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 9 代 Civic 的外觀設計重點之後,可以知道流線體態以及立體化車體雕塑,使其展現出動感和諧之美,並且看到歷經 9 個世代演化之後的熟成姿態。那麼進入車室後,內裝部份 9 代 Civic 是以什麼樣的步伐向前跨進,將拿出什麼樣的利器挑戰 8 代著名太空座艙那份不可一世的設計,亦是消費者的關注重點所在,然而在試駕前,見到 9 代 Civic 內裝設計大致留有前款設計因子,卻讓許多人對於其改款幅度存有疑問,不過實際操作試駕之後,傳遞出與外觀一樣的訊息:要認識了,才有好感。因此本篇將會帶領各位一步一步了解新世代 Civic 的內裝進化重點。

實際接觸以前,見到 9 代 Civic 大致留有前款設計因子,讓許多人對於其改款幅度存有疑問,不過實際操作試駕之後,與外觀一樣,要認識了,才有好感,而本篇正會帶領各位一步一步了解新世代 Civic 的內裝進化重點。

寬闊視野,舒適乘坐

剛剛踏進駕駛座後,其實最先吸引筆者的部份,並不在於與雙層式儀表的新式設計,讓一雙眼珠最先接受到的差異訊息,則顯示在 A 柱部份。在前代車型 A 柱較為粗壯的前提之下,為了避免過彎死角,原廠特意在儀表檯與車門交接處挖出一塊小型 3 角窗,不過以過去的經驗來說,該片 3 角窗似乎面積過小,再加上一根窗框阻擋之後,使其發揮不了多少實際效用,也有耳聞消費者為此感到不便,不過到了 9 代車型上,設計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先是將 A 柱從 126mm 削薄至 116.5mm,如此一來原本的 3 角窗蛻變成一片矩形區塊,高音喇叭則朝著乘客安置前端,同時窗框也因此變的更加纖細,如此一來確實讓轉彎時的死角區域縮減,讓駕駛視野更為清晰,這是馬上可以被感受到的。

為了解決前代車款死角較多的問題,原廠將 A 柱從 126mm 削薄至 116.5mm,如此一來原本的 3 角窗蛻變成一片矩形區塊,高音喇叭則朝著乘客安置前端,同時窗框也因此變的更加纖細,讓駕駛視野更為清晰。

接著想要談談的是座椅部份,新設計的前座座椅俱備舒適性之外,可以察覺支撐性與包覆性有所提升,從座椅外型而言,新型座椅取消了前款強調肩部包覆的設計,反而是讓肩部區塊攤平、並微微向外擴張,同時也透過稍微拱起的腰部區塊,讓乘客坐進去時產生向內陷入的效果,椅墊部份則是在工程師針對人體臀部受力研究後而修改,降低骨盆與臀部乘坐時的壓力,並且加高了椅墊彈簧以增添舒適性,整體來說,肩部與腰部的支撐性堪稱良好,舒適表現較為突出,唯一略有不足的之處,則是在激烈操駕時座椅對大腿的支撐性。

另外,就乘坐空間而言,雖然 9 代 Civic 不論是軸距或是車長都較前代車型短,但是工程師仍透過車室設計微幅調整,例如新的儀表台、薄型化椅背設計與空間分配等,因而與前代車款相同的車室大小前提下,能創造出更加寬綽的內部容量,以原廠資料來看,9 代 Civic 後座膝部空間較前款車型多了 25mm,前後座椅縱向距離增加了 5mm,實際乘坐時極為傾斜的前檔與修改過後的排檔桿座,替前座乘客帶來寬足的視野與空間。

新型座椅取消了前款強調肩部包覆的設計,反而是讓肩部區塊攤平、並微微向外擴張,同時也透過稍微拱起的腰部區塊,讓乘客坐進去時產生向內陷入的效果。而在後座部份,膝部與前座約莫還有半個拳頭的距離,對軸距車長雙雙縮減的 9 代 Civic 來說已算及格,不過強調流暢的車頂線條,難免對頭部空間存在影響。

而在後座部份,身高 180 公分的成年人坐進去後,膝部與前座約莫還有半個拳頭的距離,對軸距車長雙雙縮減的 9 代 Civic 來說已算及格,不過由於 9 代 Civic 強調流暢的車頂線條,難免對頭部空間存在影響,以挺直腰桿、貼緊椅背的姿態坐進去後,頭頂距離車頂僅只剩約莫 3 至 4 公分的空間,多少帶來壓迫感,但試著調整坐姿與角度之後,寬敞平坦的後座設計,稍稍彌補了頭部空間侷促帶來的不適。

廣  告

雙層儀表再進化,i-Mid 顯示幕新焦點

除了上述細微的進化之外,全新的中控介面設計,可說是 9 代 Civic 的演化重點。前世代車款著名的雙層儀表板概念依然沿用,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一套新介面,原廠更表示新的設計更符合人性化智慧設定。現在一一來看,首先在上層區塊部份,已不再是僅局限於駕駛座,而是一路延伸到中控台上方,中央為數位化顯示的時速表,兩旁則是本次 Honda 將其列為標準配備的節能導引指示條,一般情況之下為藍色,若是系統判斷駕駛介入油門方式符合節能標準,指示條將漸進式的逐漸轉換成綠色,而時速表的右側為瞬間油耗指示,左側則是油量表,簡潔、清晰可辨。

前世代車款著名的雙層儀表板概念依然沿用,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出一套新介面,上層區塊部份,已不再是僅局限於駕駛座,而是一路延伸到中控台上方,中央為數位化顯示的時速表,兩旁則是本次 Honda 將其列為標準配備的節能導引指示條,而新式的 3 幅方向盤將多功能按鍵列為全車系標準配備。

而在中央儀表板最右側,乃是身為本次全車系的重點配備:i-Mid 多功能資訊顯示幕,5 吋的 LCD 彩色顯示螢幕可提供音響系統、平均車速與油耗、時鐘、室外溫度、客制化桌面或車輛資訊警示等資訊,若要切換內容除了可以倚靠中控台上大而簡潔的按鍵之外,全車系列為標配的多功能方向盤左側,所配置的十字型按鍵亦可操控 i-Mid 顯示幕,當切換顯示內容時,其動畫表現順暢、顯示亦堪稱清晰,而 i-Mid 顯示幕朝著駕駛傾斜的角度,不但讀取資訊時相當便利,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充分展現出原廠在開發時,站在駕駛者角度思考的邏輯。

i-Mid 顯示幕除了提供資訊之外,若是按下方向盤上的 Menu 鍵,可進入客制化以及設定選單,當中可針對個人的顯示喜好或是時鐘進行設定,另外還擁有可以透過 USB 來設定桌布顯示功能,另外,國內販售之 9 代 Civic 將 AUX-IN 與 USB 連接阜列為標準配備,而若是透過 USB 連接 iPod 或是 iPhone 時,裝置內若俱備專輯封面,當 i-Mid 顯示幕播放該專輯時,則可顯示出專輯封面,產生類似 iTune 中的顯示效果。實際使用時,專輯封面顯示清晰、色彩飽和度也可算是良好,提供另一層的娛樂科技體驗。

其實整體來看,i-Mid 不論是貼近駕駛的設計,或是完善的資訊提供功能,都沒有特別可以挑剔的地方,不過嚴格來看,沒有繁體中文顯示是相當可惜的一部份。據原廠人員表示,臺灣走的是亞洲大洋洲規格,原廠研究所內並沒有特別針對臺灣開發繁體中文,假使採用中國版本,充其量也僅能擁有簡體中文系統,對於國內環境來說不是特別適宜,因此國內系統一律採用英文顯示介面。

i-Mid 多功能資訊顯示幕,5 吋的 LCD 彩色顯示螢幕可提供音響系統、平均車速與油耗、時鐘、室外溫度、客制化桌面或車輛資訊警示等資訊,若是透過 USB 連接 iPod 或是 iPhone 時 (右上) ,裝置內若俱備專輯封面,當 i-Mid 顯示幕播放該專輯時,則可顯示出專輯封面,產生類似 iTune 中的顯示效果。

另一處展現人因思維的部份,當屬重新設計過的中控台,雖然 Honda 在新世代車款中,皆採用更符合駕駛導向設計,不過 9 代 Civic 在人性智慧界面的宗旨下,設計師將整個中控介面的傾斜走勢,以更朝著駕駛導向之角度而定,與排檔桿座與中央鞍座連接之後,形成一副向駕駛包攏的形勢,間接地將駕駛與副駕駛座區隔開來,對於駕駛使用中控介面便利性之提升,是相當容易可以感受到的。

新設計過的中控台傾斜走勢,以更朝著駕駛導向之角度而定,與排檔桿座與中央鞍座連接之後,形成一副向駕駛包攏的形勢,間接地將駕駛與副駕駛座區隔開來,提升便利性與舒適性。另外為了解決前代車款手煞車易被駕駛膝蓋頂到之問題,9 代 Civic 亦將其向後挪移。

為了呈現出簡單、易使用的乾淨介面,中控台上以十字型的音響操控按鈕為中心,大型按鍵與旋鈕創造出簡便的操控平台,而週緣部份由上而下依序為音響記憶鍵、CD 插槽、音源選擇、靜音與 i-Mid 設定鍵,接著向下則是恆溫空調介面、電源插孔以及 AUX-IN 連接阜。單純爽朗的介面,讓人第一次使用也可以用很快的速度熟悉其各項功能,不過要是中控台飾板能夠換個顏色或是質料,相信將可呈現更加高級的視覺感受。

中控台上以十字型的音響操控按鈕為中心,大型按鍵與旋鈕創造出簡便的操控平台,而週緣部份由上而下依序為音響記憶鍵、CD 插槽、音源選擇、靜音與 i-Mid 設定鍵,接著向下則是恆溫空調介面、電源插孔以及 AUX-IN 連接阜,呈現出簡單、易使用的乾淨介面。

從細微的升級、到中控台的新式設定,從外觀到內裝的細細觀察之後,其實可以發掘出 9 代 Civic 進化的要點,遠比接觸前的想像多上許多,尤其在內裝設計上,見到了 Honda 對於人性化的重視更加提升了,而這樣的重視也確實讓 9 代 Civic 逐漸蛻變成熟,簡單來說,比起再一次開發出突破性的產品,Honda 從枝微末節之處著手研究,並憑靠著這些簡單、細小卻又貼近人性的實質演繹,一步步的影響世人對它的觀感。而接下來實際駕著它上路之後,9 代 Civic 的細膩進化表現,也將在下篇中具體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