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a Picanto X-Line 以 59.9 萬元的售價在臺灣上市,從價格設定與規格配備表來看,Picanto X-Line 是一輛預算型的實用小型掀背,並擁有 7 氣囊、AEB 自動緊急煞車輔助等不俗配備。然而透過實際的試駕,在都會、小巷與山路穿梭之中,我發現,Picanto X-Line 的魅力並不單只是在冷冰冰的售價與配備上;它其實再度更新我對「小車」的標準,甚至有著改變遊戲規則的潛力。
在海外市場 Picanto 車系分別有 Picanto、Morning 兩種車名,現行國產之 Morning 為第 2 代,至於 Picanto X-Line 世代則屬第 3 代車型。 本次試駕的 X-Line 車型是以 2017 年發表之第 3 代 Picanto 為基礎、衍伸而來的跨界車型。在 2018 臺北車展先行展出後,Kia 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於 6 月底正式發表上市。
在安排試駕的前一晚,我思考著明天將要接觸的 Picanto X-Line 會是如何的一輛車。從國產的 Morning 車系的經驗,可預期世代更新的 Picanto X-Line 將會在此基礎上升級;但,U-CAR 才相繼進行完國產小型掀背與休旅車集評,面對尺碼更小,定位更偏向年輕族群的 Picanto X-Line,一時之間我還不能確定,才剛習慣大空間、豐富行車科技的自己,是否能面對一輛「小車」的試駕?
X-Line 出色造型與動感氣勢,小車也不容小看
不過到了試駕當天,一牽到 Picanto X-Line,我便知道前晚的憂慮是多餘的。消除我的疑慮,Picanto X-Line 的外觀功不可沒。與現行的 Morning 車系相比,車頭家族化的虎鼻式水箱護罩更行放大,而下方的氣壩與保桿造型,則有著偏向 SUV 的厚實大器,底部還增加了下護飾板設計,兩側與前、後輪輪拱處同樣導入防刮塑料,並延伸至於車尾後保桿。車尾也增列了下護飾板,讓整體外觀則多了點叛逆的狂野。
在本次試駕車的鈦灰銀車色上,還以萊姆綠色塗裝妝點水箱護罩進氣柵、前霧燈座、以及後保下護板(偏好較內斂、柔和外型的消費者,也有採銀色塗裝處理的其餘車色選擇)。車頭燈組亦導入新式樣的鹵素燈組加 LED 晝行燈設計,車尾則導入新式樣的雙「ㄈ」字型 LED 導光條尾燈,足下的鋁圈組大小則為 16 吋、並採用黑銀雙色處理提升了視覺質感。
而在細節之外,車身輪廓線條仍舊維持與新世代 Picanto 一樣,不過車身高度卻稍稍調高,較一般版本 Picanto 高出 15mm,讓距地高度來到 156mm;車高抬升的設定,相信大家應當都會想到跨界全地形車款的設計,不過實際操駕起來,Picanto X-Line 在各方面仍是偏向都會小車的設定。
座艙好料處處,配備豐富度成級距前段班
然而,雖然 Picanto X-Line 外在的改變已足以推翻我對小車的疑慮,但我認為它的內裝才是重點。
當然,不是說 Picanto X-Line 擁有如超越級距設定的高科技座艙設計或是擁有令人吃驚的車室空間。Picanto X-Line 其實延續了 Morning 的內裝風格,但在用料與組裝品質上,有著更佳的表現。
駕駛座艙設計依舊維持 Morning 簡潔的風格。視覺焦點以 Kia 新世代車型慣用的懸浮式多媒體觸控系統為主;此外,Picanto X-Line 搭載平底方向盤,搭配雙色皮椅,與鋁合金踏板組,塑造出運動化的車型特色。
Picanto X-Line 內裝部分讓我欣賞的,則是 Kia 對於內裝用料的掌握。作為一輛售價不到 60 萬元的小車,其用料與進階級距車款相比,硬塑料的使用比例仍較高。但無論是作為駕駛者或是乘客,除非刻意觀察,其實不易感覺到塑料感。事實上,在手可觸及之處,例如車門扶手、中央扶手、方向盤,以及排檔桿空調出風口開關等處,都以皮質包覆或施以鋼琴、金屬質感烤漆等方式,提升細部質感。
而除了用料的搭配之外,採韓國進口導入的 Picanto X-Line,在組裝品質部分也有不錯的表現。這是透過用手觸摸每個接縫與角落處也可以感受到的優點。即使搖動車門把手、遮陽板等部件,也都相當穩固,不因作為預算型小車而打折扣。中控下方的置物空間,這也是延續自 Morning,為置杯架與置物空間二合一的巧思設計。不過,兩側遮陽板化妝鏡未如 M0rning 有照明燈之設計,是較為可惜的地方。
Picanto X-Line 標配之多媒體娛樂系統中,功能以足敷一般使用,舉凡 Aux In、藍牙連接、USB、Micro SD 音樂影像播放等,試駕車款另選配了 Papago!導航與倒車攝影,讓功能更加完整。此外,6 支喇叭的音響效果也令我印象深刻。恆溫空調採用旋鈕式設定,由左至右分別為溫度、風量選擇,下方則為空調控制鍵,整體設計直覺。
1.25 升引擎配 4 速自排,雖不熱血但足夠都會行駛
受限於目前歐規市場 1.0 升 GDi 渦輪增壓引擎動力僅有手排車型,臺灣僅導入 1.25 升動力單元,此動力心臟與現行 Morning 之 1.25 升引擎相同,能供輸 84 匹最大馬力,以及 12.4 公斤米最大扭力。搭配 1,014 公斤之空車重。如此的數據,讓我所預期的 Picanto X-Line,是輛操控合格、有著不錯動力輸出的小車;但 4 速自排的隱憂,讓我在出發前仍不禁懷疑,Picanto X-Line,行路表現會不會被變速箱扯後腿?
雖然 Picanto X-Line 有著跨界樣貌的外觀,但車輛整體設計與目標客群,相信是行駛於都會區居多。於是我來到相當具都會代表性的地方:午間的臺北信義計畫區,大量的午休人潮、車潮,不僅紅綠燈多、行駛的車速也低,是許多駕駛的「噩夢」。
在信義計畫區內多次繞行,Picanto X-Line 在起步時,1.25 升自然進氣引擎與 4 速自排的搭配仍屬順暢,起步瞬間動力的傳輸也在預期中,若要在市區「順順開」,如此動力配置已足敷使用,且在市區、小巷低速穿梭,轉向也屬輕快。但若是要豐沛的瞬間超車動力,仍須大腳油門,才能清楚感覺到力量的拉抬。雖然仍與「熱血」感受擦不上邊,不過考慮這顆引擎輸出與變速箱搭配,我認為市區表現已屬可圈可點。
不過,Picanto X-Line 輪下 195/45R 16 的低扁平比胎圈組,雖然帶來不錯的視覺效果,但在一般行駛狀況下,乘坐感受較硬朗,噪音也較高扁平比胎略大。不過,車輛本身不錯的肅靜性,也降低了噪音帶來的不適感。
山區上坡難免喘息,下坡輕巧中帶穩定
離開了都會區,我帶著 Picanto X-Line 來到了山區道路。進入山區道路後,雖然會感覺到動力心臟比較辛苦地發出聲響,但當引擎轉速來到 4,000 轉時,能清楚感覺到力量的拉抬。而 4 速自排的降擋在加深腳下油門深度時的頓挫相當明顯,由於是同一具動力心臟,動力傳輸感受與同仁過去試駕 Morning 相當。
不過在習慣其節奏後,善用排檔系統來切換檔位,可依照動力需求往右切換到 3 檔以內,甚至面臨陡坡時也可將排檔向下切換,改到 2 檔甚至 1 檔以內更低檔位模式,在上坡時盡可能榨出這顆小心臟的全部動力,也帶來稍稍有變化駕駛樂趣。
而操控最令人感到趣味的部分,則是輪下 195/45R 16 的低扁平比胎所帶來的直接路感以及支撐性,在市區行駛時雖帶來偏硬的行路感,在山區則為車輛動態表現加分。2,400mm 的軸距與 1,014 公斤的車重設定,則這輛小車帶來輕快的尾部反應。
Picanto X-Line 懸吊阻尼設定已較 Morning 硬朗,煞車輔助力道也適中,加上底盤的紮實度,在彎道中的穩定與指向性繳出了令人滿意的表現。甚至幾次在連續彎道上,刻意拉高車速以時速約 70-80 入彎時,Picanto 這具底盤依然有出色的演出,轉向乾脆不拖泥帶水,車身輕盈甚至高速經過彈跳路面,車尾還會稍微彈跳抬升,也能感受到後輪有一瞬間離地,但難能可貴的卻是能迅速回復穩定度與抓地力,不會出現擾人與難以控制的動態不安感,充分發揮小車靈巧刁鑽但仍保有可靠穩定度的均衡優勢。
說白了,新世代 Picanto 擁有不錯的車體剛性,加上這具底盤十分有樂趣也饒富升級潛力,真的可惜在現行的傳動系統無法徹底發揮它的潛能。講到這,還真讓人期待歐規 1.0 T-GDI 搭配 5 速手排,一口氣跑進 10 秒內俱樂部的新世代 Picanto 最強性能版本。
整體而言,雖然這次在一般道路上,難以徹底測試新 Picanto X-Line 的底盤極限值,稍感遺憾。但仍可以清楚感受到,新款 Picanto 不僅在車輛體質相當具有水準,抓地力良好的韓國 Nexen 配胎,搭配屬於「操控面」的多項電子穩定系統,尤其是具備彎道扭力分導功能的「TVBB 彎道制動分配系統」,以及更精準煞車力道分配的「SLS 直行制動穩定系統」,都是彎道動態表現中,雖不易明顯察覺,但實際卻功不可沒的協力角色。
也因為如此,撇除上坡段較顯力有未逮的動力表現,在下坡路段,Picanto X-Line 緊湊的操控表現,則是為我臉上增添了一抹微笑。
改寫小車級距遊戲規則,Hi ,Welcome to Taiwan!
在可以實際體驗到的內、外觀,空間配備以及操控部分之外,Picanto X-Line 在發表上市之初,則是以 7 氣囊、AEB 自動緊急煞車輔助等不俗配備吸引目光。透過具議題性的價格與配備設定,Picanto X-Line 已為同級距車款設下了新的標竿,並以具質感的內、外觀和操控表現,展現出欲改寫小車級距的遊戲規則意圖。
當然,對於衝撞現有級距的遊戲規則,甚至能創下級距先進配備的紀錄,只要有利於豐富消費者的購車選擇,我們不免都要張開雙手說聲:「Hi, Welcome to Taiwan!」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