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kswagen 的 Transporter 系列廂型車自 1949 年第 1 代 T1 車型問世,是品牌歷史跨度僅次於 Beetle 金龜車的車系。原先是因應二次大戰後,歐洲積極重建的龐大運輸需求,在荷蘭代理商欲打造商用車款的想法下,與 Volkswagen 攜手孕育出 Transporter 系列的誕生。而自代號 T5 的第 5 代 Transporter 車系推出後,家族更細分為偏向商用用途的 Kombi 和 Caravelle、以及較高端商務取向的 Multivan、以及掀頂露營車 California。
不過演進自第 7 代、代號為 T7 的世代後,原廠刻意先行將定位最高端的新世代 Multivan 與 T6.1 世代脫鉤,在 2021 年 6 月發表 T7 世代的大改款 Multivan,而且最主要從過去延續至 T6.1 的商用車專用平臺、改為與集團轎車相同的 MQB Evo 平臺,堪稱車系 73 餘年歷史以來的一大變革。
在原廠的策略下,未來福斯家族的廂型車與應對平臺將分為 Transporter-商用車底盤、Multivan-MQB 轎式底盤、ID.Buzz-MEB 電動車底盤這 3 大類型。
改為轎式底盤家用取向的 Multivan 先行進入 T7 世代,高端掀頂露營車 Multivan 不排除新世代有機會採用轎式 MQB 平臺。不過偏商用取向的 Kombi、Caravelle 等車系,這兩者的 T6.1 世代車型目前會持續由德國漢諾威平臺生產一段時日,後續則會改為與 Ford Transit Custom(國內稱 Tourneo Custom 旅行家)的新世代車型同平臺打造,持續經營商用車市場,不過在家族平臺分支上就會與福斯自家平臺打造的 T7 Multivan 脫鉤。
國內市場在 2022 年 10 月正式導入 T7 Multivan,首波分別帶來短軸設定的 Life、長軸設定的 Style 雙車型,正式建議售價分別為 199.8 萬、247.8 萬,入手價相比過去 T6.1 Multivan 降幅達到 34 萬元,展現 MQB 共用平臺的價格優勢。不過有鑑於 T7 世代尚未有四輪傳動車型,目前國內福斯商旅原廠還是會持續供應售價 288.8 萬的 T6.1 Multivan Highline 4Motion 柴油四驅車型,現階段形成「兩代同堂」的銷售布局。T7 世代的接單占比目前初期為 Life 為 4 成、頂規 Style 為 6 成。
此次 U-CAR 受邀前往宜蘭,試駕 T7 Multivan 車系中接單占比較高的頂規 247.8 萬 Style,來一探其全新世代的產品風貌。
Multivan 外觀揮別過去商旅色彩,改為更適合上下的「家旅」特質
一看到新世代 Multivan,其實筆者最為直觀的感受,就是它減少了過去還帶有「商旅」的色彩、反而有著更貼近家用 MPV 的「休旅」氣質,甚至可以說是能用「家旅」來形容。畢竟用上與 Volkswagen 乘用車同樣的 MQB Evo 平臺後,其實新 Multivan 的離地高降低為 153mm,整體車身重心比起 T6.1 Multivan 的離地高 193mm、降低約 40mm。
T7 與 T6.1 Multivan 現售產品尺碼比較表格 | |||
車型 | T7 Life | T7 Style | T6.1 Highline 4Motion |
車長 (mm) | 4,973 | 5,173 | 4,904 |
車寬 (mm) | 1,941 | 1,941 | 1,904 |
車高 (mm) | 1,907 | 1,907 | 1,950 |
軸距 (mm) | 3,124 | 3,000 |
這也讓 Multivan 不論在視覺重心或實際的動態駕馭,都比過去有著大的變化,車身明顯更貼近地面。不論是 Life 或 Style 車型的軸距皆為 3,124mm,Style 在車長比起 Life 多出 20 公分、在車長來到 5,173mm,其餘部分雙車型皆為車寬 1,941mm、車高 1,907mm 的設定。若對比還在販售的 T6.1 Multivan Highline 4Motion,TMultivan Style 車長增加 269mm、車寬變寬 37mm、車高則降低 43mm,軸距拉長 149mm,整體朝向對車內乘員更舒適、而且低重心更容易上下車的設定。
設計風貌方面 T7 Multivan 除了有著與新世代 Caddy 相近的元素外,更還導入諸多 Volkswagen 乘用車的科技細節。舉凡蜂格狀的幾何風洞設計下氣壩,甚至矩形的頭燈組、與兩側頭燈相連的水箱護罩,都能看出與 Caddy 同樣的家族特色。
不過一如 Polo、Golf 等車,T7 Multivan 在 Style 車型導入貫穿式的 LED 定位燈,夜間更具有辨識度。而筆者認為另一大「好料」則是標配 IQ.Light LED Matrix 矩陣式頭燈,除有多達 8 種智慧照明功能,更擁有 Dynamic Light Assist 動態遠光燈輔助防眩功能、避免對來車造成眩光,對滿載家人的廂型車在夜間駕駛而言更是至關重要。
T7 Multivan 另一大辨識點,乃是首度導入車系的雙 A 柱搭配三角窗設計,這也是過去許多日系或法系 MPV 用過的元素,搭配更傾斜的前擋,確實讓 Multivan 的造型更俐落、降低過往的方正感。車側一路由頭燈組延伸至車尾尾燈組的貫穿肩線,融合鈑件造型與滑門滑軌,全車系更標配雙側電動滑門。頂規 Style 更有多出車側與尾門的霧銀飾條,足下輪圈則升級為 18 吋 Toshima 輪圈組。國內還可加價 15.8 萬選配珍珠黑/魅影紅組合的雙色車身。
車尾方面,T7 Multivan 捨棄過去家族常用的直立尾燈、改採兩側橫置式的 LED 尾燈組,尾門牌照框下方則有橫置 Multivan 車型字樣,全車也有銳利銳角塑造立體感。全車系皆配有可遙控開啟的電動尾門,並擁有運動化的尾翼造型。國內車型將全景玻璃車頂列為選配(選配價 8 萬),選配後會加贈國內特別開發的專屬網狀布料天幕遮陽罩、可扣在車內車頂阻隔 66%的可見光。
數位化、科技化、第三排改獨立座椅機能再進化,Multivan 內裝全新風貌
走進 T7 Multivan 的內裝,國內全車系皆標配 Active Info Display 10.25 吋全邏輯數位化儀表、Discover Pro 10 吋多媒體鏡面觸控螢幕音響主機、Touch Slider 數位觸控列、三區恆溫空調,並搭載原廠中文化 3D 導航系統,整體科技風貌與 Volkswagen 新世代乘用車相當接近。
不過 Life 車型的 10.25 吋數位儀表採用 Digital Cockpit 基本型設定,視覺上屬單環、並且無法將原廠導航投射在儀表板。此次試駕的高階 Style 車型則採 Digital Cockpit Pro 進階型等級,最大的不同是改為有雙環視覺,顯示效果更加豐富,而且 Style 車型也增前擋投影式 HUD,可將速度、導航等資訊投影於擋風玻璃上。
T7 Multivan 也大量導入如 8 代 Golf 一般的數位化介面,除了從傳統排擋、換成線傳式撥片排檔,由過去的傳統手煞車、換為 EPB 電子手煞車搭配 Auto Hold,車內也搭載觸控式 LED 車艙照明、觸控式 LED 閱讀燈、數位觸控燈組控制面板,其實筆者個人認為除了 Touch Slider 外,其餘改變都算是便利好用的變化。
座椅布局部分,國內全車系目前僅提供 7 人座布局配置、標準狀態下採 2+2+3 組合,相較先前世代而言最大變化就在於第三排改為獨立座椅,所以第二排為單人座 2 張、第三排為單人座 3 張,除了有滑移與椅背傾角調整,都能進行拆卸、也有滑軌快速固定功能。甚至標配的第三排中央椅為附有安全帶的獨立式設計,還能往前滑到第二排形成 2+3+2 的組合。
國內福斯商旅也因應消費者呼聲提供第二排 2 張內建安全帶的獨立座椅選配,最大優勢就是可面向後方形成對坐模式,第 2 排兩張獨立座椅的選配價總計為 1 萬元,最多可在車內創造 15 種變化,不過獨立座椅就無扶手設計。筆者 178 公分無論乘坐第二排或第三排的空間都非常舒適,頭部高度更是綽綽有餘,只可惜全車若有部分座椅能能加入腿托,舒適度相信會更為提升。筆者試駕的首批 68 輛車款國內更直接加贈駐車暖氣功能,可提供最高 60 分鐘的車內暖氣、甚至可排程特定時間開啟。
頂規的 Style 車型則追加 Savona 雙色真皮座椅、Dark Woodgrain Optic 木紋車內飾板、840 瓦 Harman Kardon 音響與 13 支喇叭、雙前座電動椅含駕駛座記憶/按摩、雙前座通風、30 色車室氛圍燈、車內中央鷗翼式多功能會議桌等高階配置,其中鷗翼式多功能會議桌可在駕駛艙到第三排之間滑移。而 Harman Kardon 音響確實帶來不錯的體驗,通風與按摩座椅更是長途駕駛時的一大良方。
導入 MQB 底盤帶來更為輕鬆的駕馭,DCC 懸吊變化確實了得
動力方面,全車系在改款後全數由過去的 2.0 TDI 柴油動力、換搭為代號 EA888 EVO 的 2.0 升 TSI 直列 4 缸汽油渦輪引擎,搭配變速箱為 DQ381 代號的 7 速 DSG 線傳濕式雙離合器自手排,並全數採前輪驅動,最大馬力可來到 204 匹/5,000~6,500 轉、最大扭力為 32.6 公斤米/1,600~4,300 轉,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為 9.4 秒,極速為 200 公里。而能源局的平均油耗測試值為 12.4km/L、能源效率為 3 級。
Multivan 的行車模式共有「節能」、「舒適」、「運動」、「個人化」共 4 種,只不過 Style 車型另標配 DCC 主動式底盤控制系統,進入「個人化」中總計有細分多達 15 段的電子避震回饋可選,讓駕駛因應不同路況,隨時切換模式調整懸吊軟硬,另外像轉向(舒適/運動)、動力傳動系統(舒適/運動/節能)、ACC、空調等細節也能在「個人化」進行多段切換。至於「節能」、「舒適」、「運動」這 3 種模式則有各自固定預設的懸吊反應。
另外,根據原廠資訊指出,Multivan 換搭為 MQB EVO 模組化底盤平臺後,全車車身剛性提升 50%、車重則較前代減少 288 公斤。車身輕量化工程大量透過複合型材質,包含熱成型鋼、鋁合金材質來減低重量,至於底盤輕量化也採用鋁合金的前後懸吊,來降低黃下重量。
而一將 T7 Multivan 開起來後,除少了過去柴油動力的噠噠聲,筆者最明顯察覺的差異就是行車視野與 MQB 底盤動態感受。畢竟 T7 Multivan 著坐點降低後,不僅上下車更為便利,甚至整個駕駛坐姿也更接近乘用車,有著更為貼近地面的感受,雙 A 柱形成三角窗更能輕易掌握周遭狀況與死角,整體駕馭輕鬆程度對過去非長期駕駛商用廂型車的消費者更為友好。
MQB 底盤過去在乘用車的魅力就是靈活、但具有扎實穩定的剛性,甚至具有多變車型的模組化優勢。而開起來筆者認為確實發揮這樣的特點,T7 Multivan 相比先前的 T6.1 世代,可明顯感覺到轉向更為俐落,車身在切換車道時因為重心降低、整體晃動的慣性也減低不少,甚至能替駕駛者帶來一定的駕馭樂趣,這是在筆者試駕前相當意想不到的「驚喜」。
另外一大利器,還有此次 Style 頂規車型搭載的 DCC 主動式底盤控制系統,這樣的系統我們先前已在 8 代 Golf 上看到。而原本筆者會好奇 Multivan 這麼龐大的車身,究竟能不能有效發揮 DCC 不同段位的優勢。結果筆者發現這確實是我多慮了,因為不論是最舒適、或最運動的 DCC 段位,其底盤的支撐性都相當足夠,讓駕駛能以比過去更高的車速過彎,甚至 DCC 最運動模式還有熱血的硬朗回饋感受。筆者也嘗試快速在短時間切換最舒適、最運動的段位,發現這套系統的變化相當迅速,而且確實能感受到箇中差異。
不過筆者個人認為因應 Multivan 本身「家旅」的定位,其實通常設定在最舒適的段位就相當合適了,頂多若要消彌一些晃動感、可以再往上調高段數。
動力系統方面,換為 2.0 升 TSI 後,其實筆者認為低扭湧現的時間點確實不像過去 2.0 TDI 柴油那麼即時,但 32.6 公斤米扭力對應日常行車已是綽綽有餘,2.0 升引擎依舊能帶來相當綿密實用的扭力輸出,甚至高速再加速的反應更比 2.0 TDI 更為出色,讓 T7 Multivan 很容易就能達到想要的巡航車速。而 7 速 DSG 變速箱快速的升降檔反應,不論是在節能的 E 檔、或一般行車的 D 檔都已相當貼近駕駛者預期,若要更具有衝勁的感受還可切換到 S 檔、搭配撥片升降檔迅速的反應,創造出偶爾讓這輛 MPV 放縱小熱血的感受。
煞車的制動力也相當足夠,甚至由於 MQB 平臺挹注,也大幅減少過去商用平臺煞車時前後俯仰的慣性。筆者認為 Multivan 在動態可強化的部分,主要在 NVH 隔音表現,T7 世代廂體車內的輪拱共鳴聲還是偏大了些,若原廠後續能針對這方面表現提升會更佳。
安全部分,Multivan 加入駕駛座中央氣囊防護。另外,全車系皆標配多項 IQ.Drive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並首度導入 Travel Assist 智慧車陣穿梭系統,一鍵可整合 ACC 主動式車距調節巡航系統、Lane Assist 車道維持及偏移警示系統、以及主動式車道修正輔助系統,可於時速 0~210 公里以內持續微幅修正方盤以維持於車道中,實際使用下其系統就算是在濱海公路部分的彎道也能對應,Style 儀表板中也能像 Golf 8 代有 3 車道的「道路虛擬實境」顯示,可對應包含轎車、卡車、摩托車等車輛,效果相當直觀且絢麗。
而在頂規的 Style 車型上,還另外追加 Emergency Assist 緊急待援輔助系統,主要在車輛偵測到駕駛失能時,會啟動警示雙黃燈閃爍以提醒後方來車,同時煞車系統 將自動介入減速直到車輛完全停止。只不過受限於原廠晶片短缺之故,目前國內 Multivan 全車系皆未搭載 360 度環景系統稍微可惜,僅有基礎的倒車攝影,但國內將自動停車輔助列為標配。
產品定位更朝家用乘用車看齊,以科技與舒適款待家人
整體而言,筆者認為 T7 Multivan 在整體產品力帶來全新風貌,導入乘用車轎式化的底盤、新世代座艙與駕駛輔助科技,讓 Multivan 更適合「愛家」的買家們自駕,產品客層上與過去的商旅導向有很大差異。而且藉由 MQB 共用平臺模組化降低車價門檻,甚至援引 Volkswagen 乘用車相當尖端且好用的科技,確實對於「家旅」買家們是一大利多,可說以嶄新的風貌歡迎闔家光臨上座!至於福斯商旅原廠在商用導向產品的布局發展會是如何,則有待後續關注了。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