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6 3.0 TDI 這款車,要交代的故事不能太少。身為 Audi 日籍首席設計師和田智,最具開創性的革新作品,2004 年日內瓦車展的問世大改款 A6,顛覆傳統設計的盾形水箱罩,在當時,堪稱大破大立與頗具爭議性的前衛手法。然而,3 年過去了,事實證明,盾形水箱罩已引領 Audi 邁入全新世代的家族樣貌,更讓新一代 A6 在 Audi 品牌設計歷史上,留有頗為重要的歷史地位。

另一個故事,來自動力部份,僅管新 A6 早在 2004 年 9 月即導入國內,然受限於市場考量,柴油動力並未同步導入,隨著消費者對柴油進口房車的接受逐步提升,2006 年 9 年廣泛搭配於 VAG 集團旗下柴油車款的 3.0 V6 TDI,才正式加入 A6 產品編成內。現在,藉由眼前這款黑色塗裝的 A6 3.0 TDI,將讓試車組有機會進行遲來的 A6 體驗之旅。

開創盾形風格,未顯老氣

對於一款問世三年的車款,照理來說,外觀應已沒有任何新鮮感,不過,試車組反倒覺得 A6 尚未退流行。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開創所以未退流行,操刀設計工程的和田智,為 A6 導入新世代的家族風格-盾形水箱罩,接下來的 Audi 新世代車款也陸續換上盾形風格,讓問世已 3 年多的 A6,仍未顯老氣。

A6 在圓弧與立體線條的處理上,展現成熟的協調感,導入新世代的家族風格-盾形水箱罩,更使得問世已 3 年多的 A6,仍未顯老氣。

除了視覺焦點的盾形水箱罩與四環標誌外,A6 整體外觀仍有許多設計值得欣賞。尤其車身在圓弧與立體線條的處理上,展現成熟的協調感。若遠遠來看 A6 的話,整體圓弧設計,來自半弧頭燈組、車頭鍍鉻飾條、霧燈、車頂近似 Coupe 的低伸弧線條、四輪外擴輪拱、尾燈組與雙排氣尾管,立體線條則由盾形水箱罩旁的大 V 造型開始,搭配逐漸向後揚起的側腰線與側裙線,以及微翹的小尾翼,營造出富有運動感的立體車身造型。另外,尾門上獨特的六角線條與橫置鍍鉻飾條,也成為 A6 頗具特色的車身設計元素。

A6 的整體圓弧設計,來自半弧頭燈組、車頭鍍鉻飾條、霧燈、四輪外擴輪拱、尾燈組與雙排氣尾管,而微翹的小尾翼,營造出富有運動感的立體車身造型。

眼尖的試車組,也發現這款 A6 3.0 TDI,鋁圈已由標配 17 吋 15 幅鋁圈,升級至與 RS4 相同的 19 吋雙肋 7 幅鋁圈,讓外觀立即由豪華房車,轉換為帶有運動跑格的懾人氣勢。然而,若就實車的整體視覺感,A6 全車長約 4.9 米的車身尺碼,在善用圓弧與立體線條後,可說是恰到好處,沒有大型車的遲鈍身形,比起強調靈巧的小車,卻又不失氣派格局,展現平穩緊緻均衡兼備的外觀風格。

米黑皮革搭鋁合金,年輕味十足

不若沉穩內斂的標準版,剛跟總代理拿到這輛 A6 3.0 TDI 時,內裝鋪陳就讓試車組眼睛一亮。沒有迎合主流豪華車消費好的木紋飾板與深色皮質內裝,一進入座艙內,這款 A6 的設計氛圍,絲毫沒有半點老氣!少見的淡米黃混搭深色皮革內裝,不僅在前後座椅營造包覆性與觸感舒適乘坐體驗,連車門飾板與地毯同樣運用淡米黃色調,就視覺而言,新穎的雙色混搭風格,硬是讓座艙清爽不少。

A6 3.0 TDI 少見的淡米黃混搭深色皮革內裝,不僅在前後座椅營造包覆性與觸感舒適乘坐體驗,而充滿科技感的操作介面,硬是讓座艙清爽不少。
這款 A6 完全以鋁合金飾板替代,輔以米黃縫線的皮質四幅方向盤與中控台邊框,整體氛圍相當年輕活潑。

接著,取代營造豪華質感常用的核桃木飾板,這款 A6 完全以鋁合金飾板替代,輔以米黃縫線的皮質四幅方向盤與中控台邊框,座艙營造的冷酷運動氛圍,比起印象中混搭鋁合金與核桃木飾板的 S6,可說是過之而無不及。

如同其他 Audi 車款,A6 座艙擁有相同設計基礎,配備的豐富度也頗為可觀。在排檔座下方,除了配備有電子手煞車撥板外,最重要的配備,就是透過 MMI 多媒體線傳操控系統,搭配中控台螢幕,將可操控雙區恆溫空調、音響、圖像前後雷達、倒車攝影、電話簿與各項車輛設定。

A6 駕駛介面的操作與資訊顯示,在行駛時的操作測試,也是相當清晰就手,各項行車資訊都能在雙橢圓儀表版中央螢幕顯示,便於駕駛即時切換與掌握各項資訊。

至於實車未加裝的衛星導航與藍芽行動通訊等配備,則可另行選配。另外,A6 駕駛介面的操作與資訊顯示,在行駛時的操作測試,也是相當清晰就手,不管是操作定速巡航撥桿,還是方向盤上的滾輪式多功能方向盤按鍵,各項行車資訊都能在雙橢圓儀表版中央螢幕顯示,便於駕駛即時切換與掌握各項資訊。

雙人乘坐寬敞,可傾倒座椅機能佳

在體驗完寬敞與具質感的前座空間後,轉移到後座體驗一下,原本試車組在車外頗為擔心在採用類似 Coupe 的流線車頂設計後,對於後座乘坐空間的表現,是否會造成影響?

實際乘坐後,發現到 A6 的後座空間雖然採用三人座椅設計,不過,中央位置受到傳動軸與冷氣出風口影響,並不適合成人乘員長期乘坐,不過左右兩側後座整體乘坐感則相當良好,不僅腿部空間足夠,觸感與支撐性頗佳的座椅材質、車窗遮陽簾、位於 B 柱與前扶手的後座專屬出風口,都能贏得試車組的肯定。至於原先擔心的頭部空間,在椅面刻意採向後傾斜設計後,也有效地避免頭部的空間壓迫感。

A6 前座空間尚稱寬敞,不過後座中央位置受到傳動軸與冷氣出風口影響,並不適合成人乘員長期乘坐,但其寬敞的空間,以及包括遮陽簾、獨立出風口等設計,仍讓人讚賞。

即使是豪華房車定位,在乘載的機能性也有可書之處。打開尾門後,可以發現 A6 的行李廂空間相當平整,大開口的設計對貨物置放也相當便利,不過,最讓試車組肯定的,是後座椅採用 6/4 分離可傾倒設計,在往前傾倒之後,可以提供不錯的彈性乘載空間,另外,為應對家庭化客層,後座椅還有安全鎖,防止乘員誤觸座椅傾倒拉版造成意外,算是頗為細心的設計。

A6 的行李廂空間相當平整,大開口的設計對貨物置放也相當便利,6/4 分離可傾倒設計,可以提供不錯的彈性乘載空間,另外,後座椅還有安全鎖,也可防止乘員誤觸座椅傾倒拉版造成意外。

太陽能天窗,正午實測

與旗艦車款 A8 相同,A6 天窗可選配具有環保概念的太陽能天窗。

與旗艦車款 A8 相同,A6 天窗可選配具有環保概念的太陽能天窗。這套系統最大的特點,是在車輛熄火後,仍可透過天窗的太陽能集電板,自行發電後驅動空調鼓風機組,讓車外空氣導入座艙內,原廠數據顯示最大能降低座艙溫度達 20 度,對於夏季炎熱的台灣,算是相當環保與實用的貼心配備。

如此環保的科技配備,在正午炎熱北海岸的試車組,當然得親身體驗一下,關窗熄火後,靜坐駕駛座內,可以察覺到空調出風口有冷風微微吹入,讓座艙溫度不至於飆高到讓人襖熱難耐,這樣的溫度稱不上涼爽舒適,但至少讓駕駛進入車內時,不會立即滿身大汗,較低的室溫空也能協助空調迅速降溫。另外,此項設計與一般電動天窗的差異,在於無法開啟遮陽板,遮陽板必須與玻璃天窗一起連動。

廣  告

動態富協調性,Quattro 彎道循跡佳

打開引擎蓋,這顆去年到位的 3.0 V6 TDI 引擎,試車組已非首次接觸。先前在 Audi Q7 3.0 TDI,以及同集團的 Volkswagen Phaeton 3.0 TDI,都已領教過充沛的扭力輸出,以及新一代 TDI 引擎,在導入共軌燃油直噴與壓電式噴油嘴技術後,對於運轉細膩度大幅改善,完全沒有小排氣量 TDI 引擎,擾人的噠噠噠聲響,配合大排氣量引擎的高階車款設定,在引擎隔音工程也有更佳的提升,都讓這顆 3.0 TDI 引擎,讓試車組對其行駛靜肅性與性能表現,已留有良好的印象。

這顆去年到位的 3.0 V6 TDI 引擎,,在導入共軌燃油直噴與壓電式噴油嘴技術後,對於運轉細膩度大幅改善,完全沒有小排氣量 TDI 引擎,擾人的噠噠噠聲響。

而實際駕駛後,A6 卻讓試車組有超乎預期的體驗。確切地說,是源自動力與車身優異協調的愉悅感!儘管採用同顆 3.0 TDI 引擎,車重的多寡,當然成為關鍵因素,事後比照原廠資料,車重 1,765kg 的 A6,遠遠較 2,325kg 的 Q7 與 2,158kg 的 Phaeton 來得輕盈,同時,不同於 Q7 的 SUV 車身設定,以及身長超過 5 米的 Phaeton,更輕更短小的 A6,徹底發揮大排氣量 TDI 引擎結合 Quattro 四驅系統,在動態表現的最佳潛力。原來,這顆 3.0 TDI 跟 A6 搭配後,也能這麼活潑帶勁。

雖然少了增加駕馭趣味的方向換檔撥板,這具 6 速手自排變速箱,仍然確實地傳達駕駛的動力意念。

開著 A6 3.0 TDI 行駛於平面路段時,帳面數據的 1,400 低轉速輸出 45.92kgm 扭力峰值,對踏下油門感受到源源不絕加速力道的試車組來說,感受非常真實與強烈。雖然這款 A6 3.0 TDI,少了增加駕馭趣味的方向換檔撥板,這具 6 速手自排變速箱,仍然確實地傳達駕駛的動力意念,不僅在平面路段,擁有敏捷的提速反應,就連高山路度的陡坡全油門衝刺,深踩油門後,伴隨引擎聲浪不斷襲來的飽滿動力,轉速指針也應聲飆升至 4,500 轉紅線區,瞬即換檔再次拉升,車速也在 Quattro 系統全速鼓催下,全力衝刺衝上頂點,享受四輪略為騰空飛起的暢快感。彷彿實境體驗 WRC 越野拉力賽的刺激感,確實讓試車組大呼過癮。

在山道陡坡全力衝刺衝上頂點,享受四輪略為騰空飛起的暢快感,彷彿實境體驗 WRC 越野拉力賽的刺激感,確實讓試車組大呼過癮。

至於彎道轉向部份,比較可惜地,方向盤在低速域輔助力道偏大,是唯一讓試車組頗感不適的設定,若能略為加重手感,對於路面資訊的掌握將更為清晰。所幸,在速度感應設計下,在高速時可體驗道方向盤加重,同時,在 Quattro 系統與偏硬朗的懸吊系統協助下,讓方向盤與車頭指向性的互動相當清楚,隨著方向盤的轉動,便能感受到四個輪子,在彎道中帶著車身往想要的角度切入。

前 40 後 60 比例輸出的新一代 Quattro 四驅系統,不僅擁有可靠的彎道循跡性,駕駛更可透過油門幅度,產生類似後驅車轉向過度的彎道表現,相當有趣。

同時,採用前 40 後 60 比例輸出的新一代 Quattro 四驅系統,在彎道操控亦展現豐富的彎道樂趣,進入彎道中,原本偏向的中性轉向,只要適時略補油門,車尾將略微外滑,讓 A6 出現類似後驅車的轉向過度,更利於過彎作動,此時,只要略鬆油門,車身又會立即回復中性轉向,相當有趣。當然,良好的彎道動態,不能不提到升級至 19 吋輪圈,搭載 Pirelli P-Zero 255/35/ZR19 高性能跑胎,更是在彎道激烈操駕時,展現循跡與制動的可靠度。

均衡發展,止於至善

歷經山區彎道熱血的演出後,靜佇於前,這款海風輕輕吹襲的 Audi A6 3.0 TDI,擁有強勁的 3.0 TDI、Quattro、tiptronic 六速手自排、19 吋 7 幅雙肋鋁圈、Pirelli P-Zero 高性能跑胎、米黃深黑雙色配裝與鋁合金飾版,雖然不能等同於標準版本,但是開創性的外觀設計,讓車身造型仍踏在流行浪潮上,激烈操駕後,極具協調的運動感,更讓人感受到 A6、3.0 TDI 與 Quattro 的至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