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 4 月初的北義大利山區,戶外氣溫僅有攝氏 10 度不到,但低溫卻澆不熄 U-CAR 試車組的熱情,因為應 Ferrari 原廠及總代理臺灣蒙地拿之邀,歷經 16 個小時的總飛行時數,加上將近 10 個小時的漫長待機與轉乘時間後,筆者一行終於來到位於義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支脈、山頂標高海拔 2,350 公尺的滑雪勝地─Brunico,準備與搭乘義大利空軍 CH-47 直升機從天而降,以 4 輪驅動及 4 座設定 (Four-Wheel Drive、Four Seats,4 輪驅動與 4 座) 為名、勇敢顛覆傳統 GT 跑車設計理念的 FF,進行一場浪漫又激情的雪地邂逅……

儘管 4 月初的北義大利山區,戶外氣溫僅有攝氏 10 度不到,但低溫卻影響不了 U-CAR 試車組的熱情,因為在歷經 26 個小時的飛行旅程後,筆者終於來到阿爾卑斯山支脈的滑雪勝地 Brunico,準備與搭乘義大利空軍 CH-47 直升機而來的 FF,進行一場浪漫的雪地邂逅。

這絕對是 Ferrari 的另一場勝利!因為自從義大利時間 2011 年 1 月 21 日、原廠毫無預警地預告將在 3 月初的瑞士日內瓦車展上,推出旗下 GT 車系旗艦 612 Scaglietti 的後繼車款:FF,並大膽顛覆傳統、首度正式採用 Shooting Break 類掀背式車身造型以來,這家在 F1 賽道上早已寫下無數顯赫戰績的車廠,不僅成功地讓這輛 4 座超級 GT 跑車,在實用性與造型的天平兩端,獲得了絕佳的平衡。

而且更令人驚豔的是,Ferrari 還特別替它開發了一套名為 4RM 的 4 輪驅動系統,不但使 FF 擁有較一般採前置引擎、後輪驅動 FR 設定的 GT 跑車,更接近完美的動態表現,亦寫下了歷史性的新頁,也再次讓我們見證了這家浪漫的義大利車廠總是勇於嘗試及突破的決心,以及全新一代超級 GT 跑車的誕生。

Pininfarina 工作室操刀外形,美的超乎想像

與風格前衛、造型充滿未來感的 Ferrari 目前當家 V8 超跑 458 Italia 一樣,FF 的造型設計,同樣也出自 Ferrari 最著名的合作夥伴:義大利 Pininfarina 汽車設計工作室所操刀,所以從正前方望過去,FF 車頭兩盞向後斜掠的 LED 頭燈組,也正一如 458 Italia 帶給車迷的印象一樣,充滿著蓄勢待發的侵略性;頭燈中央下方大面積的鍍鉻格柵水箱護罩,則是沿用了類似 FF 前身:612 Scaglietti 的設計,維持著身為旗艦 GT 的氣勢。

FF 的前身:612 Scaglietti,發表於 2003 年,採 2+2 座椅配置,配置一具排氣量 5.7 升的 V12 自然進氣引擎,可輸出 540 匹馬力與 60.0 公斤米扭力,且維持著傳統 GT 跑車:前置引擎、後輪驅動的 FR 設定。

為了保持 GT 跑車的優雅身段,FF 水箱護罩下方兩側的前進氣壩內,並沒有像戰鬥氣氛濃厚的 458 Italia 一樣,加裝兩片小型氣動彈性效應風翼,也沒有直接將氣流導引至兩片葉子鈑與引擎蓋的出風口,藉以提供車頭下壓力與水箱的散熱作用。

僅管採用獨特的 Shooting Break 類掀背式車身造型,但 FF 的線條與輪廓,依舊既流線且優雅,且處處展現著身為旗艦的大氣態度。

但你不得不佩服的是,儘管少了這些可能會影響車身整體美感的空力設計,然而,Ferrari 的工程師們就是能透過在葉子鈑設計一組側面出風口的方式,將流進水箱護罩與前進氣壩的氣流導引至此,一方面可幫助水箱與煞車系統散熱,另一方面也可提供足以在高速時將車頭穩穩貼在地表的下壓力。

FF 的頭燈設計,延用了幾分 458 Italia 頭燈的 DNA,前進氣壩內,雖然沒有加裝小型氣動彈性效應風翼,但 Ferrari 的工程師們還是能透過在葉子鈑設計側面出風口的方式,將流進水箱護罩與前進氣壩的氣流導引至此,幫助水箱與煞車系統散熱,並提供充足的下壓力。

來到正車側,儘管 FF 獨特的 Shooting Break 類掀背式車身造型,毫無疑問地早已讓它成為目前超級 GT 跑車領域中的話題焦點,但親眼看到後,實車的線條與輪廓真的是美呆了;而且就算為了能夠同時承載 4 名成人、共同實現高速旅行的夢想,且呼應 FF 的車名:Ferrari Four (Four-Wheel Drive、Four Seats,4 輪驅動與 4 座) 的縮寫,設計師們刻意拉長了 FF 的車頂線條,但這些只能以藝術家來形容的設計師們,依然能夠運用揚起的肩線鈑件去壓縮窗框面積,藉以創造出毫不遜色於雙座超級跑車、同樣動感流線的車側身段,且全車上下毫無多餘的脂肪,並將葉子鈑側面排出的氣流引導至此,在高速時幫助穩定住絕美的車身。

獨特的 Shooting Break 類掀背式車身造型,讓 FF 在推出之後迅速成為超級 GT 跑車領域的話題焦點,而且設計師們雖然刻意拉長了車頂線條,但整體感覺卻同樣動感流線,全車毫無多餘的脂肪、令人驚豔。

至於 FF 大膽的車尾造型,當然也是力與美的結合,儘管乍看之下、彷彿只是傳承了現行 Ferrari 家族的共通作法,採用左右各一盞圓燈設計,但細看之後你便會發現,FF 的後窗下緣與尾燈兩側都特別設計了氣流凹槽,能與下方同樣講求空力效果的雙曲導流板與雙層車尾分流器,共同負責提供車尾強大的下壓力。

FF 的車尾造型,是全車最吸引人目光的所在,更是空氣力學與美感的結合,充滿了許多獨到的設計。

左右雙出式的 4 尾管設計,則是宣示著 FF 的不凡性能:能以所搭載之排氣量 6,262c.c.的 V12 引擎,藉由缸內直噴技術,壓榨出 660 匹最大馬力,成為史上性能最強悍的 4 座跑車,不但能在 3.7 秒完成 0 至 100km/h 的加速,極速更可達驚人的 335km/h,直逼一般雙座超級跑車的水準!

乍看之下、FF 的尾燈與左右雙出式的 4 尾管造型,只是延續現行 Ferrari 家族的設計,但細看之後你便會發現,FF 的後窗下緣與尾燈兩側都特別設計了氣流凹槽,能與下方同樣講求空力效果的雙曲導流板與雙層車尾分流器,共同負責提供車尾強大的下壓力。

此外,即使 FF 的車身長與寬分別為 4,907mm 和 1,953mm,已非常接近一般 5 米中大型房車的尺碼,但如果你以為 Ferrari 會讓車重去影響一輛超級 GT 跑車的均衡性,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在 FF 上,工程師們同樣專注於車體輕量化工程,除了引擎本體採用新一代鑄造方式打造外,車體鈑件亦大量採用鋁合金材質,車室內部更大量採用輕量化鎂合金材質,藉以為 FF 創造出 1,790 公斤的乾燥車重,以及 2.7 公斤/馬力的重量馬力比,只些微遜於自家 599 GTB Fiorano HGTE 的 2.6 公斤/馬力而已,絕對仍然具有挑戰超級跑車的實力;而且更令人訝異的是,儘管 FF 搭載了原廠稱為 4RM 的專利 4 輪驅動系統,但拜優異的輕量化與車體結構所賜,FF 的車身前/後配重比例依然維持著非常接近傳統 FR 跑車的 47:53,相當出色。

沿用 458 Italia 操作介面,新增多項專屬選用配備

結束對外型的讚嘆、俯身打開 FF 的車門,雖然 FF 的座艙設計與 458 Italia 有許多相似之處,但 FF 的定位畢竟不需時時熱血沸騰,所以在氛圍的營造上,FF 不僅多了幾分細膩,也增加了許多可讓乘客擁有更多「參與感」的配備。

FF 的座艙設計,大致沿用了 458 Italia 的風格,但由於定位上屬 4 座 GT 跑車,所以在用料選擇與氛圍營造上,FF 不僅多了幾分細膩,中控台還裝上了一具 6.5 英吋的顯示螢幕,可以觸控方式操作音響、藍牙通訊與衛星導航等系統。

與 458 Italia 一樣,為了讓駕駛人的雙手可以完全專心在方向盤的操作上,所以 FF 也已幾乎將所有跟行車有關的按鍵與操作旋鈕設計在方向盤上,或是離方向盤很近的地方,只需稍微把手伸直就可以操作,不但能提升行車的安全性,也能讓駕駛人更專心於應付路況。

不過,與完全個人化戰鬥訴求的 458 Italia 不同,在 FF 的中控台上,為了讓乘客也能夠一同分享旅行的意義,所以設計師特別在中控台裝上了一具 6.5 英吋的顯示螢幕,可以觸控方式操作音響、藍牙通訊與衛星導航等系統,並附有 iPod/iPhone 的連接座,趕上了越來越熱的「蘋果風潮」;然而,即使原廠宣稱這套輸出高達 1,280 瓦、16 聲道的 JBL Dolby 5.1 環繞音響效果相當出眾,但實在對不起、請不要追問筆者 FF 的音響效果到底好不好,因為 Ferrari V12 引擎的天籟實在太銷魂了……

FF 的方向盤造型,幾乎完整保留了 458 Italia 的設計,醒目的紅色 Engine Start 引擎啟動鍵位於左下方、Manettino 操控模式旋鈕位於呼應著它的右下方位置,而方向燈或雨刷開關則是分別位在方向盤的 3 點鐘與 9 點鐘位置周圍;但不一樣的是,FF 的 Manettino 操控模式旋鈕雖然也有 5 種模式可選,卻依序為雪地、濕地、Comfort (舒適)、Sport (跑車) 或 ESC off (循跡關閉),與戰鬥氣息濃郁之 458 Italia 的雪地、Sport (跑車)、Race (賽車)、CT off (循跡關閉) 和 CST off(動態穩定電子系統全關)截然不同。

FF 的方向盤造型,則是幾乎完整保留了 458 Italia 的設計,醒目的紅色 Engine Start 引擎啟動鍵位於左下方、Manettino 操控模式旋鈕位於呼應著它的右下方位置,且均設計在手指可及之處。方向燈或雨刷開關則是分別位在方向盤的 3 點鐘與 9 點鐘位置周圍,儘管還是需要一點時間去適應,但與試駕 458 Italia 的感覺一樣,只要習慣了這樣的操作方式後,便會覺得這樣的設計其實才更符合操作邏輯。

FF 儀表板的正中央為紅線轉速自 8,200rpm 起的轉速表,左側為 5 英吋的 VDA (Vehicle Dynamic Assistance) 車輛動態輔助系統的顯示螢幕,可協助駕駛人即時監控引擎、變速箱、輪胎及煞車 4 項系統的狀況,並能顯示 Manettino 操控模式旋鈕目前選定之模式;轉速表的右側,則為另一具 5 英吋液晶顯示螢幕,除了可做為電子式時速表外,還能成為倒車顯示螢幕,相當貼心。
FF 的 Manettino 操控模式旋鈕共有雪地、濕地、Comfort (舒適)、Sport (跑車) 與 ESC off (循跡關閉) 5 種模式可選。

穿過總是令人愛不釋手的三幅式方向盤,FF 儀表板的正中央,是紅線區從 8,200rpm 開始、且內含檔位指示螢幕的轉速表,且可選擇黃色、黑色或白色為底,轉速表左側則為 5 英吋的 VDA (Vehicle Dynamic Assistance) 車輛動態輔助系統的顯示螢幕,可協助駕駛人即時監控引擎、變速箱、輪胎及煞車 4 項系統的狀況,並能在上方顯示 Manettino 操控模式旋鈕目前選定之模式為雪地、濕地、Comfort (舒適)、Sport (跑車) 或 ESC off (循跡關閉) 5 種模式。轉速表的右側,則為另一具 5 英吋液晶顯示螢幕,除了可與 458 Italia 一樣,做為電子式時速表外,還能在駕駛人按下中控台下方的 R (倒車) 檔後,成為倒車顯示螢幕,相當貼心。

FF 中控台的下方,則是 R (倒車)檔、LAUNCH 起跑控制系統及 AUTO 自排模式共 3 個按鈕的位置,兩側並設計有扶把,中央則為電動窗開關與警示燈號的按鈕。

至於 FF 中控台下方的設計,由於駕駛人在一般模式下需透過方向盤後方的兩片換檔撥片進行檔位升降,所以只剩下了 R (倒車)檔、LAUNCH 起跑控制系統及 AUTO 自排按鈕的 3 個按鈕,兩側並設計了扶把,且可選擇鋁合金或碳纖維材質,中央則是電動窗開關與警示燈號的按鈕。

為了讓乘客們能擁有更高的參與感,原廠還替 FF 設計了一個安裝於副駕駛座手套箱上緣的乘客儀表螢幕,能夠同時顯示檔位、轉速與時速 (最高可顯示至 200km/h) 等多種資訊,並提供有完整的後座娛樂系統可供準車主選配。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車上的乘客們能擁有更高的參與感,Ferrari 還特別替 FF 設計了一個安裝於副駕駛座手套箱上緣的乘客儀表螢幕,且能夠透過螢幕左方的按鈕,分別顯示成只有檔位與轉速/時速 (最高可顯示至 200km/h)、2 種行車電腦狀況,以及 Manettino 操控模式旋鈕狀態的 4 種模式,並提供有完整的後座娛樂系統可供準車主選配,包括有專屬的 DVD 系統、兩個無線耳機/遙控器與 Aux-in 影音輸入等,能讓每段 GT 旅程充滿更多歡樂。

獨特的 Shooting Break 造型,創造令人驚豔的空間

就像 Aston Martin 為何要在 2009 年開發出 4 門、4 座的 GT 跑車:Rapide 一樣,為了讓 612 Scaglietti 的後繼車款:FF,能夠真的同時承載 4 名大人同遊,Ferrari 的設計們想必也同樣地絞盡了腦汁,才搬出了獨特的 Shooting Break 類掀背式車身造型,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要容納 4 名乘客的同時,後車廂也要能裝進一定數量的隨身行李,才可以讓這趟 GT 旅程更趨圓滿,所以 FF 其實不只擁有 4 人座的空間,行李廂的規劃和設計也不馬虎。

雖然 FF 前座 2 張桶型跑車座椅在高速過彎時的包覆性與支撐性,不若 458 Italia 或 599 GTB Fiorano HGTE,但就乘坐舒適性而言,這兩張座椅則是略勝一籌,而且根據原廠所提供的資料顯示,即使是身高 195cm 的大漢,也都能輕鬆坐進 FF 的前座。

採 4 張獨立桶型跑車座椅設計的 FF,雖然前座 2 張座椅在高速過彎時的包覆性與支撐性,不若 458 Italia 或 599 GTB Fiorano HGTE 更偏向戰鬥訴求的設計,但根據原廠提供的資料顯示,即使身高 195cm 的大漢,也都能輕鬆坐進 FF 的前座;而且不管比起舒適性或實際乘坐質感,FF 的座椅顯然都略勝一籌,因為 Ferrari 的設計師們還特別在椅面上大做文章,讓它們看起來又多了幾分復古的浪漫。

扳動前座椅背兩側的金屬握把,座椅立刻開始緩緩向前滑動、方便乘客低頭鑽進 FF 的後座,但坦白說,在實際坐進去之前,筆者其實對 FF 的後座空間並沒有抱持太大的期望,不過真的坐進去之後才發現,由於 Ferrari 將 FF 的軸距拉長到 2,990mm,比進口中型主管房車代表:Mercedes-Benz E-Class 的 2,874mm 都還要長,加上採用了獨特的 Shooting Break 類掀背式車身造型,並不會犧牲到後座乘客的頭部空間,所以就連身高 174 公分的筆者實際坐進去後,頭部與膝部都還有相當充裕的舒緩空間;原廠甚至表示,實驗結果顯示、就算身高 185cm 的成年人,也都可以輕鬆坐進 FF 的後座,完全超過原本的預期。

由於軸距拉長到 2,990mm,加上獨特的 Shooting Break 類掀背式車身造型並不會犧牲後座乘客的頭部空間,所以身高 174 公分的筆者實際坐進去後,頭部與膝部都還有相當充裕的舒緩空間。

甚至雖然椅面相當厚實,但由於後座椅背的設計偏直、亦無法調整角度,所以坐久了難免還是會產生痠痛感,但其實 FF 後座的前方視野並不差,也不會有嚴重的壓迫感,且中央鞍座還準備有後座專屬的空調出風口與置物空間,所以中短程旅行乘坐起來還算舒適,這點倒是無庸置疑的。

只要扳起後座椅釋放鈕,FF 的後座便會向前傾倒,形成一個階梯狀的雙層置物平台,並可讓行李廂的容量瞬間由未傾倒前的 450 公升擴充到 800 公升,能放進 2 套完整高爾夫球具。
FF 後排座椅中央還設計有一個獨立、可連接行李廂的開口,能方便車主裝載滑雪板等長形物件。

此外,如果想駕駛 FF 和朋友來場 18 洞的球敘,沒關係,Ferrari 也早就替你想好了解決的方法,因為只要輕輕扳起後座椅釋放鈕,FF 的後座便會應聲向前傾倒,形成一個階梯狀的雙層置物平台,並可讓行李廂的容量瞬間由未傾倒前的 450 公升擴充到 800 公升,能視個人喜好、從容地放進 2 套完整高爾夫球具或齊全的 2 套潛水裝備;而且後座 2 張座椅的中央還設計有一個獨立、可通往行李廂的開口,能方便車主裝載滑雪板等長形物件,兼顧造型、也融合了個人生活品味與實用性。

廣  告

至於 FF 駕駛起來究竟是何種感覺,以及這套原廠命名為 4RM 的系統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別急、結束完 FF 的車輛外觀、內裝設計與空間規劃的介紹後,下一篇 FF 的海外試車報告,U-CAR 試車組便將直接切入其所搭載之 6.3 升 V12 缸內直噴自然進氣引擎與 F1 DCT 7 速雙離合自手排變速箱的搭配,以及 4RM 這套 4 輪驅動系統 (或者應該稱它為「類 4 輪驅動系統」更為洽當?) 到底有什麼魔力,能讓全球媒體一面倒的肯定這輛 4 座超級 GT 跑車,甚至願意給予它接近滿分的超高評價,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