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 TTLBT 所主打的一大特色便是科技層面,其就是在前方觸控式 7 吋全彩儀表,並且最大亮點更是在於具備無線 Apple CarPlay 車載系統,不過要做連結的動作時,首先必須先和藍牙耳機來連線,等到成功與藍芽耳機連線後,屆時才能和手機做連結,亦即就是必須通過兩道連線的關卡,車主才能享受到 Apple CarPlay 的功能;同時目前也僅有 Apple CarPlay、並未有 Android Auto,三陽表示其原因在於現階段 Google 未授權 Android Auto 給予二輪產品來使用。
這次 TTLBT 所主打的一大特色便是科技層面,其就是在前方觸控式 7 吋全彩儀表,並且最大亮點更是在於具備無線 Apple CarPlay 車載系統。
筆者認為,當二輪機車擁有 Apple CarPlay 後最大的便利性就在於導航,現在騎士也能享受與汽車同樣所擁有的功能,同時這組 7 吋儀表的畫面呈現也相當不錯,並且設計的角度也讓騎士相當好掌握資訊,視覺上並不會有多餘的壓力產生。
另外就是車載系統層面,雖然有了 Apple CarPlay 確實很吸引人,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 IOS 系統,因此使用 Android 系統的車主便無法享受到該項功能 ( 雖然原廠強調是因為 Google 未授權 ) ;此外,在連接系統部份,必須要先連接藍芽耳機後才能連結手機,屆時才能享受 Apple CarPlay 的功能,筆者認為整體程序應當可以再簡單一點,因為這也代表著車主必須要帶著藍芽耳機,才能夠使用 Apple CarPlay,該系統整體的使用上都還有進步空間。
在連接系統部份,必須要先連接藍芽耳機後才能連結手機,屆時才能享受 Apple CarPlay 的功能,筆者認為整體程序應當可以再簡單一點,因為這也代表著車主必須要帶著藍芽耳機,才能夠使用 Apple CarPlay。
三陽成為國內機車銷售龍頭也有一陣子了,與過去的霸主光陽相比,雙方很大的差異之一就在於產品推出路線不同,光陽以油、電共同邁進,而三陽則是主攻油車,但就以結果論說,現階段三陽無疑收到更好的成效。攤開近 3 年左右三陽所推出的新產品,首推的就是現在市場最暢銷車款全新迪爵 125,另外就是在高階級距中斬獲佳績的 Jet SL+,至於像是迪爵 125、Woo 115 雖然問世時間較久,但依然能在市場上獲得穩定不錯的成績,而 CLBCU、MMBCU 和 2 代 DRGBT 都是不可忽視的車款。
除了白牌速克達之外,三陽先前所推出的黃牌產品 ADXTG 同樣獲得市場不錯回響,近半年的時間就一舉成為 2024 年度最暢銷大型速克達;挾著這股氣勢,三陽也在 2025 年 2 月舉行了新年度首場新車發表記者會,推出的新車其為在 2024 EICMA 米蘭車展中亮相、BT 靈獸系列的最後一款車 TTLBT,也是三陽現在所有產品中的旗艦車款,包括科技配備、整體實用性等等都是強調的重點,原廠也開出 36.5 萬元的正式售價。
在 TTLBT 正式發表後,三陽也舉行了新車媒體試駕活動來讓大家體驗,不過由於原廠安排規劃的時間相當短暫,因此我們僅淺嚐了一下 TTLBT 的特點;確實,TTLBT 不管是在設計、配備和整體操控性都有一定的水準表現,而究竟消費者買不買單?相信接下來幾個月的銷售數字便會見真章。
BT 靈獸系列最終章:靈龜
三陽近幾年許多產品其融合了動物的原素,這也包括了 BT 和 CU 系列,而這回的主角 TTLBT,也是 BT 靈獸系列的最後一款,不同於 FNXBT、DRGBT、KRNBT,TTLBT 是作為黃牌旗艦的定位,也是品牌目前最高階的產品,而從外觀上來看,TTLBT 也融會了相當多「靈龜」的韻味,承襲品牌一向相當獨樹一幟的設計風格。
先從車頭來看,第一眼望過去 TTLBT 給筆者有種帶有一些侵略、卻又不失優雅格調的氛圍,會這樣說也是在於整體線條設計與勾勒其實不會過於強烈,而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上方頭燈造型,可以看到是由許多三角形與矩形拼湊而成,就如同龜殼的樣貌,這樣的風格筆者認為和新一代 DRGBT 有些神似,並且車頭上端也有著大片風鏡;除了炯炯有神的頭燈外,TTLBT 一大亮點特色就是配備了彎道輔助頭燈系統,可以偵測車輛傾角來開啟補光,增加過彎時的路照範圍提升安全性,確實展現了 TTLBT 在科技面向的優勢。
走到車側,最有特色的就是兩邊標配了側廂,在視覺上來說會給人在尾端較為厚重的感覺,筆者自己是比較偏向喜歡簡潔有力一些,加了兩個側廂不自覺會覺得車尾有點「卡卡」的,不過兩個側廂確實能增加物品擺放的實用性,也只能說每個人的需求喜好不同,不想有側廂的話也可以把它給拆卸下來,這邊我們後續會再提到。
其實遠看 TTLBT 的側面,它的線條勾勒很清爽、同時能呈現出些未來感,原廠表示這是以殼甲幾何來拼接的意象,並且在 TTLBT 名牌上還有細節亮點,其有著水波紋路設計,三陽強調這是來致敬「等高線」,相仿的設計在側邊腳踏板也能看到。
看到車尾,也因為有著側廂配置,整體視覺會將尾巴上端往內擠,而這時所看到的尾燈就更加突兀,尤其同樣以龜殼為意象來做設計,其也呼應到頭燈的造型,另外就是將車牌設計在後輪的部分,這點也和 DRGBT 與 MMBCU 相仿,這樣的設定筆者也很喜歡。
科技配備為亮點
這次 TTLBT 所主打的一大特色便是科技層面,其就是在前方觸控式 7 吋全彩儀表,並且最大亮點更是在於具備無線 Apple CarPlay 車載系統,不過要做連結的動作時,首先必須先和藍牙耳機來連線,等到成功與藍芽耳機連線後,屆時才能和手機做連結,亦即就是必須通過兩道連線的關卡,車主才能享受到 Apple CarPlay 的功能;同時目前也僅有 Apple CarPlay、並未有 Android Auto,三陽表示其原因在於現階段 Google 未授權 Android Auto 給予二輪產品來使用。
筆者認為,當二輪機車擁有 Apple CarPlay 後最大的便利性就在於導航,現在騎士也能享受與汽車同樣所擁有的功能,同時這組 7 吋儀表的畫面呈現也相當不錯,並且設計的角度也讓騎士相當好掌握資訊,視覺上並不會有多餘的壓力產生。
此外,這組儀表畫面還有 3 種風格可切換,並且行駛至昏暗環境下透過光感應功能自動切換夜間模式提高辨識度,另外就是 TTLBT 具備 3 種行駛模式,包括 Nomal TCS ( 全動力+TCS 功能開啟 ) 、Nomal ( 全動力並關閉 TCS 功能 ) 、Rain ( 透過降低引擎轉速 5,500 轉前的出力減低雨天打滑風險 ) ,3 種模式可在車輛靜止的情況下按壓右把手 Mode 鍵可進行模式切換,屆時儀表上也會清楚顯示當下騎乘的模式。
不僅如此,TTLBT 更是搭載了定速巡航系統,在時速達 50 公里時即可開啟,使用的方式也很簡單,在左方的把手上有著定速開關,按下即為 Ready,並在時速 50 公里以上時按下 SET-就能啟用,而按一下 SET-就會減速 2 公里,至於按 RES+為加速兩公里;至於解除定速的方式除了煞車外,在上坡或下坡行駛時,目標車速與實際車速超出統可控制範圍時也會自動解除。
TTLBT 左側有著多功能把手控制組,中間箭頭短按可以切換多種選擇項目,包括電動風鏡調整 ( 調整幅度可達 126mm ) 、音樂音量調整、音樂選取調整、行車資訊 ( 含胎壓 ) 、儀表設定等等,至於長按的話即可呼叫語音助理,上下箭頭就是執行與調整,整體使用上來說也不會太過複雜;並且車輛還有很貼心的把手掛勾設計。
TTLBT 車身尺碼為車長 2,203mm、車寬 890mm ( 含側廂 ) 、車高 1,366mm ( 風鏡最低 ) /1,492mm ( 風鏡最高 ) ,軸距 1,543mm,車輛座高為 780mm,而以筆者 179 公分的身高來看,雙腳基本上都可以落地,腳尖僅有微微踮著,跨坐起來不會說有太大壓迫感,同時坐墊的材質軟硬度表現也不錯,並且還具備 3 段可調式腰靠。
至於置物表現部分,車輛前端兩邊都有小小的置物空間,而車廂內擺放一頂 4 分之 3 安全沒有問題,原廠也強調是可以放下一頂全罩安全帽,另外兩邊的側廂的拆裝也相當簡單,透過車廂後方的旋鈕即可,如果還需要更多空間的話,其還備有整合式後箱架可以來擴充;同時也因為採用 OneTouch 免鑰匙啟動系統,屆時可一鍵啟動車輛、油箱蓋與車廂獨立開關等多項便利功能。
騎起來沒有想像中重,更多的是紮實、夠力與愜意
TTLBT 延續 Maxsym TL 的引擎動力及車架設定,搭載 508c.c.並列雙缸水冷引擎,可輸出最大馬力 45.6 匹和扭力 5.1 公斤米,車架部分採用雙三角臺、41mm 倒立式前叉、六連桿懸吊、固鎖式引擎車架帶來靈活穩定的操控性,原廠強調前後懸吊也針對巡航的舒適體驗重新設定,並且副車架強度提升了 36%。
TTLBT 的車重其實不輕、重量達到了 254 公斤,確實當筆者在牽車的時候,TTLBT 就是一種很沉的感覺,不過這種感覺在當催油門後就不同了;騎乘的當下,車輛的坐姿設定讓人感到很愜意,並不會說有壓迫感或是吃力,同時即便車輛超過 250 公斤,但其實動力是相當足夠的,中低速表現的回饋性雖然平穩、但很夠,而當你油門稍微用力催時,那種動力湧現會讓人忘了 TTLBT 254 公斤的重量。
這邊也還是要再提一下,TTLBT 的車格超過 2 米、車重逾 250 公斤,除了這組動力很夠外,另外就是操控性相當良好,並不太會有大車的笨重感,轉彎的靈巧性、整體轉向的適應度也很快便能上手,確實這點是滿讓人驚豔的,同時搭配上既有的沉穩、紮實的調性,以及懸吊設定也很柔順,讓 TTLBT 騎乘起來十分舒暢,作為以長途行駛定位的產品來說,的確 TTLBT 給騎士的反饋感是很出色。
整體來說,TTLBT 會給人一種動靜皆能的感受,你要它穩穩地騎、它就能滿足你,而就以這級距的大羊來說,靈活性也有不俗的表現;至於你想要一些較激烈的騎乘感受,動力爆發性也是有著一定水準。以這次簡單騎乘後的感受來說,TTLBT 算是顧及了各種騎乘方式的需求,不過筆者認為車輛的煞車力道可以再加強一點,尤其是在高速時、重力加速度情況下。
另外還有一點要提的就是定速巡航系統,確實定速功能多少可以減輕騎士的負擔,尤其當車輛騎乘在快速道路時,透過把手上的功能鍵可以來調整當下速度,屆時便可穩定來行駛;不過換個角度來說,定速系統是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因為定速跟 ACC 不一樣,ACC 會自動偵測與前方車輛的距離來進行加減速,但定速系統不會,你設定了速度後它就會一直往前行,不會因為接近到前方車輛而自動減速,亦即騎士更不能有分心的狀況發生,這點也是未來車主需要注意的地方。
產品力確實不俗,但依然有進步空間
TTLBT 不管是在外型、配備、科技面相都相當吸引人,同時近期三陽所推出的新產品都能獲得不俗成績,因此也會更讓人期待 TTLBT 這次的表現,或者是說對它也會有更高的標準來看待;就另一個角度來看,雖然 TTLBT 產品力強,但其實依然有著進步空間。首先就是輔助系統的搭載,即便配有定速巡航控制,但就以現階段市場上的科技來看,更應該導入的是 ACC 主動式車距調節系統。
因為就以臺灣的路況來說,就算騎乘在快速道路上,依然還是會有繁雜的車流,因此 ACC 是更適合定速巡航系統;當然,如果搭載了 ACC 後多少也會反應在成本上,這也就會影響到車價層面,車廠最終要如何拿捏勢必都需要謹慎考量。
另外就是車載系統層面,雖然有了 Apple CarPlay 確實很吸引人,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 IOS 系統,因此使用 Android 系統的車主便無法享受到該項功能 ( 雖然原廠強調是因為 Google 未授權 ) ;此外,在連接系統部份,必須要先連接藍芽耳機後才能連結手機,屆時才能享受 Apple CarPlay 的功能,筆者認為整體程序應當可以再簡單一點,因為這也代表著車主必須要帶著藍芽耳機,才能夠使用 Apple CarPlay,該系統整體的使用上都還有進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