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頭文字 D》這部漫畫出現後,誰也沒想到,在作者筆下活耀的 AE86 竟從成為一股改變汽車文化的力量,帶動全世界陷入甩尾風潮,甚至影響 Toyota 車廠的產品策略。畢竟自 1983 年推出的 AE86 在現實世界中,沒有太多的豐功偉績,市場銷售也並非火熱,在卻在事隔近 30 年的現在,AE86 能夠推出後繼車。或許 Toyota 車廠並未特別表明新 86 再現的意義,但《頭文字 D》的影響肯定佔了絕大因素,因為他們知道,AE86 所能投射給新 86 的英雄不敗形象,能讓廣大車迷十分引頸期盼。

《頭文字 D》這部漫畫中活耀的 AE86 成為一股改變汽車文化的力量,除了帶動全世界陷入甩尾風潮,相信也有一部分的比例影響到新 86 的復出,因為 Toyota 知道,AE86 所能投射給新 86 的英雄不敗形象,能讓廣大車迷十分引頸期盼。圖片由尖端出版社提供。

十年磨一劍,英雄的波折路

新 86 的誕生歷程十分波折也耐人尋味,該車雖然從 2009 年東京車展以概念車的身分 FT-86 現身造成不小的話題,但推算 2~3 年的產品化週期,Toyota 深知這部並非搭載油電混合動力的小尺碼後驅跑車,獲利的成效不及 Prius 這類的節能車,或是小型掀背車 Yaris。因此,為了攤平降低研發成本,自 2008 年 6 月成為 Subaru 汽車母企業富士重工最大股東的 Toyota,找上了 Subaru 進行新一代 86 的開發計畫,才讓這部在《頭文字 D》中不敗的英雄重生,也因此有了 BRZ 這部血源兄弟的誕生。

新 86 從 2009 年東京車展以概念車的身分 FT-86 現身,再到 FT-86 II 概念車,或許外觀上與 AE86 找不到相似的影子,但卻都是一部極富樂趣的後驅跑車,同時也因與 Subaru 合作開發,而誕生了 BRZ 這部孿生兄弟。

再者,則是到了 2011 年日內瓦車展,Toyota 再度推出 FT-86 II 這部概念車,外觀上的基本架構不變,僅在前進氣壩及頭燈線條,以及內裝等處進行細部的調整,讓它更能貼近量產的規格。或許 FT-86 II 的出現再次釣足了眾人胃口,但在 Celica 或 Supra 這些足以代表 Toyota 跑車歷史的傳奇車款都沒有推出後繼車計畫,再加上近幾年 Toyota 的重心全放在油電混合動力,新 86 的肩上所扛的絕對不輕,它必須能扭轉 Toyota 產品線比較中規中矩的刻版印象,還得在有限的動力規格下,與一群藉由渦輪而擠出大馬力的性能車相抗衡。

廣  告

過去的影子淡了,但氣息猶存

新舊 86 之間,兩者跨越了近 30 年的汽車設計風格,因此新 86 上已找不到舊款 86 方正的氣息,取而代之的是渾圓富滿肌肉線條,並因採用水平對置發動機,因此引擎蓋能以低斜的角度,向前與車頭保險桿巧妙結合,下方大面積的六角進氣壩與兩側直立式霧燈亦散發出性能的氛圍。頭燈造型與概念車階段有些不同,改以較柔順的線條刻劃,並結合 LED 日間行車燈功能。

86 量產車與 FT-86 II 概念外型上相去不遠,僅在前進氣壩及頭燈線條,以及內裝等處進行細部的調整。
新 86 上取而代之的是渾圓富滿肌肉線條,並因採用水平對臥引擎,因此引擎蓋能以採用低斜角度的設計。至於頭燈造型則改以較柔順的線條刻劃,並結合 LED 日間行車燈功能。

86 的車身長度僅有 4,240mm,但車寬達到 1,775mm,車高也壓至 1285mm,同時車身重心更只有 460mm。看到以上這些數據組合,再與 86 僅 1250kg 輕量級的車重聯想,不難推算 86 為何不需要過於強大的動力,也不需要與它車比拼加速性能,86 在先天上的優勢奠定了操控樂趣上的水準。而 86 的車側線條,在長車頭的設計下帶有過往 2000GT 的味道,明顯的輪拱鈑件線條以及葉子板上的專屬廠徽,更透露出 86 的性能意涵。

86 的車身長度僅有 4,240mm,但車寬達到 1,775mm,同時車身重心更只有 460mm,而車側線條在長車頭的設計下帶有過往 2000GT 的味道,明顯的輪拱鈑件線條以及葉子板上的專屬廠徽,更透露出 86 的性能意涵。
86 車尾造型頗有賽車的影子,中央設置醒目的第三煞車燈,車尾下方也採用類賽車式樣的下擾流板,在 0.27Cd 的風阻系數下,營造出十分濃厚的運動氣息。

重視空氣力學的 86 達到了 0.27Cd 的風阻係數,從車頭到車尾都可看設計師的巧思,包含有車頂上的塔形壓痕,設置於車門上的空力造型後視鏡以及後尾燈最外端的空力穩定鰭等,並在車尾下方採用類賽車式樣的下擾流板,至於排氣管為左右雙管設計,並於中央設置醒目的第三煞車燈。

接下來,試車報告將接續進入「內裝乘用篇」的試車報導,以實際的操作與乘坐測試,來評論新世代 86 的座艙風格設計,在實車接觸後的感受又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