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筆者早在 2024 年 9 月就前往德國慕尼黑進行海外試駕,就搶先體驗到代號 G45 第 4 代大改款 BMW X3 的產品風貌,當時我們試駕到歐規採用 ISG 48V 輕油電的 20 xDrive、以及性能旗艦 M50 xDrive,大抵與臺灣市場引進規格吻合(20 xDrive 臺規改採用 BSG 48V 輕油電),對其全面革新的座艙與駕駛輔助科技,還有 X3 M50 xDrive 在德國無限速 Autobahn 高速公路、時速超過 238 公里還能穩如泰山的動態表現,印象非常深刻。讓筆者自然對大改款 X3 新車回到國內後的產品設定,抱持相當程度的期待。
回到國內,繼大改款 X3 在 2024 年 11 月開出預售 279 萬 X3 20 xDrive M Sport、385 萬 X3 M50 xDrive 雙車型接單內容後。BMW 總代理汎德在 12 月 19 日上市大改款 X3 時,一如先前的 1 Series,在上市時還帶來「意外的驚喜」,也就是追加入門 249 萬設定的 X3 20 xDrive xLine,至於 20 xDrive M Sport 與 M50 xDrive 也在上市時同步調降 2 萬,讓全車系 3 車型分別為 249 萬、277 萬、383 萬價格編成;對照起對手 Mercedes-Benz GLC 為 269 至 397 萬的價格帶,X3 可說在入門牌價就足足有低 20 萬的優勢!
而據瞭解總代理會有如此強勢積極的訂價,除了後疫情時代的「價格戰」,最主要也是因為原廠在新世代取消了兄弟車 X4 車系後繼,再加上國內確認不會提供較 20 xDrive 高階的 30 xDrive 動力(原廠設定 30 動力車型僅供北美),因此在 X3 新世代 X3 雙動力格局下,總代理汎德自然要跟原廠爭取更亮眼的價格陣容、來力抗對手。目前 X3 在上市前就接單超過 400 張,上市後透過 249 萬 20 xDrive xLine 加入相信會有更高的接受度,20 xDrive xLine 推估銷售可佔車系 6 成,品牌也預估年銷有上看 3,000 輛的水準。
我們此次則是在 X3 國內上市前,就先體驗到正式售價 277 萬的 X3 20 xDrive M Sport。雖然是在試駕後才知曉 X3 國內完整編成,但筆者此篇也會就 X3 20 xDrive M Sport 的配備與價格,幫讀者分析其與 249 萬 X3 20 xDrive xLine 的差異、以及如何做適合自己的購車選擇,並且稍微比較歐規採 ISG 48V 與臺規採 BSG 48V 的差異點。
M Sport 風格塑造差異化,燈具科技等誠意十足
寫在試駕之前,筆者要再次提及此代 X3 的車系變革重點,除了前述提及的不再同步有新世代燃油 X4 推出外;另外就是燃油與純電版本將完全區隔開來,燃油版本延續原有的 CLAR 平臺進化,至於大改款 iX3 目前傳出底盤代號為 NA5、並會採用 800V 高壓純電 Neue Klasse 模組平臺打造,並要到 2025 年底才會發表;而此代 X3 的汽油動力也全數取消「i」字樣尾綴,讓「i」字樣未來能保留給品牌電動車款、在車名前方識別。
而由於此代 X3 某部分必須承接過往 X4 的市場份額,可以看出此代 X3 在造型上更偏向跑格化,這點在此次的 20 xDrive M Sport 車型更得到驗證。此代 X3 車身尺碼改為 4,755 x 1,920 x 1,660 mm,軸距則為 2,865mm,相較第 3 代車型 (4,708 x 1,891 x 1,676 mm),在車長(+47mm)與車寬(+29mm)方面成長,車高(-16mm)則稍稍降低,雖然車高不若第 2 代 X4 為 1,621mm 來的低,但在車格上都讓 X3 顯得更大、更低趴。
相較於筆者在德國試駕 20 xDrive 採用 xLine 套件,此次搭載 M Sport 套件的車型,在水箱護罩處採用黑色內部格柵,外型上更能凸顯標配 BMW 飾光水箱護罩的外框,水箱護罩內則是以承襲自 Vision Neue Klasse 概念車的圖騰視覺,藉由中央垂直、搭配兩側斜切線條,跳脫以往 BMW 車款雙腎中多半為直柵的元素,M Sport 車型更將毫米波雷達整合於黑色材質其中,搭配此代引擎蓋廠徽處的下凹更顯立體。
值得一提的是,車頭兩側在此代直接標配光型變化智慧 LED 頭燈,是 BMW 品牌首見的雙 L 型層疊晝行燈。更首度搭載 City Light 智慧光源切換,其可在低於市區時速 35 公里或郊區低於 10 公里時僅啟動較廣的 City Light 光珠照明;市區時速高於 35 公里與郊區高於 10 公里則會再進一步開啟光型變化智慧 LED 近光頭燈,帶來更遠的照明。上述燈具在 249 萬的 X3 20 xDrive xLine 也有標配,這點比起對手 Mercedes-Benz GLC 無論是在 269 萬的 GLC 200、或是 314 萬的 GLC 300 都僅有標配基礎標準型反射式 LED 頭燈,X3 可說是配備誠意十足,也少去車主須另行選配的成本與候車時間。
其他視覺元素上,不論是下方黑色的六角形氣壩、兩側的黑色 Air Curtain 氣簾,還有兩側的黑色高光澤窗框、黑色車頂架、還有足下的 19 吋 M Y 輻式黑色輪圈組,都讓其更具有運動張力。M Sport 車型更直接標配 M 深藍色煞車套件,提供更好的制動力,足下標配的是標準型舒適懸吊,但另可免費選配可變是運動轉向+M 跑車化懸吊。
車尾在此代也有較大變動,最主要將牌照框從尾門上方、下移至後保桿處,廠徽則放大置於尾門中央,也是歷代 X3 中首度將牌照框移出尾門的手法,筆者認為其整體看起來更為簡潔俐落。兩側則搭載全新設計 T 型 LED 尾燈,標配車型中央為銀色處理,若選配黑色高光澤套件中央飾條會改為燻黑處理。M Sport 車型下方以黑色鋼琴烤漆分流器取代過往的外露排氣管。車尾銘牌一如前述所提取消「i」尾綴,改為大寫「X3」搭配小寫「20」標示。
首款 BMW 中型車採 Android 架構 OS 9,科技化氛圍也同步躍進
談到內裝,筆者必須更正先前在海外試駕所提的資訊,大改款 X3 雖然跟 5 Series 等中型車一樣,採 12.3 吋數位儀表+14.9 吋中央觸控螢幕、iDrive 旋鈕硬體組合,其內的系統不同於 5 Series、X5 等車為 Linux 架構的 BMW OS 8.5,X3 上改為以 Android 為架構的 BMW OS 9 系統,讓 X3 成為第 1 款升級 OS 9 的 BMW 中型車。
X3 搭載 OS 9 後,與 OS 8.5 最大的不同在於擁有圖像式操作介面、永久使用即時線上圖資、以及可擁有 BMW 進階數位服務,可透過訂閱制增加第三方應用程式(含廣播、串流音樂媒體、遊戲)以及更為豐富的個人化設定,前 3 個月為免費、後續 1 年訂閱費用則為 2,200 元。其整體的導航地圖縮放比 OS 8.5 更迅速、還有紅綠燈等顯示,遊戲娛樂也增添許多可玩性,但可惜少了 YouTube 播放功能。
而 X3 相當有誠意的是也將「AR 擴增實境導航」列為全車系標配,這點在筆者先前於人生地不熟的德國也相當好用;對比對手 GLC 在國內需要 7.7 萬選配組合多光束頭燈+擴增實境導航的「專屬豪華套件」,X3 在這點確實有相當的誠意。只是稍嫌可惜的是不像 5 Series 的 Linux 系統是將 AR 導航畫面整合在儀表板內,採 Android 系統的 X3 是改為類似 X2 車系在中控螢幕中,無法與 ADAS 畫面虛實整合,實用度與直覺度稍微降低。
其餘配備像 HUD 車況抬頭顯示器、三區恆溫空調等,這些都是 249 萬起的 X3 就標配;但在 GLC 就至少單項要花 5.5 萬選配,有些甚至只能套裝選配。而不同於 249 萬 X3 xLine 標配搭載 6 支喇叭,此次試駕的 X3 20 xDrive M Sport 車型更直接標配 750 瓦 harman/kardon 音響系統與 15 支喇叭;對比 GLC 200 上需花 5.6 萬才能加選 Burmester 3D 環場音響系統,X3 主打價格戰與配備豐富度的優勢相當明顯。
除了 M Sport 車型搭載的 M Nappa 真皮平底方向盤,塑造不同於 xLine 採用六角形方向盤的典雅氣氛。科技氛圍的營造,也是此代 X3 的重點,如筆者先前所提,X3 在螢幕下方也有著 BMW 環繞光幕,中央置杯架與手機無線充電區域是原廠稱為「浮島式車型銘牌」的類珠寶盒設計,iDrive 旋鈕以高透光玻璃妝點,甚至在兩側門板讓 3 角形環繞光幕、與全新的整合式控置面板結合,在在提升其科技感。只不過車內如門把手等處的黑色塑料採用,比例確實比起前代多一些,好在臺灣版本並沒有將歐規 Econeer 100%再生聚酯纖維列為標配,而是有導入皮質儀表臺,因此塑料感並沒有像歐規明顯。
座椅方面,20 動力皆標配 Veganza 透氣皮質座椅、雙前座跑車座椅、雙前座電動腰靠。空間方面,後座表現則大致與前代相仿,筆者 178 公分乘座下,後座膝部空間約為 2 拳以上、頭部空間則相當寬裕,若是算到車內天篷則為 4 指,在同級間算是具水準的表現,其 4/2/4 分離座椅較為可惜、並沒有在後廂提供快速傾倒機制,後座椅背也不能進行角度調整(上代車型可進行調整),好在椅背角度設定得宜,並不會有太過直挺的感受,中央第三人腳部空間會因後驅平臺在地板的隆起略有影響。而空間感上標配的 20 xDrive 都沒有搭載全景玻璃車頂、需額外以 9.5 萬選配,若沒選配空間開揚感稍嫌壓迫一些。
後行李箱容積則比起前代的 550 公升有所放大,未傾倒前的容積提升到 570 公升,4/2/4 分離傾倒後則可擴充至 1,700 公升之譜。後行李箱右側則有掛鉤、12V 電源、還有網袋置物空間,後廂底板打開還有部分額外的置物區域。
M Sport 車型擁有衝刺模式與 M 款煞車,國內採 BSG 48V 與歐規略有差異
因此在動力輸出部分,國內引進的 X3 20 xDrive,並不像先前筆者在德國體驗到的歐規有綜效 208 匹馬力輸出,臺灣版本引擎本體的輸出為 190 匹/4,400 轉、31.6 公斤米/1,500 轉,其 BSG 48V 輕油電複合動力可於急加速時額外輸出 11 匹的馬力,並配置 Steptronic 8 速手自排變速箱,靜止加速至 100 公里為 8.5 秒,比起歐規 ISG 48V 輕油電車型的 7.8 秒略慢 0.7 秒。
不過此次試駕的 M Sport 車型,比起入門 xLine 在動態駕馭上,還多出 Sport Boost 運動衝刺功能,長壓降檔撥片可帶來 10 秒內最大動力。行車模式方面,提供包含 Personal 個人專屬、Sport 運動、Efficient 節能、Expressive 悅動、Relax 放鬆、Digital Art 數位藝術、Silent 寧靜共計 7 種模式可選。Sport 運動模式中分別可針對驅動、ESP 動態駕駛、轉向設定調整,驅動為舒適/運動/進階運動共 3 段、ESP 為運動/進階運動/DSC off 共 3 段,標配為舒適型懸吊,M Sport 另可免費選擇 M 跑車化懸吊+可變式運動轉向,或是加價 3.8 萬選配軟應可調的電子懸吊系統。
先前筆者在海外試駕時,就對此代 X3 的車室寧靜度、還有變速箱的順暢度感到印象深刻。回到臺灣後,臺版的 20 xDrive 即便改搭 BSG 48V 系統,整體的印象大抵也是如此,8 速手自排的升降檔綿密暢快,比起對手 GLC 的 9 速整體邏輯設定更為高明不少。而且即便未有雙層玻璃選項,但隔音靜肅性相信能滿足此級距買家的期待。
不過細究來看,臺版採用 BSG 48V 下,其動力搭配變速箱的契合程度,還有瞬間的輕油電動力輔助力道,仍舊沒有像歐規採整合變速箱的 ISG 48V 出色,臺版在 Efficient 節能模式下重踩油門會較有些微的秒差、動力才湧現,有點類似初段的渦輪遲滯。不過若是以 Personal 個人專屬模式行車,或是以更積極的 Sport 模式較不會顯現這樣的差異。
以一般行車而言,其實 X3 20 xDrive 這樣的動力其實已相當夠用,而且筆者認為若喜愛駕馭樂趣的車主,選擇 M Sport 車型的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其有 Sport Boost 運動衝刺功能,對於車主不論是執行超車、或是山路爬坡都有一定的助益。而且這具 8 速變速箱對於執行降檔的節奏反應,還有降檔控制轉速的自主權都有一定的可玩性,只是先天馬力還是低於 200 匹大關,自然在動力強勁度就不若過去前代高輸出 245 匹的 xDrive30i 暢快。
動態方面,此代的轉向在一般模式下偏輕手、更易於都會穿梭;在彎道則可切換為 Sport 模式帶來以往 BMW 精準轉向的手感,溝通感仍舊是比對手 GLC 更突出。而原廠強調車身前後懸吊的防傾桿結構、還有底盤結構防護也有同步強化,後懸吊的後傾角也增加 19%,確實在直路行駛或高速切換車道更為穩定。
只不過在場景來到山區彎道時,筆者認為國內 M Sport 標配的舒適型懸吊在支撐感上稍嫌不足,彎道重心的轉換側傾感受會比過往習慣的 BMW 休旅車大一些。當然,其還是比起 GLC 重心轉換更迅速,但筆者建議若追求過往 BMW 品牌暢快駕馭的消費者,選擇 M Sport 車型同時、可以免費加選 M 跑車化懸吊,甚或是再往上加選軟硬可調的電子懸吊。而若非刻意追求運動型的消費者,選擇入門 249 萬的 X3 xLine 也無妨,其行路質感與舒適度都算是有出色的表現。而煞車制動力道在 M Sport 車型標配 M 藍色煞車套件下,煞停能力對應其動力算是相當夠用。
「變換車道輔助」等助拳,駕駛輔助科技比起對手更全面
至於駕駛輔助部分,新世代 X3 比起前代也有長足進化,舉凡自動的「變換車道輔助」、ACC、車道置中、AR 實境、道路虛擬實境顯示也一應俱全,「變換車道輔助」作動相當自然迅速,方向盤也可透過電容感應只需「扶」著就能輕鬆駕馭。而如自動變換車道功能,目前在對手 Mercedes-Benz GLC 未在臺導入、亦無法選配。其餘諸如 360 度環景與碰撞錄影、200 公尺自動倒車輔助、還有手機數位鑰匙 2.0 也都算實用的周邊科技配置。
不只價格戰、配備牛肉也足!入門 249 萬就值得入手,而 M Sport 動態可更加差異化
整體而言,筆者認為大改款 X3,或許一般車型在動態的運動性仍未若以往強調跑格的 X4 精彩,但筆者體驗過 M50 xDrive 確實有出色演出,相信若搭配一些運動化的選配 X3 一般車型也會有更佳表現。
而這代在價格競爭力、配備豐富度、科技進化程度則是最大亮點所在。後疫情時代供應鏈回穩下,筆者認為這次 X3 開出 249 萬的入門價算是相當亮眼,加上入門 249 萬仍舊標配對手所沒有的智慧頭燈、HUD、三區恆溫、變換車道輔助,其實筆者認為若非真的追求運動化外顯的外觀,249 萬的 xLine 車型就相當夠用了。
至於入門 249 萬、與此次 277 萬 M Sport 車型達 28 萬的價差空間,則能夠讓消費者自行衡量是否以入門款加選需要的配備;或是如 M Sport 一次在內外運動風到位,中間的取捨端看消費者自身需求。而若總代理汎德能在 277 萬 M Sport 車型直接改將 M 跑車化懸吊標配,相信兩車型間的產品差異化會更為明顯。
但綜觀而言這次 X3 的 249 萬售價,確實夠「殺」、而且配備端出一定的「牛肉」,對手確實得嚴防其市場威力!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