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 1 代、第 2 代的 Focus 車系中,Ford 皆是採歐洲市場偏好的 5 門掀背車型為出發點,並在之後將其改造為 4 門房車版本,以滿足其他市場之需求,其中全球首輛 4 門版 2 代 Focus 更是於 2004 年在臺灣下線。但當 Ford 於 2010 年發表第 3 代 Focus 時,原廠即表示 3 代 Focus 在研發階段,就採 5 門掀背與 4 門房車版本並進的方式開發,以統一的規格體現 One Ford 全球策略。沿用了 Kinetic Design 動感美學的設計概念,5 門和 4 門版 3 代 Focus 以相當成熟的造型,消除過往美、歐、亞太等多規格車種的情況。

在第 1 代 (上) 與第 2 代 (中) 的 Focus ,Ford 以歐洲市場偏好的 5 門掀背車型為出發點,並在之後將其改造為 4 門房車版本,滿足其他市場之需求。但當 Ford 於 2010 年發表第 3 代 Focus 時,原廠即表示 3 代 Focus 在研發階段就採 5 門掀背與 4 門房車版本 (下) 並進的方式開發。

雖然第 3 代 Focus 已於國外上市了一段時日,而各界亦對其樣貌擁有了充分了解,但是當國產 4 門版 3 代 Focus 出現在眼前時,卻能夠實實在在地感受到 4 門車型脫胎換骨、自成一格的成熟樣貌。其成熟的造型設計所帶來的氣勢,更讓人清楚了解到 4 門版 Focus 不再是 5 門版本的延伸車型。現在,就讓我們來仔細觀察,新世代 Focus 1.6 4 門車型實車,在外觀造型設計的蛻變。

蒙面俠 Z 字型意念植入,氣勢獨立

回歸美學設計概念的演進,2005 年開始的 Kinetic Design 動能美學,可以說是 Ford 車廠近年來最為重要的設計語言,透過線條的運用,展現出具能量的動態感受。大面積的梯形進氣柵則是 Kinetic Design 動能美學中最常出現的設計元素,而此元素在第 3 代 Focus 上也再次出現,並且同步進化。

雖然真實樣貌早已揭露,但當國產 4 門版 3 代 Focus 出現在眼前時,卻能夠實實在在地感受到 4 門車型自成一格的樣貌。相較於前代車款完整連貫的梯形進氣柵,第 3 代 Focus 利用左右三角型和中央的進氣柵,將梯形進氣柵的概念擴大。

第 3 代 Focus 車頭造型中最醒目的造型設計非大面積的水箱護罩莫屬,雖然帶來了相同的梯形進氣柵概念,但 3 代 Focus 的進氣柵實由中央的倒梯形進氣柵,與左右的三角形輪廓組成。左右的三角形造型看似具備了導流功能,但這兩個三角形實為密封的飾板,這也使氣流通道集中在中央的倒梯形進氣柵。

相較於前代車款較為單調的水箱護罩造型,3 代 Focus 於水箱護罩中置入了單一的鍍鉻飾條,並在其中央配置了 Ford 廠徽,使下方的大面積進氣柵有所分離。引擎蓋下緣也順著廠徽的輪廓凹折,不僅使鍍鉻飾條與廠徽的空間感更為擴大,也賦與引擎蓋立體的漂浮感。

看似具備導流功能,但這兩個三角形實為密封的飾板,這也使氣流通道集中在中央的倒梯形進氣柵。第 3 代 Focus 前保桿造型採用了向前伸展的曲面鈑件,以近似前下擾流空力套件的設計,為其添增不少動態個性。3 代 Focus 之引擎蓋下緣,順著鍍鉻飾條和中央廠徽外擴,以空間隔閡帶來漂浮狀的視覺感受。

而進氣柵週邊鈑件上多處的曲面和摺線,則賦予了 3 代更為豐富的臉部表情,倒梯形進氣柵的左右外框也往 3 代 Focus 車頭上方展延,一路經過水箱護罩、頭燈組、並帶到引擎蓋上。而引擎蓋上則由另一條摺線與其交疊,延續了車頭線條的趨勢來到 A 柱,帶來具雕塑感的動態氣勢。

除了梯形的進氣柵造型,另一個在 Kinetic Design 動能美學上重複使用的設計語言則屬後掠式的頭燈造型。3 代 Focus 同樣將此設計概念加以擴展,使後掠式頭燈組向後拉長、整體造型較 2 代車款柔順流線,順著車頭鈑件延展的頭燈罩,也帶來了更具立體感的外框輪廓,為 Focus 帶來了更具個性的眼神。

於之前的泰國 Focus 試駕中,U-CAR 試車組曾對泰國版 3 代 Focus (上圖) 頭燈內的 LED 晝行燈眉印象深刻,而國產的 3 代 Focus (下圖) 並未在頭燈罩上緣配置 LED 晝行燈眉,確實為較為可惜。

而 3 代 Focus 也延續了前代車款的設計概念,以圓形燈筒作為大燈的基礎,並將方向燈置於頭燈罩的最前端。於之前的泰國 Focus 試駕中,U-CAR 試車組曾對 3 代 Focus 頭燈內的 LED 晝行燈眉印象深刻,而國產的 3 代 Focus 並未在頭燈罩上緣配置 LED 晝行燈眉,確實為較為可惜之處。雖然少了 AFS 主動式轉向頭燈以及 HID 氙氣燈讓臺灣消費者選擇,但國產 3 代 Focus 全車型,仍標配了與泰國試駕車款相同的附轉向指示燈左右後照鏡。

Ford 原廠於 3 代 Focus 在 2010 年北美車展發表時,即表示 3 代 Focus 融入了蒙面俠蘇洛 (Zorro) 的 Z 字刀痕設計,而這意象主要是透過交疊的車側摺線形成。雖然上下兩道摺線沒有直接相連,但拗折鈑件所帶來的曲面和陰影卻充分展現出 Z 字型的意象。

Ford 原廠於 3 代 Focus 在 2010 年北美車展發表時,即表示 3 代 Focus 融入了蒙面俠蘇洛 (Zorro) 的 Z 字刀痕設計,而這意象主要是透過交疊的車側摺線形成。第 1 道鈑件摺線從前輪拱前方劃至後照鏡下方;第 2 道鈑件摺線則是從駕駛座車門前方、一路劃過前後的車門手把。但 Z 字型的設計概念並未到此結束,從後車門開始向後延伸至車尾的第 3 道摺線也與第 2 道摺線交疊,形成了第 2 個 Z 字造型。

廣  告

車尾呼應動態理念,整體造型更趨完整

Focus 在本次改朝換代中對車體的各項尺寸進行調整,4 門版的 3 代 Focus 尺碼為長 4,534mm、寬 1,823mm、高 1,466mm 以及軸距 2,648mm;與 2 代相比,3 代車款之車長增加 54mm、車寬減少 17mm、車高減少 18mm 以及軸距增加 8mm。相較於 2 代車款,車身更矮、更窄的 4 門版 3 代 Focus 擁有了更趨流線的車身線條,不僅在 A 柱較 2 代車款更為後傾且下壓,其車頂至車尾的線條亦向上抬升,以減少氣體迴流。

除了 Z 字型的鈑件摺線,更趨於流體的車身線條亦為 4 門版 3 代 Focus 之進化重點,向下且後傾的 A 柱、流暢的車頂與車尾使其空力表現得以進步。根據原廠所公佈之數據,4 門版 3 代 Focus 擁有了 0.295Cd (Drag Coefficient) 的低風阻係數。

本次 U-CAR 試駕的 1.6 4 門汽油豪華車型,擔綱 4 門版 3 代 Focus 旗艦車款,相較於其他 4 門版 3 代 Focus,4 門汽油豪華車型在外觀上的主要差異僅在於額外的鍍鉻飾條組以及電動天窗。

成熟的車尾造型是 4 門版 3 代 Focus 之所以能夠自成一格的關鍵所在,看似小型鴨尾的擾流尾翼,實為 4 門版 3 代 Focus 後車箱蓋的一部分,內凹的摺線則帶來了上下分層的效果。相較於 2 代車款,車頭運動、車尾穩重單調的不協調設計,4 門版 3 代 Focus 以前後呼應的頭、尾燈造型,呈現出更高的完成度。

成熟的車尾造型是 4 門版 3 代 Focus 之所以能夠自成一格的關鍵所在,相較於前代車款單調且平順的穩重車尾造型,於研發階段即與 5 門車款並進的 4 門版 3 代 Focus,擁有了更動感的車尾和完成度更高的整體造型。從後車門開始,向後延伸至車尾的摺線與尾燈前端相接,飽滿的鈑件摺線帶來了厚實的肌肉感,而宛如飛翼的大面積尾燈,也從車側包覆至車尾,使車側摺線的能量感相後衍伸。看似小型鴨尾的擾流尾翼,實為 4 門版 3 代 Focus 後車箱蓋的一部分,內凹的摺線則帶來了上下分層的效果。

相較於 2 代車型平面且單調的尾燈造型,4 門版 3 代 Focus 採用了宛如飛翼般的大面積尾燈,其輪廓從車側包覆至車尾,而不規則的尾燈輪廓也與 5 門車型相呼應,2 代車款 5 門車型與 4 門車型尾燈造型的大幅落差在 3 代車款中也不再復見。

追求空力表現,AGS 可變式進氣啟閉系統

新一代 Focus 的外觀造型,除視覺美學可談外,隱藏其下的空力優化設計,也是一大重點。而為了進一步提升 3 代 Focus 的空氣力學表現,Ford 也在其進氣柵內配置了 AGS (Active Grille Shutter) 可變式進氣啟閉系統。簡單來說,AGS 可變式進氣啟閉系統的整體構造與百葉窗相仿,在冷車啟動時,車輛需要減少熱量流失以利引擎快速升溫,此時 AGS 進氣柵會完全關閉;而引擎需要冷空氣協助散熱時,進氣壩葉片會完全開啟導入大量的空氣。AGS 進汽柵開啟角度更能在全開與全關之間,根據車速由系統控制進行高達 16 種不同角度的調節,藉此大幅減少空氣阻力。

經 U-CAR 實測後發現,AGS 可變式進氣啟閉系統於 3 代 Focus 發動前不會將葉片構造閉合,而車輛發動後,AGS 可變式進氣啟閉系統則會緩緩閉合 (左)。即便原地不動,當系統偵側到引擎溫度上升後,AGS 可變式進氣啟閉系統就會將葉片構造開啟 (右),而開啟後則能夠清楚看到內層的散熱器。

經 U-CAR 實測後發現,AGS 可變式進氣啟閉系統於 3 代 Focus 發動前不會將葉片構造閉合,而車輛發動後,AGS 可變式進氣啟閉系統則會緩緩閉合。即便原地不動,當系統偵側到引擎溫度上升後,AGS 可變式進氣啟閉系統就會將葉片構造開啟。

動感進化,4 門房車重新詮釋

4 門版 3 代 Focus 在造型設計方面的脫胎換骨,不僅具備了改朝換代的意義,從頭到尾完整且成熟的車體造型,更顯現出了 Ford 對 4 門版 3 代 Focus 的市場期待。相較於前兩代 Focus 採歐系 5 門掀背車型為主、4 門房車車型為輔的產品定位;從與 5 門版本並肩研發的方式,不難看出 Ford 原廠對 4 門版 3 代 Focus 重視的程度,並為其豎立了自成一格的外觀設定。即便定位為中型房車,但 4 門版 3 代 Focus 造型上的完整進化卻讓其擁有了向 5 門車型看齊的外觀氣勢。

雖然 One Ford 將車款簡化,但試圖以單一車款滿足全世界消費者將是 3 代 Focus 所面臨的課題,而其造型設計也成為了是否能夠獲得消費者認同的關鍵要素。如今 4 門版 Focus 端出了脫胎換骨的外觀設計,但其內裝科技卻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於接下來的內裝乘用篇中,我們也將為各位一探 3 代 Focus 的科技進化與內裝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