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代的 Atenza,一口氣放大 13 公分車長與 10.5 公分的軸距,加上外型設計風格的改變,不論是空間或是靜停時的氣勢,飛躍般地趕上了競爭對手,加上中大型房車的一強獨大,讓眾多對手亦轉以進口方式導入,在價格基礎上的差異消弭,競爭力大增,豐富而全面的安全配備,更對於重視安全的主流客層而言,具有絕對加分的效果。
然而對於認識這個名號 10 年的小亮,最想知道的卻是,加長、放大後的 Atenza (Mazda6),在動態的表現上,到底留下了多少 10 年前的誘人。
Atenza 的試駕行程,一如平常的海外試駕行程,都是 5 天的活動。但是北海道與臺北不到 4 小時的飛行時程,加上早上晚回的規劃,讓同行的媒體有 3 天的時間可以接觸車輛,這麼豐沛的時間,可說是前所未有。然而由於安排的試駕車輛僅有 3 輛,加上超過 20 家的媒體同行,接觸時間雖長,但是可以掌握到方向盤的時間相對有限,便顯得十分的珍貴。
小亮所分配到的行程是從留壽都的飯店出發,走一段平面道路到洞爺湖與昭和新山之後,再從伊達上高速公路,一路走到北方馬場公園。
與搭檔的同業拿到車鑰匙時,小亮先坐上了副駕駛座。尺碼放大的 Atenza,在車室空間的表現非常的良好,非常輕鬆地就調整出一個寬敞的空間,讓 XL 身材的小亮舒適地乘坐。Atenza 這一代車室空間質感的良好,在內裝與配備的章節之中,便已有詳細的介紹,然而在車輛上路之後,最讓小亮印象深刻的,則是 Atenza 副駕駛座的靜肅性。
尺碼放大展現優勢,舒適寧靜強化影音享受
當然北海道良好的道路鋪面與新的輪胎,對於行路的靜肅性自然幫助極大,然而 Atenza 副駕駛座所有的靜肅性卻遠超過於此,不論是風切聲、底盤噪音、輪胎滾動噪音,都被良好的阻絕在外,這對於一輛配置了 19 吋輪圈、使用 225/45 低扁平比的輪胎而言,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更令人動容的是,即便是低扁平比的設定之下,副駕駛座對於路面起伏的感覺是微乎其微,細緻而柔和,加上座椅不差的支撐之下,整體的乘坐感受是舒服的。
良好車室隔音的幫助下,所試駕 2.5 升頂級車型所配置的 Bose 音響良好的效果,亦得以完全的展現。在試駕途中打開音響,播放原廠所放置的 CD,樂音流洩而出,輕柔而舒服,當歌手的人聲加入時,清晰的效果,更像是真人就站在中控臺之前 2 公尺處為你演唱,效果令人驚豔。
途中多次換手之際,小亮亦有機會坐到後座。相對於副駕駛座良好的乘坐感,後座的表現就略遜一籌。坐在後座時,適逢道東道上的陣雨,輪胎所捲起的水聲在後座清晰可辨,而水花濺在輪拱的聲響亦相當清楚,與副駕駛座在聲覺上的寧靜有明顯的差異。然而這樣的差距均在可接受的範圍,因為以這個級距的產品,消費者均為自駕,在設定上自然是以前排乘員的設定為中心,不論是玻璃厚度的設定或是隔音的設定,均向前傾斜,情有可緣。
然而 Atenza 的後座乘坐感受,卻是與副駕駛座同樣的優異。即便前排座椅是以小亮的身型做出調整,在後座的膝部空間,依舊有著超過 1 個拳頭以上的餘裕,讓乘員可以自由的伸展。對於同行夥伴為了拍攝而在左右後座之間不斷移動,更是方便至極。Atenza 後座椅背角度的設定亦極為出色,即便長時間的搭乘,亦不感到疲累。而後懸吊系統良好的吸震設定,讓後座乘員對於路況的變化,所接獲到的變化與副駕駛座一樣的少,讓休憩中的乘員不會受到干擾,十分的出色。
由於途中亦有機會乘坐到擔任支援工作的 Atenza 2.0 車型,雖然 Mazda Taiwan 人員表示,經過他們長時間的測試,19 吋的輪胎設定讓 Atenza 2.5 的乘坐舒適性不如 2.0 車型,但是小亮與同車的夥伴都認為,Atenza 2.5 後座的乘坐舒適性,其實較 2.0 車型來得優異。
這點的變化是讓小亮印象深刻的,因為不論在第 1 代或第 2 代的 Mazda6 (Atenza),頂級車型的大排氣量大馬力設定,都為了突顯運動化的風格,而讓懸載的設定顯得過硬,在起伏道路上顯得過顛。但是在第 3 代的 Atenza 上,Atenza 2.5 車型的設定,卻讓舒適性得到良好的平衡,讓人驚豔。不過,北海道的鋪面品質與臺灣有著相當的差異,在回到臺灣後是否仍能給我們同樣的感受,則有待上市後的實路體驗方見分曉。
理所當然的駕駛導向設定
在多時的等候之下,終於輪到小亮拿到鑰匙,可以親炙 Atenza 的方向盤。小亮最早一次掌握到方向盤的機會,是在從洞爺湖到昭和新山的山區道路上。從副駕駛座移動到駕駛座的小亮,第 1 時間的感覺是:好吵。
持平而論,其實並不吵,輪胎與底盤噪音、風切聲均有細心的處理與隔絕,留下來的是引擎系統的聲響,只是初離副駕駛座的寧靜,讓其顯得大聲。有這樣的變化,其實是 Mazda 人馬一體造車理念的實現。駕駛是一種全方位的體驗,座椅傳來的底盤訊號、方向盤傳來的轉向回饋,再加上耳朵聽到的引擎聲響,對於熱愛駕駛的人而言,不僅是種全方位的享受,也是一種全方位的必須,讓其能掌握到車輛的每一個變化。在去除了副駕駛座的對照效果之後,Mazda 工程師精心調校的聲響效果,其實頗合愛駕車人的脾胃,也成為行程之中最好的背景音樂。
全新一代的 Atenza,在引擎部份也採用了 Mazda 最新的 Skyactiv 引擎,此次試駕一行所用的引擎,便是汽油版的 Skyactiv-G 引擎系統。與原有的引擎相比,雖然均是 4 汽缸自然進氣引擎,但是在 13.0:1 的高壓縮比之下,動力輸出比原有的 170 匹還大上 10%,來到 188 匹的水準。原廠更表示,在多孔式噴油嘴、凹頂式活塞、長衝程的設計之下,油耗表現不輸對手的柴油引擎,輸出更為線性。
隨著車隊出發踏下油門踏板,平順,是 Atenza 動力輸出給我的第一印象,甚至是油門踏深,變速箱退檔之下,動力輸出自 170 匹提升至 188 匹的 2.5 車型,加速亦不猛烈,甚至之後所試駕工作車輛的 2.0 車型,其退檔的感受、引擎拉轉的激昂,都較這具 2.5 升引擎來得顯著。其車速並非沒有變化,但是變化方式的柔順與平和,與過去 Mazda6 頂級設定的運動化走向卻有著明顯的差異,卻是試乘前小亮所未曾預料的。而這亦是近年來在講究環保與節能之下,自然進氣大排氣量引擎的特性。
為符合日趨嚴格的環保要求,精細調整的供油程式,讓降檔過程中油料的供應亦有精密的控制,務求每一分能量的高效率應用,因此少了過去降檔大量供油的猛爆式推出,讓大數字的馬力以綿密柔順的方式輸出,加上所搭配的 Skyactiv-Drive 6 速手自排變速箱亦是以高效率為訴求的變速箱,對於乘坐以及環保均有更佳的表現,但是對於樂趣與激情卻不免有所減損。
隨著軸距與車格的放大,Atenza 在直路上的直行表現極佳,駕駛能夠輕鬆地在直路上巡航,沒有負擔。但是面對著進入昭和新山的彎道,Atenza 能否保持小亮偏好的靈巧與直接?
舒適之餘,仍保有相當之操控樂趣
在第 1 個彎道過後,小亮的心中多了幾分喜悅。隨著山道的繼續進行,這種感覺持續著。讓人高興的是,車格放大、軸距加長的 Atenza,並沒因為這些不利的因素顯得駑鈍遲緩,在車頭在山道上的表現依舊讓人滿意,隨著入彎點的到來,依著視線可及的彎道變化,按著正常的節奏轉動方向盤,車頭便非常準確地轉到小亮所設定的路線上。雖然因為車體變大、懸吊若過去硬朗,讓過去那種性能車般的銳利感不再,但是準確卻並不見減損,讓小亮即便是在陌生的右駕環境下,依然能隨心所欲地設定入彎的路線,轉進每一段彎道、閃過路途中每一個施工的路段。
相當漂亮,可是,在高興之餘,心中卻一直隱隱有股違和感。由於換手交替的關係,小亮在還沒找到解答之前,就必須交出鑰匙與方向盤,讓小亮一直向 Mazda Taiwan 尋求再次試駕的機會,而第 2 次試駕的路段卻是以高速公路為主,未能進一步找到解答。直到隔天,利用從水教堂到富良野的路程中,試駕了工作車的 2.0 車型後,才找到了答案。
在靠近北海的山路中,小亮終於找到了那股淡淡的違和感。Atenza 轉向系統的設定並非對稱,在入彎方向盤操作的同時,不論左轉或是右轉,車輛都會即時地跟上駕駛的操作,讓車輛不論是在時間或是空間的上,都準確地走在設定的路線上,讓駕駛能輕鬆的操駕這輛車。
然而在出彎的時候,車體的反應卻是慢了些許,在入彎時精準反應駕駛意志的車體擺位,在出彎時卻在時間上慢了一點,讓駕駛回正方向盤之後必須再等半秒的時間,車體才會回正,讓駕駛出彎時全油門的時機就因此必須要做出調整。也正是這節奏的打亂,才造成小亮在彎道中的違和感。
整體而言,一如 Atenza 的設計師主查玉戶聰所說,為大陸型地區所設計的 Atenza,在動態的反應上亦向大陸型的使用方式做出了調整,良好的直路行駛與乘坐表現,讓新的 Mazda6 成為極適合長途旅行與高速乘坐的產品。從 626 Capella 以降 Mazda6 靈敏銳利的山道表現,在新 Mazda6 上不免淡化,但所幸,仍有相當的樂趣與運動性保留。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