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 BMW 在推出底盤代號 E70 的第 2 代 X5 時,曾首度推出可擴充至 7 人座的第 3 排套件,其後原廠也維持這項特色,讓第 3 代 F15 世代、第 4 代 G05 世代的 X5 持續將第 3 排列在選配清單之列。

不過面臨對手 Mercedes-Benz,有著 GLS 車系如此瞄準大尺寸 7 座級距的旗艦休旅,BMW 單以 X5 車系擴充 7 座選項,空間與車身尺碼上依舊遠不及對手多元,因此過去在美國等市場的戰力力有未逮。所以 BMW 原廠除著手更新 X5 車系進入 G05 世代,更在 2017 年法蘭克福車展舞臺上,率先發表 X7 iPerformance Concept 概念車,揭示品牌新世代設計語彙、iDrive 7.0 等元素,亦宣示將以量產版 X7 來擔綱品牌休旅旗艦定位。

在 2017 年法蘭克福車展舞臺上,BMW 原廠率先發表 X7 iPerformance Concept 概念車,揭示品牌新世代設計語彙、iDrive 7.0 等元素,亦宣示將以量產版 X7 來擔綱品牌首款 7 座大型 LSUV 休旅旗艦定位。

經過約莫 1 年多的等待,BMW 在 2018 年 10 月推出量產版 X7,其車身尺碼介於 7 Series 的短軸版與長軸版之間,臺灣市場也在 2019 年 5 月正式導入新車。國內首波僅 xDrive 40i 單一車型、採 3 排 7 人座設定,售價為 488 萬元,總代理汎德表示在預售階段接單達 100 張,年度的配額約為 250 輛,2019 年 7 月與 8 月已分別交出 56 輛、40 輛,以級距市場規模來看其表現相當出色,甚至可謂略為供不應求。

但在面對對手 Mercedes-Benz 即將在國內推出第 3 代 GLS,X7 是否能夠以其產品力維持熱絡的買氣,甚至是否比同門的 740i 有著更全面的產品表現?將是本次試駕著墨的重點。

經過約莫 1 年多的等待,BMW 在 2018 年 10 月推出量產版 X7,臺灣市場也在 2019 年 5 月正式導入新車,國內首波僅 xDrive 40i 單一車型、採 3 排 7 人座設定,售價為 488 萬元。2019 年 7 月與 8 月已分別交出 56 輛、40 輛,以級距市場規模來看其表現相當出色。

尺碼介於 7 Series 長短軸之間,大型雙腎水箱護罩霸氣盡顯

首先從外觀來看,相信許多人會對 X7 的龐大身形感到震撼。X7 的車身尺碼來到 5,151 x 2,000 x 1,805mm、軸距也來到 3,105mm,相較於 X5 長寬高 4,922 x 2,004 x 1,745mm、與 2,975mm 的軸距大上一截,尺碼上介於 7 Series 的短軸版與長軸版之間。顯見 BMW 原廠將 X 休旅家族推上數字「7」,是彰顯其旗艦休旅地位,方正的身形輪廓則一如其他奇數休旅家族,是定位為 SAV(Sports Activity Vehicle)系列的產品。

X7 的車身尺碼來到 5,151 x 2,000 x 1,805mm、軸距也來到 3,105mm,相較於 X5 大上一截,尺碼上介於 7 Series 的短軸版與長軸版之間。
X7 與同品牌車款車身尺碼比較
車型 BMW X7
xDrive 40i
BMW X5
xDrive 40i 
BMW
740i M Sport

BMW
 740Li  

售價 (萬元) 488 343~373 498 538
車長 (mm) 5,151 4,922 5,120 5,260
車寬 (mm) 2,000 2,004 1,902 1,902
車高 (mm) 1,805 1,745 1,467 1,479
軸距 (mm) 3,105 2,975 3,070 3,210
車重 (kg) 2,320 2,060 1,760 1,805
X7 與大改款第 3 代 GLS 車身尺碼比較
車型 BMW X7
xDrive 40i
M-Benz GLS
售價 (萬元) 488 未定
車長 (mm) 5,151 5,207
車寬 (mm) 2,000 1,959
車高 (mm) 1,805 1,824
軸距 (mm) 3,105 3,135

外觀上另一大特色,自然就是延續自概念車的大型雙腎形水箱護罩。其雙腎形水箱護罩中間同樣以新世代相連造型示人,但整體尺寸上比起 X5 更大,視覺上從遠處觀看依舊相當霸氣,其內同樣有「Air Curtain」主動式進氣調節功能來加強空氣力學效果。左右兩側標配的 LED 頭燈組帶有 Glare-Free 光形變化功能,造型比起 X5 細扁,帶有睥睨群雄的姿態,不過試駕車型並沒有選配雷射頭燈組,所以燈組內少了湛藍色飾條識別。

其雙腎形水箱護罩中間同樣以新世代相連造型示人,但整體尺寸上比起 X5 更大,視覺上從遠處觀看依舊相當霸氣,其內同樣有「Air Curtain」主動式進氣調節功能來加強空氣力學效果。左右兩側標配的 LED 頭燈組則帶有 Glare-Free 光形變化功能。

另外,國內標準車型是標配 Design Pure Excellence 套件,因此擁有包含鍛面鋁質窗框、鋁質車頂架、進氣壩鍍鉻飾條、前後銀色下護板、以及 22 吋多輻式輪圈等配置,運動化的 M Sport 套件則可另行加價選配。從車側看去真圓式的輪拱,搭配後方鍍鉻飾條與 Air Breather 導流鰭孔,皆具有相當典雅的特質。車尾窗框的 Hofmeister Kink 折角依舊維持 BMW 車款一貫韻味,而後門則比起前門大上不少,足見其 3,105mm 長軸距帶來類似 7 Series 長軸版的視覺效果。

從車側看去 X7 的真圓式輪拱,搭配後方鍍鉻飾條與 Air Breather 導流鰭孔、22 吋鋁圈組,皆具有相當典雅的特質。
國內標準車型是標配 Design Pure Excellence 套件,因此擁有包含鋁質窗框、鋁質車頂架等配置。車側的登車踏板也是標準配置。

車尾中央由鍍鉻飾條貫穿,尾門鈑件上的折線層次分明,寬細的 L 型尾燈則帶來前後呼應的感受,後保桿上還有從車側「Air Breather」一路延伸至車尾的 L 型鍍鉻飾條。處處兼容著優雅與細膩的特質。

而 X7 的電動尾門也是如 X5 般上下對開,提供踢腳感應式開啟機能,尾門上還有氣壓懸吊控制鈕,可以將懸吊降低 40mm 方便取物。行李廂容積部份,X7 第 3 排未傾倒前為 326 公升、第 3 排傾倒後為 750 公升、若第 2 排與第 3 排全數傾倒後則為 2,120 公升,行李廂左側有第 2 與第 3 排的電動控制,可一鍵全部傾倒、或全部立起第 2 與第 3 排座位,調整空間機能可說是輕鬆不費力。

X7 車尾中央由鍍鉻飾條貫穿,尾門鈑件上的折線層次分明,寬細的 L 型尾燈則帶來前後呼應的感受。
X7 第 3 排未傾倒前為 326 公升、第 3 排傾倒後為 750 公升、若第 2 排與第 3 排全數傾倒後則為 2,120 公升。
行李廂左側有第 2 與第 3 排的電動控制,MAX 按鍵可一鍵全部傾倒、或全部立起第 2 與第 3 排座位。尾門的下半部還有降低氣壓懸吊的控鍵,以利進行取物。

內裝布局大致與 X5 相同,細節處彰顯 7 座旗艦風範

內裝配備部份,國內 X7 車系主要也採用 iDrive 7.0 介面,整體的中控臺布局大致與 X5 相同,除了擁有 12.3 吋虛擬數位儀表、12.3 吋 iDrive 觸控螢幕的雙大螢幕配置,「你好!BMW」語音控制功能也一併搭載。

不過 X7 車系在細節處的鋪陳與配備陣容也相當豐富,以彰顯其旗艦車型定位的細膩質感,提供包含楊木紋飾板、5 區恆溫空調、冷熱恆溫前座置杯架、手勢控制、手機無線充電、464 瓦 Harman Kardon 音響等科技與豪華配備,更標配由 Swarovski 提供的玻璃水晶頂級中控套件,在 iDrive 旋鈕、音量鍵、排檔桿等處的質感更為上乘。另外因應 X7 車系前後軸標配氣壓懸吊,在新世代的中央鞍座處有著可調整 5 段懸吊高度的按鈕,控制模式更多的 xOffroad 越野套件則為選配。

內裝配備部份,國內 X7 車系主要也採用 iDrive 7.0 介面,整體的中控臺布局大致與 X5 相同。
X7 除了擁有 12.3 吋虛擬數位儀表、12.3 吋 iDrive 觸控螢幕的雙大螢幕配置,「你好!BMW」語音控制功能也一併搭載。
X7 車系在細節處的鋪陳與配備陣容也相當豐富,以彰顯其旗艦車型定位的細膩質感,包含手機無線充電、冷熱恆溫前座置杯架,以及由 Swarovski 提供的玻璃水晶頂級中控套件。

座椅因全車採以 Individual Merino 真皮材質包覆,質感相當上乘,雙前座更有標配通風與加熱座椅。而國內 X7 xDrive 40i 車型標準版採 7 座配置,因此其座椅布局為 2+3+2,標準版車型也提供第 2 排電動座椅、第 3 排座椅含電動傾倒等機能;若要選擇 2+2+2 的 6 座布局,則可以 4.8 萬元選配第 2 排獨立電動舒適雙座設定。搭配上車門自動緊閉、電動後側遮陽簾等鋪陳,讓車內除了滿足多人乘載的空間實用取向,亦能兼具商務旗艦豪華氛圍。

X7 全車的座椅因採 Individual Merino 真皮材質包覆,質感相當上乘,雙前座更有標配通風與加熱座椅。
以筆者 178 公分的身高於第 2 排乘坐,膝部空間約有兩拳、頭部空間則有一個掌輻的餘裕。第 2 排座椅更可以電動滑移與調整傾角。
以筆者 178 公分的身高於第 3 排乘坐,膝部與頭部空間大約只剩下 1 個指輻,但膝部空間可藉由第 2 排向前滑移擴充,第 3 排更有 2 組 ISOFIX 固定扣。
圖左上為雙前座電動調整,圖右上為第 2 排恆溫空調面板。圖左下為駕駛座處座椅記憶與控制第 2 排座椅滑動按鈕,圖右下為 C 柱控制第 3 排傾倒按鈕。

車頂的全景天窗部份,X7 並非像概念車般採全玻璃車頂,而是第 1 排與第 2 排有相連的傳統全景天窗,車尾則有第 3 排獨立的一片玻璃車頂,車頂的遮陽簾除可由駕駛座控制,亦可由第 2 排兩側座位調整,第 3 排頂篷上方更有著獨立空調控制面板。第 1 排與第 2 排上方的全景天窗,還可在玻璃內選配「Sky Lounge」氣氛燈光源套件,在夜間提供車室時尚的氛圍。

車頂的全景天窗部份,X7 並非像概念車般採全玻璃車頂,而是第 1 排與第 2 排有相連的傳統全景天窗,車尾則有第 3 排獨立的一片玻璃車頂,第 3 排頂篷上方更有著獨立空調控制面板。

舒適行路質感與 7 Series 無異,6 缸動力游刃有餘

在談動態表現前,先從 X7 的動力單元來看起。雖然國內未來不排除會導入 M50i,但目前首波導入的僅有 xDrive 40i 單一動力,其搭載一具 3.0 升直列 6 缸 TwinPower Turbo 雙渦流單渦輪增壓引擎,並搭配運動化 8 速 Step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最大馬力可在 5,500 至 6,500 轉時輸出 340 匹,最大扭力 45.9 公斤米則可在 1,500 至 5,200 轉供輸,其從靜止加速至 100 公里僅需 6.1 秒,並擁有 xDrive 智慧型可變四輪驅動系統,還附有 HDC 陡坡緩降系統、動態水平顯示附電子羅盤等輔助。

X7 xDrive 40i 搭載的這一具 3.0 升直列 6 缸 TwinPower Turbo 引擎,最大馬力可在 5,500 至 6,500 轉時輸出 340 匹,最大扭力 45.9 公斤米則可在 1,500 至 5,200 轉供輸,並在搭配運動化 8 速 Step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 xDrive 智慧型可變四輪驅動系統下,從靜止加速至 100 公里僅需 6.1 秒。

將 X7 實際開上路後,儘管其並未像 7 Series 般有採用 Carbon Core 碳纖維複合車體結構,僅是採用與 X5 等車系同樣的 CLAR 底盤平臺,不過因為其搭載了前後軸自動水平氣壓懸吊,其整體的行路質感與 7 Series 相當接近,能夠大幅度的消弭路面碎震,隔絕臺北市部分不平路段帶來的不適感,提供極佳的乘坐舒適性,方向盤卻能如傳統 BMW 車款般回饋一定的路感,展現其身為旗艦休旅的身手。

儘管 X7 其並未像 7 Series 般有採用 Carbon Core 碳纖維複合車體結構,僅是採用與 X5 等車系同樣的 CLAR 底盤平臺,不過因為其搭載了前後軸自動水平氣壓懸吊,其整體的行路質感與 7 Series 相當接近。

但 X7 因為未採 Carbon Core 車體再加上休旅高底盤定位,車重來到 2,320 公斤之譜,整體操駕感受自然未若車重 1,760 公斤的 740i 般舉重若輕,以較高的車速過彎,X7 都還是能夠感受到來自車頭與車尾的重量感,車頭的指向性不是以靈活俐落見長,過彎時的側傾也因車身慣性、自然還是比起轎車略大。

X7 因休旅高底盤定位,再加上車重來到 2,320 公斤之譜,整體操駕感受自然未若 740i 般舉重若輕,車頭的指向性不是以靈活俐落見長,過彎時的側傾略大。但切換到 Sport、Sport Individual 等運動化模式,在氣壓懸吊較佳的支撐下,確實還是能帶來一定的駕馭樂趣。

而 X7 的氣壓懸吊這時就是平衡車身的一大利器,其可以切換模式帶來不同感受,提供包含 Adaptive、Eco Pro、Eco Pro Individual、Comfort、Sport、Sport Individual 等動態模式,若切換到 Sport 運動化模式車身懸吊會自行降低 20mm、帶來更佳的支撐性,引擎與變速箱的動力輸出反應也會更為直接,轉向回饋手感緊緻不少,Sport 模式下不僅能擁有較多的駕駛樂趣,更可讓過彎時的側傾有所消弭。平路行駛時面對路面較大的上下起伏,Sport 模式下也可讓前後座成員的晃蕩感減低,反倒是 Eco Pro、Comfort 模式的上下起伏會略多一些。

X7 提供包含 Adaptive、Eco Pro、Eco Pro Individual、Comfort、Sport、Sport Individual 等動態模式,若切換到 Sport 運動化模式車身懸吊會自行降低 20mm,引擎與變速箱的動力輸出反應也會更為直接,方向盤轉向回饋手感緊緻不少。
X7 在新世代的中央鞍座處有著可調整 5 段懸吊高度的按鈕,控制模式更多的 xOffroad 越野套件則為選配。但除了 Sport 模式下會自動降低 20mm,切換到其餘較高或較低的段位,車輛在車速提起後則會恢復預設高度。
X7 若需要引擎、變速箱、轉向、避震有不同的感受,還可利用 Sport Individual 等模式進行細部設定。

相信有些人會說,這樣 X7 開 Sport 模式會不會太過於運動化?其實並不然,X7 多達 340 匹的 3.0 升 6 缸引擎,在任何模式下動力都游刃有餘且順暢線性,45.9 公斤米在 1,500 轉即能供輸,即便 Eco Pro 都不會帶有溫吞的感受。

而在 Sport 模式動力反應雖然更積極,但拜車內絕佳的隔音所賜,車尾的排氣聲浪不會大輻傳入車內,整體的動力加速曲線相當線性,6 缸引擎厚實的聲浪是其迷人之處,若需要引擎、變速箱、轉向、避震各有不同的感受,還可利用 Sport Individual 進行細部設定。都會行車時煞車與油門踏板的回饋也相當好掌握,制動時不會有強烈的點頭情形,方向盤回饋在 Sport 以外的模式相當輕盈且輕鬆,以 X7 這麼龐大的 7 座休旅,能兼顧舒適性與一定的駕馭樂趣,筆者認為其表現已讓人印象深刻。

X7 在都會行車時煞車與油門踏板的回饋也相當好掌握,制動時不會有強烈的點頭情形,方向盤回饋在 Sport 以外的模式皆相當輕盈且輕鬆。
X7 多達 340 匹的 3.0 升 6 缸引擎,在任何模式下動力都游刃有餘,即便 Eco Pro 都不會帶有溫吞的感受。

安全配備方面,國內的 X7 標配包含第二排雙後座側總計達 8 具氣囊,更擁有 Level 2 等級的智慧駕駛輔助套件更擁有自動停車、以及可記憶前 50 公尺路徑的自動倒車輔助。

實際體驗下,其 ACC 系統與 X5 車系並沒有太大差異,操作上一樣擁有品牌最新世代的方向盤控鍵布局,其系統可在時速 0 至 210 公里間、透過 4 段的車距調整進行主動跟車與車道維持,駕駛只需扶著方向盤,其半自動駕駛系統皆能細膩的控制加減速、轉向,低速壅塞時也有 Stop&Go 功能,整體而言多項輔助系統讓駕駛 X7 相當輕鬆寫意,更是適合大老闆假日帶著全家自駕出遊的一大利器。

X7 的半自動系統與 X5 車系並沒有太大差異,操作上一樣擁有品牌最新世代的方向盤控鍵布局,其系統可在時速 0 至 210 公里間、透過 4 段的車距調整進行主動跟車與車道維持,在高速公路等路段駕駛只需扶著方向盤就能讓車輛接手車速與轉向,讓駕駛 X7 相當輕鬆寫意,更是適合大老闆假日帶著全家自駕出遊的一大利器。

7 座旗艦兼具商務與家庭取向,與 GLS 的旗艦休旅大戰更加精彩

總結而言,筆者認為 X7 xDrive 40i 在整體表現可說超乎預期,再加上提供 6 座設定選配,不論是自駕或後座買家取向都有相對應的車型。而與同門售價 498 萬元的 740i M Sport 相比,X7 不僅在內裝比起 7 Series 有著耳目一新的科技感,更多出 7 人乘載機能、水晶中控套件、xDrive 四驅系統等等優勢,在旗艦大型轎車市場規模略有下滑的情況下,X7 挾著 SUV 版圖的擴大,吸引部分原有 7 Series 的客群,可謂為「休旅版的 7 Series」一點也不為過。

除了有著能與 7 Series 共同搶食高端市場的能耐,就定位而言 X7 也不像過去的 Mercedes-Benz GLS 較強調家庭取向,而是有著兼容商務旗艦與家庭需求的產品特質。先前 GLS 的年銷量約莫只有 100 輛上下,但 X7 才交車約 2 個月就已超過此一規模,足見其確實吸引到一批對大型旗艦休旅有需求的消費者、或者說開闢一波從旗艦轎車改換大型 LSUV 的族群。

而面臨到對手 Mercedes-Benz GLS 即將導入第 3 代大改款車型,X7 除了尚未有 48V 科技,其餘在產品力與許多配備層面也不一定會比對手遜色,相信 X7 的後勢仍不容小覷。但這場旗艦休旅大戰是否能打得精采,就仍得端看 GLS 接下來如何在國內市場布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