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著這臺 Wish,我只能說,Toyota 變了。若就操控的表現來看,Wish 的操控表現,是目前為止 4 款新世代車型之中,繼 Vios 之後,第 2 輛讓試車組在操控表現上讓試車組心情愉快的車型。

Wish 在操控上的優良表現,從一開始的高速公路行駛,就讓所有的試車組人員對 Wish 在底盤上的表現印象深刻。在出發前的說明會中,Toyota 的商企人員曾向我們表示,Wish 的底盤與過去 Toyota 的車款的設定不同,捨棄了過去軟調的設定,讓其更具有韌性,使得其操控性能更為優良。而這些特性,的確不是空話,因為在試駕的過程之中,所有的試車人員都感覺到其中的不同。參與試車的同仁,更有平日以 Camry 代步者,對於其間的差異,更是印象深刻。

操控,真的很不 Toyota

從外型看來,就可以看出 Wish 走的是年輕路線。不論是無 C、D 柱的設計、大角度的前擋、前保桿、車側線條、燈組,都擺脫過去 Toyota 老成持重的風格,相當大膽。而造型看似簡單的 Wish,從各個不同的角度觀賞,其視覺效果的尺碼都是不同的,亦是另一個獨特的地方。

掌握著 Wish 的方向盤,駕駛人的第一個感覺一定是:好重喔!至少與新世代的 Toyota 產品比較,其重量感的成長是明顯的。在全新的 Wish 上,Toyota 的工程師檢討了方向盤動力輔助的設定,將動力的輔助減少。因此像是在起步等低速大角度轉角的情形之下,駕駛的雙手的確要花些力氣,才能讓 Wish 能順利地上路。這種感覺是令人震撼的,因為這十分地不 Toyota。但是細想,這是合理的。Wish 是一輛重心較高的廂型結構休旅車,若仍保持較大的輔助,很容易將過當的操控行為放大,造成危險。而這樣的推理,亦能理解 Toyota 採用較為強韌懸載的方式,因為這樣才能在使用便利之外,同時為消費者保有一定的安全。

而這種基於安全出發的想法,卻讓 Wish 在操控上有著相當精采的表現。略為重手的方向盤,雖然沒什麼路感,雖然沒有清楚傳達輪胎抓地的狀況給駕駛者,但是其間隙極小,轉向的感覺紮實,讓駕駛者在操控方向變化時,乾淨俐落。在漫長的高速公路旅程之中,試車組藉著每個變換車道與轉彎的機會,觀察 Wish 的反應,所得到的結果,令人十分地滿意。儘管這才剛上路一個小時,對於路感的掌握亦不十分清晰,但是試車人員總能按著所設定的路線,在變換車道時不壓過任何一顆分隔線上的反光塊,輕易保了持車室內舒適的乘坐品質。這等優秀的表現,令試車組印象深刻。因為,筆者長時間與 Camry 相處,在切換車道時,亦無法讓 Camry 表現得如此流暢。

另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Wish 那極為線性的剎車系統。同樣有 BAS 剎車力道輔助系統加持,重新調校的 Wish 剎車系統,表現硬是比 Camry 好,系統的輔助隨著右腳的踏下逐漸加重,不會像 Camry 那般突然地蹦出,清楚而一致的剎車力道回饋,在操控上又是一項加分。

穩定而硬朗的懸載設定

而全新設定的懸載,在通過高速公路上接連不斷的伸縮縫時,更顯示出其功力。傳統 Toyota 車輛會出現美國車般兩三次餘震的狀況,完全沒有出現。通過一個伸縮縫,就是只有一次衝擊所造成的聲音,在較大的阻尼設定下,對於乘客除了聲音之外,沒有其他的干擾,繼續恢復正常巡航行駛時的穩定,十分地精采。

而在進入休息站之時,我們更利用閘道的大彎道,來測試其方向盤轉向的準確以及側傾的表現,而表現同樣是令人滿意的。在確認安全的狀況之下,我們恣意地扭轉著方向盤,Wish 的車頭,幾乎不遲疑地就貫徹著我們的指示,往我們所要的方向行駛而去,而路線的重現亦相當漂亮,可說與 Vios 是不相上下的。

當然,並不是一切都那麼美好的。相對於車頭的聽話,在大角度的變化之中,Wish 的車尾還是展現出了廂型休旅車所獨有的存在感,對於車頭的控制命令,總是會慢個半秒才在車尾發生作用,讓車尾的表現顯得有延遲,似乎有著慢動作播放的感覺。

反應慢半拍的後軸

為了確定其車尾的變化,我們更是開下了高速公路,在群山之間尋找著路況良好的彎道,做了進一步的測試。

高重心的 Wish,以高速在穩定半徑的彎道上,表現得規規矩矩,雖然慢了半拍,但是後軸仍能乖乖地跟著前輪走,在彎道中劃出漂亮的路線,而強韌派的懸載,則支撐著 Wish 的側傾,讓其保持舒服的範圍之內。

在單純的彎道上,Wish 的車身側傾相當好控制。車頭的轉向十分的準確快速,讓駕駛十分輕鬆便能控制車頭。而車尾則總是慢了一點,需要駕駛的一點點耐心,但是一但跟上之後,表現相當舒適平穩。

而在連續的小彎之中,Wish 慢動作的車尾,的確對操控產生明確的影響。在刻意模仿繞錐的動作時,加上試車組刻意拉高的車速,Wish 的動態表現,就像是一個專業的舞者帶著一個新入門的舞伴,前輪優雅俐落,在每一個該轉的時間,都輕巧地切過該走的路線,但是因額外側向力而顯得不足的彈簧,讓後軸在動作的轉換上都顯得舉止失措,不協調地扭動著。

超越一般廂式休旅車的操控水準

在彎道上的 Wish,悠雅怡人,十分適合全家出遊使用。雖然在連續彎道上,慢半拍的後軸會顯得手忙腳亂,但是那是試車組以房車標準所做出的苛求。在休旅車的世界中,Wish 的操控表現是令人稱奇的。

不過,這也只是試車組的苛求。一如我們之前所陳述地,前後節奏的失調,是當試車組在彎道中以高速與繞錐般的大動作測試之下,才會出現的。而其車尾雖然扭動,但是對於循跡性的表現仍然相當良好,不會因而造成後軸出現較為嚴重的測滑,優於過去所試駕過的其他休旅車。整個動態操控上的反應,從休旅車的角度來看,Wish 設立了一個新的標準。

在這些測試之中,Wish 表現出令試車組驚豔的動態,但也在長時間的測試之中,讓我們找到 Wish 所無法避免的原罪。廂型設計的 Wish,在投影面積上原本就較大,因此當行駛至地勢空曠的路段時,側風對於操控的影響相當明顯,駕駛人如果不特別注意,往往會出現偏移。但是為了空間,這只能說是不得不然之惡了。

Wish 的設計師針對這個問題,就是以空氣力學的技術加入外型設計之中,以求外型的風阻盡可能縮小。也因此,Wish 在高速行駛之時,雖然有極大的迎風面積,在風切噪音的表現上,卻是非常的優異,加上比照 Camry 加厚的車室玻璃與前擋,以及 Toyota 一向表現良好的隔音膠條設置與吸音棉等,讓其風切噪音的影響降至極低。但是,坐這次所試駕的 Wish 中,並不能稱得上是安靜的車室。或許是輪胎的胎質較硬,或許是輪胎尚未磨合,輪胎即便在高速公路平整的路面上行駛,其滾動噪音仍是相當地大。加上較為強韌的阻尼設定,對於高頻的噪音吸收能力不佳,使得 Wish 的乘客雖然免於風切噪音的干擾,卻仍無法保有車室的寧靜。所幸,這個問題,相信是能藉由輪胎的更換,而輕鬆解決的。

電子油門+等長排氣頭段 2.0 升擠出 150 匹馬力

在操控之外,Wish 輕快的加速表現,亦是獲得試車組肯定的。其上所搭載的引擎,雖然是與 Camry 相同的 1AZ-FE 直列四汽缸 VVT-i 引擎,但是在 VVT-i 的控制程式上,對於汽門開啟時機控制的參數有加以調整,同時將排氣頭段改成等長式的設計,因此動力上升了 6 匹而達到 150 匹的水準。

與 Camry 同一具的引擎,為什麼動力不同?這是競爭對手所提出的質疑。而 Toyota 為 Wish 所裝上的等長頭段,加上重新調校的 VVT-i 控制,正是其中的祕密。

而在時速 100 公里之時,引擎的轉速是維持在 2,700 轉的水準,顯見其齒比的設定較一般車輛來得密集,減速比亦較大。再加上車重比 Camry 還要少 40 公斤,三個因素的綜效,正是讓 Wish 在 120 公里以下的速度域得以如此輕快的原因。

Toyota 國產手自排第 1 車

排檔桿的位置高度相當就手,換檔相當方便。只是不能鎖定 2、3、4 檔的設計,還是少了點味。

而在 Wish 車上,Toyota 亦為其裝置了第一具手自排變速系統,以方便駕駛人使用。然而在實際使用後可以發現,這套手自排變速箱系統,與一般的手自排箱速系統的設定並不盡相同,反而與 Toyota 標準的 4 速自排變速箱使用較為接近。當駕駛將檔位拉至手自排的 4 檔或是 3 檔時,這代表的並不是鎖定在 4 檔或是 3 檔,而是將換檔的範圍設定在 1 至 4 檔以及 1 至 3 檔,系統將視情形,選擇最為適當的檔位,自動升降,相當特別。

而在使用上,或許是為了休旅車所著重的乘坐舒適性,這具變速箱在換檔時的接合時間明顯地較長,因此若設定在 4 檔或 3 檔的情形之下大腳油門進行加速,其出來的加速效果總覺得搔不到癢處。如果也跟試車組有一樣的感覺,此時最佳的選擇就是直接將手自排排到 2 檔甚至 1 檔,那麼 Wish 將會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加速感。而就 Toyota 變速箱的設定來看,只要駕駛常常以大腳油門的方式,強迫其進行退檔的動作,其在換檔接合的時間相信都能有效縮短,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以駕駛者為中心所設計的駕駛空間

長時間駕駛之後,Wish 駕駛空間的設計亦是必須獨特而值得介紹的。為了保有前方良好的視野,Wish 的工程師將中控臺的高度降低;而為了乘坐的舒適,Wish 座椅的著座點又向上提升,因此坐在 Wish 的駕駛座上,不論是駕駛姿勢或是視野,都是極為獨特的感受。過去約在胸口高度的方向盤,下降至橫膈膜的高度,讓駕駛著掌握方向盤的姿勢與高度,都與一般駕駛房車的經驗不太相同,對於開習慣房車的駕駛人而言,是需要熟悉的。而腳踏板的設計,則是駕駛界面中讓試車組不滿意的地方。Toyota 的油門踏板、剎車踏板與左腳的休息踏板,設計的高度並不一致,踏板角度亦與座椅之間沒有良好的搭配,在駕駛時總覺得腳踝的使用並不流利,無法輕鬆而自由的做動,相當可惜。

針對臺灣消費者設計的 Wish,在風格上與日本產品有極大的不同。Toyota 招牌的亮面核桃木紋飾板與米色內裝再次出現。而中控臺上則安裝了使用極為便利的觸控式衛星導航系統,與視聽娛樂系統的整合度極高,表現出色。
全新設計的儀錶總成,閱讀性相當高。而行車電腦的資訊十分清楚,在遊途中可以提供相當實用的油耗資訊。而在這次的行駛之中,平均油耗在每公升 10.2 公里,相當省油。

而較高的座椅,配上較低的中控臺,Wish 的駕駛視角,是呈現相當大的俯角,對於駕駛者而言,又是一項需要熟悉的地方。而在其他界面部份,Wish 三環式的儀錶總成,其旅程電腦的閱讀較 Camry 來得方便,而造型亦相當美觀,獲得試駕者的肯定。而取材自小改款 Camry 的多功能方向盤,功能完成,使用方便,亦在行駛過程之中,帶來相當的便利。

而對於駕駛座的界面,副駕駛座的同仁表示了不同的意見。為了防炫光的干擾,Toyota 將其安裝在較深的位置,對駕駛者而言有相當的幫助。可是過於深入的設計,讓副駕駛只能讀到 60 公里以下的時速錶,無法隨時做到監督駕駛的工作,對於滿是超速取締的臺灣而言,算是些許的不便。

在動態之外,Wish 的內裝與配備,可以說是同樣的精采。只是相對於近年擅長的內裝配備,Wish 的動態好得令人訝異,讓試車組不盡一試再試,在對所有動態表現了然於胸後,方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賞玩 Wish 的內裝與配備。此時,我們才發現,Wish 的配備,同樣地令人驚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