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打造頂尖賽車起家的英國車廠 McLaren 來說,開發出擁有極限賽道駕駛表現的超級跑車,大概就像請當家 F1 車手 Fernando Alonso 來駕駛 F3 賽車一樣游刃有餘,而且它們也早已藉由 P1、650s 等車系的推出,證明了自己確實具備這種實力;不過,若還想要讓這款超級跑車可以像 GT 跑車般舒適地每天通勤使用,恐怕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任務了。

因此,決心打造一款兼顧日常實用性與賽道操控表現之全新車系,並重新定義入門超跑基準的 McLaren,這次特別將最新 Sports Series 車系旗下 570S Coupé的全球媒體試駕,安排在擁有各種路況的葡萄牙渡假勝地:Faro (法羅),且替包括 U-CAR 試車組等媒體安排了合計一天的道路試駕,以及半天在 Autódromo Internacional do Algarve 賽道的熱血活動,透過實際試駕的回饋感受,讓我們體認它將帶來的「黑天鵝效應」‧‧‧‧‧‧

為了讓我們感受全新 Sports Series 車系將席捲車壇的「黑天鵝效應」,McLaren 原廠特別邀請 U-CAR 試車組前往葡萄牙 Faro,並安排了一天的 570S Coupé道路試駕,以及半天在 Autódromo Internacional do Algarve 賽道的熱血活動。

重新定義入門超跑基準,輕量化與機能美的結合

發表之初特別在風洞裡拍攝一支以黑天鵝為主角的影片,闡述新車誕生對同級車款的重大影響與改變,有如 1697 年歐洲探險家首度在澳洲大陸發現黑天鵝的存在前,都認為天鵝只有白色的一樣,將重新定義入門超跑基準的 Sports Series 車系,是 McLaren 於 2012 年開始設計規劃、 2015 年 4 月美國紐約車展才進行全球首演、原以「P13」代號為名的品牌最新入門車系。

而 Sports Series 車系的首發車型,目前已有這次試車組獲邀試駕的 570S Coupé,以及更入門的 540C Coupé兩款,並預計 2016 與 2017 年會再各推出一款全新車型,是 McLaren 在成功打進中置引擎超跑 (Super Series:675LT、650S 與 625C) 與 Hypercar (Ultimate Series:P1 與 P1 GTR) 兩大兵家必爭級距後,準備向下搶攻 Porsche 911 Turbo/Turbo S、Audi New R8,甚至 Ferrari California T、Bentley Continental GT V8 等車型市場的新主力,更是 McLaren 能否在 2017 年達成目標年銷 4,000 輛 (2015 年約 1,500 輛) 的重要關鍵。

McLaren 現行車系編成
車系 Ultimate Series Super Series Sports Series
車型 P1 (已完售) 675LT (已完售) 570S Coupé
650S Coupé
P1 GTR (已完售) 650S Spider 540C Coupé
625C Coupé (限定部分市場販售)
625C Spider (限定部分市場販售)
McLaren 旗下 Sports Series 車系國內同級假想對手一覽
車型
McLaren 540C Coupé
570S Coupé
Aston Martin V8 Vantage S / V12 Vantage S Audi New
R8 V10 Plus
Bentley Continental
GT V /V8 S
Ferrari California T Porsche
911 Turbo /
Turbo S
國內
建議售價
(萬元)
968 / 1168 938 / 1280 預估約
1,200
年底發表
1160 / 1230 1190 845 / 998
引擎形式 中置 3.8 升
V8 渦輪
前置
4.7 升 V8
自然進氣/
前置
6.0 升 V12
自然進氣
中置 5.2 升 V10
自然進氣
前置 4.0 升
V8 雙渦輪
前置 3.9 升
V8 雙渦輪
後置 3.8 升
水平 6 缸
雙渦輪
變速箱
設計
7 速
雙離合器
自手排
7 速
單離合器
自手排
7 速
雙離合器
自手排
8 速手自排 7 速
雙離合器
自手排
7 速
雙離合器
自手排
傳動方式 後輪驅動 後輪驅動 四輪驅動 四輪驅動 後輪驅動 四輪驅動
最大馬力
(匹)
540 / 570 540 / 570 610 507 / 528 560 520 / 560
最大扭力 (公斤米) 55.1 / 61.2 49.9 / 63.2 57 67.34 / 69.3 77 67.3 / 71.4
0~100km/h
加速 (秒)
3.5 / 3.2 4.8 / 3.9 3.2 4.8 / 4.5 3.6 3.4 / 3.1
極速
(km/h)
320 / 328 305 / 328 330 303 / 309 316 315 / 318

也因此,即便在售價與定位上都是品牌的入門車系,但是擅長碳纖維工法的 McLaren 可沒有在它們身上「偷料」,而是已超過同級對手的組合來應戰,準備改寫此級距車款的基準;所以目前 Sports Series 旗下的 570S Coupé及 540C Coupé,一樣都搭載了此級車款未見、McLaren 稱其為 MonoCell II 的第 2 代單體碳纖維底盤 (One-piece Carbon Fibre Monocell),並沿用了超級跑車的中置 V8 引擎、後輪驅動規劃。

不過,為了提升座艙的進出便利性,McLaren 的工程師們將 Sports Series 車系的門檻前端改採弧傾式的設計,並讓上掀式車門之開口再向前方延伸,所以因而強化剛性後,底盤的重量較 Super Series 車系的 MonoCell I 底盤微增 6 公斤至 75 公斤。

570S Coupé及 540C Coupé的 MonoCell II 第 2 代單體碳纖維底盤 (圖上),門檻前端採用獨特的弧傾設計,並讓上掀式車門之開口再向前延伸,與圖下 Super Series 車系門檻採水平式設計的第 1 代單體碳纖維底盤不同,能讓人員進出更為方便。

車身尺碼上,雖然 570S Coupé及 540C Coupé實際上看起來較為緊湊,但其實它們的車身長、寬與高分別為 4,530mm、2,095mm 和 1,202mm,而看起來較為修長、流線的 650S Coupé,車身長、寬與高則為 4,512mm、1,909mm 和 1,199mm,兩者間仍存在著些微的差距。

570S Coupé (圖中) 與 650S Coupé (圖下) 的車身尺碼極為接近,只有車長、車寬與車高分別增加 18mm、187mm 與 3mm 而已,輪廓也很相似,但是車門設計與引擎進氣口造型截然不同,車尾也只有簡潔俐落的鴨尾坐鎮,圖上則為 Sports Series 的最終設計草圖。

整體造型方面,Sports Series 旗下的 570S Coupé及 540C Coupé,車頭造型仍很明顯地延續了 650 車系以後的 McLaren 新世代家族設計元素,動感中保留著優雅的紳士風格,前保險桿下方擁有整排可提供強大散熱功效並導引氣流的開口、整合晝行燈於其中的 HID 頭燈組炯炯有神且非常銳利,並與兩端的下擾流連成一氣,充滿了機能美。

570S Coupé的車頭造型很明顯地仍延續了圖中 650 車系以後的 McLaren 新世代家族設計元素,前保險桿下方擁有整排可提供強大散熱功效並導引氣流的開口、整合晝行燈的 HID 頭燈組亦炯炯有神,但兩者容貌上仍有相當顯著的差異。

車側部分,Sports Series 車系的水滴型座艙輪廓,師法自天空中的猛禽:遊隼,以及美軍的 B2 匿蹤轟炸機,並保留了 McLaren 傳統的上掀式車門,車門上並設計有一個造型如黑天鵝羽毛般的進氣孔道,能導引經過前下擾流的氣流、順勢進入後方的引擎進氣口內,車窗後方並設計有鏤空的 C 柱飛翼,能為其提升至少 8 公斤的下壓力,下方側裙前端則會視車型而嵌有「570S」或「540C」的車身銘牌,且有 4 種新式樣鋁圈造型可以搭配,輪胎尺碼與型號則為前:225/35R19、後:285/35R20 的 Pirelli P-Zero Corsa (570S Coupé) 或 Pirelli P-Zero (540C Coupé)。

570S Coupé保留了 McLaren 傳統的上掀式車門,車門上並設計了一個造型如黑天鵝羽毛般的進氣孔道,下方側裙前端則嵌有「570S」車身銘牌。

至於充滿存在感的雁形高聳車尾上,Sports Series 車系並沒有引擎蓋,而是直接以網狀格板來吸引你駐足欣賞引擎,後方也沒有 Super Series 車系那支可提供 Airbrake 主動式空氣煞車功能的大型尾翼,而是以鴨尾形的一體式尾翼來搭配新造型之 LED 尾燈組,尾燈組中央並有簍空的散熱孔,能協助排出引擎的熱氣;雙出式排氣尾管的出口則設置於後保險桿下方兩側,中央並有一排負責提供車尾下壓力的大型分流器,既呼應著車頭的下擾流設計,也讓它看起來更為霸氣。

Sports Series 車系並沒有引擎蓋,而是直接以網狀飾板來讓你欣賞引擎,後方也不像圖中 Super Series 車系裝有主動尾翼,而是以一體式鴨尾尾翼與大型分流器來負責車尾下壓力的提供,排氣尾管的出口和位置亦不相同。

更接近通勤 GT 跑車設定的座艙佈局

輕輕按下藏身於車門進氣孔道後端的按鈕、順勢掀開車門,再以轉身讓臀部先坐上椅面、接著才移動雙腳進座艙的標準方式上車後,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支設計簡單、上面除了喇叭外並沒有附加功能按鈕的三輻式方向盤,可以避免激烈操駕時不慎誤觸,方向燈及雨刷的控制撥桿和操作方式則與一般車款幾乎完全相同,沒有任何熟悉的問題;這樣的設計、雖然出發點與方向盤上整合有多種功能按鍵的 Ferrari 及 Lamborghini 不同、各有各的考量和邏輯,也反應了熱情與謹慎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民族性,但其實它們的最終目的都是希望駕駛人能夠專注在「駕駛」這件事上。

Sports Series 車系 (圖上) 的座艙佈局和圖下 Super Series 車系之陳設並不相同,Super Series 車系較為駕駛人導向,將駕駛艙分成了兩個區塊,且中控台上方中央只有一個空調出風口,Sports Series 車系的空間感則較沒有壓力。

方向盤的後方,則為右側負責升檔、左側可供降檔的 7 速 SSG (Seamless Shift Gearbox)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之換檔撥片,而且兩片換檔撥片和 F1 賽車一樣採連動式的設計,加上撥片與方向盤的距離較 Super Series 車系的設計來得短,所以駕駛人其實可以直接透過右手的扳動跟推送來升、降檔,相當好上手。此外,如果有選配車身抬升系統,則可以藉由方向盤座側下緣的定速開關來操作,向上長撥即可讓車頭抬高 4 公分,方便進出坡道。

Sports Series 車系的三輻式方向盤上並沒有其他的附加功能按鈕,方向燈及雨刷的撥桿位置與操作方式也與一般車款幾乎完全相同,所以沒有任何熟悉的問題,並可透過後方右側換檔撥片升檔、左側降檔,而且其和 F1 賽車一樣採連動式的設計,所以駕駛人可以直接透過右手的扳動跟推送來升、降檔,相當好上手。

穿透過方向盤的視野前方,則為全液晶螢幕儀表板,能夠在不同的駕駛模式下、提供不同的顯示模式,例如在操控反應 (Handling、儀表上以 H 顯示) 與引擎輸出 (Powertrain、儀表上以 P 顯示) 為 Normal 模式時,轉速表中央會顯示時速、右下角為檔位,左、右兩側則分別為旅程電腦 (開啟導航時會顯示導航資訊) 與水溫、油溫和油量,而操控與輸出於 Sport 模式時,轉速表中央與右下角的顯示資訊會互換,左、右兩側不變;但是當操控與輸出切換至 Track 模式後,中央則僅會剩下檔位與 12 顆 (4 綠、4 紅與 4 藍) 圓形指示燈,可清楚判別轉速及換檔時機,右方並會更改為胎壓顯示資訊,以協助駕駛人在不同狀態下都能充分掌握當時該獲得的車況。

Sports Series 車系已換裝能夠更即時顯示轉速的全液晶螢幕儀表,並有多種顯示模式,在操控反應 (Handling、儀表上以 H 顯示) 與引擎輸出 (Powertrain、儀表上以 P 顯示) 為 Normal 模式時 (圖上),轉速表中央可顯示時速、右下方為檔位,左右則分別為旅程電腦與水溫、油溫和油量,Sport 模式時轉速表中央與右下方的顯示資訊會互換,左右兩側不變,而在 Track 模式下,中央則僅會剩下檔位與 12 顆 (4 綠、4 紅與 4 藍) 圓形指示燈來讓駕駛人判別當時的轉速、右方亦會更改為胎壓資訊。

至於中控台的設計方面,為了符合日常使用的設定,Sports Series 車系不但中央的位置較 Super Series 多了一個空調出風口,可以公平地對待駕駛與乘客,下方並嵌入了一只 7 吋的液晶螢幕,可以觸控方式操作空調設定、電話撥號、音源切換、廣播、聲控、網路與導航,而且下方另外設置了返回、導航螢幕、空調與靜音等功能的快捷按鈕,能夠讓駕駛人很直覺地熟悉並操作,但是如果螢幕的位置可以再稍微高一點的話,觀看導航路線時就可以直接用眼角餘光來看而無須低頭了。

Sports Series 車系的中控台嵌有一只 7 吋液晶螢幕 (圖左),可以觸控方式操作空調設定、電話撥號、音源切換、廣播、聲控、網路與導航,而且下方另設置了返回、導航螢幕、空調與靜音等快捷按鈕,能夠很直覺地進行操作;下方則為置杯架 (圖右下) 與車型銘牌 (圖右上) 的位置。

液晶螢幕的下方,前方為不可或缺的兩個置杯架,後方排檔鞍座則依序為引擎啟動按鈕、引擎輸出 (P)/ESC 循跡系統關閉與操控反應 (H)/手排模式的切換選擇鈕、ACTIVE 按鍵 (引擎輸出與操控反應選擇的開關按鈕)、Launch 起跑模式與怠速熄火關閉的按鈕,以及 D (自排)、N (空檔)、R (倒檔) 與警示燈號的位置,簡單、易懂且容易操作。

Sports Series 車系排檔鞍座由前至後依序為引擎啟動按鈕、引擎輸出 (P)/ESC 循跡系統關閉與操控反應 (H)/手排模式的選擇鈕、ACTIVE 按鍵 (引擎輸出與操控反應選擇的啟動鈕)、Launch 起跑模式與怠速熄火關閉的按鈕,以及 D (自排)、N (空檔)、R (倒檔) 與警示燈號的位置。

座椅的搭配上,McLaren 為 Sports Series 車系提供了相當多樣的座椅選擇,且有多種顏色與用料能夠加以搭配,並可選配附記憶功能的電動調整功能,其中除了跑格較濃的 Sport Design 與較為舒適之 Luxury Design 外,甚至可選配碳纖維一體成型的筒形賽車座椅,並均能提供相當優異的包覆性,賽道激烈操駕與公路巡航都很適用;略為美中不足的是,列為選配的座椅電動調整功能按鈕均位在座椅內側前緣,與排檔鞍座非常接近,所以伸手下去操作時,需要一點時間與技巧去熟悉不同調整按鈕的相對位置。

座椅搭配上,McLaren 為 Sports Series 車系提供了相當多樣的座椅選擇,不但有跑格濃郁的 Sport Design 與較為舒適之 Luxury Design 外,甚至可選配椅背為碳纖維打造的一體式賽車座椅 (圖下)。
Sports Series 車系不但在車門飾版內設計了置物空間,且較 Super Series 車系多了一個便利的手套箱,中央扶手內還備有 3 個 USB 插槽,並可選配 Bowers & Wilkins 的音響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擴充實用性,Sports Series 車系不但座椅設計上更為舒適、用料上更強調耐用性與便利性,還多了許多置物空間,且較 Super Series 車系多了一個實用的手套箱,中央扶手內也已備有 3 個 USB 插槽,並可選配由 Bowers & Wilkins 所調校、擁有 12 具喇叭的音響系統;但是若嚴格來挑剔的話,它的遮陽板化妝鏡或許可以加上兩盞照明用小燈,並於座椅後方加上一個可以放置隨身行李的空間或固定網,相信應該會更符合其日常用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