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subishi 旗下跨界休旅 ASX 當時在國內車迷的多方臆測之下,終於在
2011 年 12 月由中華汽車採進口的方式導入販售,為中華汽車從缺一段時間的進口車領域注入一股新血,同時讓國內進口休旅車市場添加了一造型個性十足、卻又紮實符合 SUV 本質的新選擇。
其實在 ASX 導入消息確認之後,U-CAR 曾於 2011 年 11 月前往日本北海道進行試駕,先行了解 ASX 的運動性與實車造型,而日規與國內導入版本之間的差異,即在外型方面單雙色、左右駕與搭載配備有所差異之外,其餘設定幾乎如出一轍。
風格強烈,鯊魚頭不突兀
ASX 在造型上的一大亮點,莫過於受到眾多車迷喜愛、俗稱鯊魚頭的大型梯形進氣壩,而類似設計當放在 Lancer 車系時,一開始的確吸引不少人的注目,不過筆者認為經過幾年的時間之後,原有的新奇與興奮度卻少了許多,但這次 U-CAR 有時間將 ASX 擺在那靜靜、慢慢的看,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其實可以漸漸察覺到鯊魚車頭造型套用至 SUV 車體上後,不但不失和諧,甚至比 Lancer 車系更耐看,另外雙車色搭配也較日規單車色活潑許多。
ASX 車系在 Mitsubishi 產品線當中,還算是年紀相對年輕的車款,雖然在車頭上取用相當運動化的設計,不過車側卻是利用極其簡單的線條勾勒,透過車門上一道簡單向上揚起、延伸至車尾的摺線,省去視覺上的複雜度但卻也能同時表達出輕盈的動感本質,在其餘中規中矩的設定之下,展露一絲絲的不安份心理。同樣的,在車尾部分亦是 ASX 能稍展個性所在,與頭燈造型相為呼應的尾燈組,銳利的直線當中帶有弧線,著實降低了視覺上的生硬感,同時和置放車牌位置所勾勒的線條組合之後,賦予 ASX 線條分明且立體的車尾。
車室簡樸為本,兼顧舒適
領略 ASX 外型之後準備進入車室,而在拉開車門的那一剎那,馬上感覺到 ASX 車室內裝設定其實不若外觀個性搶眼,而是以穩重、簡實的黑色主掌了整體氛圍,2.0 車型標配的皮革座椅身體包覆性足夠應付一般狀況行駛,另外不論是 1.8 或是 2.0 皆標配有雙前座雙段加熱功能,開關位置則是隱藏座椅下方、安全帶扣環前方,其加熱反應算快,對冬季怕冷的乘客來說相當實用,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開關位置過於隱密,若駕駛獨自開車時較不易尋找到開關的位置。
在 ASX 一片素黑的車室當中,不論是方向盤、空調旋鈕或是排檔桿座的安排與樣式,皆與國產 Outlander 或 Lancer 車系相仿,但是實際接觸時,方向盤與排檔桿所採用的皮革質地較國產車型柔軟,質感更加細膩,空調旋鈕的密合度也優於國產化車款,ASX 進口的身分地位從細節處亦能表現出來。另外,雖然 ASX 內裝乍看之下充斥諸多塑料,不過質地較軟的塑料所鋪陳的中控台與門板,實際接觸時的確可讓整車塑料感稍微降低,同時原廠亦透過中控台灰色硬塑料的搭配,來讓車室內能夠有些變化,不過整體來說仍偏趨於簡樸。
至於 1.8 與 2.0 車型在內裝設計的差別在於,2.0 車型標配有 Push Start 引擎啟動按鈕、皮革包覆座椅,1.8 車型的座椅則是換成平織布包覆。方向盤換檔撥片則是全車系標配,並刻意採用鋁鎂合金打造以提升質感,但換檔撥片固定在方向盤座,假使可以安裝於方向盤上、讓駕駛無時無刻都能直覺操作,相信可以帶來更多的便利性。
當初第一眼見到 ASX 時,印象最深的即是實車並沒有原本想像中的大,當時腦海中便立刻對其內部空間設定感到好奇,尤其是後座乘客空間,因此試駕時亦特意繞去後座體驗,以身高 180 公分的筆者來說,後座乘坐空間算是剛好,但車頂帶來的壓迫性較大,不過仍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另外,後座椅背設定雖然偏直,但與柔軟度與支撐性設定平衡的座椅搭配後,其實並不會帶來特別不舒適的感受。
體驗過後、準備下車時,無意間發現 ASX 的後車門開啟角度、座椅的安排與較高的門檻組合下,使得上下車空間略有壓縮,對體型較大的乘客來說於上下車可能較為局促,若是再將車門開啟角度增大些,相信會更加便利。
平穩輕快,1.8、2.0 動力兩樣情
國內販售的車型當中,不論是 1.8 或是 2.0 車型皆搭載一具調校不同的鋁合金直列 4 缸 MIVEC 引擎,俱備電子可變汽門正時科技,讓 1.8 車型擁有 140 匹最大馬力以及 18 公斤米最大扭力,而至於 2.0 車型的最大馬力則調漲至 150 匹,最大扭力為 20.1 公斤米;而兩車型所搭載的變速系統,皆是原廠旗下廣泛運用的 INVECS-III 無段變速系統,俱備可模擬六速的 Sports-Mode 手自排功能,以提供更多的駕馭樂趣。
因為筆者長時間接觸著國產 Lancer Fortis 1.8,所以在正式出發前心想相同的引擎配置在體型相對較大的 ASX 上後,會有如何表現、更何況 Lancer Fortis 1.8 擁有動力較盛的 143 匹馬力,於是 1.8 車型就成了率先試駕的車型。
上路之後,搭載無段變速系統的 ASX 1.8 表現出相當熟悉、循序漸進的加速反應,平穩而輕盈,雖然起步加速稱不算是令人驚艷,不過在一般超車或是綠燈起步都能滿足一般駕駛需求,但是到了開始爬坡進入高架橋時,ASX 1.8 低轉速域動力明顯不足,這時只要稍稍加深油門幅度、將轉速拉拔超過 2,500 轉時,引擎便開始回應動力需求,紮實、飽滿的將動力不斷輸出,直至約莫 6,000 轉時才平緩下來。
反觀擁有 150 匹馬力的 2.0 車型表現則截然不同,動力較大的引擎帶來的是較 1.8 車型更加輕快的加速反應,相較於 1.8 低轉速略動力略有不足的情況,2.0 車型同樣在低轉速域踩探著油門時,可以立刻感受到引擎室裡湧出紮實的動力,讓加速表現更加輕盈,若是以相同的爬坡路段來看,2.0 動力可以說是輕鬆應付,1.8 則略顯力不從心,筆者認為 2.0 升 MIVEC 是較適合 ASX 的搭配。
然而,兩者動力之間落差帶來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不過令筆者出乎意料的是 ASX 靈活的動態表現。其實剛上路時,就已察覺到其轉向反應相當輕快,配有 EPS 電動轉向輔助系統的加持,讓 ASX 於巷道間可以更靈活的穿梭,同時亦降低駕駛的負擔。
另外,ASX 面對國內品質不算好的道路時,其懸載調性雖說是較偏趨於舒適,但是相較於越野特性強的車款,ASX 阻尼調校其實可以說是韌性恰好,壓過道路坑洞時不會生硬顛簸、減震效果良好,但卻不會過於柔軟而影響到車身動態,同時駕駛亦可明確接受到底盤傳來的訊息,至於在彎道中,如此懸吊設定搭配電動輔助轉向系統,ASX 在一般速度下過彎,車身側傾的情況並不算明顯,不過一旦將車速提高至時速 60 公里時過彎時,便可以開始感受到,但出彎之後車身重心便很快且平穩的恢復,不會讓人過度搖晃而不適的感覺。
綜觀來看,ASX 不論是在外型、車內設計、配備或是動力,都展現出相當強烈的實用色彩,然而,卻又在實用機能為主之下賦予運動化強烈的外型設定,對於不甘選擇一款平庸 SUV 的消費者來說,ASX 無不是一項新的選擇,但假使 1.8 車型 112.8 萬元、2.0 車型 122.8 萬元的售價能夠再親民一些,亦或是豪華性配備多一些,勢必將可以吸引更多、且更多元的消費者。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