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經歷了長達 26 小時的飛行旅程,相信疲累會是很多人想要表達的感覺,但老實說,抵達葡萄牙領土南端、渡假勝地的 Faro 機場後,在長途旅程的疲累之餘,還多了些興奮與期待,因為 BMW 選在 Faro 舉辦新世代 M3 與 M4 全球媒體試駕活動,除了是氣候宜人、風景優雅以及蔚藍的海岸線,更因為距離 Faro 數十公里外的 Portimão,有著一座名為 Autódromo Internacional do Algarve 的賽道,這座賽道雖然總長不到 5 公里,但總計 16 個彎道以及高落差的起伏,用來體驗及測試新世代 M3 與 M4 的性能實力,再適合不過了。
此外、M4 的現身,代表了 BMW 品牌在戰力編成上的改變,同時也是近 30 年的性能傳承與演進,因此,得以搶先在臺灣上市前,盡情的感受 M 家族最新世代作品,確實是讓人非常期待的一件事情。
同心不同調、雙門 4 門各顯氣勢
讓我們先從 M3 與 M4 的身世開始說起,BMW 在 2013 年時開始進行家族整編計畫,起先是將較具跑格的車型歸納至偶數車系,包含了 Coupe 以及 Convertible,也就是回歸到 5 Series 與 6 Series 的分類法則,同步也透過跨界的流行設計語彙,在偶數車系中加入了 4 門 Coupé的 Gran Coupé,奇數車系中則納入後座空間更寬敞的 Gran Turismo 車型,雖然當 2014 年初,BMW 發表了 2 Series Active Tourer,彷彿又將此一規則給遺棄,但 4 Series 的現身,也意味著性能車迷比較難以接受的另一個問題浮現:M3 將會是 4 門 Sedan,而往昔對 M3 的記憶,則要與 M4 作出連結。
或許如同原廠許多工程師與設計師所表示,改變是必要且需要時間適應,M3 與 M4 在 4 Series 問世後不到半年的時間,旋即在 2014 年初北美車展上亮相,或許 M3 長達 30 年的歷史傳承,交由 M4 來接續是不可避免,但性能上是否更進一步,則不是時間來適應就可以帶過的。BMW 相當清楚了解車迷們的諸多疑慮,M 部門的工程副總 Albert Biermann 也表示,新一代 M3 與 M4 絕對不會讓人失望。
為了作出區隔也同時連貫歷史傳承意象,原廠安排之試乘車款,清楚的以顏色來作為區分,M4 全數為近似於金色的 Austin Yellow,M3 則為 Yas Marina Blue,這兩個顏色輕易讓人聯想到上上一代 M3 (E46) 所推出的專屬色:土耳其藍 (Laguna Seca Blue) 以及芥末黃 (Phoenix Yellow),只不過顏色更淡更亮,更多了些青春與挑動的感覺。現場另外還有少數幾輛黑色的 M4,乃是 M4 的手排版本,雖然手排 M4 應當會更有樂趣,但考量國內消費者的喜好,本次試駕還是鎖定了自排版本的 M3 與 M4。
外觀總和來說,M3 與 M4 除了因雙門與 4 門差異,從 B 柱以降的車頂線條走勢大不同外,比較一般版本的 3 Series 與 4 Series 會發現,M4 有著大幅度的差異,M3 則保留較多的原汁原味,透過 M 款專屬外觀套件來彰顯其性能身分。4 門 Sedan 的 M3,車身尺碼分別為車長 4,671mm、車寬 1,877mm、車高 1,424mm,雙門轎跑身型的 M4 車長同為 4,671mm,但車寬與車高則更為低伏,分別來到 1,870mm 與 1,383mm,從車頭經典的雙腎形水箱護罩可以清楚辨識差異,M4 的水箱護罩更顯扁長,呼應著蓄勢待發的流暢線條。
若分別與一般車型相比,M3 較一般 3 Series 在長寬高部份分別增加了 47mm、66mm 以及 1mm,也就是說 M3 比一般 3 Series 來的寬與長,高度則並未有太大改變,因應性能需求的輪胎尺碼設定,M3 的前後輪距分別為 1,579mm、1,603mm;與上一代的 M3 Sedan 比照後會發現,車身尺碼更是放大許多,車長增加了快 10 公分之譜,高度則下降了 17mm。至於 M4 的車身尺碼部分,在車身的長寬高,分別較一般 4 Series 增加了 33mm、45mm 以及 21mm,更顯寬長也高出些許,與前代 M3 Coupé對照下,車高減少了 41mm 之譜,代表更為伏趴的身形體態。
輕量與競技元素大方融入
與水箱護罩差異相互呼應的,是水箱護罩右側上所鑲嵌的 M3 與 M4 銘牌,保桿下緣大型三孔氣壩,也是現行 M 家族成員間的經典造型,不過,左右兩側氣孔上緣還加入了氣簾設計,以及側壁的導流氣孔,是 M3 與 M4 的專屬設計,除了讓車頭視覺更增添兇悍霸氣之外,也得以有效增加行進間前輪拱內的穩定性。沿著由兩道弧形摺線與因應引擎配置而在中央突起的引擎蓋,視線往車側方向移動,馬上會被造型特殊、近車體處簍空設計的車外後視鏡給吸引,順著 A 柱往上延伸的車頂線條,輕量化目標的碳纖維車頂,再次彰顯了 M3 與 M4 的性能身分。
從車側看過去會更清楚 M3 與 M4 在本質上的差異,相同水平的腰身線條從前葉子板進氣鰭孔開始向車尾延展,B 柱之後的車頂線條有了兩樣差異,4 門房車造型的 M3,方正中帶著圓潤的在 C 柱後方開始下修,而雙門跑格的 M4,則是從 B 柱後開始,以流暢柔順走勢向車尾收束,在立體腰線映襯之下,兩者之間的車型區隔更為明顯。也正因車尾線條走勢區隔之故,M3 車尾燈組比起 M4 更為圓潤些許。
如果仔細觀察,還會發現 M3 的車尾上半緣,也就是行李廂蓋與一般版本 3 Series 並無二異,M3 的行李廂蓋沿用一般車型,並在上方加入了小鴨尾的擾流設計;反觀 M4 的車尾型李廂蓋則與 4 Series 有不小之差異,為求競技化與輕量化,BMW 還為 M4 行李廂蓋配置了 C-SMC 材質 (Carbon Fiber-Shield Molding Compound 碳纖維強化複合材質),而不同於一般的造型,則是提供辨識的一大要點。
車尾下緣的設計,徹底展現出 M3 與 M4 的競技感與強悍氣息,從 M 款四出排氣尾管為中心,左右兩端側壁與下緣皆有導流氣孔,加上後保桿底盤擴散板,延續整體寬闊造型的同時,再次提升車尾之空力效益。另外,雖然原廠規格中,M3 與 M4 標準配置乃是採用 255/40 ZR18,以及 275/40 ZR18 的前後輪胎配置,不過,提供試駕的車款卻是搭載了 19 吋之胎圈組,前後分別為 255/35 ZR19 以及 275/35 ZR 19 的輪胎尺碼,金色卡鉗則代表了其搭載選配的 M 款碳纖維陶瓷煞車系統,更添性能意味的妝點。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