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去年 10 月,U-CAR 獲邀前往日本櫪木縣本田研究所,試駕全新 Accord 八代目開始,關於國產 Accord 各種傳聞,便緊緊扣住國內車壇目光。現在,國產 Accord 正式登台,Honda Taiwan 也如各界預期的,以涵蓋 2.0、2.4 與 3.5 的三動力編成,直襲國產中大型房車市場。

在介紹國產新一代 Accord 的乘用體驗後,Honda Taiwan 在兩天一夜左營-墾丁的試車行程中,Accord 2.0、2.4 與 3.5 不同動力級距車款輪番上陣,為試車人員帶來一場動力與操控的亞熱帶盛宴。

三動力心臟,各具特點

隨著新世代 Accord 的導入,Honda Taiwan 提供三款動力心臟給消費者,現在就概略進行介紹。擔綱入門動力,代號 R20A3 的 2.0 升直列四缸 SOHC i-VTEC 引擎,具備 i-VETC 電子可變汽門正時與揚程系統,性能數據為 156ps/6,300rpm 與 19.3kgm/4,300rpm。由於等同於 2.0 升的牌照稅與燃料稅利基,讓動力性能更為優異的 2.4 升動力,近年逐漸取代中大型房車原有 2.0 的主力設定,成為新車款的核心動力設定,而 Accord 2.4 也是迎合這樣的潮流。這顆原廠代號 K24Z2 的 2.4 升直列四缸 DOHC i-VTEC 引擎,可輸出 180ps/6,500rpm 與 22.7kgm/4,300rpm。

隨著新世代 Accord 的導入,Honda Taiwan 提供三款動力心臟給消費者,現在就概略進行介紹。旗艦為 3.5 升 SHOC V6 i-VTEC VCM II 引擎(上)、其次是 K24Z2 的 2.4 升直列四缸 DOHC i-VTEC 引擎(左下)與擔綱入門動力,代號 R20A3 的 2.0 升直列四缸 SOHC i-VTEC 引擎(右下)。

至於位列旗艦動力的 3.5 升 SHOC V6 i-VTEC VCM II 引擎,除擁有 275ps/6,200rpm 與 34.6kgm/5,000rpm 動力輸出外,在引擎技術最引人矚目地,就是搭載 Honda 開發第二代 VCM 可變汽缸管理系統,此套引擎排氣量三段可變技術,行車電腦可依據不同行駛狀況與駕駛的操作模式,自動進行引擎 3 缸、4 缸與 6 缸三段運轉模式切換,達到動力效能最佳化的設定。至於傳動系統方面,上述三顆引擎均搭載 5 速自排變速箱,不過,變速箱齒輪比設定略有不同,同時,2.4 等級以上才支援變速箱手自排功能與方向盤換檔撥片,以進行產品不同操控設定的區格。

當然,紙上談兵是一回事,三顆動力心臟實際上路的表現又是如何?才是重點,接下來,就發動引擎出發。

2.0 平順夠用、2.4 輕快富動感、3.5 勁爆熱血

三顆引擎與五速自排變速箱,在本田技研的調校各有特色,簡單講,2.0 算是加速平順足敷使用、2.4 則是輕快富運動感、至於 3.5 加速反應更可稱為勁爆熱血。

三顆引擎與五速自排變速箱,在本田技研的調校各有特色,簡單講,2.0 算是加速平順足敷使用、2.4 則是輕快富運動感、至於 3.5 除了可變汽缸的科技感外,加速反應更可稱為勁爆熱血,這三顆引擎剛好就落在光譜三點,而 2.4 就是比較均衡的設定,甚至可以說 3.5 V6 略為過於熱血,2.4 衝刺力道比上雖不及 3.5,但比起 2.0 也已綽綽有餘,而就加速細膩度與易掌握度來說,2.4 是三者最均衡的搭配。

雖然在三款動力心臟中,Accord 2.0 擁有的動力輸出最小,但是這樣的動力搭配 5 速自排變速箱後,倒也不至於不夠用,起步仍是平順未感到沉重感,甚至在相較 2.4 與 3.5 車型,各個檔位均刻意放大的齒輪比,刻意地調校出更大的驅動力輸出,以彌補引擎動力最小的劣勢,實際的感覺是,Accord 2.0 開起來的加速節奏,有點像是 2.4 使用 S 檔模式下,那種緊湊直接的油門與提速反應,這樣的設定,在日常用車狀態下,最常遭遇的中低速域加速時相當受用,油門輕踩即有輕快的反應。同時,這顆 5 速自排變速箱的檔位銜接,也處理地頗為細膩,即使仍可察覺檔位跳升,並不會感到不適的頓挫感。

新 Accord 這具底盤在高速行駛時仍擁有沉穩動態反應,長期高速巡航時,也不會感到輕浮不安感。

相較於 2.0,動力更上層樓的 2.4,在加速的反應則顯得悠閒許多,引擎較大的動力輸出搭配較小的變速箱齒輪比設定,讓 2.4 擁有較低轉速即可對應加速與巡航時,所需的動力反應。另外,有趣的一點,在實際行駛時,感覺 2.4 油門踏板的加油點設定較 2.0 後面,約在接近 1/2 踏板幅度時才有明確的補油門反應,比起 2.0 約設定在 1/4 就轉趨活潑的油門反應略有不同。整個節奏感覺是,在寬裕的動力加持下,轉更為著重加速細膩度與順暢性的營造。

而線性與高轉速設定的加速反應,也在高速路段有機會體驗,出收費站後,全油門到底,轉速指針可逼近 6,500 轉後才升檔,落下到約 4,000 再次往紅線區攀升,雖然過了整個全油門加速節奏約過 140Km/h 會逐漸趨緩,但此次能把握機會,在車流稀少的路斷,讓車速平穩地拉升到 200km/h 左右後,體驗 Accord 的極高速穩定度。除了方向盤輔助力道過大,讓操控手感略微輕手,多少影響到高速路感的掌握與操控穩定度,以及乘用篇提及的高速風切聲現象外,新 Accord 這具底盤在高速行駛時仍擁有沉穩動態反應,長期高速巡航時,也不會感到輕浮不安感。

全油門到底,轉速指針可逼近 6,500 轉後才升檔,落下到約 4,000 再次往紅線區攀升,雖然過了整個全油門加速節奏約過 140Km/h 會逐漸趨緩,但是 2.4 的整體加速特性仍顯得相當輕快順暢。

至於動力大幅躍升到 275 匹與 34.6 公斤米的 3.5 V6,加速反應也是截然不同,感覺在 2.4 順暢的動力湯頭上,灑上一大把辣椒粉末,口感頓時嗆辣無比!雖然 Honda 在這顆大排氣量引擎的動力曲線,也是設定地相當線性,但是 2.0 與 2.4 所沒有的強烈貼背感,則在 3.5 身上垂手可得。不僅略踩油門,就能逐步感受車頭湧現不絕的動力,甚至重踩油門起步時,都能感受到腳下那四條跟 2.4 VTi-S 相同的 Bridgestone Turanza ER370 225/50 R17 輪胎有些招架不住,稍稍出現打滑現象。

雖然 Honda 在這顆大排氣量引擎的動力曲線,也是設定地相當線性,但是 2.0 與 2.4 所沒有的強烈貼背感,則在 3.5 身上垂手可得。

另一方面,隨著 3.5 V6 引擎的植入,在動態中可以感受到車頭轉趨沉重,雖然原廠在 3.5 V6 懸吊設定有進行一定程度的強化,但仍在顧及乘坐舒適的考量下,顯得有些跟不上 3.5 V6 大幅提升的運動性能。這些細節,包括更快的衝刺力道,所帶來相對嚴苛的制動反應、入彎確實減速與過彎等動作,而在激烈操駕時, 原先 2.4 車型仍可沉穩應對的急煞車與過彎動態,即使是極加速猛踩煞車的煞停動作,車頭下沉的幅度仍較 3.5 來得輕微許多。

由於引擎配重的差異,2.4 即使是極加速猛踩煞車的煞停動作,車頭下沉的幅度仍較 3.5 來得輕微許多。

3.5 車型則可察覺前懸吊在引擎加重後的車頭沉重感,多少影響輪胎在制動力信心與彎道車頭的指向性反應,只能說要直線衝刺力道的快感,3.5 V6 絕對是首選,但是若就懸吊與輪胎設定,2.0 與 2.4 車型在彎道的操控敏捷度反而較 3.5 V6 就手。

越彎越有趣

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全面地體驗 Accord 全車系產品,其實節奏是很緊湊的。因此,出自對 Accord 主力客層將會設定在 2.4 級距的推斷,這次的動態試駕篇,如同乘用篇,我選擇將重心擺放在 2.4 VTi-S 這一款車,交代 Accord 的彎道動態特性。

將體驗焦點轉移到彎道動態後,新一代 Accord 在彎道中所展現的豐富操控樂趣,確實超乎預期。操控感受,其實是一種說來頗為主觀與抽象的體驗,在沒有科學測量儀器的冰冷數據佐證下,就只有倚賴人自我的判斷,來感受這輛車好不好開?有不有趣?沉不沉穩?這就像自己清楚今天走路節奏自不自然、步伐是否輕盈不費力等?但是,鮮少人會去計算今天總共踏幾步?身體與手部擺幅角度多大?其實,車輛操控設定的秘訣也是如此,各層面的精密設計與調校參數,僅僅止於研發工程階段,回歸人本,才是車子最後也最真實的評斷。

Accord 在我的體驗中,是一輛擁有駕馭樂趣的車,其中,又以 2.4 VTi-S 的動力與底盤組合最均衡最富樂趣。

Accord 在我的體驗中,是一輛擁有駕馭樂趣的車,其中,又以 2.4 VTi-S 的動力與底盤組合最均衡最富樂趣。

說到風景優美地型多變的彎道路段,墾丁國家公園境內的台 26 線絕對是首選。尤其是鵝鸞鼻-風吹砂-佳樂水段,這片中央山脈末端的丘陵地,穿梭於茂盛熱帶植被與滿山牧草包圍的綠意,同時,往東眺望湛藍的太平洋,心情是格外地暢快。

穿梭於茂盛熱帶植被與滿山牧草包圍的綠意,同時,往東眺望湛藍的太平洋,開車的心情是格外地暢快。

而這股海濱山路的愜意感,除了風景迷人外,此時也注意到 Accord 在彎道路段的檔位動作相當聰明,在 D 檔模式時,透過變速箱標配彎道與斜坡邏輯變系統,只要以平順的油門幅度與車速行駛,Acoord 並不會刻意進行密集的跳檔,多數時間是平穩地落在 3 檔,此時除非是刻意大的油門與煞車動作,才會有升降檔的反應。這樣設定,在實際的行駛感覺是 Accord 在連續彎道中的節奏相當平順,鎖定檔位的設定,不僅減少檔位跳動與轉速域變動對車身乘坐舒適性的破壞,同時,在彎道要補油門衝刺時,動力銜接也更為直接。

對於彎道操控樂趣,我還是推薦手自排換檔模式與方向盤換檔撥片,讓駕駛有更多的操控主導權。

不過,對於彎道操控樂趣,我還是推薦手自排換檔模式與方向盤換檔撥片,讓駕駛有更多的操控主導權,這些配備則是 2.0 車型所沒有的。Accord 的手排模式也相當人性化,在 D 檔模式使用方向盤換檔撥片就能進行檔位切換,不過,行車電腦此時仍會介入,行駛一段路後,如果沒有持續進行換檔動作,系統就可能自行切換回 D 檔模式。因此,想要在彎道操控擁有主導權的話,將排檔桿拉到 S 檔是必要的,此時,除非駕駛進行升檔動作,不然顯示的檔位將鎖住直到超轉斷油為止,以適時提供駕駛最完整的檔位與動力設定。

僅管新一代 Accord 的底盤血統與搭載 SH-AWD 四驅系統的老大哥 Legend 相近,但是本田技研對於拿掉後驅結構的 Accord,仍調校出令人肯定的底盤調性。除了高速路段體驗到的平穩外,彎道路段的也是充滿樂趣,尤其是墾丁坡度與彎角多變複雜的連續彎道,帶著方向盤入彎,隨著方向盤幅度連動的 Accord 車頭,呈現出準確的轉向性。

除非是類似髮夾彎的大角度彎道,不然,Accord 是一輛可以讓駕駛,左右手放在方向盤 9 點與 3 點方向,輕鬆在絕大多數彎道上,進行彎道連續轉向操控的車輛。

尤其是這套全車系標配的 VGR 可變齒比轉向系統與 5.65m 最小迴轉半徑,在彎道中特別受用,除非是類似髮夾彎的大角度彎道,不然,Accord 是一輛可以讓駕駛,左右手放在方向盤 9 點與 3 點方向,輕鬆在絕大多數彎道上,進行彎道連續轉向操控的車輛。甚至在過彎時,即使彎道循跡路線稍微往外偏移,只要再彎中再加深方向盤轉向幅度以修正路線時,車頭也會聽話地,立即再向彎內角切入,輕鬆贏造出類似後驅車運用轉向過度特性,找出更佳過彎路線的巧門。

廣  告

無國界思維

兩天相處,緊湊地替換不同動力設定的 Accord,隨著引擎性能的改變,每每能觀察到動力差異,在 Accord 動態與操控特性的微妙變化。不過,就整體而言,出自擁有深厚造車工藝與引擎技術的日本本田技研,讓人清楚看到新一代 Accord 擔綱 Honda 核心世界戰略車,在本質設計的均衡設定,以及跨越昔日粗分歐、日、美等汽車設計風格界線的可能性。

也可以這樣說,當我實際體驗時,看到多樣貌的 Accord,這些樣貌自然而然地跟以往的試車經驗相連結後,呈現出一款跨國界車款的圖像。在這圖像下,新 Accord 成為一款融合沉穩操控、細膩質感與大器氣派的成熟平台,而由目前陸續公佈的地區版本,Accord 也已在這個平台上,隨著歐、日與美規偏重的設計思維,呈現不同樣貌。運筆至此,心中不免沉思,也許,汽車設計的無國界時代,已經悄然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