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中小型房車級距,一向是市場上市兵家必爭之地,其中廣受消費者喜愛的 Corolla Altis,在 2007 年底推出新一代車型後,雖然在銷售成績上並不如前代車型亮眼,但仍然穩居市場龍頭地位,不過在眾家對手紛紛納入 2.0 升動力單元後,和泰汽車也在現行 Corolla Altis 推出將屆一年之際,順勢導入了眾人期待的 2.0 升 Dual VVT-i 引擎。

由於距離現行車款推出尚未屆滿一年,因此新年式的 Corolla Altis 除了取消原有 1.6 升動力單元,並納入 2.0 升 Dual VVT-i 引擎之外,僅就車系內的產品編成進行調整,在車輛的外觀與內裝部分,均未有太大幅度的變動,因此在試車前,難免讓人感到缺乏新鮮感。

回想起 2007 年底現行 Corolla Altis 發表時,試車組在海拔近 3,000 公尺的南橫公路,駕著 Corolla Altis 經過數百公里之後,對其大幅超越前代車型的操控表現,留下了驚艷的好印象。

不過回想起 2007 年底現行 Corolla Altis 發表時,試車組在海拔近 3,000 公尺的南橫公路,駕著 Corolla Altis 經過數百公里之後,對其大幅超越前代車型的操控表現,留下了驚艷的好印象,因此,對於此次升級 2.0 升動力的 Corolla Altis,能否展現更為出色的動態表現,也激起了試車組的好奇心。

外觀變動不大,同色化處理更添運動性

和 2007 年底所試駕的頂級版 V 車型不同,由於此次 Corolla Altis 著眼於 2.0 升引擎在動力方面的提升,因此總代理提供給媒體進行試駕的車輛,是運動取向的 2.0 Z 車型。在外觀部分,2.0 Z 車型和其它 Corolla Altis 最大的差異,莫過於換上了全車的空力套件,包括前後下擾流、側裙以及尾翼等,並提供雪貂白、極光藍和檀木黑三種專屬車色,而試駕的雪貂白車輛則帶給人充滿東洋風的運動氣息。

從車頭望去,包括燻黑頭燈、大型網狀氣壩、下擾流等,都是 Corolla Altis 2.0 Z 展現運動風味的獨特元素。

除此之外,2.0 Z 車型也採用了黑色網狀式樣水箱護罩以及鈦黑處理的頭燈,強化車輛本身的性能氣息,而在細節方面,2.0 Z 車型也沒忽略呈現一致的性能感受,除了車側飾條的同色處理,有別於其它車型的鍍鉻樣式,此次 2.0 Z 車型更將原本 1.8 Z 車型上的鍍鉻牌照飾框,一併也換成了車身同色式樣,讓 2.0 Z 車型的運動扮相顯得更為完整,對於視覺取向的買家而言,也省去了事後改裝的麻煩與花費。

除了車側的裙角和尾翼之外,細節方面,2.0 Z 車型也沒忽略呈現一致的性能感受,除了車側飾條的同色處理,有別於其它車型的鍍鉻樣式。
Corolla Altis 2.0 Z 並未擁有專屬的鋁圈樣式,讓運動風味略嫌不足。
Corolla Altis 2.0 Z 車型更將原本 1.8 Z 車型上的鍍鉻牌照飾框,一併也換成了車身同色式樣,讓 2.0 Z 車型的運動扮相顯得更為完整,而車尾左方的專屬銘牌,則彰顯了獨特身分。

黑色內裝基調,金屬飾板展現性能風味

坐進車內,標榜運動性的 2.0 Z 車型,自然也有著與一般 Corolla Altis 不同的呈現。有別於其它 Corolla Altis 車型提供黑色、米色以及灰色等不同的內裝選擇,並搭配木紋飾板,2.0 Z 車型限定提供黑色內裝,而包括中控台、車門扶手和排檔座等處,也都採用類金屬飾板,搭配金屬踏板組以及附 LED 照明的金屬門檻,極具個性化的鋪陳,展現充滿科技與運動感的獨特氛圍。

有別於其它 Corolla Altis 車型提供黑色、米色以及灰色等不同的內裝選擇,並搭配木紋飾板,2.0 Z 車型限定提供黑色內裝,而包括中控台、車門扶手和排檔座等處,也都採用類金屬飾板。

縮減方向盤盤徑搭配換檔撥片,操控介面更就手

至於和過去 1.8 Z 車型不同之處,則在於原本與一般 Corolla Altis 車型共用的四幅方向盤,在 2.0 Z 車型上改成了三幅樣式,而方向盤的盤徑也縮減了一吋,除此之外,Corolla Altis 2.0 Z 也成為 Toyota 國產車系之中,首部配置方向盤換檔撥片的車款,無論是視覺上的運動氣息,或是實際操作時的手感,都有著比起以往更為出色的水準。

原本與一般 Corolla Altis 車型共用的四幅方向盤,在 2.0 Z 車型上改成了三幅樣式,而方向盤的盤徑也縮減了一吋,除此之外,Corolla Altis 2.0 Z 也成為 Toyota 國產車系之中,首部配置方向盤換檔撥片的車款。

而在乘坐機能與舒適性方面,在 2,600mm 的軸距之下,車內乘員都能擁有寬敞合理的乘坐空間,而最讓人讚賞的是,Corolla Altis 後座底板採類果嶺式設計,約僅 3 公分的隆起高度,無論是後座乘客進行左右移動,或是要在腳邊擺放零碎物品,都減少了許多的阻礙。另一方面,在 Corolla Altis 車內也設置了多處的置物空間,包括上下雙層手套箱、吸頂式置物盒、前座隱藏雙置杯架、可前後滑動的中央扶手,以及最具巧思的中控台側邊置物槽等,都展現了原廠在設計時貼心的一面。

在 2,600mm 的軸距之下,車內乘員都能擁有寬敞合理的乘坐空間,而最讓人讚賞的是,Corolla Altis 後座底板採類果嶺式設計,約僅 3 公分的隆起高度,無論是後座乘客進行左右移動,或是要在腳邊擺放零碎物品,都減少了許多的阻礙。
在 Corolla Altis 車內也設置了多處的置物空間,包括上下雙層手套箱、吸頂式置物盒、前座隱藏雙置杯架、可前後滑動的中央扶手,以及最具巧思的中控台側邊置物槽等,都展現了原廠在設計時貼心的一面。

隨著此次新年式車型的推出,原廠也針對 Corolla Altis 車系的配備進行了一番調整。以 2.0 Z 車型為例,和原本的 1.8 Z 車型相較,取消了駕駛座電動調整和 VSC+TRC 動態穩定系統,6 片裝 CD 音響搭配六支喇叭也縮減為單片 CD 和四支喇叭的配置,不過卻增加了頗受年輕消費族群喜愛的電動天窗,以及饒富操駕樂趣的方向盤換檔撥片,而這樣的調整究竟是好是壞,則有賴消費者個別的喜好與需求來定奪了。

廣  告

由於先前對此代 Corolla Altis 操控性所留下的正面評價,而此次所試駕的 2.0 Z 車型,更是主打動力性能方面的提升,以及新增方向盤換檔撥片所帶來的操控樂趣,因此在檢視過車輛內外與以往的差異後,試車組也就迫不及待上路感受 Corolla Altis 2.0 Z 在動態方面的表現。

2.0 升 Dual VVT-i 引擎,動力數據見增長

此次 Corolla Altis 新搭載的 2.0 升 Dual VVT-i 引擎,可輸出 141 ps / 5600 rpm 的最大馬力,以及 19.3 kgm / 4400 rpm 的最大扭力,在數據上較原本 1.8 升引擎的最大馬力 132ps/6000rpm,以及最大扭力 17.3kgm/4200rpm 有所提升,不過由於在車重上 Corolla Altis 2.0 Z 也較原本的 1.8 Z 車型多出了 40 kg 而來到 1,295 kg,因此在起步時的油門反應,在感受上似乎未如先前所試駕的 1.8 升車型來得輕快。

次 Corolla Altis 新搭載的 2.0 升 Dual VVT-i 引擎,可輸出 141 ps / 5600 rpm 的最大馬力,以及 19.3 kgm / 4400 rpm 的最大扭力,在數據上較原本 1.8 升引擎的最大馬力 132ps/6000rpm,以及最大扭力 17.3kgm/4200rpm 有所提升。

在市區道路行駛,隨著引擎轉速的爬升,油門踏板的反應也跟著輕巧了起來,尤其在有超車需求時,並不需要特別重踩油門,以漸進的方式進行踩踏,並足以應付大多數的市區使用需求;而原本 1.8 升 Corolla Altis 所使用的 EPS 電動輔助方向盤,同樣也延續到 Corolla Altis 2.0 Z 上,在市區行駛時,方向盤轉向的手感十分輕巧,不過在稍事熟悉後,仍然展現了頗為靈敏的操控表現,加上更為餘裕的車輛動力,Corolla Altis 2.0 Z 在市區行駛時的表現依舊稱職。

在低速行駛時,方向盤轉向的手感十分輕巧,不過在稍事熟悉後,仍然展現了頗為靈敏的操控表現。

手自排反應迅速,再加速動力飽滿

離開市區,試車組轉上快速道路,在前方路況許可下,試車組逐漸加快車輛的速度,就如同先前試駕的 1.8 升車型,Corolla Altis 2.0 Z 在高速行駛時沉穩的表現,依舊獲得試車組的肯定,無論是行經路面上的伸縮縫或變換車道進行超車,Corolla Altis 2.0 Z 安定的車輛動態皆帶給駕駛人相當充足的信心,而更讓人驚豔的,是 2.0 升 Dual VVT-i 引擎在引擎轉速於 4,000 rpm 前後時,踩下油門便可感受到飽滿的動力湧現,讓車輛於 80 至 120 公里間的再加速表現十分敏捷,充分展現了 2.0 升引擎在動力方面的優勢。

2.0 升 Dual VVT-i 引擎在引擎轉速於 4,000 rpm 前後時,踩下油門便可感受到飽滿的動力湧現,讓車輛於 80 至 120 公里間的再加速表現十分敏捷,充分展現了 2.0 升引擎在動力方面的優勢。

另一方面,Corolla Altis 2.0 Z 採用了 Toyota 國產車系首見的方向盤換檔撥片,配置方式類似 Lexus IS250 的撥片設計,雖然在質感與性能氣息上略低於 IS250,但在實際使用時卻頗為就手,即便是在山道間行駛,亦能在雙手不離開方向盤的情況下,輕鬆進行換檔動作。而在一般的 D 檔行駛的情況下,輕撥方向盤左方撥片亦能進行降檔動作,讓操作增添不少的便利性。

Corolla Altis 2.0 Z 採用了 Toyota 國產車系首見的方向盤換檔撥片,配置方式類似 Lexus IS250 的撥片設計,即便是在山道間行駛,亦能在雙手不離開方向盤的情況下,輕鬆進行換檔動作。

駛下快速道路,此次試車組選擇了台北至宜蘭的北宜公路,做為檢視 Corolla Altis 2.0 Z 操控表現的舞台。切換至 S 檔位的手自排模式,出發時刻意大腳油門,隨著引擎轉速的爬升,變速箱並未主動進行升檔,而是直接進入斷油的保護模式,這也意味著駕駛人將獲得較大的主控權。

切換至 S 檔位的手自排模式,起步時刻意大腳油門,隨著引擎轉速的爬升,變速箱並未主動進行升檔,而是直接進入斷油的保護模式,這也意味著駕駛人將獲得較大的主控權。

雖然 Corolla Altis 2.0 Z 和 1.8 升車型同為四速手自排,但原廠表示此具變速箱為全新設計,而實際使用時除了 1、2 檔間的齒比仍略嫌稀疏,山路間最常使用的 2、3 切換可說是相當迅速。在北宜公路間行駛,2 檔便能讓車輛維持在 3,000 至 4,000 rpm 的轉速域,應付大多數路段的需求,而在面對較長的直線路段時,將排檔升至 3 檔車輛的加速表現也頗為直接,較讓人感到可惜的是,變速箱仍會因為保護機制而拒絕駕駛人退檔的指令,因此面對急彎或上坡路段,常面臨動力支援不夠即時的情況。

在北宜公路間行駛,2 檔便能讓車輛維持在 3,000 至 4,000 rpm 的轉速域,應付大多數路段的需求,而在面對較長的直線路段時,將排檔升至 3 檔車輛的加速表現也頗為直接。

舒適取向懸吊設定,操控極限受影響

在彎道上的操控表現方面,雖然為了乘坐舒適性考量,Corolla Altis 2.0 Z 的採用較高的坐姿設定,不過較前代車型大幅降低的車輛重心,以及優異的懸吊調校,讓車輛在過彎時擁有不錯的穩定度,雖然 EPS 電動輔助方向盤偏多的輔助力道,讓車輛在彎道時的轉向反應顯得不是那麼直接,特別是在面對連續彎道時,即便車輛重心轉移並不算劇烈,但仍必須費心拿捏才能抓出最佳的過彎路徑,不過值得稱讚的是,Corolla Altis 2.0 Z 水準以上的循跡性以及側傾抑制能力,仍然讓車輛能夠亦步亦趨得跟隨車主意志在山道中前進。

雖然為了乘坐舒適性考量,Corolla Altis 2.0 Z 的採用較高的坐姿設定,不過較前代車型大幅降低的車輛重心,以及優異的懸吊調校,讓車輛在過彎時擁有不錯的穩定度。

以較高的速度挑戰彎道時,前輪驅動設定的 Corolla Altis 2.0 Z 仍不免出現了轉像不足的情況,但在略收油門,並進行方向盤角度的略為修正之後,車輛仍能即刻回復原本的行車路線,不過 Corolla Altis 2.0 Z 偏重舒適取向的懸吊設定,當行駛於彎中遭遇路面有坑洞起伏時,車身仍會發生不穩定的彈跳現像,對於車輛動態的順暢度造成不小的影響,而在 Corolla Altis 市售車型全數取消 VSC+TRC 動態穩定系統的情況下,無形也降低不少試車組探求操控極限的信心,改以入彎前確實減速的方式來攻克北宜公路。

戰備重整,鞏固市場龍頭地位

身為市場龍頭,Corolla Altis 向來為人所稱道的,就是能夠滿足主流市場的消費者需求,而此次隨著 2.0 升 Dual VVT-i 引擎的導入,Corolla Altis 車系除了取消原本入門的 1.6 升動力單元外,車系編成與配備也依循著進一年來的市場回應而調整,在經過這樣的戰力整備之後,Corolla Altis 能否切中消費者口味,同時更形鞏固市場龍頭的領導地位,則有賴時間來告訴我們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