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di、或者說是 Volkswagen 集團規劃推出全新 PPE 平臺,這項消息早在疫情前就已經確認,鎖定豪華級距市場、全名 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 的 PPE 平臺,乃是由 Audi 與 Porsche 攜手研發,Porsche 將會運用在新世代 Macan 車系上,Audi 則是先行在 2021 上海車展上,展出概念車 A6 e-tron Concept,預告首款 PPE 產品的登場節奏。
雖然是 A6 e-tron Concept 概念車先行以 PPE 首款作品之姿亮相,但最先投入量產的則是 Q6 e-tron,在 2023 年時登場的 Q6 e-tron 就是原型車 Prototype,緊接著在 2024 年,Audi 就正式發表了量產版的 Q6 e-tron;在 2023 年的 IAA 慕尼黑車展上,首度「親眼」看到 Q6 e-tron Prototype,對這輛全新中型純電 SUV 就充滿了期待。

期待的原因並不單純是「一輛電動車」,而是 Q6 e-tron 代表了 Audi 的全新未來,800V 架構、E³ 1.2 版電子系統架構、全新車載資訊娛樂系統,其重要度從 Q6 e-tron 駕駛座艙陳設,開啟了新世代產品設計語彙,不難得知,Q6 e-tron 不僅僅是全新產品這麼簡單,更代表著品牌跨入新篇章的分水嶺。
因為電動車不僅僅是競爭造車工藝,更是科技含金量的短兵相接。
從 8、到 4 再到 6,力圖完整純電休旅戰力布局
撇開純電新創品牌在電動車領域上的持續領跑,從當前 Audi 產品布局來看,Q6 e-tron 代表了品牌最新科技成果,也是讓人感覺到雖然離前段班還有不短距離,但卻是很有誠意的端出好料,感受得到其中的認真追趕競爭對手。

隨著 Q6 e-tron 於國內市場發表,意味著 Q4 e-tron (車長 4,588mm)、Q6 e-tron (車長 4,771mm) 以及 Q8 e-tron (車長 4,915mm)等,3 個級距尺碼的純電 SUV 到齊。Q6 e-tron 是 Audi 首款採用 PPE 這個新世代平臺打造的量產作品,但卻不是首款 800V 架構的車款,目前國內持續販售的純電轎車 e-tron GT,就是 800V 架構的作品,但在諸多實際呈現上卻又不可同日而語。

Audi 在電動休旅市場的產品節奏,先是原本名為 e-tron、大型級距休旅的 Q8 e-tron 登場,隨後則是帶來了純電入門豪華小型休旅的 Q4 e-tron;Q8 e-tron 家族乃是以 MLBevo 平臺打造,Q4 e-tron 則是採用集團在平價車款上所開發的 MEB 平臺打造。在 Q6 問世之後,雖說 Audi 大中小的 4、6、8 號到齊,但實際上 Q8 e-tron 原廠已經停產,意味著接下來會有好一段時間,Q4 e-tron 與 Q6 e-tron 將肩負著純電休旅的重要戰力地位。

常常被戲稱是被造車耽誤之燈具廠的 Audi,在 Q6 e-tron 上同樣導入有 Matrix LED 矩陣式頭燈,採用分離式燈組設計,最上緣、也是最具備明顯識別的晝行燈,提供有 8 種呈現模式選擇,相比 3 月上旬正式發表的小改款 A3,多出了 4 種呈現模式,不僅是因為產品定位高低之故,搭配中央類水箱護罩飾板,同時呼應高辨識且貫穿式設計的 LED 尾燈組,外觀視覺同樣也散發出濃郁科技風。
如果是頂規的 SQ6 e-tron,車尾則是標配 OLED 數位光形變化尾燈,車尾燈組也同樣會有著豐富變化與樣式。


三螢幕與觸控板,兼具一定傳統駕駛樂趣的車室
或許是有點「傳統」偏見的想法,但要知道,以前試車如果有「駕駛導向」,也就是中控螢幕、中控臺、中央鞍座等設計都略為往駕駛方向偏轉的呈現,每每都是比較注重駕駛樂趣的產品,而 Q6 e-tron 由數位儀表與曲面中控螢幕合組的屏幕,就是非常駕駛導向的氛圍,坐進駕駛座難免有備受重視的虛榮感。

好啦,虛榮感什麼的其實只是自我感覺太良好,但更易於辨識與操作的曲面中控螢幕設計,卻是不爭事實,包含 11.9 吋數位儀表、14.5 吋 MMI 中央觸控螢幕都是 OLED,在辨識度與鮮豔度都相當出色,國內市場列為標配的副駕駛座螢幕,則是 10.9 吋觸控 LCD。數位儀表與中控螢幕的曲面螢幕設計,原廠命名為 MMI Panoramic Display,副駕駛座螢幕則是 MMI Passenger Display,合組成 Digital Stage。

坦白說,Digital Stage 數位舞臺這個命名確實滿傳神的,也很準確地將駕駛座艙特點勾勒而出,中控螢幕下方直接是中央出風口,中央鞍座前端僅有引擎啟動按鈕、駕駛模式選擇、循跡按鈕、音量控制旋鈕而已,非常清爽但也不至於讓初次碰面之人,摸不著頭緒的完全取消按鈕設計,這一點與駕馭操控表現相同,在擁抱未來數位科技當下也保留些許傳統的去蕪存菁。
另一項有趣設計,就是駕駛座車門內側扶手上的按鍵組,除了大家較習以為常的車外後視鏡、車門中控鎖、兒童安全鎖之外,也將駕駛座椅記憶功能、燈組啟閉開關整合進去,觸手可得的便利性,並且在駕駛座左腳上方位置設計了一個小型收納空間,感覺相當適合偷偷收納一些個人隨手小物品。

真正最能讓人感受科技實力的,還是要數車載資訊娛樂系統,而這要歸功於 Q6 e-tron 採用名為 E³ 1.2 版本的超大型運算核心集中式系統架構 (End to End Electronic architecture),這套電子系統架構共計有 5 顆高性能控制器,HPC 1 負責如驅動、底盤懸吊、動態輔助等控制,HPC 2 則是掌控自動駕駛輔助,HPC 3 控制車載資訊系統,電池、充電等則是由 HPC 4 控制,而 HPC 5 則是統籌協調的角色。

簡言之,不同於往昔車廠各項部件與功能,有如層層疊加的建構模式,Audi 在 E³ 1.2 版本的電子系統架構設定上,採取類似現代電腦的模式,將所有運算與控制功能集中在超高運算能力的綜合型處理器,而最直接展現而出的,就是車載娛樂系統。講得更直接一點,就是讓車輛與我們日常使用的智慧行動裝置更為貼近了。
Audi Taiwan 在此次試駕活動中,分別提供 Q6 e-tron 以及 Q6 e-tron quattro S line 運動版兩種車型,而試車組試駕的對象為 Q6 e-tron quattro S line 運動版,在啟動車輛後立即發現這輛試駕車,選配了名為 MMI experience pro 的內裝升級套件 (選配價 9.6 萬、SQ6 e-tron 標配),因為這個升級套件包含有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Bang & Olufsen 3D 環繞音響系統、以及多彩環艙氛圍照明套件。

多彩環艙氛圍照明套件在前擋風玻璃內側,LED 燈條不僅會有不同顏色顯示,還會依據不同情境展現顏色,啟閉車門、充電、方向燈等,都能夠視覺顯示,充電時則是依循電池百分比一般,會隨著電量增加而堆疊,是相當有趣的配備。套件中的另一項功能其實也相當實用,就是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使用車內原廠導航系統,抬頭顯示器中鮮明的「魚骨頭」指標,視覺鮮明且實用性相當高。
講到擴增實境抬頭顯示器這項在 SQ6 e-tron 上標配的配備,不得不提一下 Q6 e-tron 的車載資訊娛樂系統,還可以透過抬頭顯示器玩遊戲,雖然個人遊戲玩得不怎樣,但整體運作的流暢度以及充電時可以消磨時間,自然就會覺得「這科技感很可以啊!」
底盤設定的強項不可少,實際續航表現下次再來測試
有點像是卡通裡面的情節,坐在雲霄飛車上可能從第一次的大呼小叫,到上百次後習以為常的淡定,是的,電動車在加速表現上擁有優異實力,不似傳統燃油引擎總需要蓄力一番 (引擎轉速的拉升),只要加深右腳加速踏板就能確實感受出色力道,因此電動車溝通靜止到時速 100 公里加速成績,其實並不是非常吸引人的條件。

相比於扭力馬力與加速表現的數據,Q6 e-tron quattro S line 底盤設定上的表現,卻是更吸引人、或者說對於從油轉電的 Audi 車主而言,可以感受到帶有不少傳統燃油車款底盤調性;Q6 e-tron 車系搭載小電池 (總容量 83kWh、實際可用 75.8kWh) 的入門車型,採用後軸單馬達配置,而 Q6 e-tron quattro S line 運動版則是前軸增加配置非同步馬達。

在 Q6 e-tron quattro S line 運動版的動力數據,綜效馬力數據為 387 匹,扭力輸出則是前馬達 28 公斤米、後馬達 59.1 公斤米設定,如此設定主要在於前軸馬達主要功能在於輔助,在一般市區道路行駛過程中可以明顯感受到後軸為主的輸出,更重要的,是整體駕馭維持了一定的「傳統操控樂趣」調性。


目前電動車主流市場設定,乃是平整化電池設定在車室底板下方,優勢在於重心低且集中,直線時輕易能感受到沉穩調性,但如果是快速左右切換方向的蜿蜒路段,許多時候車身上半部左搖右擺的幅度就會感覺明顯,在 Q6 e-tron quattro S line 運動版上則會感覺出色的抑制,駕馭其中會感覺到俐落且不拖泥帶水。不過,在低速遇到一些路面坑洞時,有著頗為明顯的碎震與跳動,這與胎圈配置應該有直接關係。

整體而言,Q6 e-tron 車系保有一定操控特性,是 Audi 在底盤設定上的功效,也與 Audi Taiwan 在導入國內的 Q6 e-tron 車系中,都標配運動版懸吊系統有直接關係,這也不得不說,相比於電動車新創品牌,傳統車廠在底盤設定上具備更豐厚的底蘊,能一定程度兼顧熱血車迷對操控的堅持與渴望,而不是單純追求未來純自動駕駛的日常交通載具而已。

這一點同樣也反映在動能回收系統設定,Q6 e-tron 車系並沒有太過複雜、超級多段式的動能回收設定,扣除掉 Auto 之外,共計有全關以及 2 段的動能回收設定,透過方向盤後方「換檔撥片」就能切換段數,全關時鬆開加速踏板會感受到純粹滑行,隨著段數增加而每秒減速程度增加,就好比傳統燃油車型的檔煞力度不同一般,可以依循駕駛人喜好自行調整。
如果切換成 B 檔、也就是最大程度的動能回收設定,這時就是屬於無滑行的狀態,與 Audi 其他電動車比較不同的,是往昔 Audi 電動車 B 檔並不支援「One Pedal」功能,鬆開加速踏板也不會煞到停,在 Q6 e-tron 車系上則是會煞到停,並且銜接 Auto Hold 功能。
整體表現來看,Q6 e-tron 車系不愧是當前 Audi 麾下最新科技結晶,雖然這句話聽起來很像是童年某電視影集開場標語,但 800V 的 PPE 平臺、E³ 1.2 版本電子系統架構,在實際充電、性能實力、以及車載系統上的具體使用感受,甚至於駕駛座艙的數位氛圍,都能感受到確實科技滿滿的呈現。

而 Audi Taiwan 在配備與價格設定上,也確實訂下了出色的組合,用寄予厚望來描述應該是頗為確切,真要抱怨的話,個人覺得位於方向盤右後方、控制主動跟車與車距維持的那根撥桿,就好似在電腦機房中看到算盤一般。或許,這是一種提醒先進主動安全配備並非萬能的警示吧!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