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許多年前,當初 Ford 原本打算買下 Ferrari,好藉此進軍超級跑車的市場。那個時候的 Ferrari 並沒有現在這般地位。然而,就在交易完成的前一刻,Ferrari 方面卻臨時反悔解約。這對 Ford 來說,不但是他野心的打擊。結果 Ford 一怒之下,決定與 Carroll Shelby 一同合作誓言要打造一輛能夠讓 Ferrari 也比不上的超級跑車,於是乎 Ford GT40 這款在美國擁有無可動搖地位的美式超跑,才有了誕生的機會以及表現的舞台。
經歷過幾年的努力,在 1966 年 6 月 19 號,在 LeMan 24 小時耐久賽中,三輛 Ford GT40 MkII 賽車率先衝過終點,囊括前三名的成績,狠狠賞了 Ferrari 一個巴掌。接下來的幾年,GT40 強悍的實力,讓它稱霸 LeMan 車壇好些時間。Ford 總算成功的一吐怨氣,那時誰也沒料想到,因為一時氣憤所投入研發的車款,在未來車壇中會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經典無須改頭換面
Ford GT 傳承了在 60 年代稱霸賽壇的 Ford GT40 車型,外型上幾乎完全相仿,低扁的車身,就是一副充滿強悍實力的樣子。車頭兩道頗有懷舊味道的白線,確實讓人聯想到了曾經風光過一時的 GT40,這也是 Ford 當初打造這一輛車的時候,所想要傳遞的訊息,這一輛車以前是經典,現在是經典,即使到了未來,依舊會是令人難忘的經典跑車!
Ford GT 的車身比例極端的寬、扁,營造出非常震撼的視覺效果,再加上碩大的四條輪胎,相信沒有人會懷疑這一輛車的能耐。車頭上兩個下凹的大出風口,直接連通車頭風扇,除了利用撞風效應加強散熱以外,也能有效降地氣流在車頭內造成的阻力,進一步提升車輛性能。不過這也使得車子前方的置物空間十分不實用,放個大一點的手提袋就滿了。話又說回來,應該也沒多少想要開著這一輛車長途旅遊吧?為了能夠享受滿滿的駕駛樂趣,這一點的不便利是可以忍受的。
車門開啟角度幾乎達到 90 度,再加上與車頂連在一起的特殊設計,讓進出 Ford GT 的難度降低不少。不過,畢竟這還是一輛離地面很近的的車子,想要優雅的進去,事前需要多加練習才可以。基本上,能不那麼狼狽地爬出來還撞到頭,已經算不錯了。連在車門上的後照鏡,為了降低風阻,尺寸也有些犧牲,視野自然也受到限制。而車門前的銀色拉桿,分別控制油箱蓋還有車頭行李箱蓋,旁邊有個鑰匙孔,插進去轉動之後,再拉動把手就可以打開。
車側碩大的進氣口,提供中置引擎新鮮空氣,同時可以利用車輛行駛中的撞風效應,減低進氣阻力。除了這些實際優點以外,看起來還很凶悍!車尾碩大圓燈辨識性佳再加上車尾中央雙出排氣管,以及底盤導流片,Ford GT 從頭到尾都有一種暴力美,令人想要多看兩眼。
簡單、機能
Ford GT 外觀沒有多餘的零碎裝飾,內裝風格也同樣簡潔有力,除了上路所必須的配備,還有基本的舒適配備,像是冷氣、音響、電動窗以外,幾乎沒有什麼多餘的東西。電動座椅?沒有反正是固定不可調的賽車桶椅,前後調整也一樣是用手動的;DVD?開這一輛車的時候,最大的樂趣絕對會是來自於駕駛,想看電影,在家會比在這一輛車上舒服多;置杯架、許多置物空間?除非用螺絲鎖緊,不然應該沒有哪一種置杯架可以在 Ford GT 火力全開的時候還可以固定住飲料吧。
豪華配備無用!舒適配備無用!駕駛 Ford GT 就是要享受那不受限制、沒有經過修飾的駕駛樂趣。一切以追求速度為最高指導原則,儀表版中央碩大的轉速表,以及一字排開的監理儀表,最後才是同樣大尺寸的時速表,充滿戰鬥氣息。而類似飛機駕駛艙的各項開關,包括頭燈、霧燈等等,讓駕駛即使在播弄開關的同時,也能享受樂趣。GT 硬梆梆的座椅,卻出乎意料的服貼肩腰曲線,溫柔而且堅定地包覆著乘客。簡單的方向盤,握感絕佳,這樣子的設計彷彿有一種魔力,讓人抓住了以後就不想放開。
內裝全部的顏色,一共只有三種,黑色、銀色與紅色,以黑、銀為基調的內裝,冷冽的質感清楚表達 Ford GT 不凡的身份。這也讓中控台上那一顆引擎啟動按鈕格外顯眼,讓人一坐上車,就想要按下啟動開關,上路好好奔馳一番。坦白說,坐在 GT 裡有些狹窄壓迫,跟那些豪華舒適的房車、休旅車完全沒得比,不過,當初設計這一輛車所想要傳遞給駕駛的感動與快感,我倒是充分接收到了。
腎上腺素
按下啟動開關,那高亢激昂的引擎聲音,立刻激發我的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心跳也隨之加快。感受過靜態的氣氛以後,動態的快感更是令人期待…。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