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車款與超過 450 匹最大馬力的組合,泰半會讓人聯想到踩下油門時,紮實且厚重的運作聲浪,從聽覺感受以及手中方向盤傳遞而來的震動,性能正一點一滴的鼓催著腎上腺素,尤其補下油門時隨之而來的力量,更有著難以抵抗的吸引力,不過,往往賁張性能也伴隨著壓力,並不適合日長駕馭;但在試駕過新世代 M3 與 M4 之後,卻發現車系首次採用的 3.0 升、直列 6 缸雙渦輪增壓動力心臟,搭配 7 速 M DCT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M3 與 M4 相當好上手,與往昔對性能車款帶有硬脾性的印象不盡相同,擔任此次葡萄牙試駕賽道教練的 Claudiu David 也表示,這是一輛適合日常使用的座駕。

3.0 升直 6 雙渦輪增壓引擎,厚實且飽足

這代表了 BMW 讓 M3 與 M4 捨棄了性能?M3 與 M4 只是一種用來對人吹噓的名詞?或許不若競爭對手最大馬力都已經上看 500 匹,但這具 3.0 升直列 6 缸渦輪增壓引擎,仍具備了 431 匹的最大馬力,最大扭力值則高達了 56.1 公斤米,在 7 速 M DCT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的輔佐之下,只要 4.1 秒就能完成靜止到時速 100 公里的加速,在高速公路以及 Autódromo Internacional do Algarve 賽道中,M3 與 M4 的性能魅力,一舉征服每個人的熱血渴望。

外觀造型雖然 M3 與 M4 帶來截然不同的視覺感觀,但實際上兩者所配置的動力系統與變速系統皆如出一轍,回歸 M3 往昔的直 6 引擎搭配之外,首次採用的雙渦輪增壓技術,讓 M3 與 M4 得以供輸 431 匹的最大馬力,搭配 7 速 M DCT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面對 1,560 公斤 (M4 為 1,537 公斤)車重,仍能在 4.1 秒內完成從 0 到 100 公里的加速。

原廠為臺灣媒體安排第一天的試駕行程,就是前往賽道感受 M3 與 M4 在性能、競技化的實力,Autódromo Internacional do Algarve 賽道位處的 Portimão,距離 Faro 約莫 70 公里以西,前往賽道集結的路上,剛好得以感受 M3 與 M4 在高速巡弋時的穩定性。從數據上來看,M3 與 M4 所搭載的 3.0 升直 6 雙渦輪增壓引擎,數據其實稱不上出色驚人,但也正如負責 M3 與 M4 開發的工程師們所表示,重點不在於動力數據大小,而是如何呈現以及操控之均衡性。捨棄前代 M3 (E92)採用 V8 動力的配置,回歸往昔 M3 傳統的直 6 引擎,目標就是為了輕量化,以強化操控的均衡全面。

排檔座左側的按鈕組,特別以金屬框飾來突顯油門反應、電子避震器、方向盤轉向輔助力道的控制按鈕,展現 M3 與 M4 強悍的運動氣息,能透過駕駛人的喜好來做出不同搭配調整;多功的 M 款三幅式方向盤,左側之多功能鍵還設有兩個記憶模組,提供車主記憶喜好的組合。

從閘道接上高速公路時,直接大腳油門衝刺,在 D 檔模式下的變速系統,並沒有主動降檔以強化扭力輸出,但卻是以頗為線性的方式來供輸扭力,引擎轉速從 2,000 轉以後,腳下油門深淺都會直接反應在車速上,扭力好球帶一直延續到 5,500 轉,最大馬力則從 5,500 轉開始銜接,一直到 7,300 轉為止。單講數據很可能難以消化,換成實際駕馭感受,就是 D 檔模式下,輕踩油門檔位會非常快速的向上攀升,力求順暢與節能,但大腳油門下的 M3 與 M4,旋即從車尾傳來一陣喧嘩,稍一遲疑後即向前衝刺。

在高速路段上的加速表現,無論 M3 或 M4 都可以感受到力量輸出的迅速,尤其在高速實以手排模式操駕,扳動換檔撥片升檔後,立即會感受到後輪傳遞而來的力道,在時速 100 公里到 200 公里之間的加速表現,其力道更是飽足而充裕,即便突破 200 公里,時速表向上攀升依舊沒有絲毫遲滯感,力道的順暢與飽滿可見一斑。

撥動左側的換檔撥片,將檔位從 7 檔降至 5 檔,此時變速系統會切換成手排模式,轉速也快速拉高,同時車尾再次傳來磅礡聲響,引擎轉速約莫在 4,000 轉上下,腳下油門反饋可以用紮實來形容,如果將油門反應設定在 Sport Plus 模式下,油門反應則會更趨敏感,即便在時速 150 公里狀態下,也能夠輕鬆且迅速的向上拉抬速度,力道傳輸相當厚實。對比現行車壇小排量榨出大動力的潮流,3.0 升直 6 雙渦輪增壓的動力系統,仍保有厚實的輸出表現,如同男高音擁有的渾厚音色,而非是以假音來取代的單薄感受。

M3 與 M4 的底盤設計導入許多源自賽車之設計與輕量化技術,搭配超過 400 匹的最大馬力,在一般路段行駛時,可以說在性能追求之下兼具適度的行車舒適性。

值得一提的,是 M3 與 M4 雖然原廠在打造底盤時,導入許多源自賽事的技術及經驗,加上性能初衷的本格定位,懸吊系統卻絲毫不顯死硬,在幅員遼闊的高速公路奔馳,高速之下行經許多顛簸路面,M3 與 M4 都透過柔韌表現來征服,沒有過多不必要的碎震,同時也不會感到死硬或如同乘船般持續晃動,當下懸吊系統還是採用 Sport 設定模式,M3 及 M4 的底盤表現,可說是相當漂亮且舒適的設定。

操控更為靈活直覺

Autódromo Internacional do Algarve 賽道總長為 4,684 公尺,直線道近 1 公里長 (969 公尺),總計 16 個彎道中右彎佔 9 個,賽道平面突看起來似乎難度不高,但實際上這條賽道擁有極大的高低落差,在 7 號彎以及 10 號彎處,駕駛人都能體驗到落差的困難,也因為坡度影響,包含了 4 號彎、7 號與 8 號彎,以及 10 號彎等處,對駕駛人來說都是盲彎,幾個下坡彎道的坡度之陡,讓人有如置身雲霄飛車般。

為展現 M3 與 M4 在操控上的實力,BMW 特別安排全球海外試駕的行程,前往位於 Portimão 的 Autódromo Internacional do Algarve 賽道,這條賽道總長為 4,684 公尺,賽道平面圖看上去似乎難度不高,但在高低落差不小的起伏影響下,這條賽道充滿挑戰性。

一如往昔 BMW 海外試駕活動,賽道的長直線路段依舊不開放,每一趟都要駛經 Pit Lane,由工作人員進行車輛放行動作,用以減少與前車追進的狀況;首先駕駛的對象是 M4,在教練車引領之下完成了兩圈暖身之後,對這條賽道雖有初略認知卻還是不夠熟悉,因此第一趟「單飛」,仍維持油門、懸吊與方向盤在 Sport 的模式。在 Sport 模式下的 M4,動力系統的反應算是相當直接且快速,不過因為循跡系統未關閉的因素,幾個大角度彎道經過彎頂點後大腳油門,動力卻稍稍遲滯一下才開始釋出,需要減速更多,讓車身更順暢的滑進彎道,動力才能夠順暢迅速的傳遞。

第二圈時按下位於排檔座左側的循跡系統按鈕,儀表正中央顯示出黃色的 MDM 字樣,同時也出現循跡系統 off 的圖示,此時系統會給予駕駛人更大的自由空間,車尾擺動也更趨靈活,保持 60 公里時速離開 Pit Lane 之後,全油門朝賽道左側衝刺,面對略帶上坡的第一彎道,僅需稍收油門、維持在 2 檔 5,000 轉上下、動力最飽足的區間切進彎頂點,然後再次全油門,轉速一到紅線區隨即換上三檔,背部可以感受到車尾傳來的一陣催促,讓 M4 毫不遲疑的向前奔馳。

雖然在一般道路行駛時,全部以 Sport 模式就已經相當充裕,得以兼顧操控與性能,但進入賽道後的 M4,更能發揮性能實力的環境下,Sport 模組雖然輕快卻無法完整發揮實力;按下中央鞍座的循跡系統按鈕後,進入 MDM (M Dynamic Mode)模式後,第一段循跡輔助會關閉,同時也給予更多自由度,力量的輸出會更為迅速直接。

角度較大的第 3 彎道,同樣將檔位退至 2 檔,刻意扯動方向盤並稍稍加深油門深度,這時 M4 不再限制動力輸出,但車尾卻開始靈活擺動往反方向滑出,這時候的操駕感受相當有趣,M4 底盤給予駕駛人的感受,可以用靈活且滑溜來形容,後輪往反方向滑動的感覺卻也相當清晰易於掌握,駕駛人清楚能知道車輛究竟是以何種姿勢呈獻,不過,在未全面了解賽道的狀態下,華麗地滑胎過彎應該不是個明智選擇。

進入 MDM 模式後,M4 的動力輸出更為直接且減少限制,但駕駛人對車身的狀態就需要更細膩掌握,在彎道中由於力量輸出的迅捷,車尾很容易往反方向甩動,底盤的輕快與競技化基因所致,駕駛人能夠輕易的掌握車身動態。
賽道上的試駕體驗活動,原廠還特地安排了 Hard Lap 的體驗,由前 F1 車手、本次活動擔任指導教練的 Pedro Lamy,以及 BMW 原廠駕訓教練 Claudiu David,以華麗的甩尾方式來征服這條賽道。

稍稍收束油門深度並反向修正車頭角度,M4 相當精準的回覆需求,BMW 這次在打造新一代 M4 與 M4 時,導入了許多源自賽事經驗的輕量化設計,包含引擎室內配設有碳纖維拉桿,傳動軸也以碳纖維材質打造,減輕重量也更迅速地將動力傳遞,底盤結構也額外增加拉桿來強化剛性,就連後懸吊系統結構與車身相連的鎖點,也採用了競技化的設定,這些都是新一代 M4 強化操控精準性的用心所在;此外,BMW 還為 M3 與 M4 搭載了源自於賽車運動,間接式的冷卻系統,可讓組件保持在最佳溫度範圍,同樣都是競技性能本色的證明。

車重僅差 23 公斤,4 門 M3 同樣精彩

完成 3 圈 M4 的「單飛」駕駛後,立即換成 4 門房車設定的 M3,由於在駕駛 M4 時已經由教練帶領繞行過賽道,因此駕駛 M3 時就直接由工作人員放行,同樣將系統切換至 MDM 模式,無論是全油門加速、或者是在彎道中的車尾擺動,煞車時所感受的制動力道,坦白說,一開始甚至會忘了 M3 其實是一輛 4 門房車,而不是雙門轎跑的 M4。根據原廠資料顯示,M3 與 M4 之間除了造型不同外,動力系統如出一轍,車重則僅僅相差 23 公斤之譜,也難怪容易會有相差無幾的感受,真要說兩者在動態之間的差異,大概就是車尾在彎道中的表現,M4 比 M3 更為靈活些許,不過,兩者之間的差異並不大,可說是僅在伯仲之間。

單就外型來看,很可能會以刻板印象來判斷,雙門轎跑的 M4,應當會比 4 門房車設定的 M3 來得更為動感強勢,但實際在賽道上的體驗,M3 同樣也有著性能強悍、操控靈活而底盤輕快等特色;事實上,M3 與 M4 之間除了造型不同外,動力系統如出一轍,車重則僅僅相差 23 公斤之譜,在操控上的表現,其實僅是輕快程度的細微差異而已。

從高速道路上的奔馳,乃至於賽道上的狂野舞姿,新一代的 M3 與 M4,最讓人驚豔的,當屬無論是在市區道路還是賽道上,M3 與 M4 的表現都相當合宜,尤其在一般道路上的駕駛,並不若往昔給駕駛人較大的壓迫感,輕易即可上手駕馭,在性能表現部份也相當均衡出色,最重要的,是給予駕駛人的支援與自由度都相當高。

要 3 還是 4?迷人而難以抉擇

接下來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如果只能買一輛,那麼要選擇 4 門房車的 M3,還是造型動感且傳承經典的 M4 呢?擁有較多空間與日常實用價值的 M3,會是個人覺得最恰當的選擇,但看著 M4 的性感身影,這個決定似乎又不是那麼肯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