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來以為我已經知道什麼叫做經典。但這次,Mercedes-Benz 對經典的定義,讓我大開眼界。
何有此言?
因為,這款產品的地位之高,連原廠都不敢對其名號地位有任何的更動。
明明產品都進行了大改款規格的改造,車長、車寬、車高、軸距,沒有任何一個數字與現有產品相同;全車從鋼鐵打造改為導入超高剛性鋼材及鋁合金打造,減重了 166 公斤;前軸由固定軸的設計改為獨立懸吊設計,引擎與變速箱也都換上最新世代的產品;內裝也跟進了品牌新世代風格。
但是,外觀仍全面沿用 1989 年的設計,目的就是讓它從遠處甚至近處觀看,都與原有車款相同。更有甚者,整體架構做了如此大的變動,以嚴格慎密邏輯架構見長的德國原廠,連廠方內部代號也不敢改變,對外界稱呼其為大改款亦強力否認,僅願意以「小改款」稱呼它。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近 20 年汽車媒體生涯中所首見,可說是匪夷所思。不過,這也說明這款產品,在旗下有那麼多經典產品的 Mercedes-Benz,有多麼特別的地位。
這輛經典的極致,經典到大改款也不能講,也不能拿到全新產品代號的產品,就是 Mercedes-Benz 品牌越野車的頂級產品,以剛硬風格縱橫全球近 40 年,成為跨世代時尚代表的 G-Class。
小改款 G-Class 車身尺碼變化 | ||
車長 | 4,817mm | +53mm |
車寬 | 1,931mm | +131mm |
車高 | 1,969mm | +15mm |
軸距 | 2,890mm | +40mm |
車重 | 2,429 公斤 | -166 公斤 |
正因為 Mercedes-Benz 對於 G-Class 的獨特尊崇,也讓這次的「小改款」G-Class 試駕,可能是小亮汽車媒體生涯最難得的一場試車。因為,G-Class 發表在 39 年前的 1979 年,前一次有大改款規格的變動,則是在 1989 年,已是 29 年前。按這進度,下次再進行這樣大規模的改款,我已經年近 70。至於 G-Class 的大改款,以 Mercedes-Benz 對其經典的尊崇程度。我想這輩子是無緣參加了。
因此就算是緊接的行程,就算相機在前一趟行程壞了,小亮還是立刻買一套全新的設備,以記錄這一生一次的難得試駕。
所有 G-Class 的硬調元素,全數保留,但細部質感全面提升
在西班牙邊界旁的 Perpignan,在地中海的陽光下,小亮第 1 次與全新 G-Class 面對面。
一如前面所述,W463 G-Class 29 年來的聲名太過顯赫,讓嫺熟於處理高階產品的 Mercedes-Benz,亦不敢大幅變動 G-Class 那剛直硬派的造型。在地中海濱的豔陽之下遠眺,改款後的 G-Class,與原本的 G-Class,在外型上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方正的車頭依舊、薄片式的引擎蓋依舊,立體的梯型方向燈還在,巨大方正的輪拱還在,車尾碩大的外掛式備胎依舊,外露的車門鉸鏈依舊,按鈕式車門把依舊,甚至連過時很久的外露式六角鎖也依舊。所有讓 G-Class 與眾不同的設計元素,所有讓人覺得 G-Class 非常硬調的元件,都仍在車身上的原位,讓人絕對不會搞錯這是一輛 G-Class。
真的仔細看看,可以看到鈑件的倒角半徑略為放大,還有車門原本尖銳的折角,改成了大大的圓角,比較符合現代汽車對於安全的考量。圓圓的頭燈依舊,但內容物已換成了新世代 LED 燈組及外環的高亮度日行燈。在不變的外觀之下,融入新世代的科技以及安全元素。
內裝質感提升,一口氣補齊數代的配備差距
打開車門坐進 G-Class 的車室,為了重度越野時副駕駛能固定姿勢的安全扶手依舊,代表純正越野考量的前中後 3 組差速器鎖定的電控按鈕依舊,加力箱的控鍵依舊,但是其他的一切,都變成符合 G-Class 頂尖地位的豪華設定。
Mercedes-Benz 在改款 G-Class 的內裝上,一口氣補齊了 G-Class 在過去十數年沒有裝載的各式車用配備。新一代的 G-Class,內裝設計的演進,相對於外觀而言,有極大的躍進。S-Class 從 2006 年就開始配置的雙 12.3 吋全彩液晶顯示器,G-Class 的車主終於可以享用,而且直接升與級與 222 世代 S-Class 相同的亮面一體式設計。單純的 COMAND 旋鈕,也升及到觸控手寫板暨旋鈕的新版 COMAND 控制器、全數位介面 5.5 代的 COMAND Online 數位資訊娛樂系統,所有內裝標齊了轎車旗艦 S-Class 的標準,讓車主再也不需要因為越野功能而僅能使用舊世代的人車介面。
空間加大,乘坐更符合人體工學
Mercedes-Benz 在新 G-Class 推出之時,持續強調其車室空間的放大,包含前後座的腿部空間、肘部空間、肩部空間等,都有相當幅度的放大。在試駕行程間,小亮亦有機會坐上原有 G-Class 的車室,與印象中一致,因為有挑高的車頂,原有 G-Class 的空間便不曾讓小亮覺得侷促不足,然放大後的 G-Class 顯得更有餘裕,自然不在話下,而後座椅背更符合人體工學的設定,以及座椅材料更適合的軟硬及彈性,讓小亮在後座的旅程的確有更好的享受,不再像過去 G-Class 純粹為前座及越野能力考量的設計,對於以都會家庭使用為主的主流消費者而言,更具有親和力。
小改款 G-Class 乘坐空間變化 | ||
腿部空間 | 前座 | +38mm |
後座 | +150mm | |
肩部空間 | 前座 | +38mm |
後座 | +27mm | |
肘部空間 | 前座 | +68mm |
後座 | +56mm |
可惜,市場區隔化而未裝上 MBUX
然而仔細研究,小亮卻是略略的失望,G-Class 數位資訊系統,當然比起原本的 G-Class 來得進步,已與 2017 年發表的小改款 222 世代 S-Class 看齊。然而,仍未裝上在全新 A-Class 上所出現的最新 MBUX 介面。
原廠人員表示,MBUX 介面的設計,符合年輕客層的需求,所以優先安裝在 A-Class 等第 2 代 NGCC 的產品上。G-Class 強調強悍越野的性能,購買的是較為高階的客層,對於 MBUX 的新穎的介面需求較低。
我個人是覺得這個說法怪怪的,以全新 MBUX 的使用經驗,事實上是適合所有年齡層的使用者,其使用經驗是與現在手機的使用經驗接軌,其實無需另行分類。對於這個作法,我是相當不以為然。或者說,我認為這是產品經理為了市場區隔化而做的選擇,而我並不認同這個選擇。
然而從外觀及內裝來看,新的 G-Class 的確是款向消費市場大步靠近的產品。所有跨越世代、成為時代經典的造型元素,Mercedes-Benz 都忠實地保留,讓這個時尚經典,可以原有風格,再戰 29 年。
向主流市場靠攏,都會用途產品吸引力大增。然越野能力呢?
而過去相對陽春的車室內裝,一舉跨過時光的差距,跟上現代 Mercedes-Benz 的豪華與舒適感,車室空間亦放大,提供更好的乘坐體驗,種種產品的變動,都對主流市場提供更好的吸引力。這個不改經典的保守策略,看起來是十分成功的,對小亮而言,即便硬要堅持「小改款」這個論點仍是難以接受,但是產品力更佳,是無庸置疑的。
然而,熟悉 G-Class 的消費者,相信已經發現 G-Class 招牌的呼吸管預留孔,已從車頭左右的葉子板上消失,這是否代表著 G-Class 為了親近時尚取向的消費者,以硬派的越野能力做為交換呢?
實際行駛的駕駛及乘坐表現,自然是下一個關注的重點。全新 G-Class 開起來如何,還能拿去越野嗎?小亮將在動態篇專章報告。
討論區
成為第一個發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