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d Mustang 在美國或是全世界雖享有盛名,卻不是一輛令人有距離感的跑車,不過礙於高排氣量以及各國關稅因素,Mustang 出了美國大門便少了優勢。然而隨著新一代 Mustang 改採 2.3 升 Ecoboost 渦輪增壓引擎,以及在車系誕生 50 年後的今天,Ford 將 Mustang 定位為「全球化」車款,將在全球超過 120 多個國家地區上市銷售,只要不考慮美國售價 (23,800 美元起) ,Mustang 外型及性能將對德系對手造成壓力。

在 Ford 將 Mustang 定位為「全球化」車款,將在全球超過 120 多個國家地區上市銷售後,Mustang 的外型以及性能勢必會引起不少消費者的興趣。

外觀,型的轉變

新一代 Mustang 的車身長度為 4,784mm,沒有過往張力十足的輪拱,車身寬度達到 1,916mm,這讓整體線條十分修長且低伏,且團隊對新世代 Mustang 進行多次空氣動力學測試,測試次數是以往車型的兩倍;而設計師考量到 Mustang「全球化」定位,因而讓過往 Muscle Car 肌肉車那種粗礦氣息少了點,但多了時尚元素,總之設計師必須得讓人能直覺得認為 Mustang 外觀很好看,那怕是一位對車沒什麼研究的女性,又或者完全不認識 Mustang 的人,這樣才能在全球市場暢行無阻。

新一代 Mustang 的車身長度為 4,784mm,車身寬度達到了 1,916mm,這讓整體線條十分修長且低伏,而設計師考量到 Mustang「全球化」的定位,過往 Muscle Car 那種粗礦氣息少了點,但多了時尚的元素。

不過 Mustang 50 年經典傳承絲毫不變,比如長車頭短車尾的比例、引人注目的前進氣壩、鯊魚嘴車頭、Fastback 的輪廓造型、車側曲棍球棒輪廓以及三柱式尾燈等皆全數保留,所以你會覺得這代 Mustang 與過往的風格有些不衕,但卻十分熟悉。

Mustang 50 年的經典傳承絲毫不變,比如長車頭短尾艙的設計比例、引人注目的前格柵、鯊魚嘴式前鼻、快背輪廓造型、車側曲棍球棒輪廓以及三柱式式尾燈等皆全數保留。
在最早的草圖上,除了奔馬之外,還有一個紅、白、藍三道豎條紋相間的圖案(美國星條旗的三種顏色),代表了 Mustang 的美國精神。

你在 Mustang 身上看不到 Ford 那藍底廠徽,而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野馬標誌是在 1965 年 9 月,當 Mustang 概念確立後,Ford 設計師競相角逐這輛 4 座跑車的設計工作。最終,Gale Halderman 的設計從十幾份草圖脫穎而出,為 1965 Mustang 奠下基礎。不過,在 Halderman 的設計稿中,車型名稱為 Cougar,而在另外十幾份設計草圖中,車輛也有著不同的名字。Cougar 車型車標中的美洲獅,最終演變成為「飛奔的野馬」,而標誌性的格柵設計後來更是被人稱作「馬欄」。

Mustang 這個名字首先被用在 1962 年推出的 Mustang I 運動概念車。當時的標誌是由設計師 Phil Clark 設計的一匹飛奔的野馬,在最早的草圖上,除了奔馬之外,還有一個紅、白、藍三道豎條紋相間的圖案 (美國星條旗的三種顏色) ,代表了 Mustang 的美國精神。在 1964 年量產 Mustang 車型推出之後,奔馬廠徽也隨之發生了數次變化,這種演變一直持續到今天。

在 1964 年量產 Mustang 車型推出之後,奔馬徽飾也隨之發生了數次變化,這種演變一直持續到今天。

內飾,質的變化

以外觀而言,新一代 Mustang 較過往更為柔和,但車室內裝鋪陳卻截然不同,Muscle Car 的精神在打開車門的瞬間,又重新領略到了。

也許是今天的陽光特別大,Mustang 內裝無時發出金屬反光,大面積銀色飾版以及鍍鉻組件,無不凸顯 Mustang 硬派風格,而在經常會觸碰到的排檔桿頭,以及中控台底的那排金屬功能撥杆,都能讓人感受到金屬所帶來的冰冷及堅硬感,而以戰鬥機為靈感的設計加深戰鬥氣息,雙眉狀對稱中控台也排除了一般跑車所會帶給乘客的局促感。

一代 Mustang 的外觀雖然較過往柔和,但整體內裝不僅質感提升,Muscle Car 的硬派精神則繼續保留,而且在中空儀表上,無時發出金屬反光,大面積銀色飾版以及鍍鉻組件,突顯 Mustang 硬派的風格,而在經常會觸碰到的排檔頭,以及中控台底的那排金屬功能撥桿,都能讓人感受到金屬所帶來的冰冷及堅硬感。

眼前多功能方向盤維持過往的三輻式設計,盤徑並不算大且具備齊全的功能鍵,儀表板則為雙筒潛望式設計,中置彩色液晶顯示幕除基本行車資訊顯示,同樣包留了上代頗受好評的 Track Apps 賽道應用程式,此套內建的應用程式可以測量車輛車速 G 值、加速、煞車測時以及單圈計時器等功能,對於 Mustang 這麼一款性能車無疑錦上添花。

眼前多功能方向盤維持過往的三幅式設計,盤徑并不算大且具備齊全的功能鍵,而儀表板則為雙筒潛望式設計。

同時,Mustang 也搭載 Ford 最新車載科技,除了全車 8 氣囊,中文化 SYNC 語音控制系統、BLIS 盲點偵測系統、ACC 主動式定速巡航系統整合碰撞預警煞車輔助系統、免鑰匙車門啟閉系統與引擎啟動/熄火鍵、Track Apps 軌跡智慧應用程序、Launch control 彈射起步功能、獨立式胎壓監測系統以及倒車顯影輔助系統。而 Mustang 也提供標准、雪地/溼地、運動或賽道等四種不同駕馭模式設定。

上代颇受好評的 Track Apps 賽道應用程序,該內建系統可以測量車輛車速 G 值、加速測時煞車性能以及計時器等功能,對於 Mustang 這麼一款性能車的可玩性無疑錦上添花。
Sync 系統其功能的豐富程度、目錄結搆的合理程度比起以往的車型也有進一步的提升。而整合於 SYNC 系統內的語音控制系統在進行了改進之後更為易用,識別率更高。

前排標配跑車真皮座椅更貼近人體工學所設計,且一定的厚度提供不錯的支撐性,並具備 4 向電動及腰靠調整,後座則因雙門跑車的定位,並不適合成年人入座,382 公升的行李箱容積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且藉由 5/5 分離後座,可以擴展更大的置物空間。

前排標配的跑車型真皮座椅更贴近人體工學所設計,後做則因雙門跑車的定位,並不太適合成人入內乘坐,不過 382 公升的行李箱容積仍足以應付日常生活所需,且藉由 5/5 分離后座,可以擴展更大的置物空間。

性能,強而不凶

今天所體驗的 Mustang 搭載的 2.3 升 EcoBoost 渦輪引擎,在燃油缸內直噴、氣門可變正時與渦輪增壓技術加持下,2.3 升的 EcoBoost 動力可帶來媲美過往 3.7 升自然進氣動力的輸出水準,可輸出 314 匹最大馬力以及 44.3 公斤米最大扭力,並搭配 6 速 Select-Shift 手自排變速系統。

Mustang 所搭載的 2.3 升 EcoBoost 渦輪引擎,可輸出 314 匹最大馬力以及 44.3 公斤米最大扭力,並搭配 6 速 Select-Shift 手自排變速系統。

不過很可惜,今天能自駕體驗的項目僅有直線加速以及繞錐測試。在短暫直線加速中,Mustang 的起步姿態並非激情地彈射而出,且放掉剎車後、後輪也不會出現激烈打滑,但隨著轉速拉高使車身奔出后,引擎轉速約 3,000 轉後的延伸力道卻十分飽滿,渦輪引擎在高轉速下出力充沛但卻絲毫不猛烈,5.8 秒從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的實力,這過程還是挺過癮的,但 Mustang 引擎及變速箱搭配卻相當平順。

Mustang 的起步姿態並非彈射而出,且放掉煞車後的後輪也不會出現激烈打滑,引擎轉速約 3,000 後的延伸力道卻十分飽滿,該渦輪引擎在高轉速下出力充沛,但稱不上異常暴力。

Mustang 煞車表現倒是讓我比較驚喜的,由於 Mustang 車頭較長,每當急加速時你可以從駕駛艙看到車頭仰起的姿態,但當大力踩下煞車踏板後,Mustang 卻比預期的位置更早些將車輛煞停,標配的前 4 活塞卡鉗等級,雖然不及 5.0 V8 車型所配置的前 6 活塞 Brembo 卡鉗,但由於 Mustang 車身重量控制在 1,598 公斤,所以能給駕駛者極大的信心,不用擔心這匹野馬跑得快卻停不住。

標配的前 4 活塞卡鉗等級,雖然不及 5.0 V8 車型所配置的前 6 活塞 Brembo 卡鉗,但由於 Mustang 車身重量控制在 1,598 公斤,所以能給駕駛者極大的信心。

Mustang 的前後軸重量分配分別為 52%和 48%,並更改前后懸吊的結搆設計,在雙球軸承麥佛遜設計前懸吊上,加入全新平台式副車架,讓 Mustang 在駕駛過程中達到均衡表現。在接下來的繞錐測試中,可以清楚發現 Mustang 後驅特性,不會因 314 匹最大馬力而顯得躁動,動態可控性仍高,而懸吊表現雖不會讓人有種擾人的硬,但支撐性卻十分出色,不會因為劇烈變換方向而破壞整體平衡;至於車頭指向性雖然不及 BMW 跑車那般刁鑽,但個人認為這與長車頭的設計脫不了關系,當習慣 Mustang 這樣的習性,還是會覺得這是一輛有樂趣的跑車。

Mustang 的後驅特性不因 314 匹最大馬力而顯得躁動,懸吊雖然不會讓人有種擾人的硬,但支撐性卻十分出色,至於車頭指向性雖然不及 BMW 性能跑車般刁鑽,但當習慣 Mustang 這樣的習性,還是會覺得這是一部很好玩的跑車。
廣  告

樂趣,貫穿全場

我必須承認在短暫相處之下,實在無法真正摸透 Mustang 的一切,但幾趟激烈操駕下,Mustang 操控性與過往曾接觸過一些充滿樂趣的跑車相比,新一代 Mustang 雖非第 1,卻也不會相去太遠,而這份名單包含有 BMW 4 Series、Audi TT、Toyota 86、Nissan 370Z 等等,我相信過往的 Mustang 是不會讓人有種種感覺。

雖然搭載 2.3 排量引擎的 Mustang,稱不上 Muscle Car、而是 Pony Car(指非搭載 V8 版本),但 Mustang 的性能及操控水準,卻已勝過往的 3.7 車型、甚至不亞於 5.0 V8,或許你會覺得新 Mustang 失去過去堅持,少了點美式肌肉暴力氣息,但連 Ferrari 都紛紛採用渦輪增壓技術、Porsche 911 GT3 換上 PDK 的今天,堅持的後果可能不是每家車廠願意承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