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約兩個小時的新幹線車程,一路上看著山邊樹林逐漸轉紅,GT-R 車主一行人來到日本東北地區的大城仙台。出了車站,氣溫明顯較東京低上一截;然而相信所有車主內心的溫度卻是異常地高。明天迎接所有人的,將是 GT-R 與仙台 Highland 賽道這組夢幻組合。

第三日行程自早晨展開,GT-R 車主團一行人來到位於仙台市近郊的 Highland 賽道,準備下場體驗 GT-R 的性能實力。

翌日清早七點半起了個大早,一行人便準備前往仙台 Highland 賽道進行本次車主團的活動高潮-GT-R 賽道實駕體驗。仙台 Highland 賽道位於離仙台市西方,距離市中心約莫 24 公里;由於地處山區,自仙台市驅車前往約需時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

事實上,仙台 Highland 賽道乃隸屬於仙台 Hi-land Resort 渡假村,整個渡假村盤踞於仙台市郊的山區丘陵地帶,內部除了 Highland 賽道外,也設有遊樂園、高爾夫球場、Karting 小型賽車場及 Drag Race 直線加速賽道等,乃東北地區相當知名的戶外遊憩場所。而 Highland 賽道本身也舉辦許多四輪、二輪賽事,吸引日本許多車迷前往觀賽。

GT-R 測試基地,開發總監水野和敏親自現身

抵達仙台 Highland 賽道,在 Pit Lane 外側的停車場即停放多輛 GT-R,讓方才旅途中小睡片刻的眾人眼睛為之一亮。而不遠處的 Pit Lane 車庫內,一輛長相奇特的 GT-R 車款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車身貼有「Official Car」和方格旗貼紙,車頂裝有黃色警示燈組,Highland 賽道官方的賽道 Safety Car 即是由 GT-R 所擔綱;此也點出 Highland 賽道與 GT-R 間的獨特淵源。

仙台 Highland 賽道本身的官方 Safety Car 選用 GT-R 車款,車身亦針對 Safety Car 任務需要進行改裝。

此次裕隆日產與 Nissan 原廠會選在 Highland 賽道進行 GT-R 實駕體驗,除了 Highland 賽道本身完備的設計與安全規劃外,車主團抵達的當日,原廠也正在就 2011 年式的 GT-R 進行測試工程。包括 GT-R 開發總監水野和敏、在 Nürburgring 北賽道寫下紀錄的試車手鈴木利男,皆一同在此進行新年式車款的測試工程;GT-R 可謂在 Highland 賽道一點一滴累積出性能實力。

GT-R 得以在 Nürburgring 北賽道寫下紀錄的兩位核心人物:GT-R 開發總監水野和敏 (左) ,以及試車手鈴木利男,受到 GT-R 車主們的熱情擁簇。

跳脫傳統超跑思維,首重抓地力

GT-R 實駕體驗行程,首先由水野和敏總監親自進行的產品簡介中拉開序幕。頻頻在 Nürburgring 北賽道突破紀錄的 GT-R,在一向由歐美車廠把持的超跑級距中強出頭,其背後的設計哲學十分令人玩味;而水野總監也在現場點出 GT-R 就開發理念上與歐美超跑之間的主要差異。

水野總監特別點名 Ferrari F430 Scuderia 和 Porsche 911 GT2 兩款重量級對手:F430 Scuderia 最大馬力 510 匹,車重 1,250 公斤;911 GT2 最大馬力 530 匹,車重 1,440 公斤。兩款性能車款皆採用「大馬力、輕量化」的設計思維,這也是多數車廠在打造性能車款所奉行的圭臬。

在產品解說的過程中,水野總監特別點名 Ferrari F430 Scuderia 和 Porsche 911 GT2 兩款重量級對手,說明 GT-R 與對手間就設計哲學上的差異。

相形之下,車重達 1,740 公斤、最大馬力「僅有」485 匹的 GT-R,不論在「大馬力」,或是「輕量化」上都沒佔到便宜;然而在車壇公認難度數一數二、有「綠色地獄」別稱的 Nürburgring 北賽道上,GT-R 卻能以 7 分 26 秒 70 的單圈成績技壓德義雙雄,水野總監則點出「抓地力」在 GT-R 設計哲學中的重要地位。

水野總監表示,GT-R 採用 Premium Midship 前中置引擎的配置,將 VR38DETT 引擎本體置於前軸後方,使重心向車身中央靠攏;而首度搭載的 GR6 雙離合器變速系統,則置於後軸位置。如此一來,可讓車身主要重量集中在車體中心位置,並達到前後軸配重接近 53:47 的均衡比例。

未如一般性能車款選擇大馬力、輕量化的途徑,GT-R 的設計哲學更強調抓地力和平衡性,將引擎本體和變速箱分置於前後輪軸,以求取機械抓地力的最佳化設定。

在前後均衡的配重比例下,1,740 公斤的車重,則成為 GT-R 機械抓地力的主要來源。根據摩擦力的計算公式,摩擦力與接觸平面垂直的正向力成正比;因此在設計初期,水野總監便未刻意針對車重進行減輕,反之朝均衡前後配重的方式,讓車重本身成為 GT-R 機械抓地力的最大來源。再加上車身空氣力學的縝密設計,包括車頭、底盤、擾流尾翼及車尾擴散板,為車輪加強下壓力,進一步達到抓地力最佳化的設計宗旨。

不斷精進,2011 年式 GT-R 持續升級

藉由產品解說的機會,水野總監也向現場車主說明 2011 年式 GT-R 在產品上的精進重點。首先就座艙配備上,日規 11 年式 GT-R 將增列數位電視配備,並加入 USB 外接音源插槽和 iPod 連結插槽,讓車室的娛樂機能倍增。就操駕性能方面,原廠也著手就懸吊系統和車體剛性進行提升。此外,包括原廠配胎、觸媒轉化器以及後底盤擴散板等細節,11 年式 GT-R 也會有所更動,顯示原廠不斷進化 GT-R 的用心。

性能獨尊,GT-R SpecV 現場直擊

在水野總監親自進行解說下,GT-R 車主對於自己的愛車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而接下來本次活動的重頭戲也將展開。準備前往 Pit Lane 區更換賽車服並挑選頭盔,然而一旁停放的一輛白色 GT-R,則吸引筆者的目光。獨特的黑色輪框,讓這輛 GT-R 與身邊其他兄弟車款有著明顯區別;來到車尾一看,真相也就此大白:GT-R 銘牌下方的黑底「SpecV」銘牌,點出這輛 GT-R 的不凡身份。

國內車迷無緣相見的 GT-R SpecV,亦在 Highland 賽道中現身。

依循前幾代車型的作法,2009 年初 Nissan 也針對 R35 世代 GT-R,推出高性能版本的 SpecV 車型。自外觀部份,GT-R SpecV 便運用碳纖維材質,來求取輕量化的成效。包括水箱護罩、前保桿裙腳、擾流尾翼等處皆用上輕量化的碳纖維進行打造。而 SpecV 專屬的鍛造鋁合金輪圈,亦提供減輕簧下質量的效果。

GT-R SpecV 在車身多處皆使用了輕量化碳纖維材質,而鍛造鋁合金輪圈及標配的碳纖陶瓷煞車系統,也為 GT-R SpecV 省下不少簧下質量。

仔細觀察,GT-R 原本採用的左右四出尾管,在 SpecV 車型身上已換裝橢圓形樣式;排氣系統也改用鈦合金材質打造,進一步提升輕量化的成效。此外諸如全新的引擎超增壓模式,以及標配的碳纖陶瓷煞車系統,也是 GT-R Spec V 專屬的性能利器。

賽道全長 4.063 公里,多複合中低速彎角

先簡單說明仙台 Highland 賽道的背景資料:Highland 賽道全長 4.063 公里,總計由 20 個大小彎角所組成,彎道多屬複合型彎角。賽道主要有三個直線路段,與 Pit Lane 平行的直線路段長度為 584.34 公尺,原廠試車手在直線路段約莫可做出 200km/h 的極速成績。由於賽道位於山區,因此賽道的標高差也有 37.3 公尺上下。

Highland 賽道全長 4.063 公里,總計由 20 個大小彎角所組成,最長的直線路段長度為 584.34 公尺 (圖片引自 Google Map) 。

為了讓參與活動的車主能夠迅速熟悉賽道,原廠安排試車手分別駕駛兩輛 GT-R,以一前一後的方式帶頭領跑。第一圈自 Pit 出發,由試車手帶領瞭解賽道中的各個彎角;第二圈試車手則會稍稍拉高速度,讓車主體驗完整一圈的 Highland 賽道。第三圈在進入最後一個彎角前便駛回 Pit Lane,完成總計三圈的實駕體驗。

換好賽車服並著安全帽後,令人血脈賁張的一刻終於來臨。坐進 GT-R 的車艙中,座姿並未如其他超跑車款那般過於激進、幾乎半躺在車室底板上;GT-R 的座椅反而比較像一般的轎跑車款,並未帶給駕駛相當的壓力,同時又兼顧到包覆性及側向支撐性。座椅調整妥當,將中控台上的變速系統、懸吊系統和 VDC 動態穩定系統都切入「R」模式,車外工作人員給了個 OK 手勢,右手輕撥換檔撥片,油門輕點下 GT-R 便從 Pit Lane 出發準備挑戰眼前的 Highland 賽道。

雙離合器銜接快速,動力飽滿不間斷

自 Pit Lane 駛出自直路底,小小一段的直線加速便讓人感受到 GT-R 引擎的澎湃動力。油門踏板的行程設定相當細膩,輕點可信步邁開腳步,深探一些,源源不絕的加速力道也會即刻湧出,伴隨著逐漸放大的排氣音浪,將車速迅速拉高。面對直路底的第 1、2 號彎角,先右後左的複合彎道其後再連結第 3 號左彎,三個連續彎內車速不算高,不過略帶一些下坡的走勢在攻略上仍極富樂趣。連續變換方向,GT-R 的轉向系統提供相當扎實的路感回饋,轉向的精準度亦沒有話說,讓複合彎角中的路線掌控顯得輕鬆自如。

搭載原廠代號 VR38DETT 的 3.8 升雙渦輪增壓 V6 引擎,搭配 GR6 雙離合器變速系統,GT-R 的加速性能相當猛烈,聲浪亦讓人熱血沸騰。

通過高速的第 5 彎角,迎面而來的則是 Highland 賽道中的第二段直線路段,在此駕駛又能再度享用 VR38DETT 引擎強勁的扭力輸出:利用換檔撥片操作,變速箱在 R 模式下可讓引擎直逼紅線區,駕駛得以盡享渦輪增壓引擎的激情咆嘯。瀕臨換檔邊緣、按下撥片,變速箱則以飛快的速度咬合下一檔位,持續追高車速;在前導車的帶領下,在此車速可作出 160km/h 的水準。

車身重心低,彎內重心轉移細微

約莫 500 多公尺的直線盡頭,左、右、左設定的第 6、7、8 號彎顯得相當有趣。確實踩踏煞車進行減速,瞄準入彎點將方向盤左切,短距離的連續方向變換有些類似繞錐動作;在連續彎內 GT-R 的車身並未顯現出多餘的擺盪,儘管兩側車輪分別壓過路緣石,然而車身在懸吊系統的抑制下,也未出現過多的跳動,四輪仍可服貼的劃過彎道。

進入第 6、7、8 號彎角組成的連續彎,懸吊系統確實抑制了車身在連續方向變換下的擺盪情形,輪胎壓過路緣石造成的跳動亦可迅速消弭,讓車身重心的移轉不會過度明顯。

此外,GT-R 的四輪驅動設定,在彎內也給予駕駛更高的操作空間。經過接續下來的幾個大幅度彎角,16、17 號兩個右彎組成的連續彎,則可顯現出四驅系的精要所在。進入 16 號彎前是一小段直線,此段車速可達到 110km/h 以上。將車身向賽道左靠,面對約為 90 度右彎的 16 號彎,將車速降低至 70km/h 上下,車頭瞄準 Apex 點直切而入;劃過彎頂點後車身要再向左側路緣石靠攏,因為接下來的 17 號彎,也是同為右向的大角度反轉彎角。17 號彎可謂 Highland 賽道中角度最大的右彎,然而駕駛仍可放心地加大方向盤的操舵,在 VDC 系統的從中輔助下,彎道中 GT-R 仍不顯露出一絲的車尾躁動,展現趨於中性的轉向特性。

在面對大幅度的彎角,四輪驅動系統讓駕駛得以放膽加大方向盤的操舵,將車身硬拉進彎內,車尾也不會有過多的躁動或偏移。

來到最後一個右向的第 20 號彎,過了 Apex 點後寬闊的路幅讓駕駛能夠盡早踩踏油門出彎。然而在緊接而來的直線路段上,原廠則刻意擺放了 Slalom 繞錐錐筒,除了避免車主們在直線路段過於「忘情」外,也能細細體會 GT-R 在 Slalom 考驗下的重心轉移和動態平衡。在 Slalom 中,GT-R 展現出低重心的底盤特點:儘管身形有些龐大,車重亦不算輕盈;然而含著油門定速,車身在變向繞錐動作中亦不見顯著的側傾情形,重心轉換的幅度相當細微。車頭指向也與方向盤操作保持一致,俐落地劃過每一個錐筒。

第二趟由鈴木利男帶領的三圈試駕,直線路段領頭車避開 Slalom 繞錐進行衝刺,在賽道末段也可作出超過 180km/h 的最高速度。

首趟三圈的試駕體驗,在前導車的壓陣下,彎道內 GT-R 的動態表現即可謂輕鬆愜意。然而僅僅三圈體驗還真叫人意猶未盡,水野總監也善解人意地安排筆者下場再跑三圈;不過這次的前導車,則交由鈴木利男親自下場領跑!由 GT-R 傳奇紀錄的締造者親自帶頭繞圈,此等機會可是千載難逢。在鈴木利男領頭示範下,此趟繞行的速度稍稍提高,彎內更可感受 GT-R 高度穩健的底盤設定:以更高的速度殺入彎道,四輪持續不間斷的路感回饋,說明 GT-R 在彎內仍保有餘裕的循跡性能;劃過 Apex 點時的絕妙側向加速度,也讓人不禁大呼過癮。

數據化科學分析駕馭技巧

結束由鈴木利男所帶領的三圈繞行,水野總監接著帶筆者前往 Pit Lane 其中一間車庫。在此測試團隊將 GT-R 上場繞行測試所搜集而得的各項數據,包括油門深度、煞車深度、車速、方向盤轉向角度、縱向加速度值、側向加速度值等一一下載至電腦,以進行數據化分析。筆者方才的駕駛操作,也以線條圖的方式具體呈現。利用此一線條圖,測試團隊和駕駛能夠清楚知悉賽道上每一時間點的油門、煞車和方向盤操作,以針隊車輛調校或是駕駛技巧予以改善。

利用車上額外裝載的儀器,測試人員可將油門深度、煞車深度、車速、方向盤轉向角度、縱向加速度值、側向加速度值等數據進行判讀,用以改善車輛設定及駕駛技巧。

而比對筆者與原廠試車手的數據資料,水野總監也親自指點出筆者駕駛的改進空間。水野總監特別點出直線煞車的專業技巧:從煞車數據得知,筆者在直線路底踩踏煞車時,乃採取一次到底的全力煞車方式,線條圖上呈現陡直攀升的線條;然而試車手的數據線條則顯示,在抵達煞車點前,試車手會先輕點煞車,微微放開煞車踏板後再全力踩踏。因此線條圖上並非為一平順線條,反之為一小段攀升、向下轉折後再陡直攀升的走勢。

此一細膩的煞車操作,水野總監也對筆者作出解釋:在直線路底進行大腳煞車,此時依慣性作用,車輛重心將會前移,導致後輪正向力減少、抓地力下滑;同時車頭也會呈現下沉現象,影響接下來的轉向操作。因此試車手在大腳煞車時,會採取先輕點煞車再釋放的動作,讓車身重心依慣性稍稍後移;此時再全力煞車,便可消弭重心盡數前移的現象,來維持前後輪正向力的均等,讓四輪在彎內保有優異的循跡性能。

利用與電玩遊戲公司合作的車載 MFM 多功能電腦監控儀,GT-R 駕駛可讀取包括油門深度、煞車深度、車速、方向盤轉向角度、縱向加速度值、側向加速度值等數據,來精進自身的駕馭技巧。

事實上,GT-R 車主也能利用車載的 MFM 多功能電腦監控儀,來讀取上述的各項資訊。原廠特別與著名模擬賽車遊戲 GranTurismo 的設計團隊合作,由知名遊戲製作人山內一典為 GT-R 量身打造 MFM 多功能電腦監控儀。上述包括油門深度、煞車深度、車速、方向盤轉向角度、縱向加速度值、側向加速度值等數據,MFM 多功能電腦監控儀皆能顯示並予以紀錄,讓車主得以精進自身的駕馭技巧。

原廠試車手極限操駕示範

上午的行程就在兩趟共六圈的繞行中結束。中午用過午餐後,下午的「菜單」則讓一行人更清楚體會 GT-R 激進性能的精要。原廠安排由三位專業試車手操刀,乘載車主下場體驗 Hot Lap 繞圈。三位頗有年紀的試車手,外表看來只是尋常中年人;然而坐進車室,試車手便將 VDC 系統關閉,打算將 GT-R 的操駕極限盡逼而出。

由原廠試車手親自操刀的 Hot Lap 繞圈,試車手火力全開下,GT-R 頻頻以滑移的方式掃過彎道,讓人見識到 GT-R 另一種操駕面貌。

駛入賽道,方才對 GT-R 的印象全然拋諸腦後:試車手極盡全力,每個彎角都吃盡路緣石,以最激進的路線殺彎;而往往在筆者預期的出彎點前,試車手便大力踩踏油門,讓扭力盡情宣洩而出。此刻自底盤上可感受到,四輪與路面的接觸已瀕極限邊緣,車輛正以幾近滑移的方式向出彎外側的路緣石甩出;然而在極限邊緣輪胎路感的回饋仍相當明確,試車手適時地進行方向盤反打,車身便也乖乖的修正路線,讓抓地力在車頭擺正後即時恢復,讓引擎在直線路段再次大力咆嘯。

廣  告

回到 Pit Lane,下車時身子不禁有些暈眩;以一般人的駕駛技巧,GT-R 在賽道上能夠很快且平穩,深厚的底盤潛力讓駕駛不需高度技巧,即能在彎道中以高速劃出完美路線;然而在專業車手火力全開的駕馭下,GT-R 也能搖身一變,每每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和角度攻克彎道,徹底展現出驚人的性能實力。

天色逐漸昏黃,此次在仙台 Highland 賽道的試駕體驗到此也要告一個段落。與水野和敏總監和試車手鈴木利男一一道別,離開 Highland 賽道後,對於 GT-R 的深切感受仍回味無窮。相信不論對於筆者或是 GT-R 車主們,經過此趟「GT-R 車主原廠疾速之旅」,對於 GT-R 的認識也將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