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可說是 Mercedes-Benz E-Class 之年,因為在這短短一年內,演進至第 8 代與底盤代號 W212 新世代的 E-Class 車系,便自年初開始,密集地推出各衍生版本的 E-Class 大改款車型,不僅成為豪華車壇焦點,更在全球車壇於今年面臨銷售低迷的困境下,適時挹注 Mercedes-Benz 寶貴的銷售量,堪稱品牌營運的中堅車系。
新一代 E-Class 的首發作品,是年初 1 月在美國底特律車展首演的 E-Class 房車版本,透過車系銷售主力的四門房車版本,讓全球車迷率先體驗新世代 E-Class 的演進主軸,接著,場景回到歐洲市場,3 月初的日內瓦車展,此次試車報告的主角 E-Class Coupe 雙門轎跑版本,初次登上國際舞台。4 月份,為滿足性能車迷,原廠推出新一代 E63 AMG 性能旗艦版本。9 月份,在自家德國法蘭克福車展,新一代 E-Class Estate 旅行車問世。至此,新世代 E-Class 車系的衍生版本已趨於齊備。
3 月初在西班牙馬德里,搶先體驗新一代 E-Class 房車版本後,現在,回到熟悉的台灣道路環境,再來與新一代 E-Class 車系的 E350 Coupe 相遇,不同場景與衍生車型,全新 E-Class 會不會帶來相異的火花?成為這篇試駕體驗的出發點。
流線雙門轎跑,動感韻味加乘
由 W210 與 W211 兩世代所演進的古典四圓燈設計,為這兩代 E-Class 帶來復古的美學氛圍。如同先前的試車報導所言,W212 世代的 E-Class 車系,選擇在四圓燈與圓潤線條的基礎上,改以四盞菱形頭燈、更立體化與揚升的車身線條,創造出動感新世代 E-Class 車系。上述觀點,是我初次接觸大改款 E-Class 時,對造型美學的主要感觸。
今天,在看到全新 E350 Coupe 實車後,可以更篤定地說,新 E-Class 車系趨於立體與動感的車身設計,在雙門轎跑 Coupe 版本身上,被詮釋地更貼切與完整,也營造出相較 E-Class 四門房車版本,更精煉更純粹的運動感。
其中,E350 Coupe 有幾項造型特點,特別令人印象深刻。不同於 C-Class 針對 Class 與 Avantgarde 推出兩款水箱罩版本。全新 E-Class 車系選在四門房車與雙門轎跑進行車頭造型切割,房車採用 Mercedes-Benz 經典的葉片水箱罩設計,Coupe 系列則選擇雙橫柵中置三芒星廠徽的樣式,不僅呼應 300 SL 歐翼跑車的奔放神韻,也與暢銷豪華轎跑車壇的 CLK Coupe 車系,傳承轎跑家族的視覺連結。
Mercedes-Benz 新世代家族,喜愛採用的立體車側雙腰線設計,在這一代 E-Class 也完整移植,讓車側線條更富性格。整體更為出色的 E-Class Coupe,採用獨特的無 B 柱設計,不僅讓座艙視野擁有更加的穿透感,搭配劃出簡潔弧線的車頂線條,以及往後拉高的腰線,都讓極具運動感的線條美學,比起房車版本更臻成熟。
車側設計還有一處值得提及,走到車身側後方後,可以清楚看出 E350 Coupe 刻意加寬的鈑件,帶出由後輪拱延伸至尾燈的寬厚車尾造型,這股近似於古典房車的寬輪拱造型元素,不僅展露造型師擷取經典元素營造沉穩的巧思,也滿足新一代 E-Class Coupe 較原有 CLK,在前後輪距同步放大 33mm 與 70mm 的底盤變動,工藝美學的拿捏確實高招。
初次瀏覽 E350 Coupe 車尾時,總覺得新 E-Class Coupe 的車尾造型,硬是比起 E-Class 房車更為活潑躍動。會有這樣的感觸,除 Coupe 版本更強調往後拉升的車尾高度外,仔細對照後,便恍然察覺,Coupe 的尾燈正是關鍵。大改款 E-Class 獨特的五角型 LED 尾燈,來到 Coupe 車型時,尾燈組前端特別往前延伸至近乎為四角型,以承接自後輪拱延伸的車體線條,再加上融入空力設計的尾燈罩立體折痕,讓 Coupe 輕易自房車版本的氣派車尾風格外,另闢出更年輕活潑的風格。
座艙鋪陳富質感,後座空間端視個人偏好
進入 E350 Coupe 座艙內,立刻可以捕捉到新一代 E-Class 的中控台界面,在家族成員之間的緊密聯繫。原廠僅透過中控模組細微的差異,以及座艙塑料板件、飾板與皮革材質的運用,來區隔 E-Class 車系衍生版本的不同。跟 E-Class 房車版本相比,中控台的差異來自中央空調出風口外框與橫置飾條佈局。房車版是採用類倒梯型,轎跑版則改以正梯型外框設計,同時,E350 Coupe 橫貫中控台的絲紋鋁質飾條,縮小飾板幅寬更向下移至中央空調出風口下方。相同一個世代,更多科技感與立體線條組構的座艙,在 Coupe 與房車版本,成功展現同屬新 E-Class 卻有略有差異的不同氛圍。
傳統 Coupe 轎跑車型,雖然透過雙門設定獲得車體剛性的提升,但是,受限於車體結構與材料技術的技術瓶頸,讓許多 Coupe 座艙受限於狹小的後玻璃窗,強調流線化車頂的壓迫感,犧牲座艙乘坐的舒適性。
然而,E350 Coupe 仍透過車體技術的精進,相當程度改善 Coupe 天生設計的侷限。包括,無 B 柱車體與後車窗玻璃可電動調降的設計,鬆綁後座乘員側邊的視覺壓迫感,車頂部分,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也幫了大忙,讓訴求流線低伸的車頂,在玻璃天窗助益下減輕頭部的壓迫。再加上無須如 E-Class 房車須顧及全車最多 5 人的較彈性乘載需求,定位屬於運動化產品的 E350 Coupe,直接用兩張真皮運動桶椅的設定,讓後座僅保留給兩位乘員,也相對應替每人準備較寬裕的橫向座艙空間,同時,2,760mm 的軸距數據與後座椅面的防傾滑設計,也替膝部爭取合宜的寬裕度。
實際乘坐時,E350 Coupe 全車四張座椅所採用淡色系頂級真皮材質,與深色真皮座艙部位營造顯明具值感的對比色澤,而在身體肌膚觸感與身體重量的釋壓表現,也是維持 E-Class 豪華車系令人肯定的高品質,尤其是雙前座真皮桶椅,顧及到側邊包覆性與身體穩定性的強化設計,雖不及競技導向的運動化跑車桶椅,但適時支援 E350 車主的小小放縱絕對足夠。
最後關於座艙部分,可以再談談後座椅機能與舒適性方面,受限於 Coupe 採用雙門且備有後座的設計,讓後座乘員近出入座艙時的便利性,難以跟四門房車相比,不過,Coupe 仍儘量運用前座椅機械結構的變化彈性,提供後座一定的出入動作的順暢度,E350 Coupe 雙前座椅肩部搭載的 Easy-Entry 就是相當實用的設計,只要輕拉鍍鉻雙座肩部位置的鍍鉻手把,就能迅速前清椅背與移動座椅,讓後座出入不至過於礙手礙腳。
後座在乘坐舒適性方面,有一個地方表現是較不理想,那就是後座椅背與頭枕過於挺直,加上頭枕採固定式無法調整的設計,無法對應不同身高的乘客需求,對於長途乘坐的舒適性較為扣分。不過,既然是選擇 Coupe 車型,看重的應該是俐落造型與操控感,若是對後座舒適性有較高要求的消費者,E-Class 房車會是較合適的選擇,兩相取捨,端視車主的喜好。
身型硬朗剛性十足,動態反應更趨一致
如同原廠工程師對 E-Class 房車版所投注的龐大心力,讓新世代 E 造就許多新紀錄,全新 E-Class Coupe 版本也有所突破性設計,值得在體驗 E350 Coupe 動態表現前,先來談談。
其中,最重要的表現就在 BlueEFFICIENCY 節能環保科技上,讓新一代 E-Class 在降低風阻的車體空力表現、高剛性輕量化材質、傳動系統運轉效能與低滾動阻力等領域,都納入產品開發的焦點,這些成果造就 E-Class 在性能駕馭與節能環保兩端,取得更合適的平衡點。尤其在空力技術的精進,讓房車版的 E-Class 創下 0.25cd 極低風阻係數,取得豪華房車級距的領先地位,而在同樣的 BlueEFFICIENCY 技術架構下,車身更流線更緊緻的 Coupe 版本,更在 E250 CDI BlueEFFICIENCY 創下 0.24cd 的風阻係數,成為當前空力表現最佳的量產車型,新一代 E-Class 在這領域的成就,著實令人驚艷。
至於動態反應方面,撇開高性能化導向的 E63 AMG 不談,單就車型在動態反應的差異來看,E350 Coupe 比起先後體驗過的 E200 CGI、E220 CDI 甚至相同動力設定的 E350 等房車版本,可以感受到犧牲乘坐機能與舒適性的雙門 Coupe,在操控方面的正向回饋,是相當值得。
引擎蓋下,E350 Coupe 擁有 3.5 升 V6 汽油引擎的強力加持,帶來大排氣量自然進氣最令人稱道的飽滿綿密動力。不論是台北市區平面道路還是陽明山爬坡路段,輕盈且不急躁的動力,隨油門踏板深淺幅度恣意湧現,想要寧靜的低速巡航,還是要來個放縱熱血片段,對 E350 Coupe 來說都不成問題。
雖然仍略不及 CDI 柴油動力,僅需 2,000 轉內就能是完全放峰值扭力的低轉衝刺力道,但是這顆 3.5 V6 在起步與加速衝刺實際反應也未顯遜色,搭載的 7G-Tronic 七速自排變速箱,可以柔順地回應輕油門的加速反應,也可以在重踩油門後,敏捷地傳遞 2,400 轉湧現飽滿的 35.7 公斤米峰值扭力,讓駕駛一路探取充沛綿密的加速力道。可柔靜輕駕也可猛烈奔放的設定,是 3.5 V6 汽油動力設定下的 E350 Coupe,令人肯定的動力反應。
不過,最讓我印象深刻與肯定的特點,來自 E350 Coupe 在車體剛性優勢下,所呈現勝過房車版本的動態協調性。特別是高速過彎時,可以察覺到當駕駛轉動方向盤切入彎道時,E350 Coupe 出現更敏捷精準的車頭指向反應,接著,車身緊密地隨著車頭轉向後,相當「整體一致」地循跡入彎,E350 Coupe 方向盤、底盤與車體之間,在入彎動作的反應時間,比起房車版更為縮短更乾脆俐落,這樣的體認,在當天經過更多彎道時後,越能體認箇中的巧妙差異。
當然,除了車體剛性提升外,E350 Coupe 能將操控反應完整發揮,也受惠於懸吊系統的精進,這一代 E-Class 車系導入 Mercedes-Benz 開發的 Agility Control 操控系統,利用避震筒內創新的內外阻尼結構設計,創造能依路況與駕馭條件自動調整避震阻尼的懸吊反應,這套系統不論在道路抑震的舒適性,還是高速過彎的懸吊支撐性,在歷次的 C-Class、GLK-Class 與 E-Class 試駕體驗時,對懸吊軟硬調性的拿捏變換,都獲得令人肯定的評價,此次 E350 Coupe 也是如此。
總結而言,不論是轉向操控的敏捷度、過彎時車體剛性的抗扭性、底盤與車體在高速運動時的協調性,相較於房車版本,轎跑版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於認同 E-Class 新世代風格,卻喜愛更多操控樂趣的駕駛而言,Coupe 版本會是 AMG 高性能版本之外,值得考慮的選擇。
不同品味的 E-Class
即使是定位為全球豪華品牌,而非年產量每每動輒幾百萬水準的一般汽車品牌,但是 Merecedes-Benz 仍是豪華品牌中,積極投注心力,豐富旗下車系編成與差異化衍生版本的品牌,何況是品牌銷售主力的 E-Class 車系,原廠自是開發多元的版本,不論是訴求氣派的房車版、動感年輕的轎跑、高休旅承載的旅行車版還是高性能的 E63 AMG 版本,擁有各自不同的品味風格,卻都是道地的 E-Class 車系家族。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