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sche 品牌最早在 2013 年 11 月洛杉磯車展發表定位在 Cayenne 之下的品牌中型休旅 Macan,其命名源自於印尼語老虎的意思,原廠當初以老虎所蘊含的堅韌、力量及動感,詮釋這款車型的特色訴求,發表後就持續在全球市場上替 Porsche 品牌創造銷售佳績,是繼 Cayenne 後品牌另一大成功的休旅作品。
如今 Macan 截至 2023 年,其產品週期已將正式進入第 10 年大關,不過 Porsche 原廠並沒有在期間替燃油版本的 Macan 帶來大改款版本,而是分別在 2018 年以及 2021 年進行過 2 次小改款工程。原廠所採行策略就是 2024 年會發表的 Macan EV 採用純電 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平臺打造,至於基於 MLB 平臺的燃油版本 Macan,基本上則會持續以現行平臺為基礎持續強化進行續命。
此次 U-CAR 試車組則受台灣保時捷之邀,試駕 2 度小改款後版本的 Macan GTS,在車系取消過往的 Turbo 車型後,最大馬力 440 匹的 GTS、就成為 Macan 車系目前的性能旗艦。
動感跑旅風格依舊濃厚,2 度小改造型更顯科技
外觀方面,原廠於 2021 年 7 月推出 2 度小改款後的 Macan 車系,最主要是在 LED 頭燈、前保桿處做了較大的造型更動。首先在車頭的 LED 頭燈,改為品牌新世代車型慣用的四橫點視覺,試駕車更選配燻黑 LED 頭燈系統、搭配保時捷動態照明升級系統 (PDLS Plus)更顯科技感與運動氛圍。
至於在前保桿處的更動部分,除了兩側進氣壩點綴晝行燈組改為更新潮的光條式造型。中央梯形前氣壩比起改款前的塑形更方正,並且透過黑色材質與兩側進氣壩相連,形成貫穿式的視覺,前保桿最下方則取消過往的 LED 前霧燈、以及黑色防刮材質,改為車身同色處理。
車側方面,2 度小改款的 Macan 則沒有太大更動,包含車側下緣的飾板仍舊如出一轍,試駕車另選配碳纖維車側刀刃造型飾板、含高亮澤黑色 GTS 字樣。而 Macan 這近 10 年間具有高度辨識度的車側跑旅線條、窗框,即便沒有太大變化,時至今日依舊相當動感緊緻,Macan GTS 試駕車更選配張力十足的 21 吋 Exclusive Design Sport 輪圈施以高亮澤黑色烤漆。
車尾部分,Porsche 原廠在 2 度小改的 Macan 車系,依舊維持第 1 次小改款時導入的貫穿式尾燈組,其外層以紅色的燈條貫穿、搭配底層為燻黑的透明燈組示人。2 度小改款最主要的變革,乃是將其後保桿造型重新設計,導入黑色大面積的全新下擾流設計,跟車頭大面積的黑色氣壩前後呼應。只不過此次試駕車型選配霧面黑色車尾 「Porsche」字樣、以及高亮澤黑色車型名稱。
導入品牌新世代方向盤、GTS 性能氛圍,但細節處已可看出世代差異
走進 2 度小改款的 Porsche Macan 車內,其最主要在中央導入全新設計的中控臺造型,尤其中央鞍座排檔座處的面板,更改以觸控面板取代原有的按鍵設計,排檔桿也縮短尺寸顯得更為短截。中央觸控主機部分,維持與 Panamera 等車系相同世代的 10.9 吋 PCM 通訊管理系統,除內建原廠中文化衛星導航外,更具有有線連接的 Apple CarPlay 連接機能,但並沒有提供 Android Auto 連接機能稍嫌可惜。
2 度小改 Macan 亦採用了 911 車系、Taycan 等車系上的新型多功能 GT 跑車式方向盤,不僅整體兩側盤輻的面積縮小,相關按鍵的布局也更為簡潔俐落,方向盤後方有金屬換檔撥片。方向盤左下方另有定速撥桿,試駕車另選配 ACC 智慧巡航系統,但包含車速與車距設定等操作較不直覺,安全配備方面試駕車含另選配車道偏移輔助系統(變換車道輔助)、以及畫質相當清晰的 360 度環景影像輔助。
只不過方向盤前方的 3 環式儀表仍維持改款前既有布局,僅有最右側顯示為數位彩色資訊幕,其餘包含中置的轉速表、最左側的時速表皆為指針儀表,各搭配下方單色的里程等簡易資訊,最右側環數位彩色資訊幕內雖然可切換導航圖資、車輛渦輪壓力、動態 G 值等豐富資訊,但其僅有簡體中文顯示、顯示的畫質與美術效果也能看出些許 10 年前世代的「時代感」,與 992 世代 911 等最新車款有一定落差。GTS 車型則在轉速表採紅底設計搭配「GTS」字樣。
GTS 車型標配跑車計時套件,因此在方向盤有行車模式的切換旋鈕、搭配中央 Sport Response 模式按鍵。而試駕車除標配的 GTS 專屬運動前座椅、前座頭枕施以 GTS 字樣、前座椅電熱系統,還有全車 GTS 專屬紅色縫線的內裝套件、搭配 Race-Tex 麂皮材質外,內裝更採用選配的碳纖內裝飾板套件彰顯熱血氛圍,試駕車更另外選配 GTS 專屬胭脂紅色內裝套件。
後座空間則是此代 Macan 誕生以來較弱勢一環,以筆者身高 178 公分乘坐之下,頭部空間是直接與車頂接觸、膝部空間則僅有約 1 拳 4 指的餘裕,在當今同級對手間並不算出色,GTS 標配全景天窗則稍稍緩解壓迫感,後座椅背無法調整傾角、但有 4/2/.4 傾倒機制。行李箱容積未傾倒前為 488 公升,試駕車另選配儲物空間套件、因此具有金屬活動分隔滑軌配置。
440 匹動力搭配優異底盤的駕控樂趣濃,但平臺基礎已與新世代車款呈現落差
動力規格部分,2 度小改款 Macan GTS 所搭載的 2.9 升 V6 雙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輸出提升 60 匹、來到 440 匹的水準,最大扭力則維持 56.1 公斤米,變速箱為 7 速 PDK 雙離合器自手排,配有全時四輪驅動系統。在標配配置跑車化計時套件的前提下,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4.3 秒即可完成,而極速部分則可達到時速 273 公里。
Macan GTS 標配前後軸跑車化氣壓懸載系統,除車身較一般版本降低 10 mm,且在改款後前軸氣壓懸載系統剛性提升 10%,後軸硬度提高 15%。行車模式方面,2 度小改款 Macan GTS 分別有 Normal 標準、Individual 個性化、Sport 運動、Sport Plus 運動升級共 4 種模式可選。而按下方向盤 Drive Mode 旋鈕的中央圓形按鍵後,另可開啟約 20 秒的 Sport Response 衝刺加速模式。
過去 U-CAR 曾長期透過 [ 直購直測 ] 單元持有過最初版本的 Macan 2.0T,當時筆者就對其剛性十足的底盤與車身表現印象深刻。如今時空換到最新的燃油 Macan GTS 上,加上前述的行車模式、前後軸跑車氣壓懸吊加持之下,Macan GTS 的底盤操控實力確實不在話下,更加跑格化的精準轉向、搭配過彎時十足的側傾支撐性,讓 GTS 確實在動態操駕性能上與一般 Macan 有著極大的分野。
而讓筆者感到信心十足的環節,還有其煞車表現,雖然 Macan GTS 並不是採用更高階的碳陶瓷煞車碟盤,但 Macan GTS 亦將名為 PSCB(Porsche Surface Coated Brake)的保時捷表面塗層煞車系統列為標配,其最主要是採用表面碳化鎢層處理,制動性能表現而言,筆者認為與 Macan GTS 的 440 匹馬力輸出相得益彰,給予駕駛者極快且穩定的制動力道。
動力方面,4.2 秒加速破百的 2.9 升 V6 雙渦輪引擎驅策下,其 440 匹動力輸出湧現來的相當即時,7 速 PDK 雙離合器自手排的迅速換檔節奏更放大其效果,而且甚至是高速的再加速環節,透過 V6 引擎 6 缸的底蘊基礎,讓其加速延展性與飽滿暢快的加速感受,自然仍是 4 缸引擎難以比擬。透過方向盤後方的換檔撥片降檔,其動力系統的保護程度並不保守,讓駕駛能有著高度的操駕自主權。
Sport Response 衝刺加速模式按下後,Macan GTS 確實會透過檔位讓其引擎維持在高轉,讓其執行超車等動作的「底氣」更足。但其實因為其原本的動力性能就足夠優異,因此大致上的感受、已與行車模式切為 Sport Plus 運動升級無異。
不過筆者認為 Macan GTS 即便是在懸吊最為舒適的 Normal 標準模式下,其氣壓懸吊的回饋,在日常行車中仍已是偏硬的設定,在市區或山區道路的碎震反饋較為明顯,如果是相當在意行路舒適性的消費者,Macan GTS 就不是較為適合入手的產品,甚至模式切換為 Sport 運動、Sport Plus 運動升級等後,底盤的反饋會更加運動化,雖然在激烈操駕時有著熱血感受,但長時間駕駛確實會較為不適。此外其底盤剛性雖然扎實十足,但就動態的靈活度而言,採用近 10 年前 MLB 平臺的 Macan GTS,在車身重心控制的靈巧度,就未若許多大量採用鋁合金車體與懸吊結構的新世代對手出色。
跑旅性格彰顯,但燃油版 Macan 續命可導入更多科技鋪陳
總結而言,筆者認為 Macan GTS 確實依舊是相當優異的豪華高性能跑旅產品,動態環節部分的體驗擁有著高水準演出,並且保有 Porsche 品牌相當濃厚的運動操駕基因,跑旅性格彰顯的恰如其分。
只不過論其 GTS 動力輸出性能,440 匹的馬力,最主要是對應到像 Mercedes-AMG GLC 43 的 390 匹這類輸出水準,若與 BMW X4 M Competition 的 510 匹、或是 Maserati Grecale Trofeo 的 530 匹有著一定差距,可見 Porsche 品牌在動力位階上有所保留,應當是留給後續純電 Macan EV 在性能上有著更高輸出的演譯。另外燃油版本 Macan 在世代上其實已略能曾諸多細節看出其「時代感」,若 Porsche 品牌持續以現有平臺替 Macan 續命,在許多科技體驗上就必須持續與品牌最新世代車款接軌,才不會有較大的世代落差。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