醞釀許久後,Ford 國產主力車系 Focus,即將在今年底為二代 Focus 推出小改款車型 。而在媒體試駕先行啟動,發表會再接續登場的規劃下,U-CAR 也受邀前往中台灣,在小改款正式上市前,以兩天一夜的時間,親身體驗國產 Focus 車系最新的演進樣貌。而在福特六和決定改以 Focus TDCi 柴油動力,作為車系核心的戰略變動下,此次福特六和安排的試駕車款,正是搭載 Powershift 雙離合變速箱的 Focus TDCi 四門與五門版本。U-CAR 第一天試車行程,則由擔綱 Focus 車系旗艦的 Focus TDCi 五門運動旗艦版,來認識此次的改款工程重點。

Kinetic Design 如靜似動

2004 年巴黎車展首演的二代 Focus,外觀美學血統是承襲 New Edge Design,而透過小改款工程,歐洲 Ford 設計師趁機導入品牌最新美學概念 Kinetic Design,讓小改款 Focsu 在視覺樣貌跟上新一代的 Mondeo、Fiesta 與 Kuga 等家族成員。

身為 New Edge Design 的要角,小改款 Focus 在外型上導入品牌最新設計概念 Kinetic Design,使其跟上 Mondeo、Fiesta 與 Kuga 等家族成員的美學腳步。

親眼見到小改款 Focus 時,透過大幅度變動的車頭造型,確實能感受到 Kinetic Design 動能美學外觀,在加入後掠鷹眼頭燈、梯形元素的下進氣壩與前霧燈等設計後,原本造型已相當動感的 Focus,這麼一揮手修潤後,又更加流露「如靜似動」的躍動氣息。有趣地,當天深鐵灰色塗裝的 Focus TDCi 五門版,反而讓水箱罩上緣的粗鍍鉻橫條變得極為醒目,反倒在對比色下成為車頭遠遠就能辨識的特徵。

小改款 Focus 車頭的改變相當明顯,全新後掠鷹眼頭燈相當醒目有神,而水箱護罩上源則加入厚實的鍍鉻飾條。同時在進氣壩和左右霧燈組處,也加入新式樣的幾何元素設計。

雖然相形之下,五門小改款 Focus 的車尾設計變動,幅度尚不及車頭,但重新設計過的整合式尾翼,以大面積包覆至兩側尾燈所帶來的運動架勢,跟先前 Focus ST 的空力尾翼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蜂巢網格白燈罩尾燈與後檔下緣多劃一道的鴨尾折線,也讓車尾造型凸顯小改款不同之處。

仔細觀察車尾,蜂巢格紋的蜂巢網格白燈罩尾燈相當特別;而車頂的大片尾翼,搭配後擋下緣的小鴨尾設計,則賦予五門掀背車型更為強烈的動感體態。

亞太版車側線條不變

比起頭尾大致遵循歐規小改款工程的變動基礎,眼尖的車迷應該會察覺國產小改款 Focus,除了新增加後視鏡方向指示燈外,在車側板件仍是沿用現有 Focus 車型設計,這點 U-CAR 先前已由掌握的偽裝車照片注意到,現在則透過這批最終定裝的新車獲得證實。歐規小改 Focus 那道由葉子板、車門到後車尾的立體腰線摺痕,並沒有出現在國產小改款 Focus 身上。

面對車側設計的疑問,福特六和也在現場提出解釋,由於小改款國產 Focus 歸於亞太版計畫,包括中國與台灣在內的亞太版本,在車門與後尾柱板件均選擇沿用現有設計。

車側部份維持原先的鈑件設計,僅增加後照鏡轉向指示燈;見於歐規車型的立體腰線摺痕,並沒有出現在國產小改款 Focus 身上。

座艙介面質感進步,支援 iPod 更討喜

儘管是小改款車型,但就座艙介面的變動幅度來看,這款 Focus TDCi 其實已超過小改款的標準。進入座艙放眼望去,大舉涵蓋變速箱、中控介面與塑料材質、駕駛儀表與後座椅出風口等,都已跟舊款 Focus 相當不同。

其中,最關鍵的變化,當然是小改款較少涉及的傳動設定變動,換上跟全新 Mondeo 造型相似的排檔桿,國內自行貼上的 Powershift 銘牌,雖然看起來有些許突兀,但卻能清楚強調小改款 Focus TDCi 已進化至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的效果。

一眼望去,小改款 Focus 的車室設計已與現行車型有相當的差別。
運動導向的 Focus TDCi 五門運動旗艦版,座椅設計沿用現有 TDCi 車型的運動桶椅,不僅造型與對比配色較為動感活潑,實際乘坐時也提供較皮椅更硬朗的支撐性。

接著,中控台類鋁合金材質的霧銀飾板與人因化介面設計,讓人立即將小改款 Focus 與新 Mondeo 產生連結。的確,不走沿用既有介面模組再調整材質的作法,而改走介面與材質同步變動的路線,成功讓中控台設計世代又跟上 Ford 的最新潮流,另外,TDCi 運動旗艦版配備的雙域恆溫空調,也選用液晶面板設計來營造科技感。

以類似金屬刷洗紋路的黑銀格紋飾板,大面積涵蓋中控台與排檔座,算是一項刻意要提升座艙運動風格的設計。中控台還有項細部變動值得一提,中控台上部塑料採用軟質設計外,原本手感較為冷硬塑料紋路,也一併修改壓印的紋路與材質,實際的觸感是偏向更具質感的柔軟彈性。

小改款 Focus 的中控面板,明顯緊跟著新一代 Mondeo 的科技氛圍,選以黑銀格紋飾板搭配金屬質感操作面板,紅色字樣的液晶顯示幕亦格外具有科技感。
排檔座設計隨著導入 PowerShift 雙離合器變速系統也一併更改,並貼上 PowerShift 強調差異性。

方向盤沿用原有設計,沒有任何變動,變動的重點是放在方向盤後方的儀表介面上。潛望式自發光四環儀表板,結合類鋁合金四環與中 T 型外框獨特設計,提升辨識度外,視覺感也更趨年輕活跳。雖然歐規小改款出現的大尺寸液晶儀表,沒有同步導入國產版本,但是尺寸縮小的液晶螢幕,仍然支援顯示各項完整的行車資訊,除基本的檔位顯示、車外溫度、行車電腦資訊與車門開啟警示外,包括 ESP 啟閉功能也由中控按鍵式,改由方向盤旁橫桿直接與儀表進行互動操作設定,整合性更為提升。

方向盤維持原本的三幅金屬綴飾樣式,儀錶板的更動則相對明顯:類金屬飾板將潛望鏡式的設計突顯其中,而中央新增的液晶螢幕,則可顯示檔位、車外溫度、行車電腦資訊、車門開啟警示和 ESP 系統控制等功能。

曾在 Tierra Xt 版大玩 BenQ 車用數位影音系統的福特六和,現在趁著 Focus 小改款機會,再度開發蔚為新興潮流的座艙數位音響系統,除了基本的 MP3 音源讀取功能外,這次小改款 Focus 將焦點放在對應 iPod 系統與中文化顯示的表現,擺出討好習慣以 iPod 收藏個人音樂資料的龐大客層,這套系統在此次試駕行程的表現,我給予相當的好評。

為展現系統的實用程度,福特六和特別提供 iPod Nano 作為示範,接上中央扶手內的 AUX-IN/USB 傳輸孔後,iPod Nano 會出現 Ford 廠徽代表系統 與音響主機已成功連結,接著,可以使用中控音響界面或者方向盤音響撥桿,來直接操作選取 iPod 音樂曲目,使用上相當簡便,另外,雖然中文顯示並未擴及音響系統的設定細節,讓系統還有一定的提升空間,但是,支援 iPod 與 MP3 隨身碟曲目的中文化顯示與整合操作功能,對於數位聆聽客層將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針對年輕族群廣為使用的 MP3 隨身聽,小改款 Focus 在中央扶手內建有 AUX-In 和 USB 插孔,可連接 i-Pod 等個人化隨身聽,並利用車上音響和快撥按鍵進行操作。

原本受到 TDCi 車型的六速手排變速箱,因體積過大的影響而取消的後座雙孔式出風口設計,在採用體積縮較小的 Powershift 變速箱後,這次終於順利亮相,發揮跟 Focus 汽油恆溫版相同,能夠特別照顧到後座乘員冷房空調的舒適功能。不過,對於常有後座乘載的需求的人,後座機能較讓人感到可惜的地方,是除了後座中央扶手有雙杯架設計外,前座椅背與兩側車門並沒有設計額外的置物空間,多少減損後座成員的空間利用度。

現行柴油車型未能如願設置的後座出風口,在改用 PowerShift 變速系統後,節省的空間終於得以裝置空調孔道,提供後座乘員等同的舒適感受。

Powershift+ESP=TDCi 溫柔演出

如果曾經接觸過 Focus 2.0 TDCi 與六速手排的傳動組合後,那肯定會對掛上 Powershift 雙離合自手排變速箱後的 Focus 2.0 TDCi,所呈現的動態調性,感到相當大的差異,原來,這顆在手排版本勁猛活潑的 2.0 TDCi 渦輪增壓引擎,竟能夠被這顆 Powershift 變速箱,完全掌控地如此服服貼貼,套句通俗的情愛劇用語,那位闖蕩江湖的火爆浪子 Focus TDCi,這次真的變溫柔了!

過去試駕手排版本的 Focus TDCi,勁猛的動力輸出特性,在植入 PowerShift 變速箱後已變得相當服貼。
與現行車壇主流的雙離合器變速箱相仿,由 Ford 集團和德國變速箱大廠 Getrag 共同開發的 PowerShift 變速箱,具備手排的動力傳輸效能,同時也兼顧自排的駕駛便利性。

在此,先交代一下這顆原廠代號 6DCT450 變速箱的背景。Ford 集團為開發新世代變速箱系統,選在 2001 年與德國變速箱大廠 Getrag,共同合資成立專職研發與生產集團變速箱的 Getrag Ford Transmissions 公司,今天看到的具體合作成果,也就包括這顆全新 PowerShift 雙離合器變速箱。

這顆變速箱的技術,跟其他 DSG 與 PDK 等雙離合器變速箱的基礎原理大同小異,以手排齒輪箱為基礎,與內外同軸傳動軸連接的兩組離合器,分別控制 1/3/5/R 奇數與 2/4/6 偶數檔位,透過精密的電子液壓同步裝置,預先完成下一個檔位的嚙合動作,換檔動作的時間僅縮短到切換平行排列濕式雙離合器就能迅速完成,也因為如此,讓兼具手排高傳輸效率與自排簡便操作優勢的雙離合器變速箱,成為當前火紅的變速系統。

Powershift 雙離合器變速箱是以手排齒輪箱為基礎,與內外同軸傳動軸連接的兩組離合器,分別控制 1/3/5/R 奇數與 2/4/6 偶數檔位,透過精密的電子液壓同步裝置,預先完成下一個檔位的嚙合動作,換檔動作的時間僅縮短到切換平行排列濕式雙離合器就能迅速完成。
TDCi 柴油引擎在搭配手排變速箱下,渦輪增壓的猛力特性相當明顯;但在搭配 PowerShift 變速系統後,整體的輸出曲線則趨於平穩線性,與自然進氣引擎的特性接近。

原本搭載於 Focus TDCi 手排版的柴油渦輪動力,那股隨油門催升後與離合器銜接後,檔檔堆疊到位的陣陣貼背衝刺感,彷彿被一雙手輕輕撫過,轉換為一條線性的直線加速曲線,這種加速感覺真的相當特別,一逼近 4,500 轉時就升檔紅線限制,讓駕駛明確知道這是柴油引擎的特色,但是,除此之外,接近 4,500 轉時銜接升一個檔後,那種轉速由 3,000 再行轉上攻的節奏,卻全程被處理地極其溫馴,PowerShift 那幾乎察覺不到的檔位接合動作,竟讓我有股特殊加速體驗-柴油渦輪動力的汽油自然進氣調校!

檔位變換之間,變速箱咬合的動作不易察覺;而扭力輸出的銜接亦相當平順,對於乘適性也有所助益。

不過,這顆變速箱的手排切換模式,原廠所設定的換檔邏輯,主要是以油耗經濟與換檔舒適性為考量。因此,包括無法提供檔位鎖定功能,也沒有運動檔程式那種增加引擎待命轉速、加快油門反應與拉升最高轉速,所營造的強烈運動感。

駕駛選擇切換到手排模式後,原則上不僅一切照舊,反而是當變速系統偵測引擎超轉時,還會自動視車速與油門幅度,在 4,250 到至多 5,000 轉之間,進行檔位提升的動作,同時,手動降低檔位也受到限制超轉的保護程式,在實地反覆測試後歸納,大概要到轉速降低至 2,500 轉,才能進行檔位的手動降檔。不僅如此,福特六和工程人員解釋,歐洲原廠也同樣是出於舒適考量,而讓 Powershift 不會有很明顯的降檔煞車效果,即使是手動降檔後,並沒有出現車身明顯檔煞減速的頓挫反應。

歐洲原廠工程團隊出於舒適考量,而讓 Powershift 不會有很明顯的降檔煞車效果,即使是手動降檔後,並沒有出現車身明顯檔煞減速的頓挫反應。

聽我講到這裡,應該對這組變速箱在彎道以手排模式的操控情形,有大概的輪廓了吧。那就是,通常在彎道路段最常用到的二、三檔切換,入彎前你得確實減速,不然無法進行手動三至二檔的降檔動作,接著,就在你順利煞車降檔後,正當享受出彎後二檔的 Focus TDCi Powersift,那股紮實補油動力反應時,爬升敏捷的引擎轉速,一下子又逼近紅線區,往往還來不及在儀表亮起紅色的升檔提醒符號箭頭時,變速箱就搶在駕駛前一步,電光火石地自動進行升檔動作!

要捕捉這種駕馭感受,我會這樣解釋,如果你是屬於對自主操控權很堅持的駕駛,Powersift 這一來一往之間,真的會讓人有股若有所失,使不上力的惆悵感,但卻又不得不承認,Powersift 只是盡責與聰明地,扮演油耗、動力與換檔順暢度最平衡協調的「正常」檔位變換任務。

將重點擺放在變速系統的提升,福特六和並未針對國產 Focus TDCi 柴油車型,進行底盤調校的變動。整體操控感仍維持先前 Focus TDCi 的操駕體驗,適中的輔助力道、靈活車頭轉向性與穩定的彎道循跡性,儘管傳動調性降低熱血氣息,仍不失為一款好駕馭的靈活掀背車。

儘管將重點擺放在變速系統的提升,福特六和並未針對國產 Focus TDCi 柴油車型,進行底盤調校的變動。整體操控感仍維持先前 Focus TDCi 的操駕體驗,適中的輔助力道、靈活車頭轉向性與穩定的彎道循跡性,儘管傳動調性降低熱血氣息,仍不失為一款好駕馭的靈活掀背車。當然,受限於路段條件與安全考量,此次沒有特別去嘗試讓車身動態失衡,來體驗 ESP 動態穩定系統的作用,但是,遵循歐洲原廠設定的 ESP、TDCi 與 Powershift 的系統組合,確實 Focus TDCi 小改款的操控安全感水準更為提升,在這對 Focus TDCi 車系將 ESP 這項主動安全配備標準,給予正面的肯定。

告別性能純手排,聚焦主流派

拉高層次來看,搭載 Powershift 變速箱的小改款 Focus TDCi,其實是福特六和的一次重大轉折之作。先由 Tierra RS 開始算起,到 Focus 2.0 S、Focus ST、進口 Focus TDCi 與國產 Focus TDCi 等一脈相承的手排家族,確實讓 Ford 品牌擁有一群喜愛運動風格與手排駕馭的客層,但在國內汽車市場中,這塊市場其實是少眾的,如何重新在主力客層取得有力的著力點,相信福特六和已經清楚認知這點。

搭上小改款的契機,順勢終止 TDCi 柴油手排車系,導入運作調性舒適細膩的 Powershift 雙離合變速箱,輔以標配的 ESP 穩定系統後,這款 Focus TDCi 5 門版讓人看到,Ford 積極塑造柴油「自排」車柔順好開的親和力,用來重新「聚焦」市場主流派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