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12 年 9 月發表後,第 7 代 Golf 已問世超過 5 年,而原本按照規律應該在 2017 年左右即推出的第 8 代 Golf,卻遲遲未聞樓梯響。取而代之的,則是首度在單一世代當中進行改款,也就是我們這次所到西班牙 Palma 所試駕的車型。

這次我們所試駕的,包括 Golf GTE、e-Golf、Golf GTI Performance 與動力最強悍的 Golf R 共 4 個車型,不過這些車型都不會這麼快導入臺灣,首批將在 2017 年 7 月登場的,會是 1.0 TSI、1.4 TSI、以及 Golf GTI 三種動力,而本次所試駕到的 Golf GTI Performance 與 Golf R 還在評估中,預估最快要 2017 年底才會進來,而 Golf GTE 則是仍然還要觀察,但是這款 Plug-in Hybrid 油電混合動力的車款,未來是有機會登陸臺灣的。

這次我們所試駕的,包括 Golf GTE、e-Golf、Golf GTI Performance 與動力最強悍的 Golf R 共 4 個車型。

因此這次我們最主要的重點,則是在於新配備導入。最重要的兩項配備,就是與 Tiguan 搭載相同的 12.3 吋全數位虛擬儀表、以及全新的 9.2 吋中央娛樂系統。

外觀小動刀,LED 頭尾燈導入

在 8 代推出之前最後一次改款的 Golf,外觀基本上與 7 代沒有兩樣,僅保桿樣式進行調整,相比於改款前,新的車頭式樣更接近改款前的 GTI 樣貌。至於各車型的部分,在細節上略有差異,像是本次我們所試駕的 GTE,霧燈則改為 C 型晝行燈。

在 8 代推出之前最後一次改款的 Golf,外觀基本上與 7 代沒有兩樣,僅保桿樣式進行調整,相比於改款前,新的車頭式樣更接近改款前的 GTI 樣貌。

另外在大燈的部分,本次新車導入了 LED 大燈,內側裝飾線條與水箱護罩上的線條進行連結,並且在各車型部分都有所不同。像是環保概念的 e-Golf 與 GTE 都是藍色線條、性能版的 GTI、GTI Performance 則是紅色線條,而最強的 Golf R 則是黑色線條。

內側裝飾線條與水箱護罩上的線條進行連結,並且在各車型部分都有所不同,性能版的 GTI、GTI Performance 則是紅色線條。

車尾的部分,改款後的新車同樣也導入了全 LED 的燈組,後保桿造型亦有所改變,更硬朗的線條,搭配雙層式的設計,為車尾增添不少動感。

改款後的新車同樣也導入了全 LED 的燈組,後保桿造型亦有所改變,更硬朗的線條,搭配雙層式的設計,為車尾增添不少動感。

另外在車身大小的部分,利用 MQB 底盤的高度彈性,每個種類的 Golf 大小、高度與軸距都略有不同,以我們這次所試駕的 GTE 來說,其軸距為 2,630 mm,而高性能的 GTI Performance 與 Golf R 則是 2,626 mm,另外 Golf R Variant 更是只有 2,620 mm。其些微的改變,都讓操控有所不同。

另外在車身大小的部分,利用 MQB 底盤的高度彈性,每個種類的 Golf 大小、高度與軸距都略有不同。

超實用配備:12.3 吋 Active Info Display

車內的部分配置基本一樣,不過方向盤樣式稍有改變,中央喇叭的部分改為正圓形構造,儀表則採用全新的 12.3 吋 Active Info Display,可放大縮小的模擬時速錶與轉速錶,讓儀表中央的螢幕能夠更完整的切換顯示包括「經典」、「油耗及行駛里程」、「節能」、「運動和駕駛協助」以及「導航」等 5 種顯示模式,其中導航模式甚至可以選擇 2D 或是 3D 顯示。

車內的部分配置基本一樣,不過方向盤樣式稍有改變,中央喇叭的部分改為正圓形構造。
儀表則採用全新的 12.3 吋 Active Info Display,可放大縮小的模擬時速錶與轉速錶,讓儀表中央的螢幕能夠更完整的切換顯示 5 種模式,其中導航模式甚至可以選擇 2D 或是 3D 顯示。

另外在中央娛樂系統的部分,最新一代的 Discovery Pro 加大至 9.2 吋觸控螢幕,並且導入了手勢控制的功能。除了基本的導航、手機、音樂、無線連接等功能以外,另外還可以顯示詳細的車輛資訊。以我們所試駕的 GTE 來說,可以即時顯示其輸出方式,包括電池回充等,讓我們可以仔細的了解其 Hybrid 系統的輸出方式。

最新一代的 Discovery Pro 加大至 9.2 吋觸控螢幕,並且導入了手勢控制的功能。

以上這兩個相當好用的科技配備自然不會是全車系標配,Active Info Display 12 吋全邏輯數位化儀表在 Highline 車型以上才會是標準配備、而 9.2 吋 Discover Pro 多媒體觸控音響主機則是要 R-Line 以上才會是標準配備。

Active Info Display 12 吋全邏輯數位化儀表在 Highline 車型以上才會是標準配備、而 9.2 吋 Discover Pro 多媒體觸控音響主機則是要 R-Line 以上才會是標準配備。
廣  告

電動馬達與汽油引擎的結合

Golf GTE 的動力採用 1.4 TSI 引擎,搭配同樣在前輪驅動的單顆電動馬達,其引擎部分與一般汽油版一樣,不過內部有針對冷卻部分進行加強,並且搭配型號為 DQ400e 的 DSG 雙離合器變速箱,其在變速箱與引擎中間多一組離合器連接電動馬達,可根據需求進行切換,其中純電行駛里程擁有 50 公里,除了靠引擎與煞車回充以外,其主要還是從車頭 Logo 部分打開的插座,搭配充電站來進行充電。

Golf GTE 的動力採用 1.4 TSI 引擎,搭配同樣在前輪驅動的單顆電動馬達。
純電行駛里程擁有 50 公里,除了靠引擎與煞車回充以外,其主要還是從車頭 Logo 部分打開的插座,搭配充電站來進行充電。

輸出的部分,GTE 可以採用純電、純汽油、混合動力輸出,根據原廠資料說明,預計將在 2017 年夏天開始,其將與地圖連結,根據各個不同路段,會自動切換不同的動力,像是接近住家時,即可切換成純電行駛,不但能夠降低噪音,還能夠節省能源損耗。

GTE 可以採用純電、純汽油、混合動力輸出。

至於加速的部分,由於系統綜效馬力高達 204 匹,因此可以說是款油電鋼砲。不過由於加上電動馬達與大電瓶,車重有 1,540 公斤,再加上 3 個人與裝備後,其加速感不會太衝,在郊區道路要超車時,從時速 80 多開始加速上去,會略顯吃力。但是無論是純電加速還是引擎加速,在低速的反應仍然相當不錯。除此之外,GTE 仍有一個相當不錯的優點,就是其純電輸出與汽油輸出切換時,其平順的交接,不會讓乘客有明顯的感受,僅會突然聽到從電動馬達的聲音轉換成引擎排氣聲浪。

Golf GTE 無論是純電加速還是引擎加速,在低速的反應仍然相當不錯。

冠上以 GTE 為名的油電車,不只是擁有性能鋼砲般的動力,底盤同樣也有匹配的優秀性能。MQB 底盤的剛性,雖然因為大電池讓車重上升,但是仍然具備穩重與輕快的操駕感。Golf 在底盤調教上,車尾一向都相當穩重,而後軸放了大電池後更是如此,但是車頭指向性依然良好,方向盤轉下去後前輪立刻就會給予相應程度的轉換,再搭配歐系車剛性相當足夠的車體,讓筆者對這輛車充滿著信心,可以輕鬆地在如同 WRC 的西班牙山路自由馳騁。

MQB 底盤的剛性,雖然因為大電池讓車重上升,但是仍然具備穩重與輕快的操駕感。

車道維持搭配車距維持巡航系統:長途操駕最棒的兩個配備

在歐洲,Golf 可選擇搭載車道維持與車距維持巡航系統,這套系統會在保桿的進氣壩上增加一組雷達與攝影鏡頭,其系統作動的順暢感受,就像是自己開車一樣,這樣的配備在長途駕駛上,能夠讓駕駛更輕鬆的減輕疲勞感。另外有趣的是,車道維持系統仍需要駕駛手握方向盤控制,若是長時間放開,車輛首先會發出警告音、直到最後車輛會自己打雙黃燈並且減速停在路邊。可惜的是,由於供應商產能不足,因此臺灣還無法享受到這個配備。

在歐洲 Golf 可選擇搭載車道維持與車距維持巡航系統,這套系統會在保桿的進氣壩上增加一組雷達與攝影鏡頭,其系統作動的順暢感受,就像是自己開車一樣。

Golf GTE 整體來說,無論是配備還是操駕感,都承擔得起 GT 這個名詞,不過在售價的部分,就也是相當驚人了。以海外銷售為例,其售價將會比 Golf GTI 還要來得更高,不過考量到其省油的特性,確實相當值得,不過到臺灣當然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Golf GTE 整體來說,無論是配備還是操駕感,都承擔得起 GT 這個名詞。

電動車想要導入臺灣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充電上,車主必須要在家中設置充電站或是到公用充電站才能為其進行充電,這樣相對起來是比較不方便的,也因此台灣福斯還在評估是否要導入。不過,以集團推行電動車的力道來說,相信導入臺灣只會是時機問題,未來仍然有機會能夠在臺灣看到這輛性能、環保兼具的鋼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