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輛車的賣相,與它的外觀設計絕對脫不了關係。出自 Mercedes-Benz 之手、完全一改過去面容的 E-Class,讓人足已產生錯覺認為這就是一款新車,哪怕 W212 世代 E-Class 今年已走到了第 4 個年頭。
但 E-Class 所面對的其它對手可也非等閒之輩,現行 BMW 5 Series 大幅吸收來自旗艦 7 Series 的設計,打造出豪華的造型風格,普遍獲得市場消費者的好評;Audi A6 則承襲現今 Audi 家族科技風貌,展現出鮮明的品牌特質。至於此回集評中、唯一具備日系品牌身份的 Lexus ES 車系,則以 Sprindle Grille 紡錘型水箱護罩設計,開啟了全新的車型風貌,四者在設計上各具不同的特色,也提供消費者截然不同的車型選擇。
Mercedes-Benz E 200:華麗的進化
自 2009 年推出的 W212 世代 E-Class,是我們今天所找來評比測試對象中、市場資歷最長者,不過遙想當年 E-Class 以延續 Fascination Concept 概念車之姿現身世人面前時,無不造成車壇中的驚嘆,因為過往以成熟穩重氣質見長的 E-Class,一下子變得太年輕了!
但隨著對手紛紛推出大改款車型,尤其德系直接對手中的 5 Series 甚至取經 7 Series 設計理念於內外觀,A6 也同樣效法自家旗艦 A8L 的精隨下,向來穩坐豪華中大型房車寶座的 E-Class 隨著歲月累積頓時感受到了危機,在全球各地的銷售數字中失去過往光環,所以在這次 E-Class 小改款車型身上,Mercedes-Benz 採取了大膽的做法。
我們一直都認為這樣的改款做法有些取巧,從這車頭角度看過去,相信會讓不少消費者會誤以為它是一部全新世代的 E-Class,畢竟與舊款相比、已看不出兩者有何明顯的關聯,這必須歸功 Mercedes-Benz 的大手筆投資,讓 E-Class 改款工程進行多達 3,000 種項目的改進,所以為了這個取巧,Mercedes-Benz 其實在背後也付出了極大的心血。
小改款 E-Class 捨棄了過往 4 矩形頭燈設計,換上了與 A-Class 相似的圓潤頭燈,但卻用 LED 晝行燈勾勒出雙燈的造型。同時,為保留一部分的年輕元素,Elegance 與 Avantgrade 雙版本的選擇,讓前者採用 Mercedes-Benz 招牌的網狀鍍鉻水箱護罩及三星立標,後者也就是今天試駕的主角:E200 Avantgrade,則為雙肋水箱護罩及跑車車系所用的中置式三星廠徽,突顯出兩種鮮明的個性。
從新車的風格來看,過去充斥剛硬線條的舊款 E-Class,確實與 Mercedes-Benz 近期所推出的新車如 A-Class、B-Clsss 或是即將推出的 S-Class 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因此改款 E-Class 的設計理念是可以被理解的,這在原廠如要拍攝全車系的大合照時,E-Class 不至於成為局外人,但當我們目光從車頭移至車側及車尾角度時,就發現改款 E-Class 與舊款的區別不大,所以其實光車頭造型就佔了至少八成的變革。
這好比在玩找碴的遊戲,來到車側後,車頭給人的震撼一下子降到谷底,我不認為有人可以看出車長從 4,868mm 增長至 4,879mm,也確實小改款 E-Class 從 A 柱至車尾的線條與舊款無異。好吧,改變之處還有腰線設計,小改款 E-Class 取消過往兩段式折線設計並圓潤化後輪拱折線,但我相信多數人難在第一眼就能察覺。
車尾變動比車側多上一些,或許尾燈造型與舊款相同,但內藏的導光條與 LED 燈組與頭燈風格相呼應,而試駕的 Avantgrade 版本車型,除了換上選配的 18 吋 AMG 式樣鋁圈,左、右雙排氣尾管的造型也增添了運動氛圍,不同 Elegance 版本的隱藏式優雅設計。除此之外,其他部分則與舊款的差異不大。
BMW 520i:最純粹日耳曼
走過 6 個世代,至今已有 39 年歷史的 BMW 5 Series,每次大改款皆牽動世人的赤子之心,但 2009 年推出的代號 F10 第 6 代 5 Series,個人認為這是最具變革意義的一代。這是因為新一代 5 Series 在成本考量的掌控之下,卻還大幅提升了產品力,BMW 直接借鏡自家旗艦 7 Series 的精華,儼然將 5 Series 打造成一部縮小版的 7 Series。
因此, 5 Series 外觀上可以很輕易看到 7 Series 的影子,尤以 C 柱的轉折更是如出一轍,這款同樣由設計師 Adrian van Hooydonk 操刀的作品,傳承了 7 Series 那氣派又不失動感的氣質,全身一點也沒有不協調的衝突,只能說 5 Series 美呆了!此外,5 Series 雖然身型看來緊實不顯笨重,但車長卻已逼近 4.9 米,軸距亦達到 2,968mm 的水準,讓它成為歷代以來尺碼最大的 5 Series。
除此之外,在 2009 年的 5 Series 海外試駕中,BMW 產品經理就曾向我們透露,或許 5 Series 與 7 Series 並非採用同平臺的雙生車款,但不可否認,兩車系有高達 60~70%比例的通用零組件,再針對 5 Series 在多數參數設定重新調校,以符合該級別車主的用車需求。所以 5 Series 不僅氣勢更趨豪華穩重,骨子裡的用料也較上一代有著跳躍性成長。
至於今天進行評比的 5 Series 銷售主力:520i,外觀上也沒因入門身分而喪失德系高級車應有的水準,標配的遠、近光雙功能氙元素頭燈,以及天使環造型 LED 晝行燈,營造出專屬於 BMW 的家族風貌,而全身明顯線條依舊,並配置 17 吋鋁合金輪圈,流露些許的跑車氣息。車尾部分,520i 採單邊雙出排氣管設計,LED 尾燈內的導光條替該車在夜間提供不錯的辨識效果。
然而,與 W212 世代 E-Class 相隔不到一年所推出的 5 Series,其實在今年 5 月 19 日推出了小改款的車型,國內總代理汎德則預計在第 3 季導入,也包含了含 5 Series Touring、5 Series Gran Turismo 與 M5 等車款。但有別於 E-Class 如此大刀闊斧的變動,小改款 5 Series 於外觀動刀方面就有如小巫見大巫。
新、舊款 5 Series 差異的地方僅在細部進行調整,新款加入 LED 晝行燈眉與新型 LED 主動轉向頭燈組,也於下進氣壩的左、右 LED 霧燈週緣加入了類刀鋒狀的飾板,並在車側首度將後視鏡轉向指示燈導入,而車尾則在燈組部份進行強化與修飾,調整尾燈組內部的導光條設計,並且換上重新設計的新式後保桿。
同時、5 Series 改款也師法 1 Series 及 3 Series,提供了 Luxury Line、Modern Line 和 M Sport Package 等不同風格套件,讓車主更能挑選出屬於自己的風格。不過,消費者其實不必過於等待小改款 5 Series 的來臨而採取觀望態度,在改款之際前夕,通常總代理會針對現行車款搬出不錯的優惠條件,所以現在也不失為一入手 5 Series 的好時機。
Audi A6 2.0 TFSI:精緻成熟男
很多人對於 Audi 車款的外觀設計沒有太多感覺,因為全車系的面孔都在家族化的營造下,讓各車少了一點自己的個性,不過 Audi 向來強調的科技感營造卻是無人能敵,也讓它出現在不少描述未來世界的電影之中。你在每款 Audi 身上找不太到多餘的點綴,每一個線條都有自己的道理,且不失分寸。
現行第 4 代 A6 推出於 2010 年 10 月,整體造型朝年輕化發展,身為車系中的主流人物,它的出現也帶動了新世代車型的設計走向。外觀上,A6 代表著 Audi 一致性的家族風貌,讓自身的品牌辨識度相當高,而相仿的車身線條、更讓 A6 猶如縮小版 A8。不過大器的頭燈折線、水箱護罩與尾燈組,都讓 A6 在沈穩的基調中,較 A8 更趨年輕風格。但是,Audi 設計師仍在細節替 A6 刻劃出不同之處,讓 A6 在沈穩氣派的基礎下,運用較 A8 肅殺的新款水箱護罩、更多折角的頭燈組與燈罩外框,就連車尾造型焦點的 LED 尾燈組也往兩側延伸,替新 A6 更增添幾分躍動性格。
車身設計上,A6 運用了短前懸、短後懸的設計,車長則維持在 4,915mm 的水平,但是新世代設計在前懸距與後懸距分別著手修改工程,讓前懸由 1,001mm 縮短至 912mm,後懸則由 1,072mm 放大至 1,091mm,前縮短後伸長的新設計,讓軸距則足足拉長了 69mm 來到 2,912mm, 車寬則增加了 19mm 來到 1,855mm,如此 A6 除了可提升高速上的穩定性,也爭取出更佳的座艙乘坐空間。
除了車身上的設計,輕量化對於 Audi 而言更是重要,所以最新運用的車體輕量化底盤技術(lightweight MLB platform),讓 quattro 系統的搭載不至於對車身造成過多負擔,同時 A6 包含引擎蓋、前葉子板、車門、與後尾廂蓋甚至前避震塔等部分的鈑件都為鋁合金製造,讓 A6 車體採用鋁合金的材質比例達到 20%,或許高剛性鋼材的技術層面不及 A8 上的 AFS 全鋁合金車體,但足以讓 A6 較統鋼鐵製的車體要減輕約 15%的重量,這點對於駕馭表現上也有一定的幫助,詳情如何我們後續探討。
最後我們回到今天集評的車款 A6 2.0 TFSI 上,車頭你仍可看到 Audi 家族特色的六角水箱護罩,但由於 LED 頭燈列為選配品,因此該車採用 HID 頭燈搭配導光條設計,但如果車主想讓自己的愛車更顯霸氣,LED 頭燈其實十分值得選配,因為該配備所能採用的 All-Weather Light 全天候照明系統,能自動調整多模式照明,取代傳統手動切換各種近、遠與霧燈組的動作,並透過各個 LED 燈組的調節,讓頭燈照明範圍更為均衡,也節省搭載傳統霧燈的額外耗電。當然,頭燈內多 LED 燈組所呈現的視覺效果,高級感絕非標配的 HID 所能企及。
A6 的車側十分簡潔,雙腰線並不過於明顯,意於點綴之用以襯托出近 5 米的長車身,車窗旁採黑色邊框處理,與對手多用鍍鉻飾條不同,並配置 17 吋鋁合金鋼圈。車尾部分,2.0 TFSI 車型採左右雙出排氣尾管設計,LED 尾燈則為全車系標配。
Lexus ES 300h:獨走日匠魂
突然看完三部擁有德系血統的豪華房車,此時目光一轉至 ES 身上,多少會讓人有些不適應,日本人的設計理念不及德國人內斂,有時候它就希望能讓人第一眼就記住,所以渾身都充斥著大膽筆觸,在街上奔跑時,很難不被其吸引。
從 1989 年 ES 車系首度問世至今,其形象承襲了 Lexus 品牌所雕塑的高質感配備與豪華外觀,於臺灣市場推出後亦頗受消費大眾好評;其後繼車款也不斷在車身尺碼、動力及配備上強化,因此新一代 ES 的車身尺碼較前代略有增長,而車身寬度及車身高度則維持不變的設定;車長增加至 4,900mm,軸距則由前代的 2,775mm 加大至 2,820mm,為 ES 車系帶來更為豪華的外觀格局。
新的 ES 車系在外觀造型上,首度導入了由 GS 車系起始的 Sprindle Grille 紡錘型水箱護罩設計;兩者皆承襲了 Lexus 新世代的家族風貌,但在水箱護罩線條的勾勒處,卻各自擁有不同巧思。ES 300h 在車頭,運用 Spindle Grille 紡錘型水箱護罩設計,另加入了同色系的金屬鍍鉻外框飾條;一路向下延伸至保桿下方、並將水箱護罩內的保桿向內縮、加大進氣口格柵,將其象徵混合動力系統的藍色廠徽鑲嵌其中。
而在動力系統上未使用混合動力的其他 ES 車型,則改採同色系的金屬鍍鉻廠徽;用以加強車頭的整體視覺效果。頭燈部份,則加入了 Arrow Head 楔型設計的 LED 晝行燈,其蘊含了 L-finesse 的風格及獨特的新世代造型特色。
將視線轉換至 ES 300h 的車側線條,則發現其沿續不少前代車款的特色如:黑色塗裝的 B 柱雙柱設計、鍍鉻飾條分佈於前後窗框、以及 C 柱向後延伸的短車尾造型;皆為 ES 車系專屬的獨特外觀設計之一。而 ES 300h 亦在後車門下方崁入了「Hybrid」字樣,用以表現其不同的動力系統配置。
為了加深 ES 300h 的動態跑格感,車側改採全新的階梯式摺線設計;由葉子鈑向後沿伸,在側裙下方拉出一條立體的折線設計。搭配外擴輪拱造型,讓車側看起來重心更低,也讓原本較為平整的車側變的更加立體與紮實。 鋁圈部份也因為不同的車型設定,配置不同造型的鋁圈:ES 300h 配置 5 幅雙肋造型鋁圈、ES 350 則配置 10 幅雙肋式造型鋁圈。
車尾部份,亦與新一代 GS 車系走相同的線條風格,行李廂蓋以金屬鈑件雕塑而成的立體小鴨尾造型,與車尾一體成型;牌照框上方的大型鍍鉻飾條橫置後尾燈處、讓車尾鈑件與尾燈的接合折線表現更加立體。另一方面,ES 保留了前代的長型尾燈的設計,並將其向車尾兩側進行延伸成為 L 造型;除此之外,尾燈全新導入的 LED 光源,讓尾燈與車頭燈相互呼應,使得整體外觀更具現代感。 而 ES 300h 更在小鴨尾造型上方再增加了擾流尾翼,以增加其動感造型。
ES 車系在外觀上,導入了 Lexus 新世代家族設計面容。從整體看來,依循著較為穩重厚實的基礎、加大了車身尺寸、沿用前代車款的些許特色之外;另加入新世代的設計元素讓整體的造型看來更具現代化的跑格,外觀也更加的流線有型,這樣鮮明的改變,令我們玩味再三。
陳慶峰資深記者
評論
創新方能延續市場熱度
Mercedes-Benz E-Class 小改款外觀變更幅度之大,展現出其深度攻略市場的野心,相比之下即將導入的小改款 5 Series,在改變幅度上即不如前者。小改款 E-Class 年輕化的外觀能否獲得此級距消費者的肯定,雖尚未可得知,但就延續產品生命週期的層面來說,此舉將是有著明顯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