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福特位於臺北市的濱江服務廠取車的路上,心中其實持續浮現著一個問題,這是一輛商務為主的廂式車款,首先浮現腦海的應用就是接送需求,例如飯店、商務差旅、機場接送、甚至於多元計程車等,那麼車室空間更大的長軸版,是理所當然且絕對合宜的選擇,為何福特六和還要藉著小改款的契機,導入短軸版本車型呢?

福特六和藉由小改款的契機,導入了短軸版的 Tourneo Custom,也就是在商務客層之餘,也吸引更多元的買家注意。

這問題的解答,在服務廠接待人員將小改款 Ford Tourneo Custom,交給我們之後,將隨身包包與攝影器材箱隨興、甚至於是亂丟的置於後排空間時,一旁的攝影同事大聲說:「這空間很大耶!」這句話,算是解答了疑惑;如果長軸版主要鎖定的消費族群乃是商務需求,那麼短軸版本或許有機會,開拓商務之外的休閒目標需求,雖然現今多半為人口數不多的小家庭,但如攝影同仁的 3 代同堂,出遊倒也是省去車輛選擇的困擾。

小改款 Tourneo Custom 外觀最明顯的不同,乃是採用了懸浮式車頂設計,藉由黑色 B 柱窗框設計,讓車窗有如一大片往後延伸般,提升整體視覺上的質感。

福特六和選擇在 2018 年 7 月中旬所發表、隸屬於周期間小改款的 Tourneo Custom 車系,一改原先僅有 2 車型的配置,新增短軸版車型給予消費者不同選擇,長短軸版本在車身尺碼比較下,相差了 36.7 公分之多;大家都知道,在汽車空間表現上,軸距增加 1~2 公分,帶來的空間寬敞度就截然不同,而 Tourneo Custom 長短軸之間超過 30 公分,讓外觀長短比例上有著極為強烈的判別度,從後輪葉子板鈑件與後滑門之間的距離,就能判別出這是輛長軸還是短軸的版本了。

車頭六角形水箱護罩與鍍鉻飾條組合,再加上全新頭燈組的設計,讓車頭有著煥然一新且更上層樓的印象。

其實,看到小改款 Tourneo Custom 的第一眼,最明顯的改變處並非車頭造型的不同,而是原廠稱之為懸浮式車頂的設計,也就是藉由黑色 B 柱窗框設計,讓車窗有如一大片往後延伸,僅有著車頂線條勾勒出邊際,視覺上有著較為細膩的質地;至於車頭造型的改變,則是原本採用扁長之水箱護罩、搭配六角形氣壩設定,小改款後直接將六角形上移,並改搭載 5 輻式鍍鉻橫柵飾條,這樣的改變就與 EcoSport 小改款模式相當,讓車頭視覺更顯精神,也更有家族化的氣勢。

兩側的頭燈組雖然輪廓與小改款前相仿,但內容卻截然不同,LED 晝行燈條環繞整個頭燈內側,並搭配明顯飾條於其中,展現出較為科技感的氛圍,而保桿兩側則是嵌入了霧燈組,佐以中央的氣壩樣式,小改款後的 Tourneo Custom 確實在視覺上,營造出較不顯商務、而是較偏於時尚的印象。

車室空間相比於外觀的改變幅度來得大,整體視覺趨於簡化的感覺,不過,因應車身的高重心,A 柱內側未設計有登車把手,進出車室空間較為不便些許。

不過,在打開駕駛側車門準備「爬進」駕駛座時,發生了一個窘困的狀態,Tourneo Custom 的車高超過 2 公尺 (2,030mm),整個車室空間的著坐點是比較高的,想像一下要進入貨車駕駛艙時,總是要稍微攀爬而上才能進入,但貨車在 A 柱內側處往往會設計一個把手,駕駛人只要拉柱把手並踏上踏板,就能輕鬆的進入車室內;然而車門打開後卻發現,Tourneo Custom 並未有這樣的握把設計,只好拉著方向盤來充當把手了。

對比於外觀改變的幅度,Tourneo Custom 車室空間的變化其實相當大,小改款前的 Tourneo Custom 前臺總成設計,乃是上一代的家族設計風格,當年採用類手機式的中控陳設,為 Ford 贏得了不少好評,而隨著時代的演進,小改款後的座艙陳設則是相較簡約的設置,最上方的 8 吋 LCD 觸控螢幕 (入門尊爵版為 4.5 吋),搭配 SYNC 3 娛樂通訊整合系統,不僅整合豐富資訊,也支援 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 的車載通訊系統,這也是得以簡化操作按鈕設計的關鍵所在。

除了中控臺重新設計之外,小改款 Tourneo Custom 也換搭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儀表組也取消原本潛望鏡式的複雜線條設計。

中控台下方則向下延伸,排檔座右側還設計有收納空間,這也是較小改款前更為貼心的部分,排檔座也加入了鍍鉻框飾,與中央出風口及中控台的鍍鉻飾條相呼應,再加上趨於運動化的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搭配皮質座椅,以及在許多細節上的調整,整個駕駛座艙坦白說,並不顯商務或是貨車的感覺,而是更趨近於身處於 SUV 車款的感受。

究竟是商用車還是休旅車呢?

事實上,Tourneo Custom 的方向盤、油門煞車踏板的配置,也確實是以 SUV 為基礎的組合,坐在駕駛座上會有著駕馭一輛 SUV 的錯覺,但實際上在道路上行駛,尤其在彎角或是彎道時,座椅傳遞而來的車身重心變化,以及透過車外後視鏡的角度觀察,縱使 Tourneo Custom 短軸版車長不到 5 公尺 (4,972mm),並不比一輛豪華大型轎車來得長,但內心卻不斷的獨白:「這車好長啊!過彎角度要稍微大一點。」

Tourneo Custom 搭載了 2.0 升直列 4 缸的 EcoBlue 柴油渦輪增壓引擎,豪華版的動力輸出為 170 匹最大馬力,以及 41.3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變速系統則是 SelectShift 6 速手自排,順暢性稍顯不足,可能仍需時間進行磨合。

Tourneo Custom 全車系清一色搭載 2.0 升直列 4 缸的 EcoBlue 柴油渦輪增壓引擎,但因應車型在動力輸出上有所不同,入門尊爵版擁有 130 匹的最大馬力,以及 39.3 公斤米最大扭力,而豪華版的動力輸出則是 170 匹與 41.3 公斤米,柴油動力大扭力優勢讓這輛尺碼壯碩的座駕,擁有非常厚實的力道輸出,想像一下縱使第 2 排與第 3 排座椅也滿座的狀態下,如此動力輸出也稱得上適足,但 6 速 SelectShift 手自排變速系統,在順暢性的表現上無法用出色來形容,換檔時機與頓挫感稍微明顯了些,或許仍需時間讓其邏輯有著更多的磨合吧。

較高之重心讓 Tourneo Custom 在彎道中有著明顯的擺動,車尾也因為重心集中於前方,因此呈現較為浮躁的感覺,如果方向盤角度如同商用車款,以較為水平的角度設定,更能呼應駕駛座姿,整體駕馭應該會更顯輕鬆舒適。

當然,將排檔桿往下撥到 M、也就是手動的模式下,讓引擎轉速維持在 2,500 轉左右,這時候的檔位銜接與動力輸出,就會顯得飽足而順暢許多,在拍攝動態影像時,來回於山路彎道中奔馳,如此感覺更為明顯;不過,來回奔馳於彎道的過程中也發生了一點小插曲,Tourneo Custom 的駕駛座姿比較高且上半身比較直立,而方向盤則是有如一般 SUV 的角度,因此雙手在轉動方向盤時的角度並不是那麼順手,一不小心之下背部還有些許拉傷 (應該需要先暖身運動),如果比照商用車,方向盤是較為水平的角度,那麼在操作時會比較順暢些許。

此外,由於試車時僅有前座有載人,後排空間僅擺放一只登機箱、以及一些隨身行囊,在重量全然集中於車頭,車尾較輕的狀態下,Tourneo Custom 車尾在彎道中總給人較為浮躁的感受,如果是乘坐較多乘員或是裝載較多物品,整體行車時的穩定性應當會更為提升。

廣  告

如果有滑軌設計,輕鬆變化座椅與車室空間,駕乘時光應該會更有趣

Tourneo Custom 最關鍵也最重要的產品特點,當然就是後排空間的寬敞與靈活運用之特性,比較有趣的,是福特六和為了展現 Tourneo Custom 空間的魅力所在,這輛試駕車輛的第二排座椅特別以面朝車尾方向擺設,第三排則是往車頭方向、也就是往前看的位置,形成有如商務會議的格局呈現 (福特六和表示有超過 32 種模式設定);雖然很想要將第二排座椅改成面向車頭,但原廠並未在 Tourneo Custom 後排底板上設計有滑軌,也就是說座椅的方位變換需要進行拆裝,而無法輕鬆寫意的左滑右靠來調整座椅位置。

Tourneo Custom 後排空間擁有許多變化性,福特六和表示共計有超過 32 種的座椅模式組合,而其提供的試駕車,特地將第二排座椅採用面向車尾的設定,如果座以變化可以更輕便而不需進行拆卸的話,空間表現應當會更加出色,此外,全車共有 8 組 USB 插槽,也是另一項值得嘉許的貼心設計。
雖然短軸版相較於長軸版短少了 30 公分以上,最大行李容積更相差了 750 公升之多,但以非商用需求來說,車尾行李廂的基礎容積仍然相當夠用。

撇除調整或更換座椅比較沒那麼便利之外,Tourneo Custom 的空間表現,對於常常三代同堂出遊的攝影同仁來說,有著相當程度的吸引力,將近 3 公尺的軸距不說,即便從第 2 排開始計算的縱深,也有著 1,508mm 之多 (長軸版為 1,875mm),第三排座椅後方的車尾行李廂,雖然沒有長軸版來得深,但以一般家庭出遊的設定來看,還是有著輕鬆胃納數個行李箱的基本容積,最大也可擴充至 1,180 公升之譜,對於非商務的購車需求來說,短軸版本確實會更具吸引力,畢竟,超過 5 公尺的車身長度,可能許多大樓的停車格也不一定可以停進去呢。

U-CAR 熱門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