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早在 2021 年第二季就已經發表,原廠也在 2023 年時進行過一次升級動作,以電動車產品週期而言新鮮度稍稍有所下滑,但無論從品牌端、或者是市場面來看,Audi Q4 e-tron 以及 Q4 Sportback e-tron 的正式導入臺灣,仍然是相當重要且關鍵的一件事情。

因為 Q4 e-tron 家族的現身,意味著 Audi 麾下電動車在現行入門產品的現身後,有了更完整的建構,而從市場面來看,則是意味著傳統德系豪華車廠在電動車市場的全新戰局,對於有意轉頭電動行伍的消費者而言,更多競爭也代表了更多選擇。根據側面了解,後續 2025 上半年,Audi Taiwan 就有機會在國內推出 Q6 e-tron 車系,屆時 Audi 純電休旅軍容就更趨完整。

Audi Taiwan 在 2024 年 5 月中旬正式在國內導入 Q4 e-tron 與 Q4 Sportback e-tron 車系,雖然 Q4 e-tron 家族在 2021 年時就已經於歐洲市場發表,但隨著 Q4 e-tron 的導入,卻也是逐步將四環品牌的電動車戰力佈局完整構築而出,後續在 2025 年 Q6 e-tron 導入後,純電 SUV 的戰力就更加全面。

也正因為 Audi Q4 e-tron 與 Q4 Sportback e-tron 的重要性,因此在前往港都參與試駕活動前,就對這款豪華純電入門 SUV 有著許多期待,雖然還是有些部分不如預期,但試駕過 Q4 Sportback e-tron 55 quattro S line 後,確實地享受到駕馭樂趣,只是受到時間安排限制,實際電耗表現的測試需要等待後續另行借測了。

早鳥優惠 199 萬設定,確實具備很強吸引力

Audi Taiwan 在 2024 年 3 月初時,就正式公布 Audi Q4 e-tron 家族的部分導入資訊,除了會有 SUV 與 Sportback 兩車系之外,也都會推出 45 與 55 兩種動力架構選擇,緊接著在 4 月中旬時,Audi Taiwan 先行公布了 Q4 Sportback e-tron 45 Edition One 線上馭定版,並且訂出了 219 萬售價,此一售價讓人對於 Q4 e-tron 與 Sportback e-tron 正式售價有了更多期待。

5 月中旬 Audi Taiwan 正式發表 Q4 e-tron 家族,Q4 e-tron 車系有著 45 advanced 與 55 quattro S line 兩種車型,Q4 Sportback e-tron 則提供 45 advanced、45 S line 以及 55 quattro S line 總計 3 車型選擇,整個 Q4 e0tron 家族價格帶落在 209 萬至 245 萬之間,Q4 e-tron 家族確實介於 Q3、Q5 之間的價格範疇,而且別忘了,Q4 e-tron 家族外觀尺碼與 Q3 相仿,但電動車的優勢使然,因此車室空間足以比擬 Q5、甚至於 Q7 等。

Q4 e-tron 家族的車格設定介於 Q3 與 Q5 之間,但受惠於電動車架構優勢,在空間表現更貼近于中大級距,搭配 Audi Taiwan 價格策略的出色設定,確實成為品牌當前推展電動車款的重要助力。根據側面了解,Q4 e-tron 國內 2024 年配額約為 600 輛,2025 年則設定在 1,000 輛。

此次試駕活動中率先體驗的,是更為運動化的 Q4 Sportback e-tron,並且是頂規版本的 55 quattro S line 車型,採用的是前軸非同步感應馬達、後軸永磁同步馬達的雙馬達設定,動力數據分別是 340 匹 (250kW) 與前 13.7/後 55.6 公斤米的輸出,要注意到的,是攸關加速起步的扭力數據相當出色,即便是單馬達的 45 車型,後軸馬達也同樣有著 55.6 公斤米扭力輸出。

Audi Q4 e-tron 與 Q4 Sportback e-tron 車身尺碼落在車長 4,588mm、車寬 1,865mm、車高 1,632mm,軸距則是來到 2,764mm。

在進行靜態拍照時與原廠工作人員進行了一段交談,內容則是究竟選擇 SUV 車型的 Q4 e-tron,還是導入跨界元素的 Sportback e-tron,坦白說這個問題就是屬於沒有標準答案的範疇,考量到個人用車需求,更具運動化氛圍的 Sportback e-tron 更得我心,或許如果是更多家庭的消費者,對車尾行李廂更方正的 SUV 版本會更多青睞。

SUV 車型的 Q4 e-tron 車尾行李廂容積,為 520 公升至 1,490 公升,而跨界運動風的 Q4 Sportback e-tron 則是 535 公升至 1,460 公升。

事實上,從 Audi Taiwan 所公布的規格資料來看,Q4 e-tron 的車尾行李廂基礎容積為 520 公升,第二排座椅傾倒後則可擴充至 1,490 公升,而 Sportback e-tron 基礎容積卻是更大的 535 公升,擴充後容積則是 1,460 公升,兩者之間互有所長。

Q4 e-tron 導入個性化樣是頭燈組,車尾燈組同樣擁有高辨識度,為外觀整體帶來充裕的科技質感。

至於在外觀造型部分,坦白說,無論 Q4 e-tron 還是 Sportback e-tron,都將從 e-tron 開始的家族風貌盡情展露無疑,而為了效能得以有更多提升,導入如氣壩導流、前輪導流板、平整化底盤、後分流器、主動式冷卻空氣閥等諸多空力設計,都賦予了 Q4 e-tron 家族更多動感基因,也符合著 Audi 一貫給人的科技與運動化印象。

Q4 Sportback e-tron 在外觀導入諸多空力設計,包含氣壩導流、前輪導流板、平整化底盤、主動是冷卻空氣閥門等,整體達到 0.26 風阻系數,前輪碟煞系統搭配的是實心碟,後輪則是配製鼓煞,這與電動車大量運用動能回收系統的設計出發有很大關係。

沒有三螢幕、數位虛擬駕駛座艙,確實科技感少了點

延續著對於科技感的期待,走進駕駛座艙後卻會多少有點失望,Audi 給予消費者的印象,多半都是從裡到外都科技氛圍滿載,尤其是先前已經在國內市場推出的電動戰力如 Q8 e-tron、e-tron GT 等,駕駛座艙內的 12.3 吋數位儀表、10.1 吋中控螢幕以及空調介面的數位螢幕,合組成的三螢幕配置,即便不是猶如電動車新創品牌、賦予電動車平板操控介面般的數位科技,但也還是有著濃厚科技視覺印象。

作為品牌純電休旅入門設定的 Q4 e-tron,與 Q3、Q5 等車系相同,並未導入高階戰力的三螢幕駕駛座艙設計,雖然符合家族產品設定的節奏,但在追求並代表著品牌科技實力的電動車市場上,多少對於市場競爭力有所影響。

然而,Q4 e-tron 與 Q4 e-tron Sportback 則是標配著 10.25 吋數位儀表、11.6 吋中控螢幕,並且不支援全數位虛擬座艙的選項,數位儀表的顯示就比較簡單一些,沒有花俏的全螢幕切換功能。如果從產品定位並對照燃油車系如 Q5、Q3 等,並不會感覺到絲毫訝異,因為現行 Q5 與 Q3 車系也都是標配雙螢幕,在 A6 以上車型才開始標配三螢幕。

在 Audi 麾下許多車系中也有導入的全數位虛擬座艙功能,並未導入 Q4 e-tron 家族中也不提供選配,據了解這是原廠目前並未提供亞太市場進行選擇的規劃。

根據了解,Q4 e-tron 與 Q4 Sportback e-tron 並沒有提供全數位虛擬座艙選配,主要是原廠並未開放給亞太市場,其實豪華品牌針對車系等級做出配備區隔,是相當合理的一種規劃,但在 Q4 e-tron 與 Q4 e-tron Sportback 上卻讓人感到些許可惜。

試駕的 Q4 Sportback e-tron 55 quattro S line 另行選配了全景天窗、三區恆溫空調套件、跑車座椅+Fine Nappa 真皮、SONOS Premium 音響系統等配備。
  1. 試駕車輛選配內容:
  2. 全景天窗 (NT$57,000)
  3. 21 吋 Audi Sport 鋁合金輪圈 (NT$52,000)
  4. 三區恆溫空調套件 (NT$37,000)
  5. 跑車座椅+Fine Nappa 真皮 (黑色) (NT$33,000)
  6. 黑色外觀套件+黑色後視鏡蓋 (NT$30,000)
  7. SONOS Premium 音響系統 (NT$18,000)
  8. 多彩環艙氛圍照明套件 (NT$4,000)

因為電動車市場的競爭,不僅僅是「電能科技」的競逐,軟體實力同樣也是攸關使用體驗的環節,別忘了,在電動車市場競爭中,並不僅是面對著傳統車廠品牌,還有許多電動車新創品牌,在軟體上的領先幅度更是傳統品牌難以望其項背;因此,即便 Q4 e-tron 與 Q4 Sportback e-tron 屬於現行四環品牌電動戰力入門代表,但更不應該在數位化體驗中太過落後,或許後續藉由升級或是新年式的契機與德國原廠爭取,會是重要的加分設定。

受惠於電動車架構優勢,車室空間的寬敞表現不在話下,以身高 170 公分、不顯瘦的中年男子為例,雖然 Sportback 輪廓所以頭部空間並不出色,但膝部空間卻是非常充裕,不過,因為電池組設計所以地坢較高的特點,也是同樣存在,所幸膝部空間寬敞,乘員擁有更多腿部伸展空間。

除卻駕駛座艙的數位科技氛圍少了點,在空間表現上卻是一貫的電動車優勢,軸距來到 2,704mm 設定,讓這輛 Q4 Sportback e-tron 55 quattro S line,除車尾行李廂容積落在 535 公升至 1,460 公升之外,後座空間的寬敞更不在話下,雖然因應 Sportback 車型的車尾線條,後座頭部空間稍稍受限,但膝部空間卻是絕對令人歡快。

廣  告

輕快的操駕樂趣,調整動能回收等級更輕鬆

前面有提到 Q4 e-tron 家族的動力配置設定,入門 45 車型是後軸單馬達配置,而 55 quattro 車型則是增加前軸馬達的雙馬達設定,主要是以後軸驅動為主、前軸為輔,因此有著前 13.7 公斤米 / 後 55.6 公斤米的扭力輸出設定;電動馬達特性使然,加速力道的隨時湧現,讓 Q4 Sportback e-tron 55 quattro S line 馳騁樂趣濃厚,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對應激烈操駕時的底盤表現。

55 quattro 車型採用了雙馬達設定,後軸馬達與 45 的後軸馬達相同,都是 55.6 公斤米的扭力輸出,前軸馬達則是 13.7 公斤米的設定。

Audi Taiwan 導入國內的 Q4 e-tron 家族,S line 車型都配置有 Sport suspension 運動化懸吊,quattro 車型還有跑車式轉向系統,前者除比舒適型懸吊調降 15mm 之外,還採用彈簧式減震器設計,搭配電動車原本重心就較低的特色,在試駕過程中幾次較為激烈的切換與轉向,可以感受到底盤給予駕駛人的紮實反饋,提供更豐富的駕馭信心,這也是傳統車廠在面對電動新創品牌時,為數不多的優勢之一,但卻也透露著產品出發的截然不同,也反應出當前電動車市場的競爭態勢。

Q4 e-tron 的車載系統可說是給人濃濃熟悉感,在操作上自然不會有太多不適,透過駕駛模式的選擇,駕駛人能夠更盡情的掌握 Q4 e-tron 與 Q4 Sportback e-tron;國內導入的 S line 車型都配置有 Sport suspension 運動化懸吊,quattro 車型還有跑車式轉向系統配置。

Q4 e-tron 全家族都標配有「換檔撥片」,但這個與傳統燃油車款相同的撥片,其實在電動車上是不同功能的設計,乃是可以調整動態表現的「動能回收調整撥片」,共有 D1 到 D3、加上全關的四段可調設計;主要差異是動能回收介入多寡,箇中差異駕駛人只又鬆開加速踏板後就能清楚感受,D1 等級動能回收減速力道為 0.06g、D2 為 0.1g、最大的 D3 則是 0.15g,如果是在煞車時則會有 0.3g 的煞車力道。

電動馬達動力輸出的迅捷優勢,搭配紮實底盤、電池組帶來的低重心特點,駕馭 Q4 Sportback e-tron 55 quattro S line 比預期中更具樂趣。
傳統油車方向盤後方的換檔撥片,在 Q4 e-tron 與 Q4 Sportback e-tron 上仍舊維持,不過其功能卻變成了動能回收調整撥片,在儀表左側可以看到動能回收等級的設定。

如果將排檔桿再往下撥動一次,檔位就會從 D 檔換成動能回收為主的 B 檔,此一檔位下就沒有動能回收調整的功能了,只要稍微鬆開加速踏板,就會有著最明顯的減速力道傳出,這一點在市區塞車時頗為好用,不過要留意的是雖然最大等級動能回收,能夠支援 One-Pedal 的駕駛方式,但並不會減速到完全停止。

整體而言,除了配置的軟體比較難以和競爭對手抗衡,在動力、操控、駕乘體驗、還有價格設定上,Q4 e-tron 都給人不錯的感受。

整體而言,Q4 Sportback e-tron 55 quattro S line 在動力輸出、操控實力、車室空間舒適與寧靜度等,都給人相當不錯的感受,雖然軟體表現上比較無法和電動車市場前段班相比,但對於從油車切換過來的消費者而言,並不會有太大落差感。

因應試駕行程安排的關係,並沒有太長時間進行電耗測試,不過還是稍微體驗一下 Q4 e-tron 的快充表現。

至於在電池系統與續航表現上,由於行程設定的緣故,因此並沒有特別進行完整電耗測試,在取到車時電量約莫落在 85%左右,完成所有拍攝行程與試駕體驗後,電量則是來到了 60%,還是簡單的進行充電體驗一下。

從車載系統中的車輛選單、下一層的充電功能設定,可以勾選電池保護功能,開啟狀態下,充電目標會主動設定在 80%。

Q4 Sportback e-tron 全車系都是標配標稱容量 82kWh、實際可用 77kWh 的電池組,雙馬達車型支援到 175kW 的快充功率,雖然 60%電量起充並不會達到最高功率,但還是有著超過 110kW 的峰值,但沒有留意到的,是試駕車輛在車輛設定中勾選了電池保護功能,在此功能下標準設定在 80%的充電量,因此在 11 分鐘後就停止了充電動作,不過也因為此次並不是專門進行電耗測試,因此也剛好淺嚐即止的充一下。

至於後續針對 Q4 e-tron 家族的電耗測試,應當會選擇 45 車型,測試一下入門車型的實際表現為何,屆時再帶來相關的詳盡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