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創造 X 車系家族,奠定全球豪華運動休旅車穩定版圖的 BMW,先後以 SAV 運動休旅 (Sports Activity Vehicle) 開山 X5 與 X3 兩車系,寫下傲人佳績後,BMW 更大舉擴張 X 家族編成,包括 SAC 全能休旅跑車(Sport Activity Coupe) X6 車系,以及此次試駕體驗的對象,最新款入門 SAV 級距的 X1 車系。
剛於 2009 年法蘭克福車展首演的 X1 車系,不論產品級距與設計特徵,均有別於以往的 BMW 車款,也讓人對 X1 車系頗感好奇。現在,能跟 xDrive23d 隨處晃晃整天,正是親探究竟的好機會。
融入跨界概念,小型 SAV 運動休旅誕生
先來進距離好好欣賞 X1 外觀設計,會覺得 X1 車系渾身充滿跨界融合的概念,
讓人有點猜不透該歸屬哪類?
論血統應是系出 X3 此派運動休旅,不過論身型那股濃厚的動感韻味,又有 1 系列性能掀背車的影子,跨界之間,精髓各有保留,成為 X1 車系最獨特之處,也是 Crossover 新興潮流的具體縮影。
融合的手法,會讓人感受到 X1 的造型美學,不但擁有 1 系列鋼砲性格味,也流露出 X3 車系粗獷堅實的車體,不信的話,只要將 X3、1 系列與 X1 的車側照片擺在一起,相信你會更清楚我所說的。車身尺碼落在 X3 與 1 系列之間的 X1,好似把 1 系列略為放大加高,再補上整副越野化底盤耐磨塑膠套件;也像是把 X3 車系縮小一號,車高再調降點,接著,車尾抬高,順道讓尾柱下斜流線些。最後,X1 就誕生了。
這樣的 X1,其實也說明了跨界的概念,已對車廠催生新級距產品時,提供了決定性的發想原點,也正因如此,X1 這款混血新作,就我的視覺感受,既是熟悉又令人感到新奇。
23d 四缸雙渦輪柴油心臟,都會/山路游刃有餘
BMW 原廠開發的 2.0 升直列四缸柴油引擎,不論是入門的 18d 還是主力設定的 20d,雖動力調校略有不同,但廣泛搭配於品牌各車系後,不論動力輸出或節能表現各有好評,尤其是 20d 更是 BMW 柴油動力於 2006 年 10 月導入台灣時,1、3 與 5 車系所倚重的四缸柴油主力。
早於 2007 年 7 月的 1 系列 Coupe 車型發表時,BMW 柴油動力科技再突破,在 2.0 升直列四缸原有成熟共軌直噴與可變幾何渦輪增壓基礎上,首次導入可變雙渦輪增壓技術的 TwinPower Turbo 科技,以一小顆一大顆的雙渦輪增壓機構,推出更強悍 204 匹與 40.8 公斤米最大動力。
同時,隨新柴油引擎動力的精進,也賦予 23d 的新級距命名,現在,這顆首搭 TwinPower Turbo 的四缸柴油心臟,正靜置於 X1 xDrive23d 引擎蓋內,等待我啟動,親身體驗。
按壓引擎啟動鍵維持怠速時,儘管車內仍保有相當的靜肅性,但是一走到車外時,不自禁地微皺眉頭,因為清楚聽聞引擎室傳出的噠噠聲響,以當今乘用車柴油引擎的運轉音量來比較,這顆引擎並不算小聲。不過,相較於不突出的怠速靜肅性,我更在乎的是實際動力反應。
上路之後,X1 xDrive23 的表現猶如倒吃甘蔗,不僅讓微皺的眉頭漸鬆,換上嘴角得意的笑,吵歸吵了點,動力回饋卻很值得!
原因無他,掛上 TwinPower Turbo 柴油動力的 X1 xDrive23d,不管行走都會還是山路爬坡,一路可說是游刃有餘,從容自如。首先,市區路段以日常中低速行駛時,只需淺踏油門後,隨時啟動的小顆增壓渦輪,不僅讓扭力輸出反應極為迅捷,輕快遊走更是輕鬆。細心觀察後,引擎轉速更是大多落在 1 千轉出頭到 1,500 轉之間,不需要刻意拉高轉速,低轉速高扭力的柴油引擎確實好用,也看到柴油引擎在轉速優勢的驚人節能特性。
當然,若就引擎數據來看,23d 的扭力峰值延後到 2,000 轉湧現,不過,原廠扭力曲線圖卻也應證輕快的中低速行走反應,因為轉速微破 1 千轉後,就有高達 25.5 公斤米的扭力輸出,之後到即使到 5 千轉紅線區,扭力水準仍在此之上。
不僅中低速反應輕快,高速直線加速、再加速超車與爬坡衝刺各項挑戰,搭配 Steptronic 六速手自排變速箱的 X1 xDrive23d,表現也是同樣精彩。在直線路段行駛時,若試著加深油門幅度後,可以察覺當引擎轉速來到 2,000 轉時,就會明確體驗到一股油然而生的勁道,正是雙渦輪增壓釋放的扭力輸出,然而,不像是被猛踹一腳的狂放突兀,反而是有層有次地湧現而出,帶著 X1 xDrive23d 全力向前奔去。
當然,想要更靈敏的動力回饋,只要將排檔桿打到 S/M 手排檔,巡行的引擎待命轉速會立刻由 1,500 轉跳到 2,000 轉,此時,只要再略加深門後,立刻奧援 40.8 公斤米峰值扭力,想超車衝刺加速,還是攻克陡坡山路登頂,隨時是「腳」到擒來,絲毫沒有力有未逮的遺憾!不僅如此,X1 還留有後招,儘管深油門的動力反應已經夠用,但是,X1 又在油門踏板接近全油門到底時,預留一小段的 Kick Down 設定,只要踏踩到油門最後行程的全力衝刺,引擎升速反應最快,自動升檔的轉速落點,也會由 4,000 轉,更延伸至 4,500 轉甚至 4,750 轉。
譬如在直線起步全油門加速時,引擎轉速會隨檔位升檔動作,來回於 3,750 轉至 4,750 轉之間,進行最綿密的衝刺;相當聰明地,隨著駕駛油門踏板動作與排檔模式的不同,引擎自動升降檔的節奏與工作轉速域,也會完全不同。可以這麼說,BMW 將這具變速箱的換檔程式,跟電子油門與引擎監控系統,相互搭配地極為純熟,讓不同動力需求時,都能徹底發揮傳動優勢。
低重心操控俐落,xDrive 仍有後驅調性
若說精湛的柴油傳動表現,是 X1 xDrive23d 激昂的進行主奏曲,那麼靈活的 xDrive 智慧型可變四輪驅動系統、低重心的優異動態平衡與俐落明確的轉向反應,則是一路相隨不可或缺的伴奏。
因為國內尚未導入後驅設定的 X1 sDrive 版本,所以目前也無從感受純後驅 X1 的動態駕馭反應;不過,可以肯定的,經過一整天大台北平面與彎道操駕後,X1 在 xDrive 四驅系統下仍保有明顯的後驅調性,當然,也保留 BMW 品牌令人玩味的後驅駕馭樂趣。
面對市區、高速與山區大小彎道後,我最肯定 X1 xDrive23d 在哪個路段的表現,那答案會是挑戰度最高,山區小徑的連續組合彎道。雖然沒有高階車系的多模式可變懸吊系統,但是在單一懸吊設定下,X1 xDrive23d 選擇偏硬朗的懸吊調校口味,對於訴求 On Road 操駕樂趣的 X1,我覺得這樣的設定相當正確,因為在行駛市區道路時,這組懸吊仍然發揮相當的抑震功能,將路面彈跳與碎震控制合宜的範圍內,無需大幅犧牲乘坐舒適性。
緊接著,彎道時就展現優點,不僅由方向盤與座椅能清晰感受路面的即時回饋感,在 X1 遠比主流運動休旅更壓低的車高,以及尺碼短小帶來的靈活身段,讓 X1 最能在通過連續複合彎道時,徹底感受底盤瞬間移動節奏的俐落特性。沒有遲疑的車頭轉向,也沒有多餘的側傾回覆時間,只有一次次拿捏精準、簡單的過彎轉向動作。
更利於彎道轉向操控的後驅動態反應,也在 X1 xDrive23d 搭載 xDrive 智慧型可變四輪驅動系統被凸顯。選一段封閉道路,實際來回高速過彎測試,只要持續帶油門通過彎道時,xDrive 常態標準前 40:後 60 的前後軸扭力輸出,能讓 X1 在通過彎道時,能感受到前輪更能直覺地反應駕駛下達的轉向動作。
同時,在導入 xDrive 控制前後軸扭力輸出後,當駕駛刻意補油出現後輪滑胎時,會發覺 xDrive 有適時降低後輪扭力,讓後輪出現嘶叫滑胎後,除非駕駛再深補油門股催動力,不然,將更多後輪扭力轉移至前輪的 xDrive,能立刻減緩後輪打滑的情況,協助車身儘速回復動態平衡,平穩快速地出彎。
創意機能設計,乘載空間合襯年輕客層
去年 12 月已在 BMW 濱江高效動力服務中心近距離體驗 X1 車系,還有更早之前也藉由上市發表會,讓各界看到 X1 座艙與空間的設計特點,在此就不一一贅述,而是帶來體驗後的感受。
首先,這款 X1 xDrive23d 內裝有許多選配套件,提供 X1 車主更高階的座艙氛圍選擇。由汎德加裝命名為 Cool Eleganve 的內裝套件,總共分有五項組件,座椅材質採用牡蠣色 Nevada 真皮搭配椅面橫條黑黃滾邊、包覆表現更佳的雙前座跑車座椅、波浪紋木紋飾板、牡蠣色內裝、黑頂蓬與扶手握把等配備,確實讓訴求年輕化的 X1 座艙,仍具備一定程度的豪華質感,也提供升級時的參考。
定位為入門級距運動休旅的 X1,雖然座艙空間與彈性機能,勝過同級距房車與掀背車設計,但是,較一般 SUV 縮小的車身尺碼、車身高度與更傾斜車頂尾柱設計,多少侷限了 X1 的後座乘坐空間,以筆者 178 公分的身高來乘坐體驗,整體空間只能說剛好夠用,而沒有一般運動休旅車常見的寬裕感受。只能說在個性化與操駕樂趣下,融合跨界設計概念的 X1,是鎖定對空間需求較少的年輕客層。
都會 X 曠野,跨界靈光乍現
整天相處後,由 X1 xDrive23d 看到設計層面的跨界融合,在外觀美學,X1 成為 1 系列掀背與 X3 運動休旅彼此重疊影像交集成品,有都會浪子橫行道路的霸氣,也有曠野壯漢頂天咆嘯的體魄;操駕樂趣上,有 1 系列運動掀背的精準靈活,也有 X 車系家族一貫的沉穩動態與高駕駛視野;論座艙機能,我也看到斤斤計較細節,無需累贅的多餘空間,拿捏剛剛好,來滿足不願妥協操駕樂趣的性能休旅客層。
或許,X1 想要傳遞的設計精髓,正是身後那道乍現的跨界靈光。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