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接觸到 BMW 小改款 535d,就對搭載 3.0 升直列六缸可變雙渦輪增壓柴油引擎的 535d,堪稱勁爆威猛的動力特性,留下深刻的印象。今日,再度相遇小改款 5 系列,同樣搭載 BMW 專精的直列六缸引擎與 3.0 升排氣量設定,530i 動力屬性卻是大不相同,在改採自然進氣與汽油引擎設定後,眼前鐵灰色塗裝的 530i,將在陰雨濛濛的台北天空下,帶來試車組何種體驗?成為試車組發動引擎時,腦海萌生的念頭。

小改外觀基調未變,屁股更為迷人

在切入實駕體驗之前,先來看看小改款 530i 外觀與座艙的設計變動吧。不同於導入國內的 535d 小改款,總代理為訴求性能特徵,直接導入 M 版運動套件,讓 535d 的外觀更顯虎虎生風;眼前的 530i,則延續標準版樣式,在外觀忠實呈現小改工程的樣貌。

由遠處觀看,便可理解小改款大體承襲原有成熟洗鍊的造型元素,原廠並未給予太多變動。

大體承襲這一代 5 系列成熟洗鍊的造型元素,對於小改款,原廠並未給予太多變動,以維持道地的設計風味。不過,仔細一看,還是有許多伏筆在細微處流露,其中,最吸引試車組目光的,還是在 BMW 獨樹一幟的燈組設計。5 系列擁有的頭燈導引光條與雙環光圈,不管白天或夜晚,在散發懾人氣息時,也帶出專屬的品牌識別度。

此次 5 系列的小改款工程,在未變動車身輪廓的前提下,將車身的變動設計,落在水箱護罩、頭燈、進氣霸與尾燈等細部。

現在,小改款 530i 的屁股,在汽車光學造詣上又更上層樓,新世代家族設計特徵的水平 LED 導引光條尾燈,不管仔細端倪或遠觀,都相當具吸引力,試車組認為在道路上,這項設計,比起改採透明玻璃的頭燈造型、水箱護罩改亮面飾條與變動進氣霸樣式等小改細部修潤,更能擄獲目光。

座艙質感偏溫暖,NAVI 列選配項目

進入 530i 座艙後,對於第一個動作就是調整駕駛坐姿的試車組而言,最先感受到的,就是座椅 12 向電動調整功能,除常見的椅面與椅背調整外,頭枕與前後延伸的腿部支撐等功能,搭配方向盤四向電動調整功能與 BMW Dakota 真皮內裝,530i 已在幾分鐘內,成功為試車組醞釀開車的好心情,畢竟,想要愜意駕馭,坐得舒服安穩牢靠絕對是必備基礎。

不同於 535d 的運動風,改採木紋飾板的 530i,多了幾分貼近家庭房車的溫暖氣質。

採用木紋飾板的 530i,在座艙氛圍的鋪陳,也不同於鋁合金搭配深色內裝與 M 版方向盤的 535d,530i 座艙視覺雖少了冷酷的戰鬥氣息,卻多幾分貼近家庭房車的溫暖氣質。首見於新一代 X5 的電子線傳式手自排變速箱,新穎的排檔桿設計,也成為 5 系列小改款的變動重點,除擁有美學特質外,在檔位切換與按壓 P 檔鈕的操作,也頗具科技感,另外,由 P 檔切換其他檔位與進入倒車檔時,也以側邊按鈕防止人為操作的失誤,獨特的操控模式相當新鮮。

列為選配的衛星導航系統,支援功能與資料均相當豐富,不過,體積不小的遙控器,以及無法和 iDrive 同時操作的缺點,多少減損系統在整合度的表現。

座艙配備另一個焦點,則在列為選配的衛星導航系統,不過,這套衛星導航與 DVD 影音系統,是國內總代理與 Panasonic 另行開發,而非內建於 iDrive 的導航系統,因此,在操作上透過中央旋鈕切換衛星導航後,就改由遙控器進行操作,雖然中文介面、系統資料與導航精確度,都有水準的演出,不過,體積不小的遙控器,以及無法和 iDrive 同時操作的缺點,多少減損系統在整合度的表現。

直六自然進氣,加速線性易掌握

原廠帳面數據 0-100km/h 加速表現 6.6 秒,乍看之下,530i 相較於 535d 的 6.4 秒加速成績,相差無幾。不過,就加速特性的呈現,大排氣自然進氣引擎與採用雙渦輪增壓的柴油引擎,肯定是截然不同的體驗!如果說 530i 是掩藏澎湃實力的溫儒紳士,那 535d 肯定是勁力噴張的火爆浪子一名。

略為提升至 272 匹的 3.0 升直六引擎,搭配六速自排變速箱後,不僅讓 530i 繳出 0-100km/h 加速成績 6.6 秒的數據,線性充沛的加速特性,令人印象深刻。

很巧,先後接觸 535d 與 530i,同樣是路面溼滑的陰天,游走於台北市區身段卻大不同。先前,在市區彎道略加深 535d 油門後,在低轉速湧現的強大扭力輸出竟讓後輪出現打滑,雖賴電子穩定系統介入,讓車身動態不至於失控,不過,535d 強悍的動力輸出,著實讓試車組略吃一驚,也更謹慎於油門幅度的掌握。

實際體驗後,相較於淺油門即迸發強悍勁道 535d,530i 油門與動力輸出的反應,則是漸進與線性的。

530i 則完全不同,相較於淺油門即迸發強悍勁道 535d,530i 油門與動力輸出的反應,則是漸進與線性,這樣的設定,對於駕駛而言,不似要緊繃神經隨時戰鬥的 535d,而是營造出輕鬆愉悅的駕駛氛圍。輕帶油門,530i 隨之優雅起步巡航,感覺不到車重所帶來任何遲滯感,油門踏板幅度在一半之前,動力反應與加速的感就是溫柔順暢。

新世代的變速排檔桿,不僅造型與美學設計具備科技風,實際操作也相當就手。

接著,530i 將熱血好戲,安排在駕駛加深油門幅度超過一半後,尤其是踏板深踩到 Kick down 時,直列六缸彷彿封印初解,引擎轉速迅速飆升 7 千轉紅線區,伴隨明確的貼背感與引擎聲浪,此時,530i 在駕駛重腳油門所呈現的,就是隨傳隨到的加速快感,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熱血衝刺。

如果嫌 D 檔模式不過癮,將排檔桿往左切換至 M/S 手棑運動模式時,整個油門反應將立即轉趨活潑,不僅轉速拉高維持較佳的動能反應,就連油門踏板感應幅度也較原先更為提早與敏感化,讓駕駛擁有更為直接明確的加速力道,也可透過手排模式掌握更多的操控自主性。經過反覆體驗後,試車組認為,530i 在 D 檔與 S 檔位,清楚地為駕駛劃分的偏舒適柔順與強調運動感的動態調性,對於不同的客層與操控需求,確實是相當均衡的考量。

廣  告

底盤穩定性佳,電子系統介入細膩節制

利用短暫幾小時的試車行程,試車組在市區道路體驗告一段落後,接著前往市郊山道進行彎道路段的操駕,這時,530i 良好的底盤穩定性,正好在溼滑的山道上發揮功力,讓穿梭於群山間的試車組,延續市區試駕的愜意悠遊。

略偏硬朗的懸吊設定,雖然讓雨中行駛於常有不良路段的 530i,車內乘員感到較為清晰的路面起伏,然而懸吊系統仍將路面顛簸,控制在未達顛簸不適的地步。尤其在彎道中,自底盤傳來的清晰路感與確實的車身側傾抑制,搭配維持不錯抓地力的 225/50 R17 的 Michelin Pilot Primacy 轎車胎,即使擋風玻璃的雨珠不斷左右滑移,提醒彎道中車身不斷承受橫向 G 力的轉移,不過,平穩的底盤反應仍在雨中彎道操控,為駕駛帶來充分的信心。同時,適才直線與市區路段,530i 展現的線性動力輸出,在彎道同樣受用,530i 漸進的油門與線性動力輸出,對於彎道操控的掌握度,再度發揮增分的效果。

530i 良好的底盤極限性與車身穩定系統,擁有不錯的彎道操控的容錯性,線性的加速反應,也提高駕駛在彎道中油門控制掌握度。

530i 良好的底盤極限性與車身穩定系統,也提升彎道操控的容錯性。這一點,在試車組嘗試延後煞車點與入彎點,改以較高速入彎時,有更為清晰的體驗,即使在接近彎頂點,試車組必須以更加大的方向盤轉向幅度,來修正入彎動態的失誤時,也能感受電子系統,在偵測到輪胎出現打滑時,儀表電子穩定系統燈號也開始閃爍,此時,駕駛可察覺穩定系統已稍稍運作,這瞬息發生的過程,包括略為降低動力輸出與啟動煞車系統來修正車身動態,不過,當車身回復後,系統立即退出,讓駕駛享有更連貫的操控主導權。良好的底盤穩定度,搭配電子穩定系統相當節制與細膩的介入模式,也是讓試車組對 530i 豐富的操控樂趣,留有印象深刻的關鍵點之一。

風雨生信心,自然就好

沒有 535d 猛爆的柴油大扭力輸出與雙增壓的急速拉升快感,採用自然進氣模式的 530i,對於熱愛運動感的駕駛而言,530i 細細隱藏的腎上腺素激發點,是含蓄了點;不過,柔順線性的加速反應,降低車輛操控的難易度,也兼顧乘坐的舒適性,即使偶爾想要熱血一下,活潑的運動檔與明確的 Kick Down 貼背感,530i 也不會讓人失望。想到這點,伴隨 530i 逐漸遠離山道的試車組,腦海逐漸浮現的感想-「自然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