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 2010 年台北國際車展上,Infiniti 總代理裕隆日產首度揭示全新世代 M 系列豪華房車,讓台灣消費者得以先期欣賞新一代 M 系列房車的全新設計美學。新一代 M 系列房車在設計美學精進的同時,動力系統也擴編 3.7 升/2.5 升 V6 汽油引擎的配置,為消費者提供更廣泛多元的產品選擇。
然而新世代 M 系列房車在安全性能上的提升,亦是 Infiniti 原廠大力強調的特點所在。Infiniti 在新世代 M 系列房車上,導入全新「Safety Shield」行車安全整合系統;藉由整合多項電子輔助主動安全配備,Infiniti 宣稱全新 Safety Shield 系統將可大幅提升行車的主動安全性能。為了讓媒體與消費者更清楚瞭解 Safety Shield 系統的實際作用,Infiniti 總代理裕隆日產特別邀請媒體前往三義廠區,在安全無虞的試車道環境中,深度體驗 Safety Shield 系統在主動安全防護上的效能表現。
依照總代理的導入規劃,Safety Shield 行車安全整合系統將列為全新 M37 車型的標配項目;入門版 M25 車型則可加價進行選配。Safety Shield 系統在主動安全防護上,主要整合 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DCA 車距控制輔助系統、BSI 盲點側撞預防系統、LDP 車道偏移預防系統等多項電子輔助裝置。有別於一般同級車在主動安全上,僅做到警示、防範的效果;Infiniti 表示,Safety Shield 系統除了在事故風險出現前便警示駕駛外,更可達到協助避免事故發生的成效。
Safety Shield 系統主要就「車輛前方」和「車輛兩側」進行主動安全防護。DCA 車距控制輔助系統和 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乃針對前方車輛進行偵距並防範,LDP 車道偏移預防系統和 BSI 盲點側撞預防系統則就車輛兩側進行防護。Safety Shield 系統利用雷達和光學鏡頭進行偵測和辨識,並以警示燈和聲響提醒駕駛;在駕駛未及時作出反應時,Safety Shield 系統則會啟動 IBA 智慧型煞車輔助系統,來協助駕駛修正車輛動向。
經過詳細的產品解說後,Safety Shield 行車安全整合系統的實際體驗,則在裕隆三義廠區內的試車道正式展開。全長約 1,000 公尺的試車道區分為去程和回程兩車道,去程設計用來體驗 DCA 車距控制輔助系統和 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回程則可測試 LDP 車道偏移預防系統和 BSI 盲點側撞預防系統的實際效能。同時,總代理並安排一輛 G37 Sedan 擔任僚車,在不同測試項目下,分別可用以模擬前方或側方車輛,讓體驗過程更加逼近實際情形。
DCA 車距控制輔助系統
乘入 M37 駛近出發點,按下方向盤右盤幅上的 Safety Shield 行車安全整合系統開關,儀錶板上亮起 DCA 車距控制輔助系統和 BSI 盲點側撞預防系統的綠色燈號,代表系統已準備就緒。首段去程先行體驗 DCA 系統:DCA 系統整合 FCW 前方撞擊警示功能 (Forward Collision Warming) 和 IBA 智慧型煞車輔助功能 (Intelligent Break Assist) ,並利用位於前保桿進氣壩右側的光學測距設備,用來偵測車輛本身與前車之距離,作為 FCW 和 IBA 功能作動之根據。
DCA 系統自時速 5km/h 以上便會作動,作動範圍為 5km/h 至 144km/h 之間。在直線試車道上,僚車與 M37 一前一後以約莫 40km/h 的車速前進。接著僚車刻意減速,將兩車間距拉進以促動 DCA 系統;此時 FCW 功能會在儀錶板上顯示警示圖像,先行告知駕駛前車間距已小於安全範圍。
在車距過近的情況下,依照駕駛反應的不同,DCA 系統將有兩種反應模式:若駕駛未放開油門踏板,此時 DCA 系統會主動就油門踏板施以反饋力道,以提示駕駛鬆開油門踏板減速。在駕駛鬆開油門踏板後,此時 IBA 智慧型煞車輔助功能便會啟動介入,讓 M37 與前車進一步拉開安全間距。
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
接下來,同樣以僚車、M37 一前一後的行進姿態,媒體將來體驗 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別於傳統的定速巡航系統,ICC 系統除了定速前進外,系統也同樣整合前車偵距與自動煞車功能,讓車速依不同的前車距離自動調節,減輕駕駛在高速巡航下的負擔。
ICC 系統在車速達到 32km/h 以上時,便可啟動並設定欲巡航之車速。利用方向盤盤幅右側的撥桿,駕駛能夠設定巡航時速;而撥桿左下角的橢圓形按鍵,則是用來設定與前車之安全距離。ICC 系統提供三段車距設定,以時速 100km/h 的情形下推估,三段車距分別代表 30、45 和 60 公尺的安全間距。
ICC 系統的作動範圍為 0km/h 至 144km/h 之間,也就是說,當前車減速至完全靜止時,ICC 系統的自動煞車功能,也能將 M37 減速至停止。實際體驗下,隨著前方僚車車速漸緩,在駕駛不自行踩踏煞車下,ICC 系統便主動介入進行制動。在僚車模擬正常的煞車作動下,ICC 系統的制動力道平緩線性,不會顯得過於躁進;直至車輛完全停止,ICC 系統的作動過程稱得上讓人安心。
在 M37 完全停止後,前方僚車再次起步前進。此時駕駛不需踩踏油門,ICC 系統便會自動跟上前車的腳步啟程,加速至原先設定的巡航車速。然而在起步加速的過程中,引擎和變速箱的輸出則顯得有些猛進;對於習慣掌控大局的駕駛人而言,車輛「自主加速」的情形不免讓人有些緊張。
儘管 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已達到自動煞至停止、並再自動加速至定速的功能,然而實際使用上,駕駛仍需保有車輛的主控權,將 ICC 系統視為輔助工具,而非完全仰賴 ICC 系統作加減速的操作,方為安全的駕駛之道。
LDP 車道偏移預防系統附警示功能
去程體驗過 DCA 車距控制輔助系統和 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後,來到試車道盡頭迴轉,回程則要接續體驗 LDP 車道偏移預防系統和 BSI 盲點側撞預防系統。LDP 系統與目前 Volvo 和 Luxgen 等品牌使用的車道偏離警示系統原理相近,以擋風玻璃上緣的光學鏡頭,判讀道路兩側標線,來標定車輛的正確行進路徑。
LDP 系統設定在車速超過 70km/h 後便開始作動。將車速維持在 80km/h 上下,並將方向盤微微偏打,模擬駕駛恍神或打瞌睡的狀況;在車輛明顯偏離車道方向時,LDP 系統會先以警示音和燈號提醒駕駛。若駕駛未能即時反應,LDP 系統則會更進一步介入作動,以避免車輛偏離原本動線。
有別於 Volvo、Luxgen 品牌的車道偏離警示系統,LDP 系統除了預警提示外,更加入主動反應、修正動線的機制。LDP 系統修正車輛動線的原理,乃是針對特定單側車輪進行細微的煞車制動,造成左右兩側車輪轉速差異,以類似戰車轉彎、迴旋的原理來修正車輛動線。
在 LDP 系統作動修正時,實際上車輛變向的動態幅度並不顯著。駕駛可微微感受到車輛動向,非因方向盤操舵而自主改變;然而整體的修正動作並不突兀,駕駛不會有突如其來的拉扯感,而車輛也能適時回到正確的行進方向上。
BSI 盲點側撞預防系統
BSI 盲點側撞預防系統,則可謂 Infiniti 在車輛兩側主動安全上的下一代科技。BSI 系統針對車輛兩側後方、半徑 3 公尺內的視覺死角範圍進行偵測。有別於 Volvo 的 BLIS 系統,利用兩側後照鏡下緣的光學攝影鏡頭,偵測左右兩側視覺死角;Infiniti 的 BSI 系統,則運用車輛後保桿兩側內藏的偵距雷達,以半徑 3 公尺為偵測範圍,感知隱身在視覺死角內其他道路車輛。
在 BSI 系統偵測兩側死角有其他車輛時,車室 A 柱位置的盲點警示燈會先行亮起,告知駕駛注意視覺死角內可能另有車輛;若駕駛此時撥打同向方向燈、意圖切換車道時,BSI 系統則會啟動下一機制:BSI 系統將以前保桿內的攝影鏡頭,確認道路兩側標線、標定車道後,即針對另一側車輪進行煞車制動,以類似 LDP 系統的修正方式來改變車輛動向。
親自駕駛體驗下,BSI 系統作動時的修正幅度,較 LDP 系統更為明顯許多。BSI 系統在判定有可能發生碰撞事故下方會作動,因此相對在修正車輛動線上也更為主動明顯,駕駛會感到較大幅度的動向變換,將車身即時拉回原本車道。
駕駛人仍需掌握車輛的主控權
經由簡短來回共四趟的試駕行程,對於 Infiniti 全新 Safety Shield 行車安全整合系統的體驗也劃上句點。藉由 Safety Shield 行車安全整合系統,汽車主動安全防護科技的發展,再度來到新的層次。汽車安全自早期的被動安全,以保險桿、潰縮區和安全帶等被動設計,演進至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ESP 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等主動安全配備,基本上皆是以從旁輔助的角度,來提供更完善的行車安全效果。
而在 Safety Shield 行車安全整合系統身上,包括 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的自動煞車及再加速,LDP 系統和 BSI 系統的行車動向修正,安全系統介入的程度則更為主動而深入。然而無論汽車安全配備如何先進,駕駛駕馭車輛時,仍應保有「駕駛掌控全局」的邏輯思維,而非一味仰賴安全配備輔助,相信才是所有車廠在研發主動安全配備時的初衷,也是維繫行車安全的最重要保障。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