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一代 G60 世代 BMW 5 Series,試車組可說是裡裡外外、甚至是諸多動力都相當熟悉了……。

不論是純電 i5 eDrive40 的優雅、旅行車 i4 eDrive40 Touring 的空間機能、i5 M60 令人上癮的的 601 匹紳士電武力,或是傳統汽油版 520i M Sport 的純粹操控感動,在短短 1 年內筆者都體驗過這代 5 Series 在不同動力的風貌。

私心而論,若無預算上限,有著「西裝暴徒」實力的 i5 M60 自然是筆者心頭好,更讓人期待改採 PHEV 動力的新世代 M5 到來。只不過眼看著不論是 i5 M60 的 2.3 噸、或是 M5 的 2.4 噸,都大大超過過往 5 Series 家族的車重範疇,畢竟不論是純電的 i5 M60、或是插電式油電 M5 都需承重電池組,即便在 i5 M60 身上我們就初嘗 BMW 工程團隊即便在大車重前提下、仍帶來優異駕控與重心控制表現,但筆者仍是希望 5 Series 有著如 520i 低於 2 噸以下、但動力輸出更高的版本。

即便在 i5 M60 身上我們就初嘗 BMW 工程團隊即便在大車重前提下、仍帶來優異駕控與重心控制表現,但筆者仍是希望 5 Series 有著如 520i 低於 2 噸以下、但動力輸出更高的版本。圖為 520i M Sport。

而 BMW 總代理汎德也深知,即便這代首度推出的純電 i5,在配備豐富度與動力輸出比起燃油 Series 更強勢,但仍有許多傳統豪華中大型轎車消費者不一定能全然接受電動車,而且對手 Mercedes-Benz E-Class 在燃油動力一般車型也分別有 E 200、E 300 雙動力選擇,因此在既有首批的 520i 單一車型之外,補齊燃油更高階動力車型成為 5 Series 的目標。

在 2024 年 8 月,總代理汎德率先以 339 萬 530i M Sport 單一車型預售,隨後 10 月公布正式售價時亦同,其比起 520i 多出 43 萬,動力由 190 匹、提升為 258 匹,並且也加入更多豪華配備;對照對手 E-Class 在 E 300 動力分別有 348 萬運動版、356 萬 Exclusive 雙車型編成,530i 的售價更低,配備更完整。此次試駕我們將進一步分析,530i 在整體市場的戰力。

飾光水箱護罩與智慧光型頭燈加入,足下胎圈升級 20 吋

一如先前我們所熟悉的 G60 5 Series,其在車身尺碼放大、並且加入諸多品牌新世代設計元素後,依舊維持 5 Series 過往兼顧霸氣、運動、精緻於一身的風格,只不過在新世代中不再像前兩代是用鈑件的肌理線條呈現視覺張力,而是透過較為簡約且俐落的立體摺線,展現出新世代 BMW 轎車的風貌。

在新世代 5 Series 中不再像前兩代、是用鈑件的肌理線條呈現視覺張力,而是透過較為簡約且俐落的立體摺線,展現出新世代 BMW 轎車的風貌。

而相對起先前試駕過的入門 520i M Sport 車型,530i M Sport 整體在各項科技與豪華鋪陳更具誠意。最主要將相連的雙腎形水箱護罩,改為具有發光功能的 BMW 飾光水箱護罩,其為水箱護罩外框發光配置,在夜間的辨識度更高,若非細看也很有 i5 這類電動車的視覺感受。只不過 530i 少了 i5 車系水箱護罩的純電 i 字樣標示,並且也由電動車的全封閉造型,改為下半部具有主動式進氣調節功能的設定。

相對起先前試駕過的入門 520i M Sport 車型,530i M Sport 整體在各項科技與豪華鋪陳更具誠意。最主要將相連的雙腎形水箱護罩,改為具有發光功能的 BMW 飾光水箱護罩,試駕車更選配包含銅色外觀的 4.8 萬「豪華耀動套件」。
530i M Sport 標配光型變化智慧 LED 頭燈。

此次的 530i M Sport 試駕車,相比標配這型還另外選配優惠選配價為 4.8 萬的「豪華耀動套件」,其在水箱護罩外框、窗框等處皆採銅色外觀套件,加上足下的 20 吋空氣力學 937 型銅色塗裝鋁圈,讓 530i M Sport 有著更顯貴氣的精緻氛圍。不過若是以標配的 530i M Sport 車型而言,其在足下是改為與 i5 eDrive40 車型相同的 20 吋 M 星輻式 938M 輪圈,雖然比起 520i 的 18 吋皆為升級 20 吋,但 530i 標配造型上會與此次試駕車略有不同。

此外,在煞車制動性上,530i M Sport 標配於足下也追加了深藍色 M 煞車套件,在視覺運動張力與制動都有更佳的表現。

此次的 530i M Sport 試駕車,相比標配這型還另外選配優惠選配價為 4.8 萬的「豪華耀動套件」,其在水箱護罩外框、窗框等處皆採銅色外觀套件,足下也換上 20 吋空氣力學 937 型銅色塗裝鋁圈。530i 標配造型上會與此次試駕車略有不同。

除了試駕車另加選套件、與足下胎圈大小設定的差異外,國內 BMW 針對 530i 也將燈具科技進行升級,主要將頭燈組提升為具有 Glare Free 遠光燈智慧防眩的光型變化智慧 LED 頭燈,在面對不同的路況、以及對向來車時,其整體燈具的智慧變化更能防止眩光、也能提升對路標等物體的照明。530i 也升級迎賓動態光毯,在上下車時的「儀式感」會更具氛圍。甚至在車頂也追加標配全景玻璃車頂,搭配車色更有對比的視覺效果。

530i M Sport 車尾視覺上最主要的差異,仍是在銘牌上的標示,其餘皆為大同小異。

視覺與聽覺質感更細膩,升級全景車頂與後座電動遮陽簾

內裝座艙則維持與先前試駕的 520i M Sport 類似,530i M Sport 延續品牌近期新世代車款慣用的 12.3 吋與 14.9 吋一體式曲面螢幕組合,採用 BMW OS 8.5 介面,搭配主畫面的 QuickSelect 快捷功能,整合包含影音娛樂、聯絡人、車輛細部設定等快捷圖示,並且具有 RSU 遠端更新、原廠衛星導航、還有無線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連結。

內裝座艙則維持與先前試駕的 520i M Sport 類似,530i M Sport 延續品牌近期新世代車款慣用的 12.3 吋與 14.9 吋一體式曲面螢幕組合,採用 BMW OS 8.5 介面。
水晶套件也增添車內質感。
駕駛安全包含便利的自動變換車道輔助、清晰的 360 度環景影響皆為標配,甚至也標配了手勢控制可移動環景 3D 畫面。
車內攝影機、還有互聯商店的功能訂閱,也替其車內娛樂與便利度增添可看性。

而在高階的 530i M Sport 車型上,總代理為營造出其更為細膩的內裝鋪陳風格,主要將貫穿中控臺的座艙飾板,從 520i M Sport 的 Fine-Wood 深色梣木紋飾板與霧面銀色飾條、升級為 BMW Individual Fineline 淺色木紋搭配霧面銅色飾條,其整體木紋的色澤更為明亮,而搭配方向盤與中央控臺、手把等處的銅色處理,更能夠與試駕車的銅色外觀相得益彰。

在高階的 530i M Sport 車型上,升級為 BMW Individual Fineline 淺色木紋搭配霧面銅色飾條,其整體木紋的色澤更為明亮。
5 Series 的 AR 擴增實境導航為標配,並整合在儀表板中更為直覺。
530i 也標配 HUD 抬頭顯示器,這在對手 E-Class 皆須花 5.8 萬元選配。

音響喇叭的外觀上,530i M Sport 也同步從銀色、改為霧面銅色處理,甚至在音響也從 520i 標配的 205 瓦 harman/kardon 高傳真音響+12 支喇叭,升級為 655 瓦輸出的 Bowers&Wilkins 頂級音響系統+18 支喇叭,搭配車輛本身優異的隔音,在聽覺效果更為出色。

音響喇叭的外觀上,530i M Sport 也同步從銀色、改為霧面銅色處理,更級為 655 瓦輸出的 Bowers&Wilkins 頂級音響系統+18 支喇叭。不過此代在門把手處的塑料感稍重一些。

座椅方面雖然 530i 等級仍然維持 Veganza 透氣皮質,搭配雙前座跑車座椅,舒適型座椅與雙前座電動調整為另外選配稍嫌可惜,但 530i M Sport 比起 520i 還升級雙前座通風座椅,這點在對手 E 300 必須要選購到 356 萬的 E 300 Exclusive 才列為標配。

座椅方面 530i 等級仍然維持 Veganza 透氣皮質,搭配雙前座跑車座椅,舒適型座椅與雙前座電動調整為另外選配,稍嫌可惜。
530i M Sport 比起 520i 還升級雙前座通風座椅,這點在對手 E 300 必須要選購到 356 萬的 E 300 Exclusive 才列為標配。

而筆者認為 530i M Sport 最主要的升級、則是在後座享受。除了大面積的全景玻璃車頂降低後座視覺壓迫感外,530i M Sport 也將具備 B 柱出風口與後座中央獨立控制面板的四區恆溫空調標配。甚至連 485 萬 i5 M60 xDrive 都沒有標配的電動後擋遮陽簾、以及手動後側窗簾都列為 530i 標配,讓其後座的尊榮感相當出色。只不過這代 5 Series 的後座膝部空間,相比對手仍舊並沒有太過突出的優勢。

大面積的全景玻璃車頂,降低後座視覺壓迫感,不過其面積仍較 i5 Touring 略小。
530i M Sport 也將具備 B 柱出風口與後座中央獨立控制面板的四區恆溫空調標配。
連 485 萬 i5 M60 xDrive 都沒有標配的電動後擋遮陽簾、以及手動後側窗簾都列為 530i 標配,讓其後座的尊榮感相當出色。

530i 動力 258 匹確實更有餘裕,但仍不及 6 缸綿密與 i5 迅速

530i M Sport 採用新世代 BMW TwinPower Turbo 動力與 48V 高效複合動力科技,搭載 520i 相同原廠代號 B48TU2 的 2.0 升直列 4 缸渦輪引擎本體,以及 BSG 48V 皮帶整合式啟動馬達輕油電系統,但引擎輸出增至最大馬力 258 匹、最大扭力 40.8 公斤米,相較 520i M Sport 馬力多出 68 匹、扭力多出 6.2 公斤米,配置運動化 Steptronic 8 速手自排變速箱下,靜止加速至 100 公里為 6.2 秒,車重則為 1,700 公斤。

530i M Sport 採用新世代 BMW TwinPower Turbo 動力與 BSG 48V 高效複合動力科技,搭載 520i 相同原廠代號 B48TU2 的 2.0 升直列 4 缸渦輪引擎本體,引擎最大馬力 258 匹、最大扭力 40.8 公斤米,48V 高效複合動力可於急加速時額外輸出 11 匹的馬力、2.5 公斤米扭力。
530i 新車同樣還配有長按降檔撥片的 10 秒 Sport Boost,其確實會在瞬間降檔、拉高轉速,搭配倒數畫面帶來一定的儀式感。

行車模式部分,530i 提供包含 Personal 個人專屬、Sport 運動、Efficient 節能、Expressive 悅動、Relax 放鬆、Digital Art 數位藝術、Silent 寧靜共計 7 種,但實際上與行車較為相關的模式則是前述 3 種,其中 Sport 運動模式中分別可針對驅動、ESP 動態駕駛、轉向設定調整,驅動為舒適/運動 2 段、ESP 為運動/進階運動/DSC off 共 3 段、轉向則分為舒適/運動 2 段。而 530i 標配的是標準舒適型懸吊、不過像此次試駕車則搭載可另外免費加選 M 跑車化懸吊系統 (車身可降 8mm)。

530i 提供包含 Personal 個人專屬、Sport 運動、Efficient 節能、Expressive 悅動、Relax 放鬆、Digital Art 數位藝術、Silent 寧靜共計 7 種行車模式。
Sport 運動模式中分別可針對驅動、ESP 動態駕駛、轉向設定調整,驅動為舒適/運動 2 段、ESP 為運動/進階運動/DSC off 共 3 段、轉向則分為舒適/運動 2 段。

先前筆者在試駕 520i 時就指出,雖然 520i 在引擎本體馬力僅有 190 匹,但受惠其車重僅有 1,725 公斤,因此少了像 i4 eDrive40 超過 2.1 噸的車重後,更能凸顯出此代 5 Series 底盤最基礎的「原味」。但當時在山區彎道間用力馳騁,而且即便 520i 一樣有標配 10 秒內最大動力的 Sport Boost 運動衝刺功能,仍會覺得不論是體感或實際的加速秒數爽快度,自然與 340 匹的電動 i4 eDrive40 有著一定差距,少了些許的「快意」。

530i 動力增加 64 匹的基礎下,自然是比起 520i 多了不少「快意」。

如今此番換到馬力提升到 258 匹的 530i,不僅零到 100 公里加速減少 1.9 秒、來到 6.2 秒,車重甚至相當奇妙的還進一步減少了 25 公斤,讓筆者自然好奇這款高輸出的實力。因此在試駕時選擇多個山區彎道、以及一部分的高速道路來體驗,看看是否在動力輸出提升下,5 Series 承襲過去優良的駕控基因下,整體的駕馭樂趣是否會放大。

換到馬力提升到 258 匹的 530i,不僅零到 100 公里加速減少 1.9 秒、來到 6.2 秒,車重甚至相當奇妙的還進一步減少了 25 公斤。

果不其然,在隨著 530i 的步伐踏入山區彎道時,其無論是最大扭力 40.8 公斤米、或是增加 68 匹的輸出,都讓其低速的動力反應更為直接,尤其爬坡時透過聰明順暢的 8 速手自排傳輸,其瞬間的 Kick-Down 降檔反應都相當迅速、綿密,甚至使用 10 秒內最大動力的 Sport Boost 運動衝刺功能時都更為鏗鏘有力,讓駕駛有著相當的動力餘裕加速,更能夠享受其優異的底盤設定。

隨著 530i 的步伐踏入山區彎道時,其無論是最大扭力 40.8 公斤米、或是增加 68 匹的輸出,都讓其低速的動力反應更為直接,讓駕駛有著相當的動力餘裕加速,更能夠享受其優異的底盤設定。

而動態操控部分,即便此代 G60 5 Series 的轉向普遍都調校更為輕手,但方向盤轉打時初段的虛位依舊較少,轉向反應依舊迅速靈敏、指向性即便此代車頭放大仍是相當精準,精準優異的轉向仍是同級距翹楚,更能夠感受 BMW 原廠在此代 5 Series 下的底盤功夫。後驅底盤的設定,則是讓駕駛能夠「推」著車頭入彎,熟悉其特性後,同樣能享受到這類傳統豪華中大型後驅轎車的奧妙,而且筆者認為其在這部分的樂趣更勝於過往前代的 G30 5 Series。

G60 5 Series 轉向反應依舊迅速靈敏、指向性即便此代車頭放大仍是相當精準,精準優異的轉向仍是同級距翹楚。

底盤回饋方面,試駕車即便免費選配了 M 跑車化懸吊,筆者認為其保留了豪華中大型轎車應有的行路質感,路面的坑洞碎震很快就能消弭,即便胎圈升級為 20 吋依舊如此,但在方向盤仍舊有路面資訊回饋傳遞給駕駛者,讓駕駛能夠輕易掌握車輛與路面動態。在過彎時的動態支撐性比起標準舒適型懸吊出色,重心轉換更為迅速、但也不會過於硬朗運動,大抵仍是相當舒適的設定。至於足下的煞車組升級為 M 深藍色煞車後,筆者認為其制動力能與 258 匹的動力相得益彰。

M 跑車化懸吊在過彎時的動態支撐性比起標準舒適型懸吊出色,重心轉換更為迅速、但也不會過於硬朗運動,大抵仍是相當舒適的設定。

只不過是筆者體驗過 BMW 於 X5 等車還有在臺提供的 40i 3.0 升直列 6 缸動力,筆者對 6 缸動力的綿密與加速飽滿程度,還有整體的運轉精緻度更為偏好,像即便 530i 在國道等中高速路段的再加速反應比 520i 更快,但其動力的強勁推背感、還有引擎聲浪細膩度仍是不及 6 缸引擎;而對比起 340 匹 i5 eDrive40 的零百加速雖然電動車受車重影響僅快上 0.2 秒,但 eDrive40 的動力寬裕度仍是比較接近過去的 40i 動力。因此若是對動力細膩度有要求,或許 530i 仍比較難滿足,但若是希望有一個比起 520i 更為充足的燃油動力選項、530i 已經大大勝任。

即便有著更大的馬力與扭力輸出,530i 在國道等中高速路段的再加速反應比 520i 更快,但其動力的強勁推背感、還有引擎聲浪細膩度仍是不及 6 缸引擎,這仍舊是其先天機械條件的限制。
廣  告

國內 5 Series 燃油動力旗艦擔綱,進化展現氣度

受限於原廠全球產品策略,加上歐規也是走向 Plug-in Hybrid 插電式油電等電氣化選項,許多 BMW 愛好者偏愛的多缸數、甚至是經典的直列 6 缸純燃油動力,現行 G60 5 Series 世代僅在北美市場專屬的 540i xDrive 才有供應。國內市場在原廠燃油動力選項不多的情況下,引進 530i M Sport,自然是擔綱起燃油 5 Series 在臺的旗艦定位,而且其在 339 萬的售價設定下,對比對手 Mercedes-Benz E 300 的 348 萬與 356 萬雙車型,尤其後座的電動遮陽簾等鋪陳,配備陣容有著更為豐富的優勢。

而對比同家族的不同動力選項,i4 eDrive40 的純電動力自然是更為強勁;若消費者先天用車條件無法適用電動車,與 i4 eDrive40 同樣 339 萬價位的 530i M Sport,在豪華配備陣容更為豐富,或許也是以進化展現氣度的優異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