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的夏天,我有機會在 3 輛公務車之間選擇。毫不猶豫,我選了 Kia EV9 GT-Line。
這不代表另外 2 輛車的產品力不好,為避免誤解,在講 EV9 之前,就先來聊聊我捨棄了什麼。
選擇 1:Mercedes-Benz EQE SUV

當時的第 1 個選擇是 Mercedes-Benz EQE SUV。
當時所購入的 EQE SUV 是 350 4Matic 的版本,配備豪華、質感細膩,標配有 Burmester 3D 音響。我們還選配了後軸轉向套件、Energizing 智慧空氣淨化系統與隔音隔熱玻離還有降噪舒適套件,坐在車子裡面就只是舒適。尤其是 Mercedes-Benz 長年來在調校上的獨到之處,讓乘客不易暈車,對於特易暈車的太座,有絕對的加分。
對嗅覺極為敏感的我,Energizing 空氣淨化系統讓常常需要進出內湖的我,不用受到污水處理廠刺鼻氣味的侵擾。再加上 Mercedes-Benz 在臺灣的高品牌地位,開著三星廠徽,心中的虛榮不用贅言。
選擇 2:Hyundai Ioniq 5 N

另一個選擇,則是 Hyundai Ioniq 5N。
Ioniq 5 車系一直是我在電動車市場的最愛,在之前連續 2 輛 Ioniq 5 的公務車 EV 500 Performance 與 EV 600,就是最好的證明。硬派的外型、寬敞無比的車室空間,而 800V 超高速充電的效率,是我南來北往最好的交通工具,更是彰顯 U-POWER 充電性能的絕佳代表。而在擁有前述所有的優點之外,再加上 650 匹的馬力、靜止到時速 100 公里 3.4 秒的加速、Hyundai N 獨特的性能派調校、電子限滑差速器、桶型座椅、聲浪系統,對於從小就愛開車、愛跑山的小亮而言,真是吸引力無窮的一輛車。
然而,雖然有三星廠徽的尊榮感與強大性能與駕駛樂趣的吸引力當前,我還是二話不說,選擇了 EV9。

原因無他,因為 3 排座椅變成小亮的必須,而 EV9 是市場上 3 排座椅車款的首選。

上有老,下有小,3 排座成了 6 年級的人生選擇
小亮是 65 年出生,時下常稱我們這個世代的人為 6 年級。踏入社會後,有許多人與小亮一樣成家、有了小孩,開著一般的乘用車,過著小家庭的生活。而當有需要進行家族活動,也常就是讓父母再開 1 輛車,交通不成問題。
隨著小孩的成長,進入了小大人的階段,原本的中型轎車也可能不夠用,市場上有了中型 SUV 甚至中大型 SUV 可供選擇,小家庭的出遊不成問題。但漸漸的,我們的父母也來到 70 歲,體力視力與反應的衰退,漸漸的,在不知不覺之中,父母減少了開車的頻率,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就不再開車。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成為家中駕車的主力,又希望讓一家老小都能坐得舒服,比 5+2 還要大的完整 3 排座椅,就成為上有老下有小的 6 年級生必須考量的新選擇。
很幸運,當我有這樣需求的時候,EV9 就來到我的面前,自然,它就成了我的首選。

完成 3 排座的空間與 1780mm 的車高,在都會區使用無障礙
其實,當時的市場上,除了 EV9 之外,還有另一款完整 3 排座椅的電動車,就是 Volkswagen 的 ID. Buzz 長軸版。只是我們當年搶先購入了平行輸入的短軸版,1,938mm 的車高,常常超過地下停車場的限高,對於在都會區的日常使用,造成極大的困擾。
與 ID. Buzz 不同,EV9 即便 GT-Line 安裝有車頂行李架與鯊魚鰭式天線,車高仍僅有 1,780mm,因此在臺北市區穿梭,在市區仍有大量 1.9 米甚至 1.8 米限高的地下停車場可以輕鬆進入,不構成問題,滿足日常使用的需要。
雖然車高較 ID. Buzz 來得低,但是 EV9 的車室空間表現一點不遜色於 ID. Buzz。長達 3,100mm 的軸距,加上 1,980mm 的車寬,讓 EV9 的 3 排座椅,都能舒適地讓成人搭乘,不像 5+2 車型後 2 排的乘員必須彼此遷就,3 排員都可以舒適地乘坐,即便較長的旅程也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在絕對優勢的空間下,EV9 又將舒適型的設備選好選滿。我們的 EV9 GT-Line 選配了 Ottoman 的第 2 排座椅,3 排座椅都是電動調整座椅,乘員都可以精確調整到最適合的角度,加上全皮質座椅棕黑雙色包覆,視覺與質感絕佳。前 2 排座椅,除了具有 Ottoman 的腿靠,為全身帶來舒適的支撐外,還均有座椅冷暖通風的功能,不論夏天或是冬天,都能有良好舒適的乘坐旅程。


EV9 GT-Line 還有前電動天窗與後座玻璃車頂,在闔家出遊時,讓陽光自然地灑入,車室的開闊感頓然升起。而狂風大雨之下,看著雨水在玻璃上激起的漣漪,也是闔家出遊時難忘的回憶。



值得一提的是,EV9 的隔音與底盤舒適性表現也亦是絕佳,在短時間與 EQE SUV 交換使用時,並不會覺得其表現輸給百年豪華大廠。而 EV9 配置有 Meridian 頂級環場音響,在良好的隔音之下享受精心調校的音場,著實心曠神怡。

寬大的車室,Kia 也貼心地為每一個座位設置了置杯架與置物空間,同時也有 Type C 的插孔,讓所有乘員可以充電。而車室內的 V2L 以及車室外的 V2L 轉接器,也是標準配置,有更高階的電力使用需求,都不成問題。


空間絕對優勢,性能亦屬強悍
在空間與舒適性之外,EV9 GT-Line 的驅動系統表現亦是不俗。前後雙永磁馬達的設計,可以輸出 385 匹的動力,雖然沒有 Ioniq 5 N 的 650 匹驚人,但是在市區的紅綠燈起步依舊可以輕鬆甩開所有車輛。方向盤的轉向操控性相當準確,在山路上開起來也可以算是得心應手。而在高速公路偶爾重踩油門,也是令人滿意。

由於車重超過 2.6 公噸,加上方正的外型,讓其風阻先天較大,然而在小亮超過 23,000 公里的使用之下,高速公路多以 120 公里定速,市區以速限行駛的不省電習慣下,平均電耗每度電可以行駛 5 公里左右。在比較省電的同事手上,單趟行程電耗在每度 5.5 公里以上不成問題,以其 99.8 度的電池來講,500 公里左右的實測里程,搭配 U-POWER 的充電網路,沒有問題。所以在 2 年的使用中,我大多是隨時出門,有需要到 U-POWER 充個 10 分鐘就足敷使用。


而向來喜歡方正線條的我,EV9 GT-Line 的霸氣外型,自然也是極合我的脾胃。
滿足 3 排座的空間需求,兼顧舒適、質感、性能,EV9 GT-Line 深得我心。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