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在未來都市裡,全自動駕駛也許會是汽車科技發展趨勢之一,不過在全自動駕駛還未徹底落實在量產車款前,全球各大車廠對於行車安全已發展多相當多元的輔助科技,讓駕駛在路途上,能夠更安心、更輕鬆享受每一段旅程,當然日系豪華品牌 Infitni 也是如此。被賦予新生命的 Q50 車系,不只有搶眼的外型設計與內裝科技配備,主被動安全輔助科技也更加進化,這也是總代理導入 Q50 車系時的一大溝通要點。

被賦予新生命的 Q50 車系,不只有搶眼的外型設計與內裝科技配備,主被動安全輔助科技也更加進化,這也是總代理導入 Q50 車系時的一大溝通要點,而 Q50 S Hyrbid 車型更俱備整套 Safety Shield 主動防護輔助系統,強化駕駛行車安全。

Safety Shield 主動防護輔助科技全數搭載

不諱言地,當第一次攤開規格配備表,看到 Q50 S Hybrid 旗艦款列出一串安全輔助科技配備時,已經讓我眼花撩亂,但也就是這套龐大的系統,讓我可以在高速公路上稍微鬆開雙手與右腳,讓 Q50 自己在高速公路上巡航,降低長途旅程時體力負擔。

不過可別會錯意,Q50 S Hybrid 並沒有自動駕駛功能,而是透過 Safety Shield 主動防護輔助系統來達成。Safety Shield 主動防護輔助系統中,囊括 BSI 盲點測撞輔助系統、DCA 車距控制輔助系統、LDP 車道偏移輔助系統、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ALC 主動車道控制系統、PFCW 車輛追撞遇警系統、FEB 自動急停輔助系統、IBA 智慧型煞車輔助系統、BCI 倒車後撞預防系統等,到底這些系統各自的功用是什麼,在此也特地整理一簡表,讓讀者能夠一目了然。

Infiniti Q50 Safety Shield 行車主動防護輔助科技一覽

系統名稱 Q50 2.0t 旗艦 Q50S Hybrid 旗艦 監控領域 作用

PFCW 車輛追撞預警系統

車前

監測前方車輛與前前車輛動態,為車主提供前方野之外的預警煞車輔助

IBA 智慧型煞車輔助系統

車前

偵測駕駛者踩煞車的狀況,若緊急時煞車力道不夠,系統將主動施以最大力道
FEB 自動急停輔助系統 車前 螢幕發出警示,油門反頂並施以煞車力道降低車速
BCI 倒車後撞預防系統 車後 倒車時主動偵測車輛後方靜止或移動物體,若預測有碰撞危險系統自動啟動煞車
DCA 車距控制輔助系統 車前 車速 5km/h 以上透過光學測距監控與前車距離,距離過近將自動減速
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 車前 車速 0km/h~144km/h 可自行加減速自動保持與前車距離,跟車距離可分三段調整
BSI 盲點側撞預防系統附警示功能 車側與側後 啟動方向燈要變換車道時可偵測後方來車,距離過近時主動以煞車修正行車路線
LDP 車道偏移預防系統附警示功能 車側與車道 非刻意偏離車道行駛時,主動將行車路線修正
ALC 主動車道控制系統 - 車側與車道 結合車道偵測攝影機與線傳轉向系統,可在彎道半徑大於 200m 以上彎道時,主動協助駕駛轉彎

坐在 Q50 S Hybrid 當中,面對如此繁雜的駕駛輔助科技、再加上 Q50 車系全新的觸控介面時,對於年輕人來說,或許在稍微熟悉整體介面後,就可以準確地進行某一輔助科技的啟閉;然而對於年長的消費者而言,可能就會手足無措了。為了讓駕駛在行進間方便操作,原廠賦予 Q50 一個簡便的設計,只要按下方向盤右側最右方的按鍵後,那麼 Safety Shield 當中的輔助系統便會全數打開 (ALC 除外) ,而看到這麼多陌生的名詞其實也不用感到焦慮,因為簡單而言,這些系統分別主掌著車身前方、側面與車道和後方三大領域的環境監控,一旦偵測到潛在危機,系統便會輔助駕駛進行修正或減速動作。

按下方向盤右側最右方的按鍵後,那麼 Safety Shield 當中的輔助系統便會全數打開 (ALC 除外) ,而此刻儀表板中央顯示目也會輔助系統圖示也將一律以綠色呈現,若是系統處於關閉狀態,其圖示則是以灰色呈現。

其實當中多數科技並非首度於 Infiniti 車款上見到,多項更早已搭載於旗下 M 車系 (現為 Q70),不過 PFCW 車輛追撞預警系統和 ALC 主動車道控制系統,卻是讓筆者感到驚艷的科技,也是首度搭載於 Infiniti 車款的系統。其中 PFCW 車輛追撞預警系統,透過雷達與攝影機監測與前車距離與動態,更可以穿越前車掌握到「前前車」的動向,如此一來當前前車突然減速、前車緊急左右閃避時,Q50 可預先進行煞車輔助,以防前車突然左右閃避而讓駕駛措手不及。

高速公路好幫手:ALC 主動車道控制系統與 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

在我眼中,PFCW 車輛追撞預警系統,是在臺灣都市內相當實用的輔助科技,而除此之外,相信時常使用國道南來北往的駕駛人,可能會因體力不堪長途駕駛的辛勞,而受到注意力無法持續集中的影響,而 Q50 S Hybrid 旗艦車型駕駛輔助科技當中的 DCA 車距控制輔助系統以及 ALC 主動車道控制系統,則可以說是國道高速巡航中的貼心助手。

如同上述表格,DCA 車距控制輔助系統是透過光學測距監控與前車距離,因此如果跟車過近的話,車輛將主動輔助減速,這項輔助科技其實在不少高級車款當中早已使用,或許不是那麼稀奇,不過若是搭配 ALC 主動車道控制系統、還有 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一起使用,那就另當別論了。

Q50 S Hybrid 旗艦車型駕駛輔助科技當中的 DCA 車距控制輔助系統以及 ALC 主動車道控制系統,再搭配 ICC 全速域智慧定速巡航一起使用,確實起了降低駕駛體力負擔之效果。

以往駕駛搭載測距控制或是主動定速巡航系統車輛在國道上時,雙手往往都還要緊握住方向盤調整行車路線,不過 ALC 主動車道控制系統,可於彎道半徑大於 200 公尺之彎道輔助車輛轉向,而臺灣國道彎道半徑均為 288 公尺以上,也就是均為曲率相當和緩的長形彎道,因此在高速公路上奔馳遇到彎道時,雙手可以微微鬆開、讓車輛自己控制轉向來調整行車路線,更重要的是,這套系統並不是利用內外輪煞車控制來調整車輛行進路線,而是利用首度搭載於 Q50 車系當中的電子線傳轉向系統而完成,至今還沒有任何量產車款使用這套系統,並整合於駕駛輔助科技當中。

實際體驗這套系統時,筆者曾在國道車輛稀少路段上,在時速 100 公里時完全放開雙手,第一次嘗試這樣做難免有點緊張,不過當遇到緩和的彎道時,由於線傳轉向系統的輔助,雙手沒有進行任何的介入,車輛已經順暢地沿著車道而行,而且因為是線傳轉向控制,因此你也見不到方向盤有任何的轉動。

而除了 ALC 系統,反饋式節能油門踏板也給予試車組相當特別的體驗,此功能原本是為了輔助駕駛節制油門而使用,不過現在 Infiniti 亦將其整合至駕駛輔助科技當中,而為了要測試測距系統、主動煞車輔助系統和反饋式節能油門踏板的反應,試車組一度刻意加速貼近前方原廠出動的工作車輛,而且當主動煞車輔助系統介入時,試車組也不自行減速,此刻系統便讓油門踏板已「相當充沛的力道」反向頂回,這是在駕車經驗當中,從來沒有體驗過的,對於比較粗心的駕駛人而言,這的確是一套相當實用的功能,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主動煞車的減速輔助力道,比起過去更為線性自然,並不會帶給車內乘員特別的不適。

筆者曾在國道車輛稀少路段上,在時速 100 公里時完全放開雙手,第一次嘗試這樣做難免有點緊張,不過當遇到緩和的彎道時,由於線傳轉向系統的輔助,雙手沒有進行任何的介入,車輛已經順暢地沿著車道而行。不過進行此項測試時,乃是周邊有著原廠工作車戒護輔助才進行,消費者可千萬別輕易自行做如此嘗試。

雖然 Safety Shield 當中眾多的駕駛輔助科技,可以協助駕駛讓行車路途更加輕鬆,不過在此 U-CAR 也要特別提醒讀者,並不是有了這些先進的駕駛輔助科技,就可以在駕車途中放鬆注意力,更不能如試車組有工作車的協助下完成放開雙手的體驗動作,即使這些輔助科技能夠讓駕駛稍微放鬆,但最好還是時時刻刻保持警覺、雙眼注意四方路況,才是確保行車安全的最佳方式。

廣  告

3.5 V6 自然進氣+電動馬達=充沛又順暢的動力輸出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段有關 Q50 S Hybrid 上的駕駛輔助科技重點,當然也不能忽略其實際駕馭表現還有在賽道上的操控水準。Q50 S Hybrid 所採用的動力系統,為原廠稱之為 Infiniti Direct Response Hybrid 的油電複合動力系統,這一套系統的要角包含一具擁有 296 匹、35.2 公斤米最大動力的 3.5 升 V6 自然進氣引擎,以及一具可輸出 67 匹及 27.5 公斤米的電動馬達,並由鋰電池提供電力、7 速手自排變速箱輸出動力。

Q50 S Hybrid 所採用的動力系統,為原廠稱之為 Infiniti Direct Response Hybrid 的油電複合動力系統,這一套系統的要角包含一具擁有 296 匹、35.2 公斤米最大動力的 3.5 升 V6 自然進氣引擎,以及一具可輸出 67 匹及 27.5 公斤米的電動馬達,並搭配 7 速手自排變速系統。

其中傳統的內燃機引擎,就是 Infiniti 廣泛運用、代號 VQ35HR 的 3.5 升 V6 自然進氣引擎,其自然進氣與高轉速設定的引擎,除了擁有相當線性的輸出表現之外,也俱備出色的動力研展性,再搭配 7 速手自排變速箱的順暢反應,Q50 S Hybrid 在大鵬灣直線路段上表現可圈可點,即便是一輛混和動力車款,不過 V6 引擎傳來的聲浪,仍然可以勾起駕馭熱情,而若是將 Infiniti Drive 多重模式駕駛系統切換至跑車模式後,整體反應更為激情。

透過 Infiniti InTouch 系統,駕駛可從中選擇自行喜愛或是適合當下的駕駛模式,就連其線控轉向系統也可調整轉向輔助力到與回應靈敏度。

少了熱情,多了安全

當連續過彎轉向時,Q50 S Hybrid 線傳轉向控制系統反應靈敏度和準確度,自然不在話下,只不過其轉向回饋雖然可以依自己的喜好調整轉向輔助力道,並且也都將重要的地面資訊回傳、將多餘的碎震雜訊過濾,但手中感受到的,還是較傳統轉向系統少了些真實感,這並不表示其輔助力道反應不夠線性,只是感覺與地面的接觸少了些,對於追求舒適的駕駛而言固然是加分,但對於追求駕馭熱情的駕駛而言,如果能夠回傳更多資訊會更好些。

Q50 S Hybrid 線傳轉向控制系統反應靈敏度和準確度,自然不在話下,只不過其轉向回饋雖然可以依自己的喜好調整轉向輔助力道,只不過和傳統液壓轉向或是電子輔助轉向相比,還是少了一些直接感受。

而在彎道之中,Q50 S Hybrid 展現不俗的底盤剛性表現,一般道路亦俱備紮實的行路感受,不失 Infiniti 品牌應有水準,而其懸吊系統調性則屬柔中帶剛,在一般道路上舒適性與支撐車輛應有的韌性都能夠顧及,但是來到賽道採取較激烈的操駕時,畢竟這是輛大眾使用定位的豪華中型房車,其懸吊支撐性不敷賽道激烈操駕之反應,情有可原。

Q50 S Hybrid 底盤剛性表現不俗,不失 Infiniti 品牌應有水準,而其懸吊系統調性則屬柔中帶剛,在一般道路上可謂是舒適性與支撐性兼備之設定,不過在賽道上其支撐性則略顯不足。

另外在賽道上時,其電子操控輔助系統如 ABS、TSC 循跡防滑控制和 VDC 車輛動態控制系統等,過早、過多的介入時常會干擾在賽道上駕馭節奏,如果在這些系統開啟的情況下,要能夠順暢駕馭,那麼過彎極限與速度則受到相當的限制,例如後輪開使出現些微滑移、準備反向修正轉向時,系統已經早早介入限制滑移輪胎之動力;此外其所使用的線傳煞車系統,激烈操駕時也需稍微熟悉其煞車力道反應,稍微過多時 ABS 便會早早夾住煞車並限制動力,不過其循跡控制系統可單獨設定介入時機,駕駛可自行視狀況調整。

電子操控輔助系統如 ABS、TSC 循跡防滑控制和 VDC 車輛動態控制系統等,過早、過多的介入時常會干擾在賽道上駕馭節奏,如後輪開使出現些微滑移、準備反向修正轉向時,系統已經早早介入限制滑移輪胎之動力,雖然少了份熱情,但如果換在一般道路上,卻是多了份安全。

簡單而言,雖然少了熱情,但多了安全,對於 Q50 的定位而言,這樣的表現已屬稱職。雖然有些熱情的駕駛、包含筆者在內,對於車輛主動輔助你進行如減速、轉向, 還不太適應,但是如果對於較注重舒適、輕鬆駕馭的消費者來說,Q50 S Hybrid 旗艦型完整的駕駛輔助科技,搭配充沛有力的動力系統,以及頗具水準之底盤剛性表現,再加上其建議售價定位,其實它不失為德系三強之外的另一選項,透過本次試駕所體驗到的全面進化,也讓人更可以認同原廠將其定義為全新車款之用意。