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仲夏,BMW 在各界睽違 7 年之久後發表第二代大改款 1 系列,僅管身為整個家族體系編碼最小之一位,但歷經世代更迭之後,進入第 2 代、底盤代號 F20 的 1 系列,透過尺碼的放大、媲美家族兄長的配備以及內裝質感的精進,明顯感受到進入 F 世代的 1 系列極欲展現出不甘居於老么的態度,甚至,更以一車雙格的設計將此車的競爭力拉拔至更高的境界。
而在臺灣市場上,1 系列並未讓國內車迷等待太久,在原廠發表將近半年之後,BMW 臺灣總代理汎德汽車選在 11 月 4 日正式發表全新 1 系列,並與國外市場同步採用一車雙線的模式展開販售。雖然 U-CAR 也曾於 9 月遠赴德國柏林親身體驗這位長大之後的小兄弟,但 1 系列抵台後,當然也要帶領著國內的網友們來親身領略這嶄新氣勢。
傲氣神情,精魄完熟
不少人在首次見到 BMW 將第 2 代 1 系列曝光時,對於其特殊的車頭設計相信有著許多不同的看法、甚至抱有存疑,不過 U-CAR 在發表會上再次見到其真面目時,相信也見過實車的網友也會一樣,對相當立體化的車頭留下印象,並且掃去先前存有的疑問。
而對 1 系列印象改觀的原因,主要是在試車過程當中,靜靜觀察新世代 1 系列車頭時,會發現從正面望去後,車頭左右兩側呈「><」型的摺線隱隱約約浮現,並挾帶著似圓又方的大型頭燈組,自外而內向中央雙腎水箱護罩收攏,而此起伏的線條與頭燈組湊成立體新式臉孔,是在 2D 圖片中無法呈現的。如此新穎的設計也正是 1 系列主要設計師、同時也是 BMW 新任設計總監、新世代 5 系列主導設計者-Adrian van Hooydonk 最喜愛、也最引以為傲的部份。
若是接著微微將身體側傾而對著 45 度角望去,此部 120d 走著 Urban Line 的設計之處才會更加突顯,舉凡 11 柵式白色水箱罩肋條、白色前保桿擾流翼片與白色 17 吋雙肋式鋁圈等,都是 Urban Line 車型的型格所在,而 Adrian van Hooydonk 表示,在上述部件會搭配白色使用,是由於白色象徵著時尚現代與純淨。僅管其個性不若 Sport Line 外放,但也是能在內斂之間透過白色飾版發出追求自我風格的訊號,並散發著年輕小夥子不甘示弱、瞪大雙眼的神情。
如同前幾則報導所言,新世代 1 系列有著較前代車型更大的尺碼,而受到軸距拉長 30mm、車長拉伸 85mm 的影響,讓新世代 1 系列的車頭看來更加修長,並與引擎蓋向前壓伸的設計搭配下,頗富跑車風格。但是,不難看出設計師仍在尺碼變化的條件之下,維繫與前款車型相仿的身影。而相同的思維邏輯,在車尾也應用得當,新世代 1 系列車寬拉張 15mm 後,與外突的後保桿組成更加厚實的型態,再加上尾門和保桿施以幾道線條,可人的俏麗臀部油然而生,另外,白色的飾條更是車尾的另一大亮點。
內裝設計同步昇華,精華科技含納其中
如同人類一般,外觀能展現經過 6 年成長之後的氣勢,內裝也需更加細緻。而在拉開車門、踏進駕駛座之前,卻停頓了一下,因為看到採用織布與皮革包覆的座椅,灰與白的搭配相當和諧,彷彿走進德國講究自然純淨的現代化建築當中,此外,座椅中央還不忘畫上一道類波浪黑線,心想,這不正是 Urban Line 設計走向所訴求的內斂簡約、卻又追求時尚自我的風格。不過,在坐上駕駛座之前,看到了白色皮革上因有多人試乘之後留下的痕跡,但這問題就留給汽車美容處理吧。
終於,坐進駕駛座之後,美形的座椅雖然同樣能展現舒適度與支撐性,但對於身高 180 公分、體重逼近 90 公斤稍嫌壯碩的筆者來說,腿部與臀部的包覆性與支撐性則略為不足,但這一點卻可以從可沿伸的腿部支撐來補足。而進入車室之後,目光習慣的落在方向盤上,此車採用的三輻式運動方向盤,上方則俱備列為標配的車速限制系統與音響控制鈕,另外 120d Urban Line 還將類 F1 方向盤換檔撥片也加入標配當中,符合人體工學的裁切設計,實際操用上確實讓駕駛可以在激烈操控中隨時掌握住撥片以利升降檔。
第 2 代 1 系列座艙質感的躍進,光從方向盤上即可窺之一二,而接著目光轉向右側,則會看到中控台上緣的顯示螢幕,而本次的試乘車上配置選配的中文衛星導航軟體之後,一併升級為的 8.8 吋大型螢幕,讓駕駛辨識度更加提升,而在試駕當日,僅管艷陽高照,但螢幕呈現內容則不至於完全被陽光所掩蓋,技術水準已達到一定程度。
接著順勢往下看,分別是空調出風口、音響控制鈕與空調控制介面,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試車過程中無意間發現,音響介面上 1 至 9 的電台記憶快捷鍵還支援觸控感應式的功能,對行車中想切換電台的駕駛來說,無疑是個貼心的設計。中控台整體雖然多了一組大型液晶螢幕,但整體看下來,此代 1 系列仍保有 BMW 的簡約風格,加上左右座艙被手套箱拉出的一套弧線區隔,更是展現令人印象深刻的設計感,F20 世代的 1 系列於內在也突顯長足進步。
TwinPower Turbo 柴油引擎的魅力,多模式的隨心所欲
BMW 的高效動力理念,同樣在此代 1 系列發酵。本次所試駕的 120d Urban Line 搭載這具排氣量 1,995c.c 的 TwinPower Turbo 渦輪增壓柴油引擎,結合了第 3 代燃油共軌直噴與可變幾何渦輪增壓技術等,於帳面數據上可替 120d Urban Line 於 4,000 轉時發揮最大馬力 184 匹,達 38.8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更是在 1,750 轉時即可湧現。
在動力核心之外,120d Urban Line 還結合了 EfficientDynamics 高效動力,支援 Eco Pro 節能駕駛模式,讓駕駛視情況而調整,至於變速箱則是選用了 Steptronic 八速運動化手自排變速箱,甚至還搭載了 7 系列與 5 系列即有配置的 Dynamic Driving Control 動態行車模式,除了 Eco Pro 模式還可於 Comfort、Sport 與 Sport Plus 之間切換,而這也是新世代 1 系列展現長足進步的印證之一。
概略了解這輛 120d Urban Line 所蘊含的好料、按下引擎啟動鈕之後,引擎室立刻傳來柴油引擎特有的聲音,其實這聲音於怠速時很容易聽見,對汽油車比較熟悉的人需要一點時間來習慣。
既然全球現在都在研究、談論著節能科技,所以筆者也想趁著本次試車先來愛地球一下、打算先在 Eco Pro 模式下來試試。按下排檔桿座的行駛模式切換鈕至 Eco Pro 後,儀表板原本的紅色瞬間油耗指示條會變成藍色,越接近灰色區塊表示駕駛風格越不省油,另外中央的旅程電腦還會顯示+XXkm 的字樣,這意味著當下駕駛風格符合節能模式條件而獲得的額外里程數,藉由種種表示來時時提醒駕駛人節能的好處。
至於在此模式下的車輛表現,Eco Pro 模式將會針對引擎輸出管理、變速箱換檔程式與空調出力等要素來調整,所以待命轉速降低、動力輸出相當柔和、換檔時機更早而且空調出風量也瞬間轉弱,同時怠速熄火系統也會自動啟動,藉由這樣的車輛設定來換取節能表現,在市區走走停停時的確是一個省油的好選擇,而且怠速熄火啟閉反應也算迅速,不會發生綠燈要起步時引擎還沒發動的窘境,不過若是要開始進入多彎、講究操控的路段,那 Eco Pro 並不是一個好選擇。
接著離開市區進入山中,Eco Pro 駕駛模式在上坡路段已明顯不堪使用,因此索性將駕駛模式於 Comfort 與 Sport 之間切換,車輛則開始會對變速箱程式、引擎輸出、EDC 電子懸吊等系統調整。Comfort 模式之下行駛時,動力輸出仍屬平緩柔和、懸吊系統較為柔軟、電子動力方向盤輔助力道加大,換檔時機則較 Eco Pro 模式些許延後,在結合上述條件後,Comfort 模式讓整輛車表現舒適而且容易上手,個性溫吞柔順,但假使深踩油門,豐沛的扭力仍可在逼近 1,800 轉時而出,不過出彎加速時,Comfort 模式油門反應仍不及心中的嚮往。
然而一旦切到 Sport 模式後,一切都變的不一樣,可以明顯感受到車輛頓時充滿活力,此時待命轉速時攀升至 1,700 轉左右,油門反應也跟著引擎輸出曲線的變化而更加靈敏,同時變速箱也將換檔時機更加延後,另外 EDC 電子懸吊系統則是讓阻尼調整成較硬朗的設定,帶來更穩定的動態表現。
簡單來說,實際在多彎路段時,Comfort 在急彎中可以明顯感受到車身些許側傾,不過對動態表現影響不大,相對的,Sport 模式下由於懸吊轉換為運動化設定,車身穩定帶來更乾淨俐落的轉向,加上油門反應靈敏快速、轉向輔助力道減弱伴隨更穩定與直接的回饋,所以身在駕駛室的我也變得自信許多,同時也享有更多樂趣,在此模式下終於可以看到 BMW 一路走來講究的操控體驗。
經過一連串試駕之後,120d Urban Line 整體給人的感覺仍是相當具有運動性的,即便是在 Comfort 模式底下,它的活潑個性仍然很難被隱藏起來,加上與訴求高扭力輸出的柴油引擎,應對地勢起伏大的地形可說是游刃有餘,再輔以多段行車模式的自由調控,120d Urban Line 整體不僅展現家族中最小成員的靈巧好動,也傳承了 BMW 正統的精神。
在 BMW 家族當中相對年少的 1 系列,首代車型於 2004 年亮相時,雖然身型與家中兄長們明顯區隔,但其後輪驅動、前中置引擎的設定,不但確保這位新生小兄弟有著巴伐利亞純正的運動血統,同時也是當時市場上唯一採後輪驅動設定的掀背跑車,甚至,也被許多消費者視為入主 BMW 的最佳途徑,如今進入 F 世代的 1 系列,外觀有了新世代家族的風貌,內在也與時俱進地提升不少,幾個小時的試駕最後,再回過頭看看擺在那的 120d Urban Line,便會明瞭為什麼它會被賦予那不甘居於老么的神情。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