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非馬」是早在春秋時代就已經出現,也是相當有名的一個論證,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邏輯上的區分,而這個有名且有趣的論證,用在今天試駕的這輛 Ford Mustang EcoBoost Premium 上,確實也是相當切題的概念,因為雖然市面上有許多美式肌肉跑車,當然也有為數不少的跑車作品,但提起「Mustang 野馬」之名,即便你不曾親身體驗過、親眼看過 Mustang,或多或少腦海中也都會有著深刻印象,擁有獨特且特殊的經典地位,自然絕非其他一般「馬」可以相提並論的。

Ford 於 1964 年推出的初代野馬,問世以來、其車頭廠徽就與 Ford 廠徽不同,經典野馬奔騰徽飾透露出其獨特性格,以及獨樹一格的魅力所在,即便隨著科技進展與品牌方針的持續調整,奔放已經不再是野馬的特長,但帥氣的肌肉跑車線條,仍舊擁有絕佳之吸引力,不過也因為「肌肉經典」的因素,再加上美國車一貫之文化特殊性,多少給人與當代科技有點落差的氛圍。

Ford 在推出 Mustang 之初,就賦予其不同於一般 Ford 車款的定位,車上並非搭載了 Ford 廠徽,而是專屬的野馬奔騰徽飾,在歷經數代演進之後,Mustang 之車名已經擁有其獨特地位。

事實上,在本次試駕 Mustang 之前,腦海中一直沉浸在上一次與野馬的耳鬢廝磨,畫面好似美國電影中、主角駕馭著 1960 年代老野馬奔馳於曠野之間,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美好仍舊只停留在記憶畫面中,因為,當代野馬多了份豢養的乖巧而過於沉穩。

上圖為 5 代 Mustang,下圖則為此次試駕的 2018 年式 6 代 Mustang,造型有著大幅度變化之餘,許多辨識特徵元素仍保留其中,而最關鍵的,就是車身上的厚實肌理線條。

必備的肌肉線條,新穎科技融會內外,新年式究竟改了什麼?

我們必須老實說,進步與改變無論在哪個產業,都是不可避免也不可或缺的前進動力,然而如何在改變的同時也保留傳統魅力,是設計師與工程師們的絕對課題,而本次的試駕對象:Ford Mustang 2.3L EcoBoost,隸屬於 2013 年登場的第 6 代車型;外觀造型大致保留了 5 代 Mustang 大致辨識特徵,包含了長車頭短車尾的比例,車頭橫長而碩大之水箱護罩,車身配置肌理明顯且厚實的鈑件摺線,頭尾燈組雖然造型有所調整,但狹長頭燈輪廓與 3 環組成的尾燈,基本調性仍舊維持,只是換上了 LED 燈組,帶來較為新穎科技的氛圍。

左右各 3 道的燈條設計,不僅呼應了頭燈晝行燈組樣式,也承襲著前代車尾設計的元素,再加上突出而壯碩的肌肉鈑件,野馬的經典特色清楚展現。
Mustang 另一項經典設計特徵,就是長車頭、短車尾,雙門斜背式的車身輪廓走勢,全車系標配的尾翼則更添性能風味。

車室空間鋪陳更是將「科技」標題點明,12 吋的全數位儀表組,中控台第一層的 8 吋彩色液晶螢幕,第二層的空調音響開關模組,以及最下緣駕駛模式、方向盤模式設定、循跡系統開關、雙黃燈等按鈕,閃亮的鍍鉻樣式搭配最左側之引擎啟動按鈕,科技感相當豐沛;或許是對 Mustang 抱持著經典刻板印象,如此科技氛圍的駕駛座艙,感覺好像踏入古堡後發現,內部有著當代最前衛的配置與裝潢。

在 2013 年登場的第 6 代 Mustang,駕駛座艙將數位科技融入其中,加上鍍鉻飾條與操作介面,適度地將競技氛圍呈現在駕駛人眼前。
中控台配置的 8 吋液晶觸控螢幕,全車系將 SYNC 3 列為標準配備,並整合衛星導航以及與智慧型手機連結功能,為這款擁有經典之名的作品,帶來了科技感十足的駕乘環境。

簡單介紹完 6 代 Mustang 內外設計特色之後,這款福特六和於 2015 年正式導入國內販售的新野馬,究竟其 2018 年式有什麼不同的成長呢?答案是換上了 10 速的手自排變速系統,原廠自然是期許能讓 Mustang 擁有更出色的效能;另外,新年式 Mustang 也將 Pre-Collision Assist 前向碰撞預警輔助煞停系統列為標配。

福特六和於第一季末正式發表的 2018 年式 Mustang,最大的改變之處就在於導入 SelectShift 10 速手自排變速系統。

是的,看到「10」這個檔位數字,許多人會備感好奇詢問,10 檔究竟開起來有什麼不同?

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沒辦法在這提供給大家,因為整天的試駕過程中,由於並未奔馳在 Mustang 最適合的場域:也就是適合 GT 跑車的高速公路上,因此並未看到「10」出現在數位儀表的左側螢幕上,即便想要藉由標配的換檔撥片強制進檔,但系統設定較為保守且自由度不算高,每每限制不給升檔的設定,反而影響不少的駕馭樂趣所在。

廣  告

44.9 公斤米最大扭力,聽起來好像很誘人啊!

換搭 10 速手自排變速系統的 6 代 Mustang,傳動系統配置上還有一項與前代大不相同,就是入門戰力導入 EcoBoost 動力單元,以 2.3 升渦輪增壓引擎取代前代的 3.7 升引擎,單從帳面數據來看,2.3 升 EcoBoost 引擎擁有 290 匹最大馬力,以即 44.9 公斤米最大扭力,雖然馬力比起 3.7 升引擎降低些許,但扭力數據卻是更勝一籌;雖然攸關起步加速表現的扭力數據來到 44.9 公斤米,但扭力輸出的峰值卻要到引擎轉速 3,000 轉時才釋出。

Mustang 共計有 2 車型的編成,分別是 2.3L EcoBoost 以及 5.0L GT 兩種動力配置,試駕的這輛 2.3L EcoBoost 在渦輪增壓系統輔助下,擁有 290 的最大馬力,以及 44.9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帳面數據給人強悍感受,但實際表現卻是較為溫和且穩重。

撇開帳面數據不說,在駕駛座艙內的聽覺感受,受惠於原廠刻意的設定影響下,讓人充滿對美式肌肉車的懷念,引擎啟動時傳遞出「渾厚」的呼嚕聲響,踩下油門時雖然輕易會感覺到渦輪遲滯的現象,但耳邊傳來的厚實音浪,還是讓熱血靈魂頗受感動;不過,在車外聽起來聲浪就沒有車室內來得動感,有如演唱會場內與會場外,聽覺感受大大不同的感覺,如此刻意營造的駕駛座艙氛圍,聽覺上有著奔騰萬馬,不過加速表現卻趨於中規中矩,不得不說是 Ford 出色的設定。

由於福特六和提供 Mustang 予媒體試駕已有一段時日,因此試車組取到車時,發現輪胎磨耗狀況相當嚴重,至於高達 44 PSI 的胎壓,還車時試車組也有向服務廠反應此一狀況,但是服務廠回覆試車組同仁,胎壓過高可能是我們的問題,因為他們打的標準胎壓都是 38 PSI (冷胎壓),可是車身上所標註的原廠建議胎壓值明明為 35 PSI,為何執意將胎壓打到 38 PSI、大大降低行路舒適性,實在令人不解。

6 代 Mustang 的改變不僅止於傳動系統、科技化內外裝,底盤設定也一改往昔美式的柔韌風格,改以較為硬朗的懸吊系統配置,再加上試駕的這輛 Mustang 2.3L EcoBoost 胎壓太飽,無論是面對細碎不平路面,還是坑洞不斷的市區道路,給人些許競技用賽車的抖動節奏;在抵達預設之攝影地點後,量測胎壓後發現高達 44 PSI,考量到原廠建議胎壓與熱胎壓等因素後,將胎壓調降至 37 PSI,Mustang 才展現出相對柔和與舒適的一面。

在較為正常的胎壓設定下,Mustang 的懸吊系統展現較為美式之風格,有著頗為柔和、更趨近於 GT 跑車的調性。

解決胎壓的困擾後,並且較為熟悉 Mustang 渦輪遲滯的節奏後,心裡想著:「是該讓這頭野馬大力撒潑一下了!」,因此在蜿蜒山區道路開始以較激昂的節奏,希望讓 Mustang 盡展身手;往昔對於美式肌肉車的印象,是擁有相當靈活的車尾調性,出彎時如若多補一些油門,車尾總是會讓人會心一笑的帶點滑動,是一種厚實卻又大巧不工魅力,但 6 代 Mustang 卻少了那份靈動,而是更添穩重的調性。

不過,新世代 Mustang 底盤設定給人「歐化」感受,相比於往昔較為靈活、油門稍重就蠢蠢欲動的車尾設定截然不同,給人美皮歐骨的糾結感。

這樣的感覺比較偏向於歐系車款底盤設定,但卻又少了歐系底盤一向的俐落感,因此在幾個大角度彎道中,Mustang 就好像明天即將月考、但電視卡通又播到相當關鍵一集的小學生,給人一種「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的糾結感;又或者應該說是駕駛者的我,心中有著糾結的吶喊,因為我所期待的是傳統美式經典,而不是美皮歐骨的組合。

以「刈包」取代漢堡麵包,縱使夾上了漢堡肉與爽脆生菜,且仍舊有著不同美味,但總很難與「漢堡」一詞兜在一起;然而,野馬非馬,Mustang 擁有的是一種經典,也是一種夢想與態度,在厚實肌理線條、長車頭的蓄勢待發氣勢包覆下,駕馭其中享受到的艷羨目光,才是美式經典的迷人況味吧!

U-CAR 熱門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