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試駕 Amarok 還是在車測中心,在設定好的場地裡面進行試駕,這樣能顯現出 Amarok 的能力嗎?或許可以。但是這次應福斯商旅的邀請,來到阿曼這個地方,更能體驗出 Amarok 驚人的存活能力。

這次應福斯商旅的邀請,來到阿曼這個地方,更能體驗出 Amarok 驚人的存活能力。

開始正文之前,筆者可能得要先介紹一下阿曼 Oman 這個國家的環境。阿曼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南角,氣候條件屬於標準的沙漠氣候,境內大部分是海拔 200~500 公尺的高原。東北部為哈賈爾山脈,其主峰沙姆山海拔 3,075 公尺,為全國最高峰。4 月份屬於冬季末尾,最高溫約 45 度、最低溫則在 20 度左右。境內總共 60,230 公里的公路,其中 29,685 公里有鋪設柏油,其餘.....恩......

境內總共 60,230 公里的公路,其中 29,685 公里有鋪設柏油,其餘.....恩......

我們這次的行程從北邊首都的 Muscat 出發,往東南方的高速公路開到 Fins 吃午餐後,往南直插哈賈爾山脈並且在海拔 1,700 公尺高的山上過夜。第 2 天繼續往南經過 Bidiyah 修整一下之後直插入沙漠中間,於渡假村住宿。第 3 天進行沙漠體驗後回到 Bidiyah 重新調整車輛,往西經過 Izki 回到 Muscat,全程近 900 公里。

本次行程表,第 3 天(黃色路線)路線不同,改為回到 Bidiyah 重新調整車輛,往西經過 Izki 回到 Muscat。

這樣的距離看起來很輕鬆?錯了,還記得前面說有超過一半的公路沒有柏油嗎?好在這次我們試的是 Amarok,而且是小改款的 V6 柴油引擎,不然這樣的行程還真有很大的困難。

Amarok 小改款後,動力改換 3.0 升 V6 TDI 渦輪柴油引擎,擁有最大 204 匹馬力與 51 公斤米最大扭力,其中最大扭力在 1,250 轉全油門時即已完全湧現,並且搭載 8 速 Tip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與採用 Torsen 系統的 4Motion 全時四輪傳動系統。

Amarok 小改款後,動力改換 3.0 升 V6 TDI 渦輪柴油引擎。

這樣的動力,從第一天開始就遇到了嚴苛的考驗。

第一天:Muscat-哈賈爾山脈

由於班機延誤,一下飛機從 Muscat 近郊出發後,沿著高速公路一路衝向 Fins 趕上大部隊,不過由於阿曼的超速抓得非常嚴(高速公路上每不到 2 公里就有一隻相機),一直僅能在速限邊緣遊走,不過感到詫異的是風切聲非常的大聲,原本以為是風大,結果是由於這次的 Amarok 進行相當多改裝,除了輪胎更換、裝上後廂蓋以外,進氣歧管也向上延伸至 A 柱旁,因此可以聽到相當明顯的吸氣聲。

由於這次的 Amarok 進行相當多改裝,進氣歧管也向上延伸至 A 柱旁,因此可以聽到相當明顯的吸氣聲。
這次我們所試駕的 Amarok 貨斗上方有加上選配套件,可將貨斗完全封閉起來,這也讓我們的帳篷、睡袋等裝備與行李完全不受風沙影響。

簡單的在海邊如同貴族般吃完午餐後,就從海邊垂直轉向內陸直衝上哈賈爾山脈。才正準備要上坡,就發現前方的柏油沒了,看著眼前陡峭的山路只剩下黃土,只能做好準備打接下來的硬仗。

這次三天旅程完全都是在戶外用餐,但是 VWCV 仍然把我們照顧得相當好,每次用餐規格都像古代貴族一般。

將循跡系統關閉、開啟四輪驅動模式之後,車隊開始魚貫而上。若要形容,這條山路就像是陽明山從巴拉卡公路轉上大屯山觀景臺的小路一樣:蜿蜒而陡峭,只是長度更長、而且還只有土路鋪面,比起去年在 ARTC 碎石路的試駕還要嚴苛更多倍,全面考驗車體剛性、懸吊系統、輪胎抓地、動力。

這條山路就像是陽明山從巴拉卡公路轉上大屯山觀景臺的小路一樣,只是長度更長、而且還只有土路鋪面。

不過 Amarok 跑到這上面,真的算是如魚得水,V6 柴油引擎所發出的動力透過四輪驅動系統,輕鬆地抓在沙土陡坡上,將這輛貨卡拖著我們的行李與帳篷還有大桶的備用水,一路直衝海拔 1,700 公尺的高山上,唯一考驗只是駕駛技巧而已。

這趟陡坡之旅,在辛苦的爬行破海拔 1,500 公尺後,行車電腦傳來變速箱警告,由於整路都以 1 檔與 2 檔爬行,這顆 8 速 Tiptronic 過熱,還好再撐一下到達山頂後,少了陡坡再行駛一陣子,讓車持續撞風後警告燈就消失了,在之後也沒有出現相同的狀況。

直上海拔 1,700 公尺有多高?從山邊看下去可以直接看到中午用餐處與海岸線。

花了整個下午的時間,我們終於在天黑前到達露營地,這時 Amarok 所揹的帳篷等裝備正式派上了用場。這次我們所試駕的 Amarok 貨斗上方有加上選配套件,可將貨斗完全封閉起來,這也讓我們的帳篷、睡袋等裝備與行李完全不受風沙影響。利用車子擋在上風處,將單人帳搭於車輛旁邊,由滿天的星光陪伴度過了第一個晚上。

利用車子擋在上風處,將單人帳搭於車輛旁邊。
由滿天的星光陪伴度過了第一個晚上。

第二天:哈賈爾山脈-沙漠

在山頂睡帳篷絕對是種難得的體驗,雖然設備非常的充裕,包括充氣床墊、以及相當保暖的睡袋(沙漠高山晚上相當的冷,溫度最低時不到攝氏 10 度),但是處在野外環境讓筆者相當淺眠,半夜不斷聽到遠方有車輛經過的聲音,駱駝行走的聲音、各種蟲類的鳴叫聲,更別說天一亮就自然醒了。

有上就有下,早餐過後我們繼續朝南前進,經過前一天困難的陡峭上坡,相對起來下坡屬於另外一種刺激的感覺,那就是不知會不會煞不住掉下山谷。相對於上坡考驗車輛性能,下坡除了車輛性能以外,還考驗著駕駛技術與心臟。

有上就有下,相對於上坡考驗車輛性能,下坡除了車輛性能以外,還考驗著駕駛技術與心臟。

車輛發動後第一件事情自然是把循跡全關、四輪驅動系統打開,靠著陡坡緩降功能緩慢且小心的往山下走。當你的一邊是山壁、另外一邊就是懸崖,面前還是一條僅比一輛車再寬一點的陡坡土路時,心中多多少少會有種生命有危險的感覺,即便是對於非鋪裝道路有著相當興趣的筆者,仍然不敢開玩笑,一路小心翼翼的緩慢前進。當然,最後我們仍然安全的抵達山下(不然應該也不會有這篇文章了),行走的過程中,筆者一直想到一路上看到眾多卡車、運水車穿梭上山為山上居民補給,稍一不小心就直接 7 天後回家的,真心覺得佩服他們。

離開沙漠後,我們沿著公路前往 Bidiya,在這個位於阿拉伯沙漠邊緣的城鎮是我們進入前最後調整車輛的補給點。進入沙漠之前有幾件事情要做,第一步就是將車輛加滿油,另外必須要做的事情就是將輪胎放氣。根據工作人員說明,他們會將輪胎放到大約剩下 1 bar,大約 14.5 PSI,然而當地車行的員工是直接將氣嘴拔掉,漏到快沒氣再鎖回去,也就是說實際大約只有不到 1 bar 左右,幾乎可說是輪胎不會脫框的程度而已。

當地車行的員工是直接將氣嘴拔掉,漏到快沒氣再鎖回去,幾乎可說是輪胎不會脫框的程度而已。

這樣開起來的感覺相當有趣,原本長行程略硬的懸吊,將如此高胎壁的胎放軟之後,整體感覺變得像是一條船一樣,經過減速坡時都不太需要減速,直接過去也幾乎沒啥感覺,慢慢開過去的話,則會感覺到整輛車連續緩慢的彈跳,變得非常的舒適。不過如此舒適是有代價的,那就是轉彎方向盤變得更重手,轉向也變得非常模糊,但是為了在沙漠中增加抓地面積避免陷入沙子裡,這件事情是必須要做的。

在沙漠裡有問題?踩油門就對了

在沙漠中開車非常的有趣,開啟四輪傳動模式、將差速器鎖定後,整輛車行走於沙地上基本上就像一艘船,隨著沙地的起伏乘風破浪一般,可以輕鬆地用時速 100 公里左右懸浮於沙地之上。

開啟四輪傳動模式、將差速器鎖定後,整輛車行走於沙地上基本上就像一艘船,隨著沙地的起伏乘風破浪一般。

不過有幾件事情要注意的,雖然我們所走的路大多在導航上面都是有路的(代表大家都在走),但是因為還是沒有柏油或混泥土,也僅僅只是稍硬的沙地,因此還是算在越野的範疇。剛進入沙漠要衝上第一個沙丘,就立刻有外國同業卡在斜坡上,好不容易脫困後,教練立刻將所有人集合起來,講解沙漠中開車的注意事項。

剛進入沙漠要衝上第一個沙丘,就立刻有外國同業卡在斜坡上。

在沙漠中最重要的就是停車必須要注意,除了在平地以外,停車一定要車頭朝向斜坡下方,如果車頭朝上,由於加速時車頭浮起車尾下沉,那麼起步催油門後,後輪就會挖地瓜埋進沙裡面卡住,車頭朝向斜坡下方時,即使車尾下沉也基本還是維持水平,同時起步所需的動力也較小,就不會卡在沙漠中。

從停車延伸出來的,就是在爬沙丘的時候,要嘛一次攻頂、要嘛就直接退回底下直接重來,絕對不要一次不成功直接在半路起步,這樣除了可能挖沙坑把自己埋起來以外,在較陡峭的斜坡更有可能會滑下來翻車。

有問題?踩油門就對了。

從以上延伸出來筆者的心得就是,有問題?踩油門就對了。

為何會做這解釋呢?在沙漠裡面開車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走在前人走過的路上,不過車輛會隨著地形的變化,輪胎自己會走向較低的地方,而前人走過的地方就會有非常多道車轍,因此多數情況下,筆者甚至不用自己控制方向盤,車子就能輕鬆的按照前人的軌跡行走。

不過,這麼多人走過的情況下,前後輪很有可能會跑到不同的車轍,這時車輛就會出現偏擺甩尾的狀況。按照求生本能,一般人遇到這種狀況會鬆掉油門然後踩下煞車並且修正方向盤,然後就會繼續有更大的甩動而失控。利用 Amarok 的四輪驅動系統,只要大踩油門,些微動作不要過大的修正方向盤,讓前後輪脫離原有的車轍走回自己的軌跡上,反而能夠讓車輛維持穩定。

利用 Amarok 的四輪驅動系統,只要大踩油門,些微動作不要過大的修正方向盤,讓前後輪脫離原有的車轍走回自己的軌跡上,反而能夠讓車輛維持穩定。
廣  告

Amarok 樂園:沙丘

在這次行程中,多數都是以車隊方式行駛,教練帶頭時會壓著我們的速度,雖然能夠保持安全,但是自然少了不少樂趣。而唯一解放的時候,就是衝沙丘。像這樣的困難地形基本上需要一個通過之後再接著下一個,因此可以各憑本事暢快地把油門踩到底,這時也能夠體驗出 Amarok 這款貨卡真正的實力。

衝沙丘時各憑本事暢快地把油門踩到底,這時也能夠體驗出 Amarok 這款貨卡真正的實力。

在 V6 柴油引擎聲的怒吼之下,透過 Torsen 四輪驅動系統讓動力源源不絕的把這麼大一輛貨卡向前推出,再加上長行程懸吊系統的加持,只要穩定的控制好車身方向,所有的沙丘都難不倒這輛車。即便是稍急的轉彎,也可以利用甩尾的方式幫車輛轉過,而且整輛車穩定的讓筆者感覺這些視覺上讓人感到恐懼的陡坡,都還遠遠不到這輛車的極限。

出了沙漠之後,回到 Bidiya 將輪胎打回正常胎壓從西邊的 Izki 沿高速公路回到首都 Muscat,這時終於體驗到了正常的高速行駛感受。阿曼的高速公路雖然速限同樣是每小時 100 公里,但是沿著山中間行走會有許多彎幅不小的彎道,這時德系底盤的強項就相當明顯,基本上只要穩定的控制好方向盤,雖然因為高重心還是會有側傾,不像一些日系車需要減速,Amarok 仍然能夠定速轉過這些彎道。

Amarok 的底盤讓筆者能夠放心的高速巡航。

德系貨卡、美系貨卡?

臺灣市場共有兩款這種雙廂貨卡可供消費者選購,筆者很幸運的兩款車都有進行深度試駕,相較於美系貨卡,德系貨卡在行駛功能上基本沒有任何差距,德系底盤調校在高速行駛的情況之下有著更好的表現,不過在某些細節上仍然有一點差距。

德系底盤調校在操控上自然有一定的水準。

像是車內置物空間的部分,雖然 VWCV 這方面設計已經相當不錯,但是以這次我們的行程來說,仍然有一些不足,像是 2 人的手機、行動電源之類的小東西,很容易擺滿所有易就手置物空間,當然若是好好規劃一下,肯定能夠合理的安排所有物品。另外車內座椅的布料也不是防刮材質,也相當容易髒。

車內置物空間的部分,像是 2 人的手機、行動電源之類的小東西,很容易擺滿所有易就手的置物空間。

不過兩種完全不同血統的車,各自有屬於自己的魅力。至少對於筆者來說,Amarok 在操控性能上是絕對有著相當大的加分。至少,讓筆者可以在這麼難得的艱苦行程體驗中輕鬆活著出來。至於問筆者要不要再來一次?這問題就跟當兵一樣,一輩子...真的一次就夠了!

U-CAR 熱門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