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Mercedes-Benz 發表了概念車開始,GLK-Class 的產品定位為何,一時之間似乎難有定論。
不論是 4 月北京車展磅礡的全球首演,還是著名的「慾望城市」電影片中,化身莎曼珊用來滿載時尚戰利品的親密夥伴,都讓人看到 GLK 迥然不同的雙面性格。論車系起源,以「G」字首命名,說明了,GLK 流有越野血脈;然而,緊緻的車身尺碼與電影的時尚包裝手法,卻又看到 GLK 洋溢都會休旅的流行氛圍。
初步累積的印象,讓 GLK 在腦海浮現的,是跨界游移的創新圖像,命名既是越野車系,卻又有都會休旅的時尚風格。哪一個才是真實的 GLK?藉著遠赴德國親身體驗的機會,這個問題就交給 GLK 自己來回答。
歷經跨越半個地球的漫長飛航後,面對 Mercedes-Benz 原廠在杜賽道夫國際機場,精心擺出 GLK 280、GLK 350 與柴油引擎的 GLK 320 CDI 完整編成的 GLK 車系,寶貴試駕時間至上,省卻無謂的客套賞析吧。不多說,聽完簡報後,單刀直入,啟動連續三天,涵蓋高速公路、鄉間小道的 on-road 路段,以及 off-road 越野路段的全方位 GLK 試駕體驗。
奇妙錯覺,GLK 就像開房車
到德國,絕不能錯過的 Autobahn 高速行路體驗。GLK 在這路段毫無問題的輕鬆表現,就讓人感受到 GLK「類房車」的獨特操控設計。
不同於以往 SUV 高角度駕駛體驗,GLK 雖然在車格設定上,不折不扣是台 SUV,但不論是一坐上駕駛座或實路行駛後,GLK 的駕駛姿勢與操控介面,卻反倒讓人有股開房車的錯覺。
利用路邊停車休息的機會,仔細端倪一下,這才發現 GLK 確實在設計上巧妙地動些手腳。駕駛座椅高度並未像大型 SUV 般高人一等,另外,方向盤與儀表的角度也接近轎車設計,因此駕駛視野與感受,與一般轎車差異不大。
不僅 GLK 的駕駛環境,營造出近似房車的輕盈緊緻感,就連實際的行路感也捕捉到幾分味道。實際行駛於 Autobahn 上,不論是 100km/h 至 150km/h 巡航,或是以近 200km/h 的速度縱情奔馳,GLK 仍是一付遊刃有餘,車身重心的控制亦相當容易,高速變換車道時,方向盤輕輕一帶,車身立即精確且快速地反應。
一般來說,由於 SUV 車身較高,通常也有較長的懸吊行程,因此高速扭動方向盤所造成的重心偏移,經常不利於車輛的操控。
而駕駛 GLK,SUV 先天不利操控的感覺並沒出現,可見底盤設計與調校設定的高明。尤其幾次的 Autobahn 高速切換車道,彷彿犀利刀尖輕劃嫩豆腐的俐落快感,刀落刀起一氣呵成,這時駕馭 GLK 真是備感痛快!
另一方面,離開高速路段,歐洲常見的鄉間小路,甚至是年代久遠的石頭路面亦相當常見,此時就以往經驗,預期在操控嚐到甜頭後,GLK 理應在這段石頭小路,犧牲一定的行路舒適性。結果再次出乎意料,GLK 行駛於上,竟仍表現出 Mercedes-Benz 一貫的舒適作風,碎震吸收良好,車身彈跳溫和。
單筒雙避震器的秘密:Agility Control
連續兩天緊湊地試駕體驗後,無疑問地,GLK 底盤懸吊系統,已在舒適避震與操控側傾抑制之間,達到極為優異的均衡表現。事實上,GLK 在全球發表之後,英國著名汽車媒體 Autocar 雜誌的試車編輯,對 GLK 的操控評駕,給予與 BMW X3 不相上下的評價。這對向來講究舒適取向,不強求操控性能的 Mercedes-Benz 來說,絕對是個極高的肯定。
實際體驗後,GLK 不僅符合如此殊榮,更讓人對 GLK 底盤調教設計有何秘訣感到興趣,而在原廠安排 GLK 設計團隊進行的 GLK 產品說明會時,清楚說明能夠讓 GLK 能夠兼顧操控與舒適,則是歸功於搭載於 GLK 上,名為「Agility Control」的懸吊系統。
Mercedes-Benz 底盤工程團隊開創的 Agility Control 是全機械式懸吊機構。透過巧妙的設計,在傳統懸吊系統的避震阻尼結構之中,裝置了另一具較小的阻尼,大阻尼如同傳統設計,負責抑制較大的車身震動,同時,透過大阻尼內的小組尼,用來吸收較小的振動。
Agility Control 最重要的巧思,也就是在一套懸吊機構之中,使用了二個不同功用的阻尼,因此能在底盤上,藉由不同阻尼係數的內外阻尼同時作用,讓 GLK 以操控穩定性為主時,亦能兼顧乘坐的舒適性。
充滿工程巧思的 Agility Control 設計,先後為新一代 C-Class 與 GLK 帶來優異的底盤設定,更在汽車懸吊設計寫下突破性新頁。
目前,在高成本的車款中,經常是以電子控制方式達成阻尼可變,來創造可應付不同路面與操控模式的懸吊系統,然而,電子化懸吊機構雖然能達成目標,但成本高及機構複雜仍是主要的缺點,Mercedes-Benz Agility Control 的創新,等於為懸吊機構的設計帶出另一條明路,意義重大。
7G-Tronic 無可挑剔,何須追逐雙離合
在此次的試駕活動中,德國原廠安排 U-CAR 主要體驗汽油引擎的 GLK 350 與柴油動力的 GLK 320CDI 二款汽柴油動力旗艦。不過,隨團陪同的 Mercedes-Benz Taiwan 方面人員則表示,引進台灣的 GLK 車系動力編成尚未最終確定,因此此次試駕的車款將與未來台灣上市車款有所差異。不過,產品細節的差異,並不影響體驗 GLK 整體表現的初衷。
各具特色的動力表現外,GLK 傳動系統的配置,也特別值得撰文一提。不論是汽油、還是 CDI 祡油動力,GLK 車系的傳動系統,一律搭載 7G-Tronic 七速自排變速箱與 4MATIC 全時四輪傳驅系統。
這具廣泛應用在 Mercedes-Benz 家族高階車型的 7G-Tronic 手自排速箱,實際操作時,當 U-CAR 試車組人員在 Autobahn 上常見的 150km/h 時速巡航時,刻意將原本的「D」模式降低檔位;透過方向盤後側的換檔撥片,撥動「-」,從最高檔位降低至第六檔、第五檔時,引擎轉速隨之拉升。
原本我們預期車輛的行進應該會因降檔所帶來的引擎煞車,而產生些許抖動。意外地,車子異常的平順,加上引擎室的隔音做得紮實,轉速提升的引擎噪音增加並沒法讓車室內的乘客輕易察覺。
若非轉速表的指針變化,實在難以想像這是連降二個檔位的操作。在刻意連續密集的檔位變化操作下,7G-Tronic 變速箱幾近「逆來順受,不著痕跡」的不凡功力,令人印象深刻。
累積深厚的變速箱設計功力,論傳輸效率、細膩度與敏捷性,已至無可挑剔之境的 7G-Tronic 手自排速箱,讓人在享受暢快的移動歡愉時,不免沉沉省思,當全球主要車廠爭相擁抱雙離合器變速箱時,Mercedes-Benz 自有其獨到的看法,仍堅守於傳統自排變速箱的領域,並以更多檔位、更綿密的齒比銜接來提升變速箱性能與效率,箇中堅持,其實已在這輛奔馳的 GLK 身上展露無遺。
非傳統新車系,開創豪華品牌典範
在與 GLK 相處二天之後,GLK 的產品力已了然於胸。但 GLK 產品背後所代表的戰略意涵,更是值得好好玩味頗析的。
畢竟,對於長期處於全球豪華車壇領先地位的 Mercedes-Benz,並沒有任何範本可供依循與模仿。為何會推出 GLK 這樣的車款,自然有策略層面的意義。
正是豪華品牌經營思維的不斷改寫。由這點切入 GLK,將會觀察到 Mercedes-Benz GLK 狀似難以捉摸,卻是極度縝密戰略思維。
在探討產品策略前,先由 Mercedes-Benz 承襲多年的命名邏輯,來看每款新車系的血統淵源。例如,K,代表德文的 Kompakt,即英文的 Compact,是小型車之意;例如,SL 是 Mercedes-Benz 傳統敞蓬車系,SLK-Class 即為小型敞蓬車,CL 是大型 Coupe,CLK 便是尺碼較小的 Coupe 車型。至於新誕生的 GLK,按照命名慣例,即是在越野車血統的 G-Class 車系家族下,較 GL-Class 身型小一號,而所衍生的小型豪華越野車系。
而由全球車壇最新的演進潮流來看,小型 SUV 的興起,自然與近來環保、節能等議題受重視有關,在全球小型 SUV (Compact SUV)方興未艾之際,GLK 的推出,似乎有回應了市場潮流的味道。但 GLK 的問世,並非那麼單純…。
符合 SUV 小型化的趨勢,但不僅是為此...
高級車市場近來的發展,已非全然訴求豪華、性能、安全而已,因為這只是基本的配備。這幾年來,歐系高級車品牌大幅擴張產品線,以極為精準的定位推出新產品,滿足少數人士的需求,即便無法創造大量銷售量,這類的車款亦一輛一輛的問世。
其中,執全球豪華品牌牛耳的 Mercedes-Benz,正是「非全然創造銷量,是為滿足更多樣需求」策略思維的典範。細數進入 21 世紀之後,Mercedes-Benz 所推出的新車當中,沒有「前代車款」的創新車系,即有 2004 年開創 4 門 Coupe 概念的 CLS-Class、2005 年接連發表的小型運動跑旅 B-Class、豪華運動跑旅 R-Class 與大型 LSUV 的 GL-Class 等新車系。
現在,又有小型 LSUV 的 GLK-Class 問世,提供全球富豪全新的選擇。
非全然創造銷量,更在意精準滿足客戶需求
由近幾年全新車系的不斷問世,Mercedes-Benz 經營策略相當明顯。旗下產品的推出,並不限於主流口味,亦在滿足在少眾客層方面,有相當的著墨。
進幾年來,歐系豪華品牌漸漸不在銷售量與日系品牌較量,經營重心轉向為金字塔頂端的客層提供更多樣的商品。幾多時日以來,歐系豪華品牌的產品編成陣容龐大,早已不是日系品牌所能項背的。
這樣的觀點,可以由銷售統計數據得到佐證。由 Automotive News 公佈的資料顯示,Daimler AG 年產規模約 200 萬,扣除重車及 Smart 品牌後,Mercedes-Benz 品牌在歐洲與美國兩大全球生產重鎮,2007 年度總產能尚不及 110 萬輛。
以北美為生產基地的 R-Class,年產僅約 2.5 萬輛、GL-Class 則未及 4.2 萬輛,至於歐洲生產的 CLS-Class 年產約 3 萬輛,就連暢銷的 B-Class 也不過 13 萬輛的水準,這些尚不包括年產未及萬輛的 G-Class 與 SL-Class,以及規模僅兩百多輛的 SLR 頂級超跑等。
這一切,都是說明了 Mercedes-Benz 所推出的產品,並不全然僅為創造銷售量。而是為了滿足金字塔頂端客層的特殊需求,不斷地推出新商品。
2008全球車廠銷售排行 | ||
1 |
Toyota Motor Corp. |
9,366,000 |
2 |
General Motors |
8,902,252 |
3 |
Volkswagen AG |
6,191,618 |
4 |
Ford Motor Co. |
5,964,000 |
5 |
Hyundai-Kia Automotive Group |
3,961,629 |
6 |
Honda Motor Co. Ltd. |
3,831,000 |
7 |
Nissan Motor Co. |
3,675,574 |
8 |
PSA/Peugeot-Citroen SA |
3,428,400 |
9 |
Chrysler LLC |
2,676,268 |
10 |
Fiat S.p.A. |
2,620,864 |
11 |
Renault SA |
2,487,453 |
12 |
Suzuki Motor Co. |
2,375,000 |
13 |
Daimler AG |
2,089,000 |
14 |
BMW Group |
1,500,678 |
15 |
Mazda Motor Corp. |
1,335,119 |
16 |
Mitsubishi Motors Corp. |
1,327,000 |
豪華舒適無疑,越野體驗待續
從北京車展的首次亮相,到「慾望城市」的造勢活動,不難看出 Mercedes-Benz 想對 GLK 進行的產品定位,一方面,訴求時尚、都會的用途與風格,這一點,由輕快愉悅的體驗過程中,已能清楚驗證 GLK 的迷人魅力;另一方面,GLK 扛著「G」之名號,能否有不辱「G」之名號的越野實力呢?
GLK 是否能夠一面悠遊於時尚之都香榭大道,還能穿梭於叢林惡路之中?這是 GLK 難以定位的特色,也是 GLK 的魅力所在,關於 GLK 的越野能力,將在下一篇有詳盡的介紹。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