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 1 月,Volkswagen 在該年的北美車展中,搭上了正席捲車壇的 4 門 Coupé風潮,以當時的 Passat 車系為基礎,植入更為優雅的線條設計,並且運用拉長的車長與壓低的車高,創造出流線的車側曲線,發表線條優雅、美型的 Passat CC。在 2010 年年底至 2011 年年中這段時間中,Passat CC 甚至搭上當紅偶像劇的熱潮,以「咪寶」這個可愛的名字迅速在臺打響知名度。

2008 年 1 月發表的 Passat CC 搭上了正席捲車壇的 4 門 Coupé風潮,優美的線條還在 2010 年年底至 2011 年年中這段時間中搭上了臺灣當紅偶像劇的風潮,以「咪寶」這個可愛的名字打響知名度。

不過在 2011 年 11 月中旬,也就是 Passat CC 發表即將滿 4 年之際,Volkswagen 宣布為 Passat 進行小改款更新,讓這款充滿圓滑曲線的美型 4 門 Coupé產品,能夠披覆上更具新意的面容,並且提升其產品實力。同時,Volkswagen 也對這款 4 門 Coupé在家族中的定位進行調整,將原先 Passat CC 的車名改為 Volkswagen CC,宣示 CC 一系正式從 Passat 車系下分流而出,自成一格。

在 2011 年 11 月 Volkswagen 為 Passat CC 進行小改款的同時,也宣布 CC 將從 Passat 車系中獨立分出,自成一個獨立的車系,不再隸屬於 Passat 車系之中,同時車名也從 Passat CC 改為 CC。

2012 年 7 月 6 日,Volkswagen 總代理太古標達汽車正式為國內消費者引進 Volkswagen CC,取代原先販售的 Passat CC,並且就其動力編成進行調整,由原先 2.0 TSI、2.0 TDI BlueMotion 以及 3.6 V6 的組合,改為 1.8 TSI、2.0 TDI BlueMotion 以及 3.6 V6 等 3 款動力擔綱。這天,來到我們眼前的,正是面容更為犀利,同時也是擔任臺灣市場 Volkswagen CC 一系全新入門動力的 Volkswagen CC 1.8 TSI。

圓融離線,走向犀利

雖然從 Passat CC 到 Volswagen CC 對於車型演進而言,只是小改款的更新,不過若是將 Passat CC 與 Volkswagen CC 併列比較,卻會發現,Volkswagen CC 的外型設計,已經走上了另一個方向,不再是 Passat CC 那樣圓融優雅,導入 Volkswagen 現行的設計之後,Volkswagen CC 多了更多剛冽、銳利的線條,就像是幫助 CC 在臺灣走紅的偶像劇劇名一般,更為犀利。

雖然就車型世代的演進而言,從 Passat CC 到 CC 的轉變僅是定調在小改款,不過 CC 的外型設計除了優美的側腰曲線外,已經走上了另一個方向,而不是 Passat CC 時的圓潤。

從車頭開始,CC 就呈現了與過往 Passat CC 截然不同的樣貌,在 CC 身上,Volkswagen 運用現行家族中高階產品的設計手法,透過大量的鍍鉻元素,搭配橫向水平的線條,組成水箱護罩與前氣壩的基本雛形。CC 在粗壯的銀色倒梯形水箱護罩邊框之中,嵌入 3 道鍍鉻橫柵飾條,搭配中央巨大的 Volkswagen 廠徽,以及嵌在霧燈邊緣的鍍鉻飾條,讓原先優雅的 Passat CC 在小改款化身成為 Volkswagen CC 之後,也換上了一副更為銳利的面容。

CC 的車頭設計在小改款後更向 Volkswagen 的中高階產品靠攏,仿效 Phaeton 那般大量採用水平線條構成,並且運用豐富的鍍鉻元素,帶來豪華氣派的面容。

大量運用水平線條與鍍鉻元素組成 Volkswagen CC 車頭設計的同時,水箱護罩兩旁的頭燈,也是 CC 在小改款後主要的變更所在。小改款前與圓潤水箱護罩相護搭配的淚眼式頭燈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從四邊形拉長、帶點鷹眼頭燈氣息的頭燈線條,同時 Volkswagen 還將家族旗艦 Phaeton 上融合 LED 晝行燈的氙氣頭燈組移植至 Volswagen CC 身上,更增添幾分科技豪華質感。

Volkswagen 將家族旗艦 Phaeton 上整合 LED 晝行燈的氙氣頭燈組移植至 CC 身上,更加凸顯 CC 的科技豪華質感。

在小改款 CC 身上,車尾同樣有著不小幅度的變動,原先呼應淚眼式頭燈、採圓滑線條勾勒,並且於其中設計有雙圓燈組的尾燈,在小改款之後已經從 CC 身上消失。在小改款更新之後,Volkswagen 將 CC 的尾燈輪廓修飾地更趨進四邊形,同時在其中嵌入猶似「CC」字樣的尾燈燈組設計,使得 CC 能夠擁有頭尾呼應的銳利感。而行李廂上雕塑出的鴨尾在小改款後則是原封不動地被保留,讓 CC 在從優雅轉趨犀利的同時,還能保有轎跑車般的氣息。

小改款更新之後,Volkswagen 將 CC 的尾燈輪廓修飾地更趨進四邊形,同時在其中嵌入猶似「CC」字樣的尾燈燈組設計,使得 CC 能夠擁有頭尾呼應的銳利感。

不過,由於從 Passat CC 至 Volkswagen CC 的更新幅度仍只限於小改款的範圍,雖然在車頭與車尾都進行了幅度不小的更新進化,甚至可以算是上「徹頭徹尾」換上一副全新的面容,不過在 CC 的車側線條上仍是維持著小改款前的樣貌,運用三道揚起的線條,搭配向後延伸並且下切的車頂曲線,以及往後收聚的窗框輪廓,同樣帶來猶似 Coupé般的側腰曲線,美形而優雅。

車側 CC 仍維持著小改款更新前的優雅曲線,運用車側的鈑件摺線與窗框線條,勾勒動感的態勢。車尾 45 度也是 CC 相當迷人的角度。

向 Passat 房車看齊,內裝鋪陳更趨豪華質感

進入 Volkswagen CC 車室之中,儘管經過了小改款更新,仍然流瀉著 Volkswagen 旗下產品一貫的氣息,以簡單素雅的線條構成車室內部的基調,不過,仔細端詳後,仍然可以發現在小改款工程中,Volkswagen 為 CC 在車室內裝方面所進行的調整與更新,讓 CC 的車室氛圍能夠同步點出新意。

小改款更新之後,CC 車室仍然流瀉著 Volkswagen 旗下產品一貫的氣息,以簡單素雅的線條構成車室內部的基調,不過卻在細節上有所微調,增添更多的質感。中控臺頂端的石英鐘,則是最為明顯的變動。

其實在 Volkswagen CC 的內裝更新上,主要變動著重在中控台以及中控台排檔座鞍部的細節調整,從 3 輻多功能方向盤、整合旅程電腦顯示螢幕的雙環式儀表板、標配的 RCD-510 音響主機,以及儀表板總成上的飾板排列,在更名為 Volkswagen CC 之後,仍舊與 Passat CC 時相同。

3 輻多功能方向盤、整合旅程電腦顯示螢幕的雙環式儀表板、標配的 RCD-510 音響主機,無論是小改款前後都是 CC 不變的配置。

不過,在音響主機的上方,Volkswagen 將原先的警示燈按鈕移往他處,改放置於音響主機的下方。而原先警示燈按鈕的位置,則是仿效 Passat 房車與 Passat Variant 旅行車一般,改為一具典雅的石英鐘,並且在空調出風口嵌上金屬飾環,搭配新一代 DSG 雙離合變速箱的圓形排檔頭,中控台排檔座鞍部重新設計的按鈕排列方式,以及改放置於排檔桿左側的電子式手煞車按鈕,都為 CC 帶來更為豪華的質感。同時,並將空調面板的配置稍做調整,運用 3 個圓形旋鈕作為雙區恆溫空調的主要控制介面,在增添新意的同時,也帶來些許的動感。

新一代 DSG 雙離合變速箱的圓形排檔頭,中控台排檔座鞍部重新設計的按鈕排列方式,以及改放置於排檔桿左側的電子式手煞車按鈕,還有更改為 3 旋鈕設計並且嵌上金屬元素的空調面板,都讓 CC 得車室更添質感。

車室空間方面,小改款後的 CC 維持 Volkswagen 總代理太古標達汽車於 2011 年 1 月時 2011 年式 Passat CC 引進臺灣市場的配置,一別 Passat CC 於發表之初所採用的獨立 4 座設定,而是配置更具實用性的 5 人座設定。不過,其實受限於 CC 下滑的車頂線條,後座雖然擁有相當出色的膝部與腿部空間,椅背角度也相當舒適,頭部空間卻略顯不足,以筆者介於 176 公分至 177 公分的身高而言,頭部已經會與頂篷接觸,影響了乘坐時的舒適度。不過對於身高適中或是小朋友而言,仍然算是足夠且舒適的乘坐空間。

受限於 CC 下滑的車頂線條,後座雖然擁有相當出色的膝部與腿部空間,椅背角度也相當舒適,頭部空間卻略顯不足,以筆者介於 176 公分至 177 公分的身高而言,頭部已經會與頂篷接觸,影響了乘坐時的舒適度。

1.8 TSI 入門動力,帶來流暢與優雅

隨著小改款 CC 的導入,雖然在臺灣市場仍然維持 3 款車型的設定,但在入門汽油動力部分,則是換用 1.8 TSI 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擔任,取代原有的 2.0 TSI 動力。而這次,U-CAR 所試駕的版本,正是小改款 CC 車系中擔任入門角色的 1.8 TSI 車型。

廣  告

在 1.8 TSI 動力導入以前,臺灣市場 CC 以 2.0 TSI 與 3.6 V6 FSI 組成汽油動力陣容,擔任入門角色的 2.0 TSI 引擎能夠提供 200 匹馬力、28.5 公斤米扭力的最大輸出。而小改款後,則是採用與 Passat 1.8 TSI 車型相同的 1.8 TSI 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取代。由於採用排氣量較小的 1.8 TSI 引擎擔任,輸出數據也有著些許的調降,引擎蓋下的 1.8 TSI 引擎,能夠在 5,000 轉至 6,200 轉時輸出 160 匹的最大馬力,並且在 1,500 轉至 4,200 轉之間提供 25.5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並且由 6 速 DSG 雙離合器變速箱改搭 7 速 DSG 變速箱。

小改款後 CC 在臺灣市場的汽油動力編成由 1.8 TSI 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 (上) 與 3.6 V6 FSI (下) 所組成,而這次太古標達汽車所安排的媒體試駕車款則是搭載 1.8 TSI 動力的版本。
與 1.8 TSI 引擎互相搭配的變速系統為 7 速 DSG 雙離合器變速箱,同時附有方向盤換檔撥片,能夠提供更具樂趣的駕馭感受。

儘管動力輸出略微調降,不過當坐上 CC 1.8 TSI 駕駛座、並且驅車前進後,腦中浮現的是股熟悉的印象,回想起先前陪著我們在花蓮海岸公路奔馳的 Passat 1.8 TSI,輕踏油門後那股輕柔卻不顯溫吞的力道,以及 7 速 DGS 雙離合器變速箱所帶來的綿密暢快,搭配 CC 優雅的外型線條,其實這樣的輸出調性,著實與 CC 的外型更為匹配,以溫柔卻順暢的輸出力道推送著車體前進,優游地領著人在熙來攘往的街道穿梭,自信而優雅。

輕踏油門後那股輕柔卻不顯溫吞的力道,以及 7 速 DGS 雙離合器變速箱所帶來的綿密暢快,搭配 CC 優雅的外型線條,這樣的組合相當令人滿意。

自信優雅之下,CC 擁有的是紮實而硬朗的底盤設定,本以為採取 4 門 Coupé設定,並且在車名中融合「Comfort Coupé」意涵的 CC 會是較為偏向舒適的軟調設定,但是透過硬朗的彈簧,能夠忠實的將輪胎行經的路面回饋至車室當中,讓人清楚掌握路面狀況。同時搭配較長的懸吊行程,吸收掉可能令人感到不適路面跳動,讓 CC 適合作為日常通勤與假日長途循行之用。

採取 4 門 Coupé設定,並且在車名中融合「Comfort Coupé」意涵,儘管在車名中加入舒適意涵,但在硬朗的彈簧設定下,CC 的路感回饋其實有著水準之上的表現。

不過,或許是因為懸吊行程較長的緣故,帶著速度進入彎道時,儘管採用較為硬朗的彈簧設定,但仍無可避免地出現不小的側傾幅度。雖然由於較為明顯的側傾幅度,可能讓人不自覺的提早減速進彎,不過只要保持著適當的車速,四輪的循跡性並不會因為稍嫌明顯的側傾幅度而受到破壞,搭配著轉向明確的方向盤手感,在彎道的表現上,CC 其實相當穩定且聽話。如果再加上全車系標配的方向盤換檔撥片,CC 能夠提供的駕馭樂趣,其實並不遜於掀背小鋼砲這類充滿樂趣的車款。

由於懸吊行程較長的緣故,帶著速度進入彎道時,CC 仍無可避免的出現不小的側傾幅度,不過只要保持著適當的車速,四輪的循跡性並不會因為稍嫌明顯的側傾幅度而受到破壞。

不僅犀利,全面升級

從 Passat CC 到 Volkswagen CC,不僅只是小改款更新,並且從 Passat 車系中獨立而出,成為 Volkswagen 家族中獨立的一隻產品線,並且將原先圓滑、優雅的面容改為更趨銳利、犀利的表情。Volkswagen 其實也為小改款 CC 導入更多的科技配備。除了原有的車道偏離警示系統之外,CC 車系亦全面導入疲勞駕駛警示系統、穿刺防護輪胎,搭配 2.0 TDI 車型以上標配、能夠在車輪尚未失去抓地力時主動為內側輪進行煞車、提高過彎反應的 XDS 電子差速鎖定系統,提供更為全面的安全防護水準。

在小改款後除了原有的車道偏離警示系統之外,CC 車系亦全面導入疲勞駕駛警示系統、穿刺防護輪胎等配備,不僅外觀有了幾乎全然不同的樣貌,內涵也有相對的提升。

同時,在節能配備上,導入 BlueMotion Technology 節能技術的 2.0 TDI 車型,還搭配有 Coasting Function 慣性滑行功能,能夠在鬆開油門踏板時,放開變速箱的離合器,讓車輛油如排入空檔般滑行,同時能在偵測駕駛踩踏油門或是煞車踏板時,自動接合變速箱的離合器,不影響正常的行駛,以便降低在放開油門滑行時的引擎負擔,進而提升其油耗表現。

透過更為節能的 1.8 TSI 引擎導入,作為 CC 車系的入門角色,提供平均油耗達每公升 15.2 公里的油耗表現,以及運用 BlueMotion Technology 節能技術加持的柴油動力車型,搭配全面提升的安全配備,以及更趨犀利外型設計,讓走出自己的路子,成為 Volkswagen 家族中獨立成員的 CC,即使只是小改款更新,也有了全新出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