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 於 2021 年首度推出的新世代純電休旅 EV6 車系,在 2022 年正式引進國內販售,而隨著 Kia 於 2024 年 5 月於韓國市場發表小改款 EV6 車系後,Kia 總代理森那美起亞亦在 2025 年 6 月正式導入,同時在新車正式上市前,亦先行舉辦了小改款 EV6 的新車媒體公辦試駕活動。


品牌新世代設計特色導入,內裝運動風格提升
小改款 EV6 車系同樣延續了改款前的設計特色,具備了標準版以及運動化的 GT-Line 版本,此回試駕的則是 GT-Line 增程版車型。就外型上看來,小改款 EV6 在車頭造型設計上的確有著頗大的變化,導入了原廠稱為 Starmap Signature Lighting 星圖式設計的 LED 晝行燈組,以類三角形結合下方頭燈組設計,創造出與現行 Kia 車系直立式頭燈組截然不同的風味,具有相當鮮明的車型特質,LED 尾燈組內部也導入類似箭頭造型的設計,但變化則不如車頭來的明顯。

而 GT-Line 增程版車型除了擁有專屬的前後保桿造型設計外,較為特別的是其在水箱護罩部份也採用與標準版本的虎鼻造型有所不同,其透過黑色飾板搭配橫貫其中的 LED 導光條,將兩側 LED 晝行燈完整連結,整體車頭的科技照明感受較標準版明顯更為濃郁。此外其配置的 LED 頭燈組,在 IFS 遠光自動遮蔽功能上也有所進化,透過增加頭燈遠光燈的照明範圍,帶來更寬廣的照明效果。


坐進駕駛座,小改款 EV6 車系給人最明顯的差異性,即在於 GT-Line 車型首度配置的三幅式真皮多功方向盤,相較標準版的雙輻式設計更有運動化的視覺感受,且更採用電容式感應設計,中控台的基礎造型雖未變動,但由雙 12.3 吋螢幕所組成的儀表以及中央觸控螢幕,邊框已改為方正的線條設計,與先前向兩側延伸的造型有所不同,中控台上方飾板亦所有更新,且在副駕駛座側也追加了 GT-Line 車型的專屬徽飾。

小改款車型的雙區恆溫空調面板維持既有的設計,並同樣可透過按鍵切換為中央觸控螢幕的快捷鍵。而採旋鈕式的排檔座及電門啟動造型雖維持以往,但原本黑色鋼琴飾板已變更為消光黑色材質,可減少指紋沾附或是取物時不甚刮傷的可能性,於實用度上有所提升。

中央的觸控螢幕換上了新世代的操作介面設計,與 EV9 車型相仿,皆是透過大型區塊的圖像顯示,取代以往類似小型 App 圖案的介面,在使用上更具便利性,不過筆者還是較習慣用快捷鍵直接進入需要的中控操作畫面,在使用上較為直覺。另外無線 Apple Carplay 以及 Android Auto 以及全車 Type C 充電插孔的導入,則是筆者覺得功能性的重要提升,可避免系統因挑線造成手機連結不成功的問題。

至於在配備設定上,此回試駕的小改款 EV6 GT-Line 車型具備了雙色內裝及雙區恆溫空調,前雙座椅也同樣擁有全電動調整以及一鍵放鬆模式,雙前座電動通風加熱機能及方向盤電熱也同樣含括其中,同時也具備了環景攝影以及 Meridian 環場音響,而 V2L 車內以及車外電源分享功能亦同樣為車型的標準配置。


另外原廠也強調了小改款車型加長後排座墊長度,與提高座椅角度,主要是藉此降低電動車因底板較高、容易因此而犧牲了大腿支撐性。而就實際的乘坐感受而言,在舒適度上的確有所提升,且受惠於本就寬敞的膝部空間表現,更減輕了長途乘坐的疲憊感,唯一較為可惜的是後座頭部空間仍受限於車頂線條、而未顯得特別寬裕,另外也少了全景天窗帶來的寬闊視野感受。

單馬達後驅動力維持,電池容量續航同步提升
此回試駕的小改款 EV6 GT-Line 增程版車型,維持了後驅單馬達的設定,具備 229 匹最大馬力與 35.7 公斤米的扭力輸出,動力設定上與小改款前並無差異性,但在駕駛模式上則首度加入了 My Drive 自訂義選項,除了可選擇動力為 Eco、Normal 或是 Sport 等模式外,也加入了轉向的兩種模式選擇,可提供更為運動化的回饋表現。

就實際的駕駛感受而言,雖然動力的輸出數據未有變化,但轉向特性的改變,也為車輛的整體操控感受帶來了些許的變化,可以透過較重的轉向輔助力道,來進一步更為精準的設定前輪轉向角度。此外小改款車型也強調馬達靜音上的提升,不過對此的駕駛感受並不算明顯,反而是整體的靜肅性,在高速行駛時有感提升。

小改款 EV6 GT-Line 增程版車型電池容量由 77.4 kWh 提升至 84 kWh, 可用容量為 80 kWh,能源局 NEDC 測試規範下亦達到 667 公里續航里程,另外小改款後的充電功率亦提升至 260 kW。為了實際驗證小改款 EV6 GT-Line 的續航及充電表現,我們也特別進行了電量 100%~0%的高速續航測試,並進行 0~100%的充電實測。
電量 100~0%高速續航實測測試說明
- 測試路線:U-POWER 淡水站 > 富貴角燈塔停車場 > 國道 1 號南下 (含高架段) > 臺 88 快速道路 > 國道 3 號南州交流道 > 臺 1 線 > 臺 26 線 > 最南點停車場 > U-POWER 恆春站
- 測試天候:陰與晴,約 22 度~29 度。
- 測試原則:依據當下該路段的法定最高速限表速+5 公里,以 ACC 系統行駛,以「Eco」節能模式行車、搭配 Auto 回充模式
- 輪胎胎壓:前 36 PSI、後 36 PSI
- 冷氣空調:恆溫空調調整至 23 度,風量開到 2 段。
- 車上載重:2 位工作人員與隨身行李
此回小改款 EV6 GT-Line 增程版車型的續航測試,於內湖取車後前往 U-POWER 淡水站將電量補充至 100%,接續則先至富貴角燈塔停車場拍攝影片所需素材,完成後即向臺灣最南點停車場出發,途中除了在國道一號西螺休息站以及國道 3 號南州交流道下的便利商店進行休息,在花費總計 7 小時 24 分鐘後抵達臺灣最南點停車場,總計已行駛 498.1 公里,儀表顯示電量剩餘 4%,可行駛里程為 20 公里,儀表顯示平均耗能則為 6.4 km/kWh。

Kia EV6 GT-Line 增程版 | 剩餘 電量 |
行駛 里程 |
累計行駛 里程 |
儀表剩餘續航里程 | 儀表板顯示能耗 (km/kWh) |
U-POWER 淡水站出發 | 100% | 0 | 0 | 551 公里 | 0 |
國道 1 號西螺休息站 | 53% | 245.4 公里 | 245.4 公里 | 282 公里 | 6.1 |
U-POWER 恆春站結束 | 0% | 275.7 公里 | 521.1 公里 | 0 公里 | 6.5 |
由臺灣最南點停車場回程至 U-POWER 恆春站,由於導航設定為經龍磐公園及水蛙窟的台 26 線道路,使得行駛里程略增為 24 公里,所以在尚未到達 U-POWER 恆春站前,儀表已顯示出現烏龜符號以及限制動力警示,而預估行駛里程僅剩下 3 公里。
但在儀表顯示可行駛里程為 0 公里之後,約莫又行駛了 6 公里才到達 U-POWER 恆春站,此時儀表顯示已行駛里程總計為 521.1 公里,行駛時間來到 8.04 小時,儀表顯示平均能耗為每度電可行駛 6.5 公里。
車款 | Kia EV6 GT-Line 增程版 |
總行駛里程 (公里) | 521.1 |
儀表顯示剩餘電量與里程 | 0% / 0 公里 |
行車電腦顯示能耗 (km/kWh) | 6.5 |
0%~80%充電時間 | 26 分鐘 |
11%~80%充電時間 | 23 分鐘 |
0%~100%充電時間 | 55 分鐘 |
快充峰值功率 (kW) | 249.8 |
平均充電功率 (kW) | 93.59 |
充電度數(kWh) | 89.326 |
實際能耗(km/kWh) | 5.83 |

而就以往 U-CAR 編輯部的測試經驗來說,純電車款斷電前的藏電幅度,約在可行駛 20~30 公里之間,若以儀表顯示平均每度電 6.5 公里的平均能耗,乘以小改款車型的 84 kWh 容量電池,可換算約接近 546 公里的理想續航里程,以此也可推估其在到達 U-POWER 恆春站後,仍約有近 20 公里的寬限幅度。

接續在順利到達 U-POWER 恆春站後,我們也使用 500A 液冷槍進行充電實測,其在起充約 10%左右即來到 243 kW,且一路維持高原式的充電曲線,在電量補充至 20%時更達到 247.7kW,電量於 25%左右來到接近 248.2 kW 的高點。
而在 26%後充電曲線雖開始下降,但也一路維持超過 200kW 的功率成為另外一個充電平原曲線,直到約 50%之後才下降低約 110kW 的充電功率,但亦維持了相當平整的曲線直到 80%左右才逐漸下滑。
此回測試小改款 EV6 GT-Line 車型由 0%充至 100%實際花費時間為 55 分 45 秒,而由 11%~80%所花費時間則為 23 分 32 秒,此回測試總計補充 89.326 kW 電量,最大充電功率來到 249.8 kW,平均功率則為 93.59 kW。而就實際的高速平均能耗表現看來,小改款 EV6 GT-Line 車型此回所繳出的高速實際能耗,則為每度電可行駛 5.83 公里。
實質效能的持續提升
在維持了 800V 系統的先天優勢下,此回 EV6 車系的小改款除了藉由外觀及內裝的變動,為車型設計帶來新意之外,重點仍在於透過電池容量的提升,以及最大充電功率的強化,帶來了更為優異的續航以及充電速率表現,甚且在電氣規格及車型設計更新後,於新車售價上並未有所變動,也進一步強化了新車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表現。
不過,在面對國內 150 萬~200 萬級距有著更多豪華品牌的純電產品相繼加入後,Kia EV6 小改款車系仍須面對更多市場挑戰,如何凸顯本身電氣規格的科技優勢,而不被其它豪華品牌的光環所掩蓋鋒芒,仍是其在國內新車市場上銷售所需面對的課題。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