
當家旗艦,與時俱進
七系列身為 BMW 品牌的旗艦房車,不只擁有獨特的崇高產品地位,也是 BMW 向全球車壇展示品牌最新的研發技術成果與設計走向,簡單講,BMW 歷代七系列肩負引領家族新世代的重任。正因為如此,在這款短短半天體驗的 750Li 身上,能夠拿出來分享的話題著實繁多,不論是外觀與座艙美學、歷代最長的軸距尺碼、新一代 iDrive 更形精進的支援功能與操作思維,再到降低排量卻擁有高性能演出的雙渦輪全新動力心臟,以及維持一貫的操駕樂趣基礎,卻能藉由電子化的底盤設定,迎合更多元的操駕需求。以上種種,讓人由 750Li 看到 BMW 七系列這款品牌旗艦,在頂極豪華房車的激烈競賽中,所展現與時俱進的積極樣貌。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