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代 Ford Focus 車系在原廠於 2021 年 10 月推出小改款版本,當時同步推出改款性能車型 Focus ST、以及 Focus ST Wagon。臺灣市場則是在 2023 年 2 月,才將小改款 Focus ST、ST Wagon 與國產車型同步上市。小改款後受原廠產能仍有限制,因此 Focus ST 掀背僅供應 148.9 萬 6 速手排版,156.9 萬的 ST Wagon 則是為 7 速手自排設定。
先前 U-CAR 試車組已體驗過 156.9 萬的 ST Wagon,為一嚐 6 速手排版本的差異,此次試車組再另外試駕小改款 Focus ST 掀背,來一探改為 6 速手排、再加上更為短截的五門掀背,是否在操駕上帶來不一樣的化學變化。
高科技燈具入駐,運動扮相同樣濃厚
先前筆者已多次接觸過小改款 Focus 車系,但首先不免俗的還是來帶大家簡單看一下,Focus ST 掀背版本在小改款後的變革,其最主要將廠徽由水箱護罩上方、改為置於水箱護罩中央,此外蜂巢狀消光灰水箱護罩依舊維持 6 角形設計,但面積上有所放大,還將邊框透過立體的手法,修整的更具辨識度。
身為性能化的 ST 車型,小改款 Focus ST 一樣將水箱護罩右下角有著專屬紅色「ST」字樣搭載,彰顯其性能特徵。前保桿兩側進氣壩的塗裝,ST 等級皆是改以更為肅殺的消光灰色塗裝處理。
車頭左右兩側則搭載 Ford Matrix LED 矩陣式頭燈組,透過 120 組 LED 晶片組可提供 8 種照明功能,功能涵蓋遠光燈智慧遮蔽,並且也同樣有主動式轉向與智慧光型變化,筆者先前實際體驗確實在夜間照明有絕佳效果。而整組頭燈的晝行燈也改為三角環形處理,加上燻黑處理,造型更為動感。
車側整體輪廓在改款後並無太大改變,但國內導入車型,取消了原本小改前會自動彈出、保護車門邊緣的開門防撞邊條裝置。足下的輪圈組造型依舊與改款前相同,同樣是 19 吋消光灰色五輻雙肋造型,配胎為跑胎 Pirelli P Zero。車尾則是針對尾燈改為燻黑處理,並且將尾燈組內的 LED 導光條幾何造型改為環形,呈現與車頭燈組頭尾呼應的風格,但方向燈、煞車燈等仍為鹵素光源,也沒有更具科技感的序列式方向燈,筆者認為都稍嫌可惜。而和先前試駕的 Focus ST Wagon 不同,掀背版本雖然後保桿下方同樣是雙邊單出排氣尾管,但後保桿最下方仍有些許防刮材質,與 Wagon 的全車身同色略有不同。
導入 13.2 吋中控螢幕,並追加 Ford Performance 座椅
小改款 Focus ST 在內裝部分,除了原有的 12.3 吋數位儀表外,最主要在中央也從過去的 8 吋 Sync3 觸控螢幕、升級為 13.2 吋 Sync4 系統觸控螢幕,而且螢幕解析度也一舉升級為 2K 解析度,就筆者身為第 4 代 Focus 小改款前車主來看,確實在解析度大幅提升。而且小改款後除將原廠導航圖資供應商由過去的 Here Maps、改為 Garmin 提供,不僅圖資的 3D 立體圖像更為精細,也有多種匝道與 3D 路口導航指標。此外,小改款後也升級無線 Apple CarPlay 與無線 Android Auto 連結,但使用者依然可改以有線連接。
小改款 Focus ST 將空調面板整合於 13.2 吋螢幕中,並將空調功能常駐於螢幕下方、而不像許多車款需進選單多層翻找,只不過筆者先前就發現到螢幕在像切換風向、內外循環的動畫過場過慢,是稍嫌可惜一些。小改款後在 HUD 抬頭顯示器中,也加入原廠導航或 Apple Maps、Google Maps 的導航指標與路名投放功能。
而在 ST 車型的專屬鋪陳部分,小改款 Focus ST 掀背同樣搭載 ST 字樣三輻式平把方向盤,在小改後從過去的白色縫線、改為紅色縫線處理。ST 車型過去也就有配備方向盤上的「Mode」行車模式切換快捷鍵、以及 S 運動模式獨立的快捷鍵,但可惜的是小改款後「Mode」快捷鍵無法直接快速循環切換行車模式、而是點按後中控螢幕會出現模式選單,駕駛還需要伸出另一隻手到螢幕選擇想要的模式,使用上除了選擇 S 模式會直接切換外、其餘模式就沒有像小改前發揮快捷鍵的優勢。
內裝鋪陳部分, 進口 ST 在中央鞍座原本在改款前就沒有配置後座出風口,因此原先就是活動式中央扶手設計,但小改款後因為按鍵布局重新規畫,在旋鈕式排檔後方增加置放鑰匙的空間,前方則依然有手機無線充電板、但前座增加 1 組 USB-C。
而小改款 ST 雖然取消掉雙前座 Recaro 手動調整跑車座椅,但導入 Ford Performance 雙前座性能跑車座椅後、改為增加雙前座電動調節功能,整體調整更便利、舒適度也有所提升。後座空間上以筆者 178 公分乘坐,後座膝部空間為 2 拳、地板也相當平整,頭部則有 1 拳,上方還標配全景天窗。
小改款後動態更為均衡,6 速手排操駕自主權更高
小改款 Focus ST 車系則維持 2.3 升四缸雙渦流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可提供最大馬力 280 匹/6,000 轉、最大扭力 42.3 公斤米/3,000 轉,掀背車型搭配 6 速手排。底盤部份則擁有 ST 專屬煞車系統以及 eLSD 電子限滑差速器,ST 掀背更比起 Wagon 車型多出 CCD 主動式懸載調整系統、也就是電子避震器配置。根據原廠測試數據顯示,搭載 6 速手排的 Focus ST 掀背車型,可在 5.7 秒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比 Wagon 車型快上 0.1 秒。
行車模式部分,小改款 Focus ST 掀背總計提供多達 4 種行車模式可選,包含防滑、標準、運動、賽道,其中開啟賽道模式會關閉循跡系統,而且 ST 掀背還比 ST Wagon 多出 CCD 主動式懸載調整系統、也就是俗稱的電子避震器,因此調整行車模式後懸吊也都會有相應的變化。而 6 速手排設定的 ST 掀背,也具有 Launch Control 彈射起步模式、以及便利手排轉速銜接的退檔自動補油功能。
過去筆者就曾接觸過改款前的手排 ST,當時筆者就認為手排設定的改款前 Focus ST,整體在動力的搭配、動態設定上,可說是比起最早導入的 7 速自手排設定的 ST 掀背更為優異。因為過去 7 速自手排設定的 ST 掀背,雖然有著 eLSD 電子式限滑差速器,但體感上會發現到 7 速自排在動力的銜接與傳輸不夠線性,導致自排 ST 先被往往會出現大馬力前驅車常見的扭力轉向感受。
不過這樣的特性,先前已經在同為自排設定的 ST Wagon 上有所減緩,因為 ST Wagon 的旅行車身形,已讓其在整體前後的配重比起 ST 掀背更為均衡,而不會有「頭重腳輕」的明差異,車頭荷重重、扭力轉向的感受已較不明顯。
而換到手排掀背 ST 後,由於檔位的銜接與設定都是在駕駛人手中,因此駕駛人只要熟悉 ST 這具 2.3 升渦輪引擎的轉速特性,就能透過自行設定合適的檔位,讓 2.3 升引擎充份發揮其扭力輸出的甜蜜點,熟悉之後 ST 手排的整體動力湧現在標準模式下可說是相當線性且強勁,掌握其輸出的節奏後,就能避免 ST 掀背靈活的車身,受到扭力轉向影響的限制,整體動態可說更為操之在我、得心應手。
而且不得不提到的是,在一系列電子輔助之下,現在開著手排設定的 ST,同樣是相當輕鬆容易的體驗。因為 ST 手排不僅有 EPB 電子手煞車、Auto Hold 駐車輔助,更有著退檔自動補油功能,讓駕駛在一般代步時也不必因為降檔轉速的落差感到不適,甚至 EPB 與 Auto Hold 的組合,不論是在上坡起步、或是長時間停等紅燈,都可說是讓雙腳的負擔大幅降低。這具引擎與變速箱的搭配也相當契合,只要檔位適宜,基本上在日常代步都不會遇到過於低轉熄火的情形。
轉向部分,ST 掀背會隨著模式切換而更加重手,但比起一般 Focus 更為精準的轉向仍是其精髓,在彎中的動態可說是過彎切豆腐都不為過。而且小改款後筆者有察覺到懸吊也略有微調,讓車輛在遇到彎道與路面起伏的動態更加快速回穩,甚至搭配優異的剛性,駕駛很容易享受加快速度的快感。
只不過切換到運動、賽道等模式時, CCD 電子避震器的阻尼回饋、筆者也認為太過硬朗,導致車內乘員偶有不適,而且反而有因為彈跳路面抓地較難掌握的特性,筆者建議以一般標準模式型車為佳。車內的模擬聲浪也較大、原廠若可提供關閉選項會較好。煞車部分 ST 的前 330mm、後 302mm 碟盤在一般行車下都有強勁的制動力道,足下的 P Zero 抓地力表現也相當突出,不過若追求更為競技化表現的車主、也是可另外再行升級。
動態實力不容小覷,好上手且樂趣多
整體而言,筆者認為 ST 掀背提供國內市場上相當少見的手排設定,對於許多追求操駕自主權的性能玩家,算是相當不可多得的產品。而且在搭配一系列 ADAS、電子輔助之下,ST 掀背要用來日常代步也相當好上手,但假日或空閒時間想要享受操駕樂趣,其在性能與動態實力也不容小覷,Focus ST 就是一輛好上手且樂趣多的玩伴。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