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5 Series 車系自 1972 年於德國 IAA 法蘭克福車展上首演至今,已從原廠底盤代號 E12 的第 1 代車型、演進至當今代號 G30 的第 7 代車型。而最早於 2016 年 10 月登場的 G30 5 Series,歷經 4 年的產品週期,也同步與主要對手 Mercedes-Benz E-Class 面臨需要進行小改款的節奏。

Mercedes-Benz E-Class 先行在 2020 年 3 月推出小改款車型,為不讓對手專美於前,G30 世代小改款 5 Series 也隨後在 2020 年 6 月於韓國首演,帶來 48V 輕油電動力、iPhone 手機數位鑰匙、無線 Android Auto 等科技。臺灣市場部分,則是於 2020 年 10 月下旬,針對 5 Series Sedan 引進 520i、530i、M550i 共 5 車型編成、售價 265 萬至 468 萬不等,至於 Touring 則僅 295 萬 520i M Sport 單一車型,其中 520i 與 530i 皆搭載了 48V 輕油電動力,甚至首批還提供限量 300 輛免費加贈配備的首發版車型。

臺灣市場部分於 2020 年 10 月下旬,針對小改款 5 Series Sedan 引進 520i、530i、M550i 共 5 車型編成、售價 265 萬至 468 萬不等,至於 Touring 則僅 295 萬 520i M Sport 單一車型。

而搶在甫上市之際,總代理汎德除了在媒體活動中讓銷售主力 520i M Sport Sedan/Touring 和外界見面(詳見「正式向媒體見面、瞄準小改 E-Class 而來,小改款 BMW 520i M Sport Sedan/Touring 實拍」報導),也同步舉辦售價 339 萬元之小改款 530i M Sport 的媒體試駕活動,試車組也將探究其改款後的實力。

530i M Sport 首發版試駕車選配配備

  1. Nappa 真皮搭配菱格紋縫線(選配價 7 萬元)
  2. 530i M Sport 首發版建議售價 339 萬元,試駕車總車價 346 萬元

大氣風範依舊、更增添洗鍊感,雙 L 型晝行燈成視覺焦點

小改款 530i M Sport 在整體的車身尺碼部分,車身的長寬高來到 4,963x 1,868x 1,469mm,軸距則維持 2,975mm,車長較改款前加長 27mm,車身高度部分因應其搭載 M Sport 套件身份,相較 520i Sport 標準版車型降低 10mm。而小改款 5 Series 在外觀最大的辨識特點,就在於雙腎型水箱罩改採品牌新世代的相連式布局,並將其鍍鉻外框師法 X5 等車系導入多邊形造型。

小改款 530i M Sport 在整體的車身尺碼部分,車身的長寬高來到 4,963x 1,868x 1,469mm,軸距則維持 2,975mm,車長較改款前加長 27mm。

另兩大能夠辨識小改款 5 Series 的設計重點,則在於頭燈組、尾燈組。小改款 5 Series 的頭燈方面以配置智慧 LED 頭燈組(含主動轉向與 Glare-Free 自動防眩功能)車型為例,其從小改款前的雙多角型晝行燈組,改為雙 L 型的晝行燈組設計,搭配上配合引擎蓋與前保桿摺線的不規則狀造型、新雙腎水箱護罩,整體呈現更為銳利動感的視覺效果。車尾處的 L 型 LED 尾燈組,也從過去 BMW 慣用的雙層式 LED 燈眉,升級為搭配燻黑 3D 邊框的立體化設計,整體風格更為動感洗鍊。

小改款 5 Series 的頭燈方面以配置智慧 LED 頭燈組(含主動轉向與 Glare-Free 自動防眩功能)車型為例,其從小改款前的雙多角型晝行燈組,改為雙 L 型的晝行燈組設計。雙腎型水箱罩改採品牌新世代的相連式布局,並將其鍍鉻外框師法 X5 等車系導入多邊形造型。
尾燈組從過去 BMW 慣用的雙層式 LED 燈眉,升級為搭配燻黑 3D 邊框的立體化設計,整體風格更為動感洗鍊。

外觀其餘配置部分,小改款 530i M Sport 搭載了 M 款空力套件,車頭處前保桿利用黑色高光澤巢狀進氣壩搭配兩側進氣口,整體造型的運動感十足。ACC 等毫米波雷達依舊安裝於進氣壩中央,不過相較改款前取消了 LED 前霧燈的配置,車道雙眼攝影機也擴增為效果更好的 3 眼式。

小改款 5 Series 全數車型相較改款前皆取消了 LED 前霧燈的配置。
小改款後 ACC 等毫米波雷達依舊安裝於進氣壩中央,但車道雙眼攝影機也擴增為效果更好的 3 眼式。

車側部分包含車身側裙、前葉子鈑 M 字樣,在在皆強化了動感氛圍;試駕的 530i M Sport 首發版車型更較標準版從 18 吋鋁圈、升級為 19 吋 Y 輻式 845M 鋁圈,並採用前 245/40 R19、後 275/35 R19q 配置,胎紋則為 Bridgestone Turanza T005 失壓續跑胎版本,相較 520i M Sport 採用的 Michelin PS4 配胎有所不同;530i M Sport 也標配了藍色卡鉗 M 款煞車套件、首發版車型更升級電子避震器懸吊。車尾處則在後保桿下方維持黑色鋼琴烤漆飾板、搭配雙邊單出矩形排氣尾管。

車側部分包含車身側裙、前葉子鈑 M 字樣,在在皆強化了動感氛圍。試駕的 530i M Sport 首發版車型更較標準版從 18 吋鋁圈、升級為 19 吋 Y 輻式 845M 鋁圈,胎紋則為 Bridgestone Turanza T005 失壓續跑胎版本,也標配了藍色卡鉗 M 款煞車套件、首發版車型更升級電子避震器懸吊。
車尾處則在後保桿下方維持黑色鋼琴烤漆飾板、搭配雙邊單出矩形排氣尾管。

iDrive 7.0 介面依舊,首見無線 Android Auto、iPhone 數位鑰匙

走進小改款 5 Series 的內裝,其控臺布局大致與過去維持相同,畢竟改款前就有一批 G30 5 Series 白金旗艦版先行從 iDrive 6.0、升級為 iDrive 7.0 介面,並支援 BMW ConnectedDrive 雲端商店下載部分軟體擴充功能。但當時採用的是 12.3 吋數位儀表與 10.25 吋螢幕組合,並且方向盤整體控鍵維持前一世代 BMW 的布局。

不過在小改款後 5 Series 再更進一步調整其科技鋪陳,除了將中控螢幕從 10.25 吋、升級為 12.3 吋,形成雙 12.3 吋螢幕布局,HUD 抬頭顯示器的顯示面積也加大 16%,520i M Sport 以上標配手機無線充電。更在 iDrive 系統內首度加入無線 Android Auto 連接,無線 Apple CarPlay 亦同步支援導航指標於儀表、HUD 顯示,雖然並未像內建的 BMW 智能衛星導航在 HUD 支援匝道路口顯示,但包含路名、幾百公尺右轉等資訊依舊一目了然。

改款前的末期 5 Series 率先升級 iDrive 7.0 系統。小改款後 5 Series 再更進一步調整其科技鋪陳,除了將中控螢幕從 10.25 吋、升級為 12.3 吋,形成雙 12.3 吋螢幕布局。
雖然中控螢幕從 10.25 吋放大至 12.3 吋,但 iDrive 旋鈕仍維持與過去相同的布局,並未像 X5 等車採全新設計。
筆者使用的是 Android 系統手機,在 5 Series 小改款後終於能與 iDrive 連接、並且是無線連接配置,其僅需打開 WiFi 與藍牙就能開啟無線 Android Auto。
無線 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亦同步支援導航指標於儀表、HUD 顯示,雖然並未像內建的 BMW 智能衛星導航在 HUD 支援匝道路口顯示,但包含路名、幾百公尺右轉等資訊依舊一目了然。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小改款 5 Series 搭載的 BIPA(BMW Intelligent Personal Assistant)BMW 智慧聲控語音助理,終於也支援了與海外相同的聯網功能,其可像手機助理般透過遠端大數據進行辨識,甚至升級版的 iDrive 7.0 還可辨識是駕駛座、還是副駕駛座用「你好,BMW!」,甚至還可說出「打開窗戶」、「帶到我到加油站」設定導航、說出「好熱」調整溫度、說出「我想睡覺」喚醒舒活模式;甚至也可叫出 Sport 等行車模式設定,並查詢行程抵達時間、查詢車輛保養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小改款 5 Series 搭載的 BMW 智慧聲控語音助理,終於也支援了與海外相同的聯網功能。升級版的 iDrive 7.0 還可辨識是駕駛座、還是副駕駛座用「你好,BMW!」喚醒語音助理,甚至還可說出「打開窗戶」、「帶到我到加油站」設定導航、說出「好熱」調整溫度、說出「我想睡覺」喚醒舒活模式

小改款 5 Series 也首度導入了 iPhone 數位鑰匙功能並列為標配,其主要透過 NFC 晶片感應車門把、取代傳統車鑰匙,這樣的數位鑰匙功能不僅僅是支援 iPhone、也同步支援具 NFC 感應功能的 Apple Watch,並且還可以將數位鑰匙透過 iPhone 內建的 Wallet 錢包功能、以 iMessage 分享給至多 5 位朋友,讓車主無需再攜帶傳統車鑰匙,隨身的 iPhone 手機就可控制車輛解鎖、上鎖功能,甚至只要將手機放在無線充電座上便能直接啟動引擎。因此小改款 5 Series 等於有包含隨車附贈的傳統感應鑰匙、NFC 數位鑰匙卡片、iPhone 手機數位鑰匙、以及列為選配的智慧型螢幕鑰匙(選配價 2.3 萬),上述共 4 種進入與啟動車輛的方式。

不過經向總代理汎德詢問,目前改款後的手機數位鑰匙功能僅支援 iPhone、Apple Watch,先前部分新世代 iDrive 7.0 車輛所支援的 Samsung 等 Android 手機鑰匙改款後則不再支援,是較為可惜的一點。

小改款 5 Series 也首度導入了 iPhone 數位鑰匙功能並列為標配。數位鑰匙功能不僅僅是支援 iPhone、也同步支援具 NFC 感應功能的 Apple Watch,並且還可以將數位鑰匙透過透過 iPhone 內建的 Wallet 錢包功能、以 iMessage 分享給至多 5 位朋友。
既有的 ConnectedDrive App 即支援遠端掌控車輛的油量、門窗等狀況,並且也能遠端啟閉車門、開啟通風、進行 3D 遠端監控。搭配目前的 iPhone 手機數位鑰匙,功能更為完整。

除了諸多科技面的變化,小改款 5 Series 在許多車內鋪陳細節也有些許的變革,以 530i M Sport 搭載的 M 款方向盤為例,其在左側的 ACC 與車道維持控鍵排列向 BMW 新世代車款看齊、最主要將車距調整改為雙按鍵,並且在兩側控鍵上緣追加了 LED 燈號顯示、可在駕駛放開雙手等情況透過黃燈或紅燈警示,不過 iDrive 旋鈕仍維持改款前的布局。530i M Sport 在內裝也搭載了 M 款駕駛踏板、M 字樣前車門檻、黑色車內頂篷、20 向雙前座舒適型電動座椅、Fine-Wood 梣木紋飾板、16 支喇叭 464 瓦 Harman Kardon 音響、Sensatec 皮質儀表臺包覆、電動天窗,整體視覺、聽覺、觸覺質感不在話下。

改款後在方向盤左側的 ACC 與車道維持控鍵排列向 BMW 新世代車款看齊,最主要將車距調整改為雙按鍵,並且在兩側控鍵上緣追加了 LED 燈號顯示、可在駕駛放開雙手等情況透過黃燈或紅燈警示。
530i M Sport 標配手機無線充電、Harman Kardon 音響。
530i M Sport 標配的是 20 向雙前座舒適型電動座椅。而標配車型的車內座椅皮質為 Dakota 真皮,試駕車更選配了 7 萬元的 Nappa 真皮座椅附雙前座菱格紋縫線,原廠強調較改款前的發泡棉、剪裁皆更為舒適柔軟。

而標配車型的車內座椅皮質為 Dakota 真皮,試駕車更選配了 7 萬元的 Nappa 真皮座椅附雙前座菱格紋縫線,原廠強調較改款前的發泡棉、剪裁皆更為舒適柔軟。後座則是擁有後座出風口搭配雙 2.1A 的 USB-C 充電孔,但可惜並未支援後座獨立溫度控制、要另選配四區恆溫。後座以筆者 178 公分乘坐,有著約兩拳多的膝部空間、頭部則為 4 指,後座還支援 4/2/4 傾倒擴充,行李箱容積為 530 公升,皆算是夠為充裕。

後座以筆者 178 公分乘坐,有著約兩拳多的膝部空間、頭部則為 4 指。
擁有後座出風口搭配雙 2.1A 的 USB-C 充電孔,但可惜並未支援後座獨立溫度控制、要另選配四區恆溫。
除了標配踢腳感應式啟閉電動尾門外,530i M Sport 後座還支援 4/2/4 傾倒擴充,行李箱容積為 530 公升,算是相當充裕。

48V 科技帶來兼顧油耗與迅速動力反應,電子避震器舒適度出色

小改款 5 Series 的另一大變革,則是針對 520i、530i 兩款汽油動力導入 48V 輕油電科技,雖然早先海外原廠在小改款前的 520d 柴油車型已先行導入 48V 科技,但當時國內的 520d 並未跟進。

而隨著小改款工程替 20i 與 30i 追加 48V 輕油電、再加上柴油動力市場偏好度在國內不若以往,因此國內小改款後僅有 520i、530i、搭配性能車款 M550i xDrive 導入。530i 在既有的 B48 2.0 升直列 4 缸渦輪增壓引擎基礎下,追加 48V 輕油電科技,其是由 48V 皮帶啟動馬達發電機、以及引擎室內的 1 組 11Ah 鋰電池構成,48V 系統可額外輸出 8kw、相當於 11 匹馬力的動力,因此 530i 的動力輸出來到 252+11 匹/5,000 轉、最大扭力 35.7 公斤米/1,350 轉,搭配的為運動化 8 速手自排變速箱,可在 6.4 秒完成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極速來到 250 公里,能源局平均油耗為每公升 14.4 公里、相較小改款前的 12.1 公里多出不少。

530i 在既有的 B48 2.0 升直列 4 缸渦輪增壓引擎基礎下,追加 48V 輕油電科技,其是由 48V 啟動馬達發電機、以及引擎室內的 1 組 11Ah 鋰電池構成,48V 系統可額外輸出 8kw、相當於 11 匹馬力的動力,因此 530i 的動力輸出來到 252+11 匹/5,000 轉、最大扭力 35.7 公斤米/1,350 轉,搭配的變速箱為運動化 8 速手自排。

原廠也強調這套 48V 系統可於全油門急加速時啟動 eBoost 模式,提供額外 11hp 馬力輔助,降低渦輪遲滯特性,優化加速表現,並提升舒適性;當車輛行駛速度低於實速 15 公里時會提早關閉引擎系統,但受惠於引擎啟動速度增快 20%,引擎的啟閉聲與震動將降到最低;車輛慣性滑行與煞車時,系統會主動回充電能。此外,當車輛動態行車模式處於 EcoPro 與 Comfort 時、車速介於時速 25 公里至 160 公里區間,鬆開油門便會關閉引擎轉為慣性滑行,而當駕駛輕踩油門或煞車時則會啟動。

530i 搭載的 48V 輕油電系統,最主要是由 48V 啟動馬達發電機、以及引擎室內的 1 組 11Ah 鋰電池構成,48V 系統可輸出 8kw、相當於 11 匹馬力的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小改款 5 Series 因為配置 48V 系統,所以也取消了傳統的 Start&Stop 怠速熄火關閉鍵,系統內也找不到獨立強制關閉的功能,因此若要強制關閉怠速熄火只能切到 Sport 模式。筆者也先試著使用 EcoPro 模式來體驗,發現車輛確實許多時候會於時速 15 公里以下提早關閉引擎滑行、滑行時可明顯發現車艙又更為寧靜;而在熄火後紅燈起步時透過 48V 的輔助、引擎的震動相當輕微,整體的起步反應亦相當迅速。高速行駛時部分時間收油也能察覺到引擎轉速降至 0 滑行,相信對行車油耗有著一定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小改款 5 Series 因為配置 48V 系統,所以也取消了傳統的 Start&Stop 怠速熄火關閉鍵,因此若要強制關閉怠速熄火只能切到 Sport、Sport Individual 模式。

另外原廠強調 48V 系統可於全油門急加速時啟動 eBoost 模式,筆者也試著利用 Adaptive、Sport、Sport Individual 等行車模式狀況下觀察,發現到這套 48V 系統的 eBoost 開啟時間,時常是右腳踩到油門深處的 Kick-Down 鈕就會啟動,開啟後整體車輛在瞬間的貼背感會更為直接、儀表板也會有 eBoost 的作動畫面。

雖然在中後段的加速反應、引擎聲浪 530i 並未像採用傳統 B48 引擎的 330i 一般熱血亢奮,但確實在整體的加速起步方面小改款 530i 已經比起改款前更為直接,整體的動力相當充裕。兼具性能輔助與油耗、舒適度提升的 48V 系統,確實是「一兼兩顧」、「何樂而不為」的科技。

筆者實際觀察,發現到這套 48V 系統的 eBoost 開啟時間,時常是右腳踩到油門深處的 Kick-Down 鈕就會啟動,開啟後整體車輛在瞬間的貼背感會更為直接、儀表板也會有 eBoost 的作動畫面。

在行車模式部分,由於 530i M Sport 首發版更另外免費升級了電子避震器懸吊,所以相比 520i 等車型又多出了可自動針對路況調整的 Adaptive 自適應模式,在 Eco Individual 與 Sport Individual 中還能將避震調整 Comfort/Sport 兩種軟硬度,在切換 Eco Pro、Comfort、Sport、Sport Individual、Adaptive 模式時,還可在車內依稀聽到電子避震器調整的聲音,不過受制於產品定位以舒適為主,530i 並沒有 Sport Plus 模式的配置。

行車模式部分,由於 530i M Sport 首發版更另外免費升級了電子避震器懸吊,所以相比 520i 等車型又多出了可自動針對路況調整的 Adaptive 自適應模式。不過受制於產品定位以舒適為主,530i 並沒有 Sport Plus 模式的配置。

而配置了電子避震器後,530i M Sport 首發版相較過去筆者所體驗過配置一般避震器的 5 Series,可察覺到整體的舒適度更為上乘,甚至舒適度有著接近配置前後軸氣壓懸吊 730i 的表現,柔韌程度與消弭路面震動的功力不在話下,搭配出色的車艙靜肅性,說它是「小 7 Series」一點也不為過。

530i M Sport 首發版相較過去筆者所體驗過配置一般避震器的 5 Series,可察覺到整體的舒適度更為上乘,甚至舒適度有著接近配置前後軸氣壓懸吊 730i 的表現,搭配出色的車艙靜肅性,說它是「小 7 Series」一點也不為過。
由於配置了電子避震器,530i M Sport 首發版可在 Eco Individual 與 Sport Individual 中將避震調整 Comfort/Sport 兩種軟硬度,至於轉向、引擎、變速箱也能一樣能進行 Comfort/Sport 兩段調節。

當然若駕駛想體驗過往 5 Series 為人津津樂道的動態操控樂趣,切換到 Adaptive、Sport、Sport Individual 模式,都會在懸吊的側傾與支撐性上有著更佳的表現。山路間經過諸多的小彎道,一輛車長接近 5 公尺的 530i 依舊能夠從容應對,轉向反應也仍舊維持 BMW 慣有的精準靈活、但並不會像 330i 設定的較為重手。動力輸出上,530i 多達 252 匹的動力、再加上 48V 系統輔助確實應對自如,整體引擎聲浪、輸出與變速箱降檔反應是有著從容不迫的特質,與 330i 呈現時刻戰戰兢兢的性格有著大有逕庭的差異。

一輛車長接近 5 公尺的 530i 依舊能夠從容應對,轉向反應也仍舊維持 BMW 慣有的精準靈活、但並不會像 330i 設定的較為重手。動力輸出上,530i 多達 252 匹的動力、再加上 48V 系統輔助確實應對自如。

車身動態部分,足蹬前後配 19 吋輪圈與 Bridgestone T005 的 530i M Sport,即便採後驅布局,但一般速域的情況下,仍舊是易於駕駛掌控的轉向不足設定,搭配出色的車身剛性,後軸有著安定的表現,表現上是採取中大型轎車的穩定與行雲流水,自然不若 3 Series 活潑,懸吊在激烈操駕時的收縮則相當迅速。不過若加快節奏駕馭,仍舊是能夠激發出 530i M Sport 的潛能,略微外擺一點的車尾動態,還是保有後驅布局的特色,想要享受片刻的熱血駕馭,530i M Sport 也是能滿足需求。

在一般速域的情況下,530i 仍舊是易於駕駛掌控的轉向不足設定,搭配出色的車身剛性,後軸有著安定的表現,表現上是採取中大型轎車的穩定與行雲流水。不過若加快節奏駕馭,仍舊是能夠激發出 530i M Sport 的動態潛能。

駕駛輔助科技部分,雖然 5 Series 改款前後期即標配了 BMW Personal CoPilot 智慧駕駛輔助套件,但其代號已從過去大家熟知的 5AT、進化為 5AU,最主要是如前述所提增加至 3 組單眼攝影機,偵測能力更佳而且也支援道路虛擬實境顯示,也在儀表板中央多了紅外線疲勞偵測。而可在時速 0 至 210 公里間作動的 ACC(車距 4 段調整)、以及全速域主動車道維持,皆大幅降低行車疲勞,甚至還可察覺小改款 5 Series 的車道維持系統穩定性比過去更為出色、不會誤判匝道口拉扯方向盤;手摸方向盤其內建的電容就能感應到雙手,使用車道維持時不須用力道拉住方向盤相當輕鬆。

其它像 TSR 交通速限提示、360 度環景輔助、自動停車、BMW 獨創的自動倒車輔助也通通標配。不過國內 5 Series 並沒有提供部分海外市場擁有的自動變換車道系統(打方向燈自動切換車道)。

5 Series 改款前後期即標配了 BMW Personal CoPilot 智慧駕駛輔助套件,但其代號已從過去大家熟知的 5AT、進化為 5AU,偵測能力更佳而且也支援道路虛擬實境顯示,提供時速 0 至 210 公里間作動的 ACC(車距 4 段調整)、以及全速域主動車道維持、TSR 速限標示輔助。
360 度環景輔助、自動停車、BMW 獨創的自動倒車輔助也通通是小改款 5 Series 車系的標配。
廣  告

變革之餘,又多了些創新科技與豪華

整體而言,小改款 5 Series 雖然從外觀內裝來看,並未較小改款前有著巨幅的更動。但實際上若深究其在細節處的科技、創新、豪華、駕駛輔助表現,5 Series 依舊有著相當出色的產品實力,甚至還有著超乎預期的變革,而 48V 輕油電系統的導入,對整體動態感受帶來不同的體驗,也能與同樣換上 48V 系統的小改款 Mercedes-Benz E-Class 分庭抗禮。

而試駕的 339 萬元 530i M Sport 車型、再加上首發版加贈的配備後,配備豐富度確實較過往的 5 Series 不可同日而語。若對上售價 332 萬的對手 E 300 運動版,雖然售價略高,但也多出了智慧 LED 頭燈、Dakota 真皮座椅、M Sport 內裝套件等配置,配備疊加上來後也省去過去消費者需德訂選配的必要性。至於小改款 5 Series 的主力車型應當仍是以 279 萬元的 520i M Sport 為主,對比 E 200 Luxury(286 萬)有著價格上的優勢。至於消費者對小改 5 Series 會給予多少掌聲,仍有待日後的觀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