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1 系列、Golf GTI 以及 Ford Focus 在國外的試駕中,這三輛車常放在一起做比較。然而,在臺灣礙於進口車輛價格的問題,在開始的基礎上原本就不公平。以品牌形象來說,也有著不同的差異,因此硬要比較,實在很難分出個高下。不過,在這三者之間,仍有一個共同點存在,那就是對駕駛樂趣近乎執著的追求。首度在臺灣出現的 120i,與對手在價格上,其實吃了很大的虧。然而,若身為對 BMW 品牌熱中的年輕新貴,百來萬想要抱回一輛 BMW,152 萬的 120i 將會是首選。

100 多萬的 BMW,120i 以相對便宜的售價,吸引不少有意入主該品牌的消費者。

看那車身線條

那潛藏在血液裡的運動性格,從外觀一眼就能看出。

120i 秉持 BMW 一貫運動取向,在外觀設計也是一眼就能讓人看出骨子裡那濃濃的性能味道。車頭造型固守傳統腎型水箱罩,頭燈組則已經有新 3 系列的的味道出現。除此之外,車身深刻劃過的鈑件線條,凸顯車輛的肌肉感,較為狂放的特質,另外有一種難以馴服的野趣。

這次試駕的車款,原廠選用 18 吋鋁圈以及跑車化懸吊,大尺寸的四條輪胎,所帶來的視覺震撼還真是頗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在車身尺寸並不大情況之下,18 吋的鋁圈塞滿略微降低的車身,性能車的味道滿溢在整個空間之中。加大尺寸的輪胎對提升車輛操控性同樣具有正面的幫助,只不過要價不斐,不是每一位消費者都能夠接受。

BMW 首度嘗試後輪驅動掀背車款,緊緻小巧的車身尺寸,明白剛硬的車身線條,鎖定年輕人的口味出發。不光是年輕動感,BMW 高級車種應該有的時尚風情,120i 毫不隱瞞的顯露在外。想要靠外表吃遍天下,這一輛車絕對不會讓車主失望。

內裝自己買

真皮座椅,選配;天窗,選配;電動調整座椅,也是選配。這款車能夠選配的配備之多,真不知道該說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152 萬只能買到 BMW 的 logo 以及陽春內裝,原廠提供的試駕車型,在選用配備上身之後,售價直逼 180 萬。雖然這樣子的價格跟新 3 系列引進之後的門檻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不過想要擁有進口高級車的高級質感,就要有心理準備必須要額外付出一筆不小的開銷。

既然售價高達 152 萬,內裝該有的質感,120i 堅持住了。

這樣也不完全沒有好處,BMW 德國原廠當初成立 Individual 的美意,就是希望僅供陽春車型,其他配備則視車主個人需求選用。如此一來,車上搭載的東西,都是經過車主仔細考量以後,最符合個人使用習慣的配備。沒有浪費,更不會招來多而無當的抱怨。不用的東西就不要選,總比零零碎碎的加上一大堆玩意兒,付出不成比例的金錢,卻換到自己可能用不到一兩次的累贅。

跑車化懸吊以及 18 吋鋁圈,自己買;真皮電動調整椅,自己買;駕駛樂趣以及眾人羨慕的眼光,無價。

只是,臺灣消費者對於這樣子的消費方式接受度能有多高?在長期車廠以及市場的互動結果之下,大家已經習慣了配備大戰,身上東西越多、價格越低,就是具有競爭力。買了車以後再花錢選用自己想要的,對很多人而言,是從來沒有考慮過的問題。BMW 120i 提供一個很好的機會,讓臺灣的消費者去習慣另外一種方式,怎樣把錢花在刀口上,在額定的預算內買到自己想要的愛車。除此之外,在每個人有不同需求的前提之下,每位車主都能夠有機會擁有與眾不同的愛車,這也是 BMW Individual 成立的主要目的之一。

好個運動感、好個流行感

礙於車身尺寸,車室內的空間不甚寬裕。

受限於車身尺寸,120i 的內部空間並不能讓人滿意,這當然也是一般掀背車型共通的弱點,並非只是針對 BMW 而來。前座倒還無所謂,即使身高 175 公分左右,一樣能夠調整找到自己最舒服的開車姿勢。只不過後座乘客就得委屈一點了,不只膝部空間不足,頭部空間也不理想,對身高超過 170 公分的人來說,就會覺得有些拘束。

撇開先天限制不談,120i 的內裝真是戰鬥氣息飽滿。三幅式小徑方向盤,幾近完美的握感讓人捨不得放手。眼前儀表版上大大的兩環時速表以及轉速表,能夠清楚辨識,在激烈操駕的時候分外實用。按下方向盤右後方的引擎啟動按鈕,類賽車的操作對於增加駕駛血液中的腎上腺濃度是有那麼點正面的幫助,聽著引擎啟動的聲音,不知覺就會想要將方向盤緊握,手心微微滲出汗水…。

充滿戰鬥氣息的車室鋪陳,令人有種開之而後快的衝動;AUX in 的插孔,可以連接當下最紅的消費性電子產品 i-Pod,享受大量音樂不必等。

2004 年最受歡迎也最受矚目的消費性商品,首推 Apple i-Pod 莫屬,而 BMW 為了趕上這個風潮,120i 在前座中央扶手的下方設有 AUX 外接音源插孔,車主只要將 i-Pod 接上,大量的可攜音樂在車上也能夠享受。車子裡面的空間,充斥著 CD 空盒或者是預防隨時想聽的心愛 CD?簡單一個解決方案,就能夠讓車主少掉不少的煩惱。這對於年輕消費者而言十分受用,從此以後不必上車放 CD,下車再接上隨身聽,一機在手全部搞定。

有用力踩油門的衝動

150 匹尚稱堪用,不過應難以滿足重口味的需求。

說實話,120i 紮實的車身、選配上 18 吋寬幅輪胎,僅用 2.0 的引擎作為動力輸出,確實有一點捉襟見肘。但是,不得不佩服 BMW 在運動房車這塊領域的長年努力,從進入車室開始,那滿溢的駕駛樂趣就未曾枯竭過。

起步時候的輕快感受,會有一種要比拼 Golf GTI 的錯覺,然而,錯覺終究只會是個錯覺,實際上的動力表現,200 匹跟 150 匹的差異仍舊顯而易見。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樣的設定對臺灣車多擁擠的都市用車環境來講,已經頗為足夠。即使中段再加速、高速在加速的表現沒有辦法讓人十分滿意,但仍可以算是瑕不掩瑜。小尺寸、掀背後驅車款,120i 做到的,已經不少了。

在實際駕駛之後,對於 120i 的底盤表現,更是印象深刻。只可惜這次試駕的車輛,原廠已經更換了 18 吋的鋁圈以及輪胎,再加上升級跑車化懸吊,整體表現自然有所提升,與 152 萬基本配備的車型比起來,自然有所不同。不過車身紮實的剛性,在行進中經過不平整的路面時,可以清楚的感覺到車身毫無扭曲變形地直接將路面狀況傳遞至駕駛,從腳到手,都能夠十分清晰地分辨現在車輛所行經的路面狀況如何。人車一體的感受,我想就是這樣子吧。

清晰的路感、俐落的轉向,讓人不禁豎起大拇指。然而,換裝跑車化懸吊以及 18 吋圈胎,也有相當的影響。

除此之外,後輪驅動所帶來的靈活性,也前輪驅動使用懸吊系統調整略帶測滑的車種所無法完全比擬的。120i 在面對刁鑽的彎道,除了短軸距、尺寸較小所帶來的靈活度以外,後輪驅動讓車頭的動作更為輕巧。幾乎是方向盤指到哪,車頭就跟到哪,即使進彎速度略高,也僅需要補點油門、方向盤,就能夠讓車身聽話的轉進彎內。不但樂趣十足,沈穩但是輕快的操控反應,也讓人津津樂道、一開再開不忍放手。

同級對手的廝殺

120i 的出現,為臺灣進口車市場帶來不同的光芒。

以 BMW 在臺灣的品牌知名度來看,152 萬的價格著實誘人,雖然在產品力上與對手相比,稍嫌遜色一點,但仍無損 120i 在臺灣市場的魅力。結合掀背小鋼砲的樂趣以及 BMW 品牌魅力的 120i,仍有一定數量的顧客群難以撼動。年輕、多金的消費者,未來又多了一項選擇。BMW 在運動房車的領域經營卓然有成,近幾年來除了在豪華房車的市場上頗有斬獲,1 系列的推出,也代表著該廠的觸手,正逐漸向下接近年輕人。而未來總代理是否會順應近日發燒的柴油潮流,引進柴油版本車型,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