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稍稍回顧 Toyota 首款國產休旅車-首代 Wish 的輝煌戰績,肯定沒有人會懷疑,邁入第二代的國產 Wish,會是國產休旅車下半年度最具衝擊力道的新作!Wish 在國產休旅車壇無人能出其右的地位,來自 2004 年 9 月上市販售至今已突破 8 萬輛,更在上市後隔年的 2005 年,Wish 以首個完整年販售累計 31,654 輛,拿下國產休旅車銷售冠軍,同年 2,638 輛的平均月銷售量,也是國產休旅車空前紀錄。

接著,2005 年底國產 Mazda5 問世,加上 2007 年先後有三代 CR-V、i-MAX 與 Grand Livina 等新車上市,在競爭對手逐年增多、休旅車熱潮因高油價而趨緩與世代邁入後段新鮮感不再等因素影響下,讓 Wish 銷售逐步下滑,2008 年雖仍以年銷 7,304 輛維持國產休旅排行第 2 名的成績,但已無力重返如 2005 年那般風光。

現在,對積極重返國產休旅霸業的 Toyota,第二代 Wish 的催生,將是重燃「新希望」的關鍵一棋,當然,改頭換面的新 Wish,能否再次牽動國產休旅劍拔弩張的緊繃神經?是這次要揭曉的重點!

年輕化風格大躍進,肅殺氣勢浮現

初次看到徹頭徹尾改變的 Wish 二代目,最強烈的感覺,是新 Wish 造型變得極具運動感與年輕化,說是全然跳脫上一代迎合家庭客層的莊重平穩氣習,也不為過。

初次看到徹頭徹尾改變的 Wish 二代目,最強烈的感覺,是新 Wish 造型變得極具運動感與年輕化,在美規前後保桿加持下,說是全然跳脫上一代迎合家庭客層的莊重平穩氣習,也不為過。

具魄力的視覺衝擊,首推車頭的美規鍍鉻保桿樣式,刻意前伸的大開口進氣霸、輪廓分明的線條與醒目的大型鍍鉻橫條搭配兩旁的前霧燈組,再往上結合流線類賽車空力鼻翼的鍍鉻水箱罩、延伸的引擎蓋立體折線與 HID 燻黑後掠頭燈組,整體風格不僅流露科技產品的冷靜前衛的金屬線條,也帶來 Wish 以往沒有的肅殺氣勢。

進氣壩、水箱罩與頭燈組的整體風格,不僅流露科技產品的冷靜前衛的金屬線條,也帶來 Wish 以往沒有的肅殺氣勢。
由這個角度來欣賞,可以發現肌力線條凸出且厚實的美規後保桿組,呼應車頭全然運動化的大改變,新款保桿清楚帶來新 Wish,不同以往的視覺飽滿度。
造型新穎動感的 HID 燻黑後掠頭燈、LED 後視鏡方向指示燈與 LED 尾燈等,全新燈組的加入,帶來視覺質感正面的提升。

而在車體基礎線條部分,很明顯新一代 Wish 大致承襲上一代的輪廓,沒有太過於巨幅的改變,讓人在車側一眼就能辨識這是輛 Wish。

而在細節部份,更像新一代 Previa 的流線設計元素,也出現在 Wish 身上。Previa 招牌懸浮式車頂造型概念的延續,新 Wish B 柱改採飾黑手法,讓全面深色化 B 柱至尾柱結合上揚腰線,襯搭 A 柱前移 8 公分的改變,帶出 Wish 車側更突出的視覺流動感。

同時,一改舊款的直柱尾燈設計,新樣式的橫紅白 LED 尾燈組,往前延伸至車側的大面積設計,也呼應貼近 Previa 此類 MPV 作品的設計特徵。來到車尾部分,大型空力尾翼與鍍鉻車牌框上緣飾條的設計,一如舊款設計,不過,肌力線條凸出且厚實的美規後保桿,呼應車頭全然運動化的大改變,新款保桿清楚帶來新 Wish,不同以往的視覺飽滿度。

更像新一代 Previa 的流線設計元素,也出現在 Wish 身上。新 Wish B 柱改採飾黑手法,延續 Previa 招牌懸浮式車頂造型的概念,A 柱前移與橫式尾燈設計,都讓 Wish 更能呼應新世代流線休旅車的趨勢。
全然趨於運動化與年輕化的新 Wish,在動態照片的呈現也更具吞食路面的侵略氣勢。

多產暢銷的首代 Wish 車系,在台灣道路擁有相當高的能見度,在試車過程也巧遇多款一代 Wish,也剛好提供新舊 Wish 哥倆併肩對照的有趣機會。兩相對照後,可以看出儘管兩代 Wish 在車身尺碼與車身線條的承續性,但在風格的詮釋卻有截然不同的走向,即使第一代 Wish 小改款的車主改裝輪圈與尾翼,整體運動風格仍不及頭尾樣貌大翻新,更加動感肅殺的第二代 Wish!

左右舊款與新款兩相對照後,可以看出儘管兩代 Wish 在車身尺碼與車身線條的承續性,但在風格的詮釋卻有截然不同的走向,即使第一代 Wish 小改款的車主改裝輪圈與尾翼,整體運動風格仍不及頭尾樣貌大翻新,更加動感肅殺的第二代 Wish!

中控導入飛翼雙層元素,新增吸頂式後座送風

第一代 Wish 以半島型中控台與排檔桿座落於中控台的特殊設計,贏得消費者的認同後,全新 Wish 選在原有的中控台設計基礎上,再次挑戰國人對中控設計的接受度,一坐進 Wish 前座後,獨特的機翼造型雙層中控台設計,立刻成為 U-CAR 編輯討論的焦點。

全新 Wish 選在原有的中控台設計基礎上,再次挑戰國人對中控設計的接受度,一坐進 Wish 前座後,獨特的機翼造型雙層中控台設計,立刻成為 U-CAR 編輯討論的焦點。

由整體來看,機翼雙層中控台概念將駕駛座與副駕駛座,在半島中控台兩旁,利用高低落差與機翼概念的對稱空調出風口,切割成左右獨立的區塊,就雙前座乘員而言,這樣的設計確實對擁有完整個人化座艙,有其加分的效果。

但是副駕駛座取消的上掀式置物盒,以及縮小的副手套箱空間,減損前座收納空間的彈性,同時,空調出風移至駕駛儀表板上方,跟以往習慣的駕駛視覺感不同,須要加以適應。座艙介面的質感部份,半島式中控台的整體塑料跟舊款維持相近的水準,並沒有明顯的精進提升。

不過,新一代 Wish 仍在細部質感與豪華度有下功夫,包括真皮包覆的新款三幅運動方向盤,實際握感超越舊款方向盤,當然,增添的方向盤撥片與藍芽按鍵,也讓配備豐富度更加完整,橘紅雙環自發光儀表與 MID 資訊顯示螢幕,也是提升車況資訊辨識度的良好設計。另外,車門扶手側板的皮質包覆處理,則給予手部休憩時更優的柔軟觸感。

利用高低落差與機翼概念的對稱空調出風口,切割成左右獨立的區塊,就雙前座乘員而言,這樣的設計確實對擁有完整個人化座艙,有其加分的效果。
真皮包覆的新款三幅運動方向盤,實際握感超越舊款方向盤,當然,增添的方向盤撥片與藍芽按鍵,也讓配備豐富度更加完整,橘紅雙環自發光儀表與上方的 MID 資訊顯示螢幕,也是提升車況資訊辨識度的良好設計。
座艙介面的質感部份,半島式中控台的整體塑料跟舊款維持相近的水準,並沒有明顯的精進提升,至於觸控螢幕 DVD 影音系統附中文導航功能,仍保有一代 Wish 令人肯定的豐富圖資與易搜尋、導航清楚等捷性,隨時代進步,新機型取消傳統卡帶音響,另外,擴大車輛油耗紀錄與車輛更多部品保修功能,將能對車主持續發揮產品吸引力。

接著,對於雙座左右各一組機翼對稱空調出風孔,能否有效奧援第二/三排座椅乘員的質疑,也帶出新一代 Wish 在座艙空調的革新設計,以往僅有前座出風口,支援後座冷房效率的設計,在二代 Wish 提出強化方案,在雙前座擁有更獨立的空調送風口設計後,中控台上方則保留一處朝上的空調出風口,伸手感應時,可以察覺順著送風的路線,接著來到採獨立鼓風機構的吸頂式後座冷氣循環裝置,將冷氣後吸前送地「接力」吹拂到後座。

二代 Wish 提出的座艙空調強化方案,在雙前座擁有更獨立的空調送風口設計後,中控台上方則保留一處朝上的空調出風口,伸手感應時,可以察覺順著送風的路線,接著來到採獨立鼓風機構的吸頂式後座冷氣循環裝置,將冷氣後吸前送地「接力」吹拂到後座。

在氣溫不高的秋冬季節,實際感受這套系統後,由於不是較常見以空調暗道直接連接冷氣鼓風機的後座出風口設計,讓這套送風系統在剛開始時,若前座溫度尚未降低,則吹送冷氣的效果較不明顯,接著,隨著座艙內溫度越壓低至設定的空調恆溫溫度時,對後座二、三排的冷房循環效益確實會轉趨顯著。不過,鼓風機的三段風量設定,除第一段風量屬於安靜外,第二與三段的鼓風會逐步放大,較適合要快速降溫時,降溫後則回覆第一段風量,對座艙乘坐靜肅性的維持較為合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Wihs 車頂新設計的 LED 車室氣氛燈。自前檔玻璃一路延伸穿越車頂冷氣循環裝置到二排座椅上方,以四顆白色 LED 閱讀燈結合藍光導光調氣氛燈,在座艙光線較暗時候亮起,的確頗具座艙獨特氛圍。

自前檔玻璃一路延伸穿越車頂冷氣循環裝置到二排座椅上方,以四顆白色 LED 閱讀燈結合藍光導光調氣氛燈,在座艙光線較暗時候亮起,的確頗具座艙獨特氛圍。

座艙部份,新 Wish 延續舊款 Wish 重點設計,包括 6+1 三排七人座椅設計、第二排 6/4 第三排 5/5 分離可傾倒設計、第二排前後滑移功能與座椅傾倒後的平整行李空間等,提供 Wihs 令人肯定的座艙多元乘坐與承载機能。不僅如此,在取消雙天窗或單天窗設計後、不刻意大角度後斜的車頂線條、以及較上一代微幅放大 10mm 與 5mm 的車室寬與車室高度,讓新款 Wish 乘坐空間並沒有在改款過程中被犧牲掉。

新 Wish 延續舊款 Wish 座椅的重點設計,包括 6+1 三排七人座椅設計、第二排 6/4 第三排 5/5 分離可傾倒設計與第二排前後滑移功能等,提供 Wihs 令人肯定的座艙多元乘坐機能。
在取消雙天窗或單天窗設計後、不刻意大角度後斜的車頂線條、以及較上一代微幅放大 10mm 與 5mm 的車室寬與車室高度,讓新款 Wish 乘坐空間並沒有在改款過程中被犧牲掉。此座椅模式為近 180cm 身高的筆者,先在第三排座椅調整合適無壓迫的膝部空間後,在到第二排座椅的乘坐示意圖,此時,在前座椅背改採薄化新設計後,膝部空間仍保有些許餘裕空間。

國產車首創智慧停車輔助系統,實用性仍待成熟

如果要我選出一項新 Wish 最具話題性的配備,那肯定是這套國產車創新首搭的 IPA 智慧停車輔助系統,在進口車仍屬於訴求高科技形象的稀少輔助配備等級時,Wish 能夠成將這套可支援路邊停車與倒車路庫的輔助系統先行導入,對於國產車運用科技的前瞻性,有令人給予正面肯定之處。

然而,這套系統在實際使用時,仍可發現系統在自動輔助停車到位的精確性,例如與車位左右邊框白線的等距空間等,除有成熟精進的空間外,車主對於系統操作的熟稔度,也將會影響系統實用性的發揮。另一方面,當這套系統逐漸普及時,其他駕駛對於 IPA 新手使用者,在熟稔階段較花時間操作或需多次重試停車動作的包容,也是將來要去適應與包容的議題。

以倒車入庫模式為例,在接近合適停車位前,先開啟駕駛須先行按押方向盤左後方的 IPA 啟動鍵,然後車身前進方向與停車位前緣線維持平行,徐行前進時將由側邊雷達偵測合適間距車位,螢幕會指示偵測到停車位第一聲響後,左動方向盤半圈到一圈,接著,在徐行後,系統將會發出兩響連續音,接至駕駛回正方向盤,檔位排入 R 檔後,中控螢幕則會出現目標停車位提示框圖示,駕駛可透過螢幕多向觸控鍵進行微調,此時螢幕左下角還支援鄰近停車位切換修正功能,如果一切妥當就緒,駕駛接著按下 ok 後,只要控制煞車不讓車速過快,IPA 系統將自動介入方向盤與倒車動作,將 Wish 停入預定的停車位內。
這套系統在實際使用時,仍可發現系統在自動輔助停車到位的精確性,例如與車位左右邊框白線的等距空間等,除有更成熟精進的空間外,車主對於系統操作的熟稔度,也將會影響系統實用性的發揮。

節能與樂趣並進,2.0 Dual VVT-i 搭換檔撥片

如同上一代 Altis 與 Wish 在底盤設定的共通性,這一代 Wish 不僅有同樣的淵源,動力系統更替換為新 Altis 2.0 搭載的 2.0 升 Dual VVT-i 雙可變汽門正時引擎,變速箱則沒有採用日規全車系標配的 CVT 變速箱,而是則維持四速手自排設定,不過,新 Wish 追加方向盤換檔撥片設計,算是操駕系統的重要提升。

這顆 2.0 Dual VVT-i 引擎展現突出的怠速寧靜度,引擎在前側與右側兩處連結副樑與車架的穩定設計,也發揮引擎良好的抑震效果。

一開著上路後,換搭 Dual VVT-i 的新一代 Wish,除原廠油耗數據的精進外,操控介面朝更節能導向的訴求,也在儀表板顯示出來,新增的 ECO 節能行駛模式,包括左環儀表下方的 ECO 顯示燈外,以及整合於 MID 液晶螢幕上的 ECO ZONE 油門深淺顯示,都能適時提醒駕駛,在獲得合宜足夠的動力輸出時,也該關注油門幅度與引擎轉速域的掌握,讓整體運轉小能更為省油。

以實際的體驗來看,ECO 燈會顯示的運作範圍,是引擎轉速穩定落在 2,000 轉以內,此時系統認定是節能運轉,超過 2,000 轉時則會熄滅提醒駕駛注意油耗。

以實際的體驗來看,ECO 燈會顯示的運作範圍,是引擎轉速穩定落在 2,000 轉以內,此時系統認定是節能運轉,超過 2,000 轉時則會熄滅提醒駕駛注意,另外,當駕駛將排檔桿切換排入 S 運動檔與手排模式時,ECO 系統判斷駕駛選擇動力需求為優先順位,因此,ECO 模式會暫時關閉。其實,避免深踩油門拉轉速與密集的煞停起步動作,對油耗提升的效果普遍都能認同,但往往駕駛仍常常忽略,因此,以 Wish 這套 ECO 省油模式的教導特性,駕駛若能依循遵守的話,長期下來對車輛省油表現將有一定的助益。

握感不錯的方向盤,加上輔助力道適中的電子動力輔助方向盤,讓 Wish 在一般路段均能擁有頗具水準的輕鬆操控反應。
新 Wish G-opt 搭載 195/60 R16 MAXXIS MA-P2 的標準配胎,整體行駛與操控表現相當均衡。
濕地行路的入彎制動與過彎輪胎抓地力表現,新ㄧ代 Wish 在 50-60km/h 上下的正常車速行駛下,都能有令人接受的可靠演出。
雖然 2.0 Dual VVT-i 動力輸出較原有 2.0 VVT-i 來稍低,加上維持四速手自排設定,讓帳面性能數據的 Wish 不特別搶眼,但是在新 Wish 追加方向盤換檔撥片設計後,可以鎖定檔位拉轉至 6,200 轉斷油不強制升檔的設計,對於操駕系統樂趣的加分,還是有相當的貢獻。

除節能訴求外,新一代 Wish 在行駛時的座艙靜肅性,也有明顯的進步。在啟動 Wish 首次配備的 Push Start 引擎啟動鍵後,這顆 2.0 Dual VVT-i 引擎展現突出的怠速寧靜度,引擎在前側與右側兩處連結副樑與車架的穩定設計,也發揮引擎良好的抑震效果。對於著重座艙靜肅舒適的消費者而言,新款 Wish 不論是引擎室防火牆隔音、底盤抑噪與車窗玻璃的隔音效果,此次能在舊款 Wish 的基礎上再行提升,已成為產品另一項正面利基。

雖然不及舊款 Z 版較硬朗的懸吊與靈活穩定度均佳的雙 A 臂後懸吊,新ㄧ代 Wish 在延續前麥弗遜後扭力桿拖曳臂底盤設計,搭配略帶 Q 感的懸吊,在ㄧ般道路行駛的舒適性令人印象深刻,不過,在彎道較高的車速與連續彎道上,底盤對車身側傾抑制與車身回正速度,處理上仍較為吃力。

雖然 2.0 Dual VVT-i 動力輸出較原有 2.0 VVT-i 來稍低,加上維持四速手自排設定,讓帳面性能數據的 Wish 不特別搶眼,但是在新 Wish 追加方向盤換檔撥片設計後,可以鎖定檔位拉轉至 6,200 轉左右斷油不強制升檔的設計,對於操駕系統樂趣的加分,還是有相當的貢獻。同時,新 Wish G-opt 搭載的這條 195/60 R16 MAXXIS MA-P2 的標準配胎,整體行駛與操控表現相當均衡,在乾性道路面輪噪音頗低,加上當天山區下雨的濕路面上,良好的排水性與濕地抓地力,仍能穩定支援 Wish 在 70km/h 以內車速平穩過彎。

由於和泰汽車將另外安排 Wish 公辦試駕,因此,此次新 Wish 的動態操控反應,在此先淺嘗即止,各面向詳實的操控體驗,日後將在 Wish 新一波試駕報導中,新篇交代。

野望,重回美好時光

回望 2004 年 9 月 8 日,Toyota 首代國產 Wish 以大手筆包下圓山飯店,舉行難得ㄧ見的盛大發表會,也揭開 Wish 休旅霸業的壯闊江山新頁,現在,浪花掏盡昔日英雄,現身接手的新ㄧ代 Wish,在新樣貌與新科技加持下,能否燃燒反攻野望,重回美好時光?敵我各界都放大眼睛,緊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