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在臺灣坐上往東的飛機,因為臺灣市場對於美國品牌的產品接受度並不若日系歐系車廠來得好,因此各種試駕活動,除了往北飛到日本之外,大部份都是向西飛到歐洲各地進行。
這次的邀請,依舊是來自歐系大廠 BMW,其試駕的地點,卻是在陽光普照的美國加州 Santa Monica。更特別的是,這次試駕的車輛是 i8,BMW 全新電動車品牌的性能跑車產品。
BMW 氫能動力失利後的替代能源奮起之作
要說到 BMW i8,最早要回溯到 2009 年的法蘭克福車展,BMW 依舊包下了第 11 號展館,做為集團各品牌演出的場地,並在廠館中搭建了一條高架的環館道路,做為主演產品出場的繞場秀之用,氣勢十分盛大。當年 BMW 以標榜節能省碳的 EfficientDynamics 科技做為展出主軸,而在主舞臺上展出的,便是 i8 的前身─Vision EfficientDynamics 概念車。
2009 年的時空背景,對於 BMW 而言其實並不是那麼的好。在 21 世紀之後,油價的不斷高漲,讓替代能源技術的發展成為汽車產業的顯學,其中 Toyota 挾著 Hybrid 油電混合動力系統的優勢,在全球不斷攻城掠地,甚至各歐美車廠在觀望一段時間之後,亦紛紛投入 Hybrid 市場之中,以與環保節能的形象做出連結。
在這段時間之中,BMW 是全球最為特殊的汽車公司,因為相對於其他品牌全力往油電混合動力車以至於電動車、燃料電池車等技術發展時,BMW 獨鍾排放零污染的氫氣技術,並為了保持 BMW 車主習慣的操控特性及駕駛樂趣等,發展獨家的液態氫引擎,做為主打。其中甚至在 2006 年以旗艦產品 7 Series 打造了 100 輛的 Hydrogen 7 做為展示,除了全球巡迴推廣氫內燃機技術外,同時還在歐美國家提供租賃,讓消費者能親身體驗無污染車輛的美好,BMW 更立下 2010 年量產上市的計劃。光是 Hydrogen 7 的研發費用,就達數十億歐元,與尋常年販 10 萬輛以上的量產車型相當,投資相當龐大。
然而,努力多年,氫能源的基礎設施一直無法普及,讓 BMW 的氫動力產品推廣一直碰到瓶頸,在 2007 年,BMW 亦不得不順應時勢,開始發展 Hybrid 產品,推出 ActiveHybrid X6 Concept 概念車,並成立 Project i,進行電動車的研發,曾經投資鉅額的氫動力計劃,亦漸漸的淡出。
2009 年的法蘭克福車展,正是 BMW 將 EfficientDynamics 品牌轉向與 Hybrid 技術連結的時候,現場發表了 ActiveHybrid X6 以及 ActiveHybrid 7 的量產產品,以展示 BMW 追上 Hybrid 技術的成果。而在舞臺上所擺放這輛造成大膽前衛的 Vision EfficientDynamics 概念車,與同時所展出引擎與馬達動力分流的 Hybrid 架構設計,對於眾多參觀者而言,莫不以為這只是另一輛專為車展打造出來的 Show Car,以讓 EfficientDynamics 的節能科技品牌有更鮮明的形象而已。
孰料,大家都錯了。剛在氫動力上賭輸一大鋪、又面臨金融海嘯衝擊的 BMW,不但在 2011 年就宣布要成立電動車副品牌 BMW i,並且在 2013 年就一口氣發布了 2 款量產版的新車 i3 與 i8。而其中的 i8 更是活脫就是當年的 Vision EfficientDynamics,令全球媒體驚鮮。
這一次,BMW 賭更大,除了動力系統的創新之外,還進一步連車體材質都要改弦易轍,以最先進的碳纖維複合材質打造,一舉解決電動車電池成本過高及行駛里程不足的問題。
不僅如此,BMW 還更進一步從原料的生產源頭進行投資,並再投入 6 億歐元打造全新的車體製造流程,打算要徹底顛覆整個汽車產業的生產流程。而這次來到 Santa Monica 所試駕的,就是 BMW 雄心壯志下的結晶之一:i8。
來自科幻電影中的未來設計
雖然從 2011 年的 i8 Concept、2013 年的 i8 正式發表,為數眾多的廠照已經讓小亮了解其與 Vision EfficientDynamics 設計的幾乎相同,但是在加州陽光之下,親眼看到 i8 的實車,2009 年親炙 Vision EfficientDynamics 概念車鮮明的記憶立刻浮現。單就記憶所及的線條與實車相較,實在難以分別其間的差異。相對於沿路上所看到眾多市售車方正的設計,i8 給我的震憾,與 2009 年的概念車完全相同:這根本是一輛從科幻電影中具現化而成跑車!
拿出 iPad,叫出原廠的圖片仔細比較,除了葉子板的拱起不若概念車那般肌肉賁張、車門為求實用不是透明的設計,加上充電孔與車門把手的開口之外,其他可說是完全相同。低扁的車身,流暢的線條,用看的就覺得迎面而來的氣流,會被各個氣孔平順地分隔,按各個預設的氣流管道,流向車尾,將風阻降至最低,符合節能的需求。而不落俗套一層層堆疊的設計概念,讓這輛跑車,立刻展現出不同於現實紀元的超現實感。
而從正車頭看,整體的線條亦均保留著,尤其是以薄片狀複合材料打造的前氣壩,更是完整的保留,具科技感的線條構面,為 i8 帶來極具科幻感的扮相。唯一較可惜的,在概念車中會發出藍紫色燈光,並會隨需求自動啟閉的腎形水箱護罩,在全新的 i8 中改為密封式設計,少了點酷炫之感。但就原廠人員表示,在前方的氣道設計,仍有自動閥門的配置,讓電動馬達的散熱與空氣力學的效果,有著最佳的呈現。
從車尾看起,i8 量產品牌的差異就比較明顯地看得出來。概念車上帶有東方禪味的流線走勢,在 i8 上被簡化,而以超薄形板材所打造的各種結構元素,亦在耐用性及製程需求下,被做了修改。但是不論是飛鏢型的後擾流板,或是雙邊翹起的薄板式後燈組,以及 T 字型的車尾設計元素,在 i8 上都被漂亮的留傳了下來。
車身的塗裝上,亦可以看到 BMW i 品牌的藍色,在車邊周邊的各個細部出現,營造出 BMW i 的專屬識別,而車頭車尾並以金屬灰色塗裝的保桿部位,打造出帶著科技感的冷冽。而在淺色塗裝之間,則以黑色的塗裝,以對比強調出 i8 延襲自 Vision EfficientDynamics 的多層狀設計理念。而從前車頭中央散熱孔開啟的黑色塗裝,呈 V 型散開,與前擋風玻璃連成一體,並延伸過車頂,接到後檔風玻璃,再從飛鏢狀後擾流翼的下方延伸,到車尾再慢慢收斂。這個所有 i8 均有的「黑帶」式塗裝設計,為 i8 帶來了略帶肅殺的氣勢,讓前後設計可以相連呼應,為 i8 打造出極具跑格的扮相。
符合空氣力學的車體設計,風阻係數僅 0.26
而最吸引我注意的外形設計,則是車側接近後輪拱的進氣孔。這道貼近地面的進氣孔道,是沿著車側向後,一路向中間靠攏。仔細研究,其與上方飛鏢式後擾流板下方的孔道彎曲變化是相同的。整個氣道的走勢,就像是 F1 車體後方的漏斗式設計,均是為了符合空氣力學的原理,導引氣流平順地穿過車體,並避免產生紊流,以讓行駛的阻力可以降至最低。據原廠的數據顯示,i8 的風阻係數僅有 0.26,讓其能在盡情發揮性能之餘,達成節能減碳的目的。
符合自然節奏的設計,自然會帶來一種美的感受,個人認為,i8 就是這樣在設計上成功的產品。在試駕的過程中,原廠刻意帶著大家行經洛杉磯精品店林立的 Rodeo Drive。I8 前衛設計,在全球最頂尖的精品品牌圍繞之下,依舊顯得出色。即便是路旁停著 Veyron、看慣超級跑車來來往往的頂尖客層,看到 i8,依舊不禁拿出手機猛拍,自可看出 i8 的魅力。
振翅高飛
而這一切,都還只是一輛靜停著的 i8 所給於觀者的感受。而當那上掀式的車門開啟時,一切的感覺全都不同。斜上掀式的車門,i8 並不是近期之中唯一如此設計的跑車。但是 i8 採用 2+2 的座位設計,因此為了讓後座可以方便進出,車門的尺碼相較於其他同樣設計的車款來得大,在 i8 穠纖合度的車體陪襯之下,兩者的比例,就像是隻善於飛翔的大鳥正高舉著雙翅,讓觀者一種 i8 即將振翅翱翔的錯覺,更添動感。即便而僅開啟單側的車門,優雅的比例,亦會讓周邊的各式景色為之失色。
夢想成真
從小喜愛汽車的朋友,想必都與我一樣,從小總在各種場合看到許多酷炫無比的未來車設計,而設計者也多言之鑿鑿地表示在未來五年之內就會實現,讓童年的我,無比的期待,幻想著超音速的賽車、幻想著飛行車、幻想著可以潛水的超級跑車。然而,通常越是酷炫的設計,期望落空的機會也就越高,這也就是為什麼當 2009 年在法蘭克福車展看到 Vision EfficientDynamics 概念車時,除了盡職的報導之外,並我並不會有特別的興奮與期待,因為當失望成了習慣,期待也不再存在。
然而,炫麗的加州陽光之下,不到 5 年前的概念車,幾乎原汁原味的呈現在眼前,心中的興奮感受卻是久久不退,我想,這應該是童年幻夢成真的愉悅!一輛原本屬於未來的跑車,真真實實的停在我的面前。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