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行第 3 代 BMW X3 車系自 2017 年 11 月導入國內,原先首波僅引進 xDrive 20d、xDrive 30i、M40i 等動力,後續則曾於 2018 年 3 月新增售價 229 萬元的入門車型 xDrive 20i,讓整體車型編成戰力更為完整。U-CAR 試車組也曾撰文「看人,入門也許更實用─BMW X3 xDrive 20i 試駕」帶來深度的試車報導。

第 3 代 BMW X3 車系曾於 2018 年 3 月新增售價 229 萬元的入門車型 xDrive 20i,讓整體車型編成戰力更為完整。而 U-CAR 試車組也曾撰文「看人,入門也許更實用─BMW X3 xDrive 20i 試駕」帶來深度的試車報導。

後驅 GLC 200 加入市場,X3 入門捨四驅改後驅應戰

不過,2018 年下半年開始,市場上即傳出 X3 的主要競爭對手 M-Benz GLC 車系,將會新增採用後驅布局的入門 GLC 200 車型,產品價格設定更具優勢,後續也正式於 9 月份以 227 萬元的售價上市。

為了抵禦對手積極擴大銷售版圖的攻勢,BMW 總代理汎德也無預警提前在 8 月底公布 2019 年式全車系的配備編成調整,其中最受矚目的,當屬 X3 車系將原先 xDrive 20 四輪驅動車型、改為 sDrive 20i 後驅車型,維持 229 萬元的售價之餘,更配備原廠選配代號為 5AT 的智慧駕駛輔助系統,全車系更是僅有 MPA 定位的 M40i 車型未標配,呼應國內消費者對於先進主動安全科技需求與日俱增,X3 車系的配備更動展現積極回應。

而究竟捨棄四輪驅動的入門車型 sDrive 20i,是否能夠保有一定的樂趣?加上智慧駕駛輔助套件後戰力更能如虎添翼?對上也是後驅設定的對手 M-Benz GLC 200 有優勢嗎?U-CAR 試車組此次透過試駕 X3 sDrive 20i 來進行深度解析。

廣  告

外觀大致不變,呈現此代 X3 的設計「原味」

從外觀來看,X3 sDrive 20i 在採用 CLAR 模組化底盤下,車身尺碼為 4,708x1,891x1,676mm,軸距則來到 2,846mm。外觀細節部分,相較先前的 xDrive 20i 則皆未有太大變動。或許許多人看過配備 xLine 的運動版、搭載 Luxury Line 套件的豪華運動版,會覺得眼前的 X3 sDrive 20i 顯得有些樸素,舉凡黑色的水箱護罩、無銀色下護板點綴的前後保桿,車側與 Air Breather 車側導流氣孔也未有鍍鉻飾條妝點。

或許許多人看過配備 xLine 的運動版、搭載 Luxury Line 套件的豪華運動版,會覺得眼前的 X3 sDrive 20i 顯得有些樸素,但筆者認為這正好展現 X3 車系的「原味」。
X3 sDrive 20i 在車側與前輪拱後方的 Air Breather 導流氣孔,也皆未有鍍鉻飾條妝點。足下的胎圈尺寸為 225/60 R18,搭配的胎紋為 Bridgestone Alenza 失壓續跑胎版本,屬於高階 SUV 胎款。

但筆者認為這正好展現 X3 車系的「原味」,純粹的車身肌理線條,略帶粗獷的純黑色,足下具動感的 18 吋 5 輻雙肋式鋁圈組,再搭配試駕車選用的 Phytonic Blue 車色,就實車來看 X3 sDrive 20i 別具風味,居家調性的風格,相信仍會吸引不少實用性至上的低調買家。而且如 LED 霧燈、迎賓光毯、鋁質車頂架在入門的 X3 sDrive 20i 也一應俱全,所以除了視覺的張力略不及高階車款外,筆者認為入門 X3 展現的「原味」,可說是魅力不減。

如 LED 霧燈、迎賓光毯、鋁質車頂架在入門的 X3 sDrive 20i 也一應俱全,所以除了視覺的張力略不及高階車款外,筆者認為入門 X3 展現的「原味」,可說是魅力不減。
X3 sDrive 20i 在車尾仍採較為樸素的車身同色下保桿、搭配黑色防刮飾條,全車也僅有尾門上的銘板可辨明身份。

內裝大致不變,升級 8.8 吋數位儀表、6.5 吋導航

一走進內裝,X3 sDrive 20i 的布局也大致與前一次試車組試駕 xDrive 20i 相同,處處充滿多角形的中控臺上,除黑色高光澤的車艙飾板、6.5 吋觸控螢幕等特徵,明顯與搭載 Luxury Line 的豪華運動版(含 10.25 吋觸控螢幕、Fineline Cove 木紋飾板)不同外,X3 sDrive 20i 還是有著一定的科技與豪華鋪陳。

6.5 吋的小螢幕即便不能觸控、僅能透過 iDrive 旋鈕操作,但包含線上生活資訊等 ConnectedDrive 互連駕駛科技依然是標配,資訊的豐富度與操作便利性也足敷使用,甚至還較舊年式的 xDrive 20i 升級導航系統,若是對手 M-Benz GLC 200 在導航部分依舊要另行選配。

X3 sDrive 20i 的布局也大致與前一次試車組試駕 xDrive 20i 相同,處處充滿多角形的中控臺上,除黑色高光澤的車艙飾板、6.5 吋觸控螢幕等特徵,明顯與搭載 Luxury Line 的豪華運動版不同外,有著一定的科技與豪華氛圍。
6.5 吋的小螢幕即便不能觸控、僅能透過 iDrive 旋鈕操作,但包含線上生活資訊等 ConnectedDrive 互連駕駛科技依然是標配,資訊的豐富度與操作便利性也足敷使用。
sDrive 20i 較舊年式的 xDrive 20i 也升級 6.5 吋的原廠導航系統,可透過 iDrive 旋鈕進行目的地或地址的輸入。

sDrive 20i 在內裝的差異部分,還有將原先的指針式儀表板,升級為 8.8 吋數位儀表,其是在中央採用液晶螢幕,時速與轉速外環保留傳統的刻度,即便視覺豐富度不如 10.25 吋的全數位儀表板,但依舊能顯示如導航等行車資訊,甚至還可因應行車模式的不同呈現多樣變化。

sDrive 20i 將原先的指針式儀表板,升級為 8.8 吋數位儀表,其是在中央採用液晶螢幕,時速與轉速外環保留傳統的刻度,即便視覺豐富度不如 10.25 吋的全數位儀表板,但依舊能顯示如導航等行車資訊。

空間部分,因 X3 車系 U-CAR 試車組已多次進行試駕,筆者就不在此贅述,而座椅的 Leathertte 皮質,筆者認為觸感既使不及高階的 Vernasca 真皮、包覆性也沒有跑車化座椅好,但實用性與座椅支撐性上仍有出色演出。不過,在新年式的 X3 車系上,則皆全數取消行李箱底板的液壓小頂桿,較為可惜。

X3 sDrive 20i 座椅的 Leathertte 皮質,筆者認為觸感既使不及高階的 Vernasca 真皮、包覆性也沒有跑車化座椅好,但實用性與座椅支撐性上仍有出色演出。後座也仍有第三區的恆溫空調,對全車的舒適可說是面面俱到。
在新年式的 X3 車系上,皆全數取消原先行李箱底板下方的液壓小頂桿,較為可惜。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試駕車選配了 1.5 萬元的 M 款多功能方向盤,因此實際上與消費者買到的標配版本略有差異。但筆者強烈建議喜愛體驗駕駛樂趣的車主,不妨在選購時升級這項配備,方向盤盤徑較一般版本更為厚實的手感、搭配 10 點鐘與 2 點鐘方向的突起,方向盤細膩的皮質觸感,甚至是下方 M 字樣的標籤,不論視覺或握感對駕馭體驗皆有一定的助益。

由於試駕車選配了 1.5 萬元的 M 款多功能方向盤,因此實際上與消費者買到的標配版本略有差異。但基於其絕佳的握感,筆者強烈建議喜愛體驗駕駛樂趣的車主,不妨在選購時升級這項配備。

「四驅」改「後驅」差很多嗎?你多慮了!

動態體驗方面,X3 sDrive 20i 在引擎室內的動力單元,還是那具代號 B48 的 2.0 升 TwinPower Turbo 直列 4 缸單渦輪雙渦流汽油引擎,具備缸內直噴、Double-VANOS 雙可變氣門正時系統等技術,搭配 8 速 Step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後,提供最大馬力 184 匹、可於 5,000 至 6,500 轉輸出,以及最大扭力 29.5 公斤米、於 1,350 至 4,250 轉湧出。但相較於前次試車組試駕的 xDrive 20i 版本,sDrive 20i 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少了 xDrive 四輪驅動系統、以及 HDC 陡坡緩降系統,僅有單純的後驅底盤設定。

動態體驗方面,X3 sDrive 20i 在引擎室內的動力單元,還是那具代號 B48 的 2.0 升 TwinPower Turbo 直列 4 缸單渦輪雙渦流汽油引擎,搭配 8 速 Step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後,提供最大馬力 184 匹、可於 5,000 至 6,500 轉輸出,以及最大扭力 29.5 公斤米、於 1,350 至 4,250 轉湧出。
相較於前次試車組試駕的 xDrive 20i 版本,sDrive 20i 最大的差異就在於少了 xDrive 四輪驅動系統、以及 HDC 陡坡緩降系統,僅有單純的後驅底盤設定。所以原先排擋座左側的 HDC 陡坡緩降系統、停車雷達輔助按鈕組合,僅剩單一的停車雷達按鍵。

或許你會問,變成後驅真的會差很多嗎?

筆者原本心中也滿是這種「問號」,但經過幾番操駕後,筆者發現這真的是多慮了!

拜 BMW 品牌過往在底盤與動態調教的優良血統之賜,就體質上而言這一代 X3 依舊保有品牌定位為「SAV (Sport Activity Vehicle)」產品的初衷,不論是車體剛性、底盤設定、車身配重等,BMW 工程師在這部分的拿捏依舊爐火純青,即便是改為後驅的 X3 sDrive 20i,在彎中的指向性依舊令人滿意,甚至可以說整體動態相當的中性、沉穩,不會有車頭或車尾過於活潑的感受,車身靈活度卻跟得上駕駛者的意志,過彎處理不會像較為傳統的 SUV 車款般拖泥帶水。

或許你會問,變成後驅真的會差很多嗎?筆者原本心中也滿是這種「問號」,但經過幾番操駕後,筆者發現這真的是多慮了!即便是改為後驅的 X3 sDrive 20i,在彎中的指向性依舊令人滿意,甚至可以說整體動態相當的中性、沉穩,車身靈活度卻跟得上駕駛者的意志。

受惠於試駕車選用 M 款方向盤,X3 sDrive 20i 操駕過程中相當就手與從容,路感的回饋也清晰卻不會帶來不適。不過,在山區較為激烈的狀況下,X3 sDrive 20i 仍會因休旅車設定的車身慣性、而有略帶轉向不足的感受,必要時循跡系統也會介入,但整體的動態仍相當受控,所以實際上筆者認為從四驅、改為後驅設定對一般駕駛者而言差異不大。

在較為激烈的狀況下,X3 sDrive 20i 仍會因休旅車設定的車身慣性、而有略帶轉向不足的感受,必要時循跡系統也會介入,但整體的動態仍相當受控。所以實際上筆者認為從原先的四驅、改為後驅設定對一般駕駛者而言差異不大。

而 X3 sDrive 20i 即便車身動態與轉向的犀利度,不及 SAC(Sports Activity Coupe)定位的同門兄弟 X4,但其駕馭感仍舊值得細細揣摩。畢竟 X4 車系標配主動式轉向、以及對路面起伏掌握度更佳的 M 款跑車化懸吊,X3 sDrive 20i 則是在保有積極回應駕駛者的之餘、兼顧行車的舒適性,不管是「Eco Pro」、「Comfort」、「Sport」模式下方向盤也還是有一定的轉向回饋力度,與對手 M-Benz GLC 200 全然偏向舒適、以及相當輕手的轉向設定有所不同。

X3 sDrive 20i 在保有積極回應駕駛者的之餘、兼顧行車的舒適性,不管是「Eco Pro」、「Comfort」、「Sport」模式下方向盤也還是有一定的回饋力度。

動力部分,sDrive 20i 的 2.0 升渦輪引擎,雖然僅具 184 匹/29.5 公斤米的輸出,但日常行車下,搭配升檔與降檔反應迅速的 8 速 Step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這樣的動力不僅足敷車主載著全家人使用,甚至必要時透過切換至「Sport」行車模式、並使用換檔撥片,依舊能滿足車主偶而熱血的駕馭樂趣,只是在輸出上自然未及同樣搭載 B48 引擎的 xDrive 30i 動力般飽滿。

相較之下,對手 GLC 200 同樣搭載 2.0 升直列 4 缸渦輪動力,也有著相當綿密的 9 速 9G-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並具備相近的 184 匹/30.6 公斤米,兩者的動力表現皆在伯仲之間,不過 X3 sDrive 20i 無須加價選配換檔撥片,則也是其優勢之一。

sDrive 20i 的 2.0 升渦輪引擎,雖然僅具 184 匹/29.5 公斤米的輸出,日常行車下讓車主載著全家人使用綽綽有餘,甚至必要時透過切換至「Sport」行車模式、並使用換檔撥片,依舊能滿足車主偶而熱血的駕馭樂趣。標配換檔撥片的配置,亦是其優於 GLC 200 的優勢之一。

提升先進安全戰力,「5AT」智慧駕駛輔助套件列標配

sDrive 20i 車型維持與原來 xDrive 20i 相同的 229 萬元車價,新增原廠導航、8.8 吋數位儀表等配備之餘,最重要的莫過標配原廠選配代號為 5AT、全名為 Driving Assistant Plus 的智慧駕駛輔助套件,具備 Level 2 等級的半自動駕駛輔助功能,並列為 BMW Personal CoPilot 科技的一環。目前在 2019 年式 X3 車系上,除了售價 358 萬元、MPA 性能旗艦定位的 M40i 車型,需以 9.3 萬元的價格另行選配外,其餘車型全數皆標配智慧駕駛輔助套件。

在 2019 年式 X3 車系上,除了售價 358 萬元、MPA 性能旗艦定位的 M40i 車型,需以 9.3 萬元的價格另行選配外,其餘車型全數皆標配具備 Level 2 等級半自動駕駛的智慧駕駛輔助套件。圖為智慧駕駛輔助套件之車外攝影鏡頭與雷達裝置。

其整套系統內包含主動防撞輔助與行人偵測、盲點偵測、車道偏離警示、全速域 ACC 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主動車道維持輔助、壅塞交通輔助系統等功能。操作上可先按下方向盤盤輻左側的定速功能鈕,透過車距按鈕可進行 4 段車距的調整,定速可設定在時速 30 公里至 210 公里間,亦具備可跟隨前車至靜止、並在幾秒內再起步的 Stop&Go 功能。

而按下主動車道維持按鈕後,即能作動「擁塞交通輔助系統(時速 70 公里以下)」、或「主動車道維持輔助(時速 70 至 210 公里間)」功能,系統在辨識兩側道路標線後,車輛就會主動依照標線或彎輻介入轉向,駕駛者僅需「扶」著方向盤開車,而手若放開太久,車輛則會在中央螢幕以黃色、或紅色方向盤警示畫面和警示音提醒駕駛,熟悉後使用上相當便利輕鬆,全速域 ACC 系統亦能降低塞車時的疲勞感。

全速域 ACC 在操作上可先按下方向盤盤輻左側的定速功能鈕,透過車距按鈕可進行 4 段車距的調整;而按下主動車道維持按鈕後,即能作動「擁塞交通輔助系統(時速 70 公里以下)」、或「主動車道維持輔助(時速 70 至 210 公里間)」功能。

先進主動安全成級距競逐焦點,X3 跟進能突圍?

總結而言,筆者認為 X3 sDrive 20i 在捨棄四驅設定後,駕馭體驗差異不大,但換來豐富的配備,而且箇中關鍵莫過於智慧駕駛輔助套件的標配。畢竟如 Lexus NX、Volvo XC60 等中型 LSUV 對手,也陸續將 LSS+或第 2 代 PA 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列為標準配備,目前 X3 車系最主要的對手 M-Benz GLC 車系,則是需另行以 8.6 萬元的價格、加選代號 23p 的 Intelligent Drive 智慧駕駛輔助套件,在價格與配備設定上,X3 sDrive 20i 確實比起售價 227 萬元的 GLC 200 更具吸引力。

未來,M-Benz GLC 車系會有何因應?進行配備編成更動後的 BMW X3 車系,是否能在銷售上更有斬獲?就有待時間來驗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